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王曉菲
(濰坊市產品質量檢驗所,山東濰坊 261031)
食品行業較為復雜,涉及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等多個環節。食品檢驗機構承擔著對食品質量和安全進行監管的責任,食品檢驗機構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食品的質量和安全,也影響著消費者對食品行業的信任[1]。食品檢驗的準確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樣品的采集、處理、分析過程以及實驗室環境等。因此,研究食品檢驗準確性的影響因素,能夠為食品行業提供科學依據和指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費者的健康。
盡管我國在食品檢驗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對先進檢驗設備和方法的應用較少或存在使用不當的情況,導致食品檢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不高,無法及時發現和控制食品中的安全隱患。面對日益增長的食品產量和貿易量,我國食品檢驗能力相對不足,人力資源和設備設施不足,導致食品檢驗機構無法滿足食品安全監管的需要。此外,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不夠緊密,信息共享不夠及時,導致監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不佳。
食品種類繁多,生產環節復雜,新的食品安全問題也不斷出現,現有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難以滿足實際需要。①食品檢驗檢測的領域廣泛,涉及食品質量、衛生、安全等方面。食品質量方面包括食品的營養成分、添加劑、非法添加物等的檢測;食品衛生方面包括病原微生物、重金屬、農藥殘留等的檢測;食品安全方面包括轉基因食品、有毒有害物質等的檢測。不同的食品類別需要不同的檢驗檢測方法,導致現有食品檢驗檢測體系不統一。②食品生產環節復雜,監管難度大。食品生產涉及種植或養殖、加工、儲存、運輸等多個環節,不同環節都可能存在食品安全問題。而且食品行業普遍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企業不愿意公開食品質量和安全信息,使得食品檢驗檢測變得更加困難。
食品檢測質量目前受到環境、樣品抽取、檢測方法和人員素質等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導致檢測結果差異大、標準不統一,可能會影響消費者對食品質量的判斷和信任。以下就主要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的因素進行分析[2]。
為確保檢測結果的科學合理性,樣品選擇、采樣和處理過程需嚴格遵循要求。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樣本,保證樣本能準確反映食品的整體特征,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可靠[3]。在采樣過程中,要確保采樣器、容器和包裝紙等潔凈無異味,以避免雜質干擾結果。同時,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防止樣品微生物狀態和理化指標污染和變化,確保準確檢測。針對感官特性不同的樣品,分別包裝,避免混合,并標注清楚樣品性質、性能和作用等信息。選擇適宜的容器盛放樣品很重要,如硬質玻璃或聚乙烯制品,保證樣本透明度且便于取樣。對樣品信息,如樣品名稱、采樣地點、日期、批號和數量等信息,清晰標注,確保樣品可追溯。樣品選擇、采樣和處理過程需遵循嚴格要求,以確保檢測結果的科學合理性。
在食品檢測過程中,樣品制備非常重要,不同樣品制備方式可能對食品檢驗的準確性產生影響。樣品制備過程中,液體樣本制備要確保液體清澈透明,并進行充分混勻[4]。例如,檢驗醋、醬油、食用油等樣品,需對其進行混勻,若制備不當,可能導致檢測結果出現誤差,影響分析的準確性。固體樣本制備需對樣品進行粉碎處理,以獲得均勻的樣品。例如,核桃、花生、芝麻等樣品,在進行食品檢驗前,需對樣品進行預處理,如研磨、均質、脫脂等。這些處理步驟可能會引入新的成分或改變原有成分的濃度,從而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在食品檢驗工作中,化學試劑的使用對食品檢驗結果的科學性和精準性有著直接影響。化學試劑需在保質期內使用,禁止使用過期的化學試劑,否則其會對檢測效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5]。對于一些常用試劑或標準溶液,要定期檢測其理化性質,盡量保證現用現配,保證化學試劑的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人為因素對檢驗結果有重要影響,檢驗人員的能力水平、對樣本的了解程度和方法選擇直接影響檢驗的準確性和質量,稍有疏忽就可能導致誤差。食品檢測有多種可選方法,選擇的方法不合適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因此,在進行檢驗時,檢驗人員須遵循產品標準規定,確認適合的檢驗方法,并根據實際條件合理選擇方法。不同食品需要使用不同的檢驗方法,如礦物質或金屬元素的分析需要專門設備,以確保檢驗方法科學合理且數據準確可靠。
