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
摘要:“雙減”理念下,優化語文作業內容,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升語文課程教學效果,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作業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部分,教師要發揮作業在激發學生興趣,提升他們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作用,調整作業設計。本文圍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展開,分析了“雙減”理念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目標,提出了設計作業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 “雙減”? 策略
引言: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知識的拓展,設計作業的有效性影響著教學效果的提升。尤其是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師在設計作業內容時,要嚴格貫徹和落實“雙減”教學理念,打破以往作業設計思維的限制,創新作業形式和內容,充分發揮作業對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導向作用,幫助他們鞏固語文課堂知識,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提升他們學習語文的效率。
一、“雙減”理念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目標
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語文教學知識,培養他們的語文思維,讓學生充分感知到文化的魅力,提升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全方位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把握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深入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需要,從學生發展出發設計語文作業,豐富語文作業中的探索性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雙減”背景下,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設計語文作業的必然要求。教師要打破固化觀念的限制,將作業內容由知識轉變為素養。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二、“雙減”理念下設計小學語文作業的策略
(一)設計分層次作業
分層次作業就是教師以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為依據,設計難度不同、內容不同、數量不同的語文作業,針對性地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教師在分層次作業的設計中,要保證語文作業的可選性,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學習水平選擇適當的作業內容,這有利于提高全體學生作業完成的滿足感,提升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以部編版五年級小學語文《少年中國說》這一課程內容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對知識難度進行三個等級的劃分,以此為依據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教師可以讓能力較弱的學生熟練掌握文章中的生字,并了解生字含義,對課文進行反復的閱讀,最終可以熟練朗讀文章內容。對于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要讓他們理解課文的主要思想和內涵,用充沛的情感朗讀課文內容,充分認識到中國少年和少年中國間的辯證關系。對于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收集課外學習資料,拓展文章內涵,用類型相似的課文進行對比學習,挖掘創作文章的背景,了解當時的社會情況。
(二)設計跨學科作業
跨學科作業就是教師設計的語文作業內容以語文知識為主,結合其他學科內容,讓學生利用不同的學習形式來強化對語文知識的了解。這種作業形式,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語文知識,融合應用學科知識,顯著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以部編版五年級小學語文《四季之美》這一課程內容的教學為例,作者描寫出了四季的不同景色,并對它們分別賦予美好寓意,為了解學生心中的四季景色,語文教師可以布置跨學科的作業。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和自身經驗,將心中的四季美景通過畫作的形式進行呈現,學生既可以用簡筆畫,也可以用國畫等形式呈現。
結束語:綜上所述,“雙減”理念下,設計小學語文作業要實現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他們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分層次作業,針對性地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語文能力,還可以設計跨學科作業,與其他學科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學習語文,全方位提升學生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