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洋
(北海職業學院,廣西北海 536000)
隨著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微塑料污染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1]。而沿海地區作為生態環境的敏感區域,其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切。本文旨在深入探討沿海地區食品中微塑料的來源、影響及防治策略[2],以期為保護沿海地區食品安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學參考和實踐指導。通過對微塑料問題的全面研究,旨在為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保障人們的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沿海地區食品中微塑料的來源多樣[3],主要包括海洋垃圾、塑料制品生產廢棄物、城市污水排放等。海洋垃圾是最主要的微塑料來源,包括海洋漂浮塑料、海岸堆積塑料以及船舶排放的塑料顆粒。此外,塑料制品的生產過程中,廢棄物的處理也會導致微塑料的釋放[4]。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微塑料顆粒,其中包括洗滌劑中的塑料微珠、纖維等,通過污水排放進入海洋環境。這些微塑料在海洋環境中通過海流、風力等因素傳播,最終進入沿海地區食品鏈,對食品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因此,深入研究微塑料的來源及其傳播途徑,對于有效防治沿海地區食品中的微塑料污染具有重要意義。食品中微塑料的污染來源見圖1。
微塑料對沿海地區食品的潛在影響不可忽視。微塑料顆粒可被水生生物誤食,隨后進入食物鏈,逐漸富集于高級消費者,最終可能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微塑料中存在的有害物質[5],如塑化劑和重金屬,可能會在食品中釋放,對人體造成潛在危害。此外,微塑料還可能影響食品的口感和質量,降低食品的整體品質。因此,深入了解微塑料對沿海地區食品的潛在影響,對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沿海地區微塑料防治的迫切性日益顯現。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經濟的發展,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導致微塑料在環境中釋放和積累。沿海地區作為生態系統脆弱的區域,微塑料的污染對海洋生物和生態平衡構成了威脅。此外,沿海地區是我國許多城市的經濟支柱,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居民的健康。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沿海地區食品中的微塑料污染,不僅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也是維護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舉措。在當前形勢下,急需加強研究,制定科學的防治策略,共同應對微塑料污染帶來的挑戰。
在基于生態文明環境下沿海地區食品中微塑料的防治研究中,微塑料的提取與預處理技術是一項至關重要的環節。其核心目標在于有效、精準地分離食品基質中的微塑料顆粒,以保證后續的準確檢測和防治措施的實施。①物理方法是最常用的微塑料提取技術之一,通過使用不同孔徑的篩網或者離心技術,可以有效篩選出食品樣品中的微塑料顆粒。這種方法簡單直觀,不會對食品樣品造成干擾,同時能夠較為精確地提取微塑料顆粒,為后續的分析奠定基礎。②化學方法在微塑料的預處理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酶解、酸堿處理等化學手段可以將微塑料顆粒與食品基質分離,從而實現對微塑料的高效提取。這些方法的優勢在于能夠針對不同的食品成分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案,提高了提取效率。③生物學方法也逐漸成為微塑料提取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特定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可以有效處理微塑料顆粒,從而降低其對食品的影響。這種方法具有環保性和可持續性,為微塑料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沿海地區食品中微塑料的防治研究中,微塑料的定量分析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準確地測定微塑料的含量是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策略的基礎。①顯微鏡檢測法是最常用的微塑料定量分析方法之一,通過顯微鏡放大微塑料顆粒,再結合圖像分析技術,可以實現對微塑料顆粒數量和大小的準確測定。這種方法簡便易行,且能夠提供直觀的微塑料形態信息。②光譜技術在微塑料定量分析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紅外光譜、拉曼光譜等技術通過對微塑料顆粒的光譜特征進行分析,可以實現對微塑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這些方法具有高靈敏度和高準確性,適用于各類食品樣品的分析。③質譜技術也是微塑料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質譜技術可以通過測定微塑料顆粒的質量譜圖,實現對微塑料的準確定性和定量分析。其優勢在于可以同時對多種微塑料進行分析,具有高精度的特點。
3.1.1 實施原料篩查與替代技術