食品檢驗實驗室的環境因素,如氣壓、溫濕度等,對檢驗結果準確性具有重要影響[6]。保持適宜的環境因素可以排除食品變質對食品檢驗結果的影響。因此,在進行食品檢驗前,需要關注樣品特點和食品檢驗方法對環境的要求,尤其要注意濕度和溫度這兩個對食品、實驗條件有重要影響的環境因素,以保證食品、試劑和測量儀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果檢驗的環境條件不理想,將會嚴重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嚴格控制和調節適宜的檢驗環境非常必要。
信息記錄在食品檢驗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①信息記錄可以幫助追溯整個檢驗過程,通過記錄樣品的詳細信息,包括名稱、規格和數量等,可以確保每個樣品都能被準確地識別和追蹤。這有助于避免樣品混淆或丟失等問題,從而提高食品檢驗的準確性。②不同的儀器設備和檢測方法可能會對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記錄這些信息可以幫助分析和評估檢驗結果的可靠性。例如,如果發現某個儀器設備存在問題或某個步驟操作不當,可以及時進行調整或糾正,從而提高檢驗的準確性。
(1)合理使用檢驗儀器。優先選擇具有自動校正功能的儀器,有助于保障食品檢驗工作的正常、準確開展;在確定校正儀器時間間隔時,要充分考慮時間長短對工作的影響;定期做好儀器校準工作,確保儀器使用前的精準度;維護儀器的日常運轉,以蒸餾裝置為例,確保其氣密性;檢驗前做好儀器徹底清洗,降低殘留雜質對檢驗的影響。
(2)合理使用檢驗試劑。在選擇化學試劑時,應充分考慮樣品的特點,以選擇最適合的試劑。不同的試劑需要儲存在不同的環境中,光敏試劑應避光存放,揮發性試劑應密封保存,對于溫濕度敏感的試劑,需要嚴格控制環境溫濕度以科學保存。在試劑保存過程中,應定期檢查試劑的保存狀況,并及時清除過期或變質的試劑。對于溶液滴劑,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管理,以確保食品檢驗的準確性。
對于食品質量的檢驗,要充分考慮食品本身特點和質量檢驗標準,同時每個檢驗環節都需要進行規范管理,保證檢驗精準度。在抽取樣品時,要對照抽樣標準隨機抽取一定量樣品,保證樣品符合相關食品質量檢驗標準和要求。不同類型食品的檢驗方法不同,需要根據相關標準和實驗室實際情況科學選擇食品質量檢驗方式。
①加強監督機制。建立專門的食品質量監督部門,并配備專業的監督人員,負責對食品質量檢驗進行監督。監督部門應定期對食品生產主體進行抽樣檢查,并向其提供檢驗結果反饋,以促使其改正可能影響檢驗準確性的問題。②強化內部管理。相關責任主體可以通過質量監督內設機構,專門負責監督食品生產主體的質量檢測。該部門應確保檢驗人員按照規范操作,并發布客觀、全面的檢驗報告。③加強公開透明。檢驗主體應通過特定渠道向消費者和市場公開食品質量檢驗結果,可以增加監督的力度,促使食品生產主體提高產品質量,同時也讓消費者更了解食品的安全性。④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執行。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食品檢驗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執行,提高食品檢驗的規范性和權威性,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⑤重視技術支持。強化技術研發和專業培訓,加大對食品檢驗專業人才的培養,大大提高其專業管理水平。同時,引入先進的檢驗設備和方法,提高食品質量檢驗的準確性和效率。
為確保食品質量檢驗的準確性,需注重檢驗儀器和檢驗環境的科學管理。在使用食品檢驗儀器前,應進行儀器的檢查,以確保其準確性符合標準要求;儀器使用后應及時清洗和維護,以保證其準確性不受影響。對于檢驗環境,應根據食品成分的要求,規范管理實驗室內部的溫度、濕度和空氣流通等條件,通過優化實驗室環境,確保其不會對食品質量檢驗結果產生不良影響。
食品檢驗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對食品檢驗結果有重要影響。為確保食品檢驗的準確性與可靠性,檢驗機構應定期組織專業培訓和技術學習,介紹新的檢驗工具、試劑、技術方法與理念,提高檢驗人員對基礎知識、操作規范與行為準則的理解和掌握,以不斷提升個人素質。此外,檢驗機構應定期核查檢驗人員資質,并鼓勵他們提高專業水平,為其學習提供支持。此外,還需培養檢驗人員的職業素養,使檢驗人員深刻理解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始終牢記職責,并在工作中遵守操作規范。檢驗人員之間需加強溝通、協作與交流,通過分享經驗與總結教訓,提高綜合素質。
總的來說,食品檢驗準確性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包括實驗室設備和技術、檢測方法、樣品處理、檢驗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經驗,以及質量控制措施等。通過考慮和優化這些因素,可以提高食品檢驗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