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理慧
(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000)
經過兩年過渡期,新版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系列標準于2023 年2 月22 日正式實施(以下簡稱“新國標”)[1-3]。新版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系列標準包括《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嬰兒配方食品》(GB 10765—2021)、《食品國家安全標準 較大嬰兒配方食品》(GB 10766—2021)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幼兒配方食品》(GB 10767—2021)3 大標準,在行業內被稱為“史上最嚴”的乳粉標準。新標準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行業的準入門檻,同時也促進了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加劇了市場的激烈競爭。本文通過深入分析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面臨的問題,分析行業動態和未來發展趨勢,充分抓住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面臨的機遇并直面挑戰,提高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助推嬰幼兒配方乳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生命早期1 000 天是嬰幼兒成長的最關鍵時期,也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的充足營養和科學喂養是嬰幼兒近遠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2017年國務院印發《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 年)》[4]中明確指出開展生命早期1 000 天營養健康行動,提高嬰幼兒食品質量與安全水平,推動產業健康發展。為進一步提升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競爭力和美譽度,做強做優國產乳業,國家發改委聯合有關部門制定《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5],堅持“四個最嚴”,進一步強化標準規范、科技創新、執法監督和市場培育,從多方面提升產品品質、升級產業、培育品牌。根據普華永道統計分析,目前健康食品產業在我國仍是藍海市場,每年健康食品的消費金額達290 億美元,保健食品、嬰幼兒食品、運動營養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產業發展仍存在龐大的市場空間。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嬰幼兒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家長對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更加重視。嬰幼兒配方乳粉于2016 年開始實施注冊制度,而新版嬰幼兒配方乳粉系列標準的發布實施,對生產企業的技術儲備、科研創新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為嬰幼兒早期營養提供科學指導,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從基礎營養的研究發展到創新應用、深度模擬母乳的階段,呈現高端化、有機化的上升趨勢。相關研究指出,新一代消費者對于嬰幼兒配方乳粉已不局限于只滿足嬰幼兒基本的營養狀況,對于產品的優質奶源、功能性成分、母乳關鍵蛋白等也有針對性需求[6]。
國民消費理念的升級及激烈的市場競爭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Euromonitor研究數據表明[7],2022 年銷售額前五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品牌占總市場份額的57.2%,分別是飛鶴、伊利、雀巢、達能與君樂寶,銷售額前十名的品牌中,中國品牌和國外品牌各占5 席。隨著新國標全面落地實施,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數據顯示,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品牌已大部分通過配方注冊,目前已有近450 個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獲得新國標注冊,覆蓋約70 家生產企業。
為進一步保障行業健康發展,自2013 年起市場監管部門及各政府部門先后出臺各類法律法規,覆蓋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標準、生產加工、質量控制、產業政策、監管檢查等多方面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15 年修訂版明確嬰幼兒配方乳粉正式納入法制管理,首次確定其食品的法律地位,明確要求該產品按照注冊管理。2016 年發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規定,在我國境內銷售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應依法取得配方注冊證書。通過配方注冊是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前提條件,但獲得配方注冊并非一勞永逸。近年來嬰幼兒配方乳粉相關的法規文件推陳出新,生產企業如果要保證其市場占有率長遠健康發展,則必須遵守現有的法規并同時關注最新的法規變化。
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經過近十年的迅速發展,目前已達到了技術裝備先進、管理規范、產品質量穩定向好的良好水平。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數據整體來看,該行業總體的食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未有系統性、區域性的食品安全事件發生。2022 年11 月以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陸續發布《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8]《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22 版)》[9](以下簡稱《細則(2022 版)》)等監管新規,進一步加強質量安全監管。《細則(2022版)》不僅從原料管控、追溯體系建設、強化風險防控等方面對生產企業提出更嚴格的要求,而且強化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自律意識,對生產環節、產品質量安全起到關鍵作用。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在研發、原輔料質量控制、生產質量管理體系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間,急需通過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高企業自律性、完善行業質量體系建設及加強監管予以解決,保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2.2.1 研發
研發質量與產品的配方設計、工藝驗證、均勻性、穩定性研究等密切相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嬰幼兒配方食品系列標準問答》[10]表明,嬰幼兒配方乳粉系列新國標是參考歐盟、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對嬰幼兒配方乳粉標準的修訂趨勢,根據最新的科學證據,結合我國嬰幼兒的營養健康需求,對標準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修訂,特別是宏量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等。為充分保障嬰幼兒營養的安全性,新國標中大部分營養素設置了上下限值,對于企業的研發能力要求更加嚴格,特別是配方設計、生產和工藝的把控。對于可選擇性成分DHA 和ARA,新國標為保證滿足嬰幼兒每日DHA 最低限量,針對嬰幼兒配方乳粉和較大嬰幼兒配方乳粉中DHA 下限值作出要求。該成分為多不飽和脂肪酸,極易氧化而產生魚腥味,從而影響食用。研究表明,對于生產工藝及相應原料的選擇會影響DHA 及ARA 的穩定性及終產品的質量[6]。
2.2.2 原輔料
原輔料的質量安全與產品的質量安全息息相關。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對原輔料管控不嚴會導致最終產品在質量上存在一定的風險。近兩年國家監督抽檢數據顯示,葉黃素、香蘭素、菌落總數、DHA/ARA 含量、維生素A 等,涉及營養素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違規、營養素含量低于標示值的80%等。為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細則(2022 版)》中提出,生產企業應嚴格原料管控,針對奶源基地、生乳儲存條件及其重點污染物、基粉儲存及質量驗收列出相應的要求。《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 年)》也指出加強嬰幼兒配方食品重點污染物監測。近年來,嬰幼兒配方乳粉中高氯酸鹽和3-氯丙醇酯及縮水甘油酯的污染備受關注。研究表明,乳粉