在沿海地區食品生產與加工環節,為有效遏制微塑料污染,首要之務在于實施原料篩查與替代技術。通過對原料的嚴格篩查,剔除含有微塑料成分的物質,轉而選擇可替代的綠色原料,從根本上減少微塑料的輸入。這樣可以減緩微塑料在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傳播與累積,減少微塑料在食品中的存在。
為了更有效地實施原料篩查與替代技術,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篩查機制,明確篩查標準與流程。通過嚴格的篩查程序,對原料進行全面排查,淘汰含有微塑料的物質。同時,也需要積極引入可替代的綠色原料,以保障食品生產的順利進行。在替代技術方面,應加大科研投入,鼓勵科研人員與企業共同研發綠色、可替代的食品原料。同時,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替代技術評估體系,確保替代原料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行性。
原料篩查與替代技術是在沿海地區食品生產與加工環節中有效防治微塑料污染的關鍵舉措。通過建立科學的篩查機制和引入綠色替代技術,可以為食品安全與環保做出積極貢獻。
3.1.2 引進技術設備以及建立檢測體系
①引入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裝備,采用封閉式工藝流程,嚴格控制每一個生產環節,以減少微塑料的產生。②采用高效過濾技術,將工藝中產生的微塑料顆粒攔截,避免其進入產品中。③在生產設備的選用上,應優先選擇經過改進的環保型設備,降低微塑料的產生率。④對于生產工藝中難以完全避免微塑料產生的環節,可以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如加強工藝操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對微塑料防治的意識,同時設立專門的檢測崗位,對生產過程中的微塑料進行實時監測和處理。⑤制定詳細的、健全的微塑料防治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定期進行檢查和評估,確保防治措施的有效實施。⑥建立微塑料排放的監測體系,對微塑料的排放情況進行定期監測和報告,及時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通過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微塑料的產生和排放,為沿海地區食品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包裝材料選擇上,應優先選擇符合環保要求的食品包裝材料,如一些生物降解材料或可再生材料,避免使用含有微塑料成分的包裝材料,以減少微塑料的釋放。同時,對于需要使用塑料包裝的情況,可以采用先進的包裝技術,如納米材料包裝技術,有效降低微塑料的釋放風險。
在貯存環節,應強化食品貯存設施的環保性能,通過使用環保型的貯存容器和設備,減少微塑料的釋放和殘留。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貯存管理制度,定期檢查貯存環節,確保微塑料的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實施。此外,食品包裝與貯存環節還可以引入先進的包裝技術,如抗菌包裝技術、氣調包裝技術等,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減少因食品變質而產生微塑料的情況。
食品包裝與貯存環節的微塑料控制是基于生態文明環境下沿海地區食品生產與加工的重要策略之一,通過選擇環保材料、強化貯存設施的環保性能以及引入先進的包裝技術,可以有效減少微塑料在食品包裝與貯存環節的釋放,為沿海地區食品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針對不同食品類別的微塑料防治方法在沿海地區食品生產中具有重要意義。在海產品加工中,可以采用先進的篩選設備和技術對原料進行嚴格篩查和預處理,以避免微塑料的混入。在水產品的養殖過程中,應選擇無害環保的餌料和養殖設備,避免微塑料的直接接觸和污染。例如,在海產品加工中,可采用高效篩選設備,如高分子聚合物微孔膜過濾技術,將微塑料顆粒從原料中有效分離,確保成品的純凈度。此外,引入先進的生物酶解技術,通過酶的作用將微塑料顆粒降解為無害物質,從根本上削減微塑料的存在。
對于農產品類食品,可通過加強土壤環境管理,選擇優質的農業生產材料,避免微塑料顆粒的污染。在農業生產中,可以采用覆蓋種植和無土栽培等技術手段,減少土壤中微塑料的含量。在加工制造中,針對面粉、豆類等食品原料,應選擇合格的原料供應商,避免含有微塑料的原料進入加工環節。同時,在加工過程中,可使用高效過濾設備和工藝,將微塑料顆粒有效攔截,避免其混入成品。例如,對于農產品類食品,在農業生產環節,可以采用土壤修復技術,通過物理、化學手段將土壤中的微塑料顆粒去除或降解。同時,選擇與微塑料無關的替代性農業材料,如天然有機肥料和生物質材料,避免微塑料的產生。在加工制造環節,針對面粉、豆類等原料,可引入高效的電磁振動篩分技術,將微塑料顆粒從原料中高效分離。此外,如引入空氣流分類技術,將原料中的微塑料顆粒準確分離,保障成品的質量。
針對不同食品類別的微塑料防治方法在沿海地區食品生產中是一項重要的應用措施,通過選擇合適的原料、加強生產環節的控制和引入先進的加工技術,可以有效減少微塑料的含量,保障沿海地區食品的質量和安全,為生態文明環境下沿海地區食品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本研究對沿海地區食品中微塑料的來源、影響以及防治策略進行了全面探討。在生產與加工環節,采用先進技術和封閉式工藝,嚴格控制每個環節,有效減少了微塑料的產生。通過高效過濾技術攔截微塑料顆粒,降低了微塑料的產生率。此外,加強員工培訓和實時監測,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也是防治微塑料產生的重要手段。這些策略的實施為沿海地區食品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