操良玉
【摘要】在心理學的啟發下,教師在教學中應對數學后進生實施無條件積極關注,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個人自信,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關鍵字】無條件積極關注;數學;后進生
作為一名對心理學很感興趣的數學教師,筆者一直在努力搭建心理學與數學教學之間的橋梁。在數學教學中,后進生的教育一直是我關注的重點,我認為,積極轉化后進生,充分調動他們積極主動參與教育教學活動,恢復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與培養優等生同樣重要,尤其在當前推崇素質教育的今天,重視對后進生的關愛,助力他們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是我們每個教師努力的方向。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無條件積極關注是心理治療的前提,它主要表現為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的態度。即無論來訪者的品質、情感和行為怎么樣,咨詢師對其都不做任何評價和要求,并對來訪者表示無條件的接納,使來訪者覺得他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我認為,這種對待來訪者的態度非常適合于運用到我們老師對待后進生的教育上,幫助他們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個人自信。
因此,筆者結合本校實際,積極嘗試,將心理學的技巧運用于數學教學的實踐,對后進生實施無條件積極關注,更好地調動了后進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其恢復自信心,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一、挖掘閃光點,并寄予適當的期望
人本主義流派心理學家認為,人人都有希望被關注、被認可的內心期待,后進生也有同樣渴望。作為老師,我們要善于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積極關注,以鼓勵為主,增強他們的上進心,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積極因素來促使學生發生積極改變。并且,要培養后進生學習的自覺性,重在調動其積極性,引導他們發揚自身的優點來抑制和克服自身缺點,這也需要充分挖掘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利用這些可貴的閃光點不斷地適時地表揚和激勵他們,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勢,讓他們意識到自己還是有一定的優點而不是一無是處,幫他們恢復自信心,使其看到未來的希望。
我班有一名數學后進生小G,由于基礎差,課上很少與老師互動,聽課有時候想聽也聽不懂,這位學生便有些自暴自棄,但她寫得一手好字,解答題仿照課本例題格式書寫得很工整,雖然答案不對,看著也還是挺賞心悅目的,我就經常在班級里表揚她寫字認真,并鼓勵她如果解題的時候也能像寫字那樣認真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那么數學成績也一定會有很大進步。后來,我經常在課堂上關注她,一遇到簡單的數學問題就提問她,如果回答對了就立馬表揚她,如果回答錯了我就盡量啟發引導她,用眼神鼓勵她說出正確答案,嘗試了一段時間之后,我發現她眼里漸漸有光了,開始喜歡上數學課,甚至主動回答問題,課后作業的完成效率也有很大提升。每次考試只要她有一點點進步我都會真誠地表揚她、鼓勵她,她學習的勁頭也越來越濃了,慢慢開始她會在課后主動問我數學問題,我也很樂意給她開小灶,幫她把落下的知識重新復習一遍,她還把每次做錯的題目認真在錯題本上重做一遍送來讓我檢查,于是我表揚她越來越會學習,懂得把做錯的題目反復鉆研并從中獲取經驗教訓,比多做100道題目還要強,希望大家都向她學習。這個學生后來數學成績確實有了很大提升,而且人也變得自信多了。
二、發自內心的關心,注重情感投入
教師是后進生學業上的指導者,又是精神上的支持者。由于后進生經常受到周圍人的非友善對待,所以特別在意老師對他們的態度。教師應該對他們投入更多的情感,幫助他們樹立“我能學好”的信心,增強“我要學好”的決心。教師在其中的角色并不僅僅是對后進生進行學業上的指導,更重要的是給后進生以精神上的支持,使后進生走出“自卑、自閉”心理,從而走進他們的心里。作為老師,我們要做到無條件地溫暖和接納學生,不歧視,不評判,不隨便貼標簽,更多地關心這些“學困生”;和他們促膝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笑臉對待“學困生”,以減少他們的心理壓力。
這里再分享一個成功案例:學生小王,學習比較落后,成績總處在及格邊緣,有很嚴重的自卑心理,上課聽講看起來很認真,但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效率非常低。在班級中比較孤單,不合群,從來不大聲說話,不和別人交流。經過對她的采訪,我得知她從小被放在母親老家寄養,直到讀初中才回到上海,父親長期在外地工作,母親文化程度不高,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很淡漠。
我先做她母親的思想工作,讓她主動關心孩子,畢竟從小不在身邊,沒有感情基礎,家長也是有責任的,但家長畢竟是成年人,必須為緩解母女關系做出努力,而且小王現在就讀畢業班,面臨很大壓力,更需要家長的關心和理解,家長一定要給她做好后勤工作,在飲食上要加強營養等;她母親也表示愿意配合。然后,我再找來小王本人,對她說其實她母親很想關心她,但不知道怎么做,所以希望她能主動接近母親,緩和與母親的關系,她也表示愿意做出改變。
除了在生活上對小王予以充分的關心外,在實際教學中,我也對她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對于她,我總是優先提問,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課后,我對她的作業實行優先批改,并實現彈性管理:一是設計彈性作業,讓她做基礎題,作業量也少于其他同學;二是彈性安排時間,對她的作業利用下課時間盡可能面批,隨時督促其訂正;三是實行彈性評價,作業中正確的地方打個大大的“√”,錯誤的地方打個小小的“?”,避免挫傷她的自信心。在她學習取得進步,獲得成功時,及時表揚并衷心祝賀。
有一次,小王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提早做完作業讓我批閱,大部分作業都是對的,我當即表揚了她。她當時興奮地露出了少有的燦爛笑容。我乘勝追擊,告訴她其實她完全有能力做得更好,只要她能努力堅持下去,數學成績完全有可能超過班上大多數的同學,她雖然有些猶豫,但是在我的鼓動之下,表示愿意一試。在接下來的中考倒計時中,她學習非常勤勉,上課聽講非常認真,積極主動回答問題,有時下課還在獨自一個人鉆研數學題目,晚上回家做作業到深夜。她的母親也告訴我:孩子現在對數學特別感興趣,一做題目就會忘記時間。她覺得孩子學習確實很辛苦,對孩子產生了同理心,責怪以前的自己太狹隘,不該和小孩子賭氣,母女關系也改善了很多。這個學生后來中考數學分數是所有科目里最高的。
三、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后進生落后的成因相當復雜,其緣由多種多樣,甚至是幾種因素疊加產生的結果,教師要善于分析原因,了解癥結所在,這樣才能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教師才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好后進生的教學轉化工作。比如與教師、同學有對立情緒的學生,要特別注意在情感上撫慰他們,消除對老師的誤解和對同學的抵觸心理;而對那些有一定能力的學生,則可以充分發揮他的能力和積極性,委以具體的班級管理工作,讓他在實際工作中提高自身責任感,在學習上逐漸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建立自己的威信,以獲得其他同學的認可;對自卑、自暴自棄者,要先肯定其優點,幫其重樹自尊心和自信心;對于那些經常犯錯誤的學生,批評是教育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但如果處理不當,極易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引起逆反心理,導致舊“病”復發,所以要慎而又慎,應重在講清道理,提高其認知能力,引導他們自己去體會自己的錯誤,從而獲取經驗教訓。
在接到新班級的第一節課,我做了個很特別的ppt來自我介紹,把重點放在我的興趣愛好上,當我用ppt播放著我這些年來考的證書、做的手工作品、美食和騎行視頻時,我告訴學生:“這些東西都是我利用空余時間從零開始學的,可見人的學習能力是無限的。所以我并不關心你們以前的成績怎樣,你們在我眼里都一樣,都是從零開始學,只要你們跟著老師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你們的數學沒有學不好的。”
大部分學生都受到了鼓舞,同時,我觀察到第二組二排有個女孩子小W眼睛亮晶晶的從始至終都看得非常入神,還若有所思地點頭,最后怯生生地站起來說:“老師我也喜歡做手工,可以教教我嗎?”我說當然可以。在接下來的數學小干部團隊建立過程中,我刻意關注了小W,鼓勵她做我的數學課代表,順便教她做手工,她一開始說不行,我就鼓勵她要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勇敢試一試。課后有同學跟我報告說小W的數學成績并不好,小學時天天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補作業,但我依然選擇相信自己的眼光。
小W自從當上課代表后就非常努力,不僅課上認真聽課、積極發言,還會及時完成課堂練習,課后更是為了數學作業在辦公室和教室之間來回奔波。我提醒她正好可以利用這個便利,不懂的題目要及時問老師。她還真的會問,盡管有時候我覺得很簡單的問題,講了兩遍她還是似懂非懂,我還是耐著性子換個方法繼續講,直到她聽懂了、會做了并做對了為止。有時候碰到計算錯誤,我也會幫她把以前學過的關于計算的知識點重新復習一遍,還會找些配套的練習讓她加強鞏固,做對了就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第一章學完測試的時候小W數學竟然考了92分。
在上“概率”這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概率的意義,在課前我請她幫我設計一個關于抽獎的小游戲。課上她先將參與的學生平均分成五組,每組抽取一張卡片,卡片上都寫有一個數字。然后請我隨機抽取一張卡片,根據卡片上的數字,輪流讓對應的小組組員去抽獎,摸到的獎品(小W無償提供)可以帶走。通過這個游戲,學生不僅掌握了概率的概念,還體會到了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拉近了小w與同學之間的關系。我及時表揚她將游戲流程安排得井井有條,工作態度認真負責,有自己的想法,還能把它變成現實,將來長大了無論到哪里都會是個出色的人。現在的小W的數學成績在班上已經遙遙領先,人也比以前自信多了。
總之,數學后進生轉化是一個瑣碎而繁雜的工程,教師首先得從轉變對他們的態度做起,無條件地施以積極關注,用真正發自內心的愛去感化、愛護學生,鼓勵她們努力改變學習困境,幫助他們恢復學習數學的信心,給予他們一定的期望,讓學生朝著期望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國云.在數學教學中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及對策[J].科教文匯,2007(07).
[2]翟民.利用情感教育,開發數學后進生學習的潛能[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6(03).
[3]張瑞金.數學后進生的心理障礙及防治措施[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04).
[4]丁兆穩.情商培養與素質教育下的數學教學[J].中學數學月刊,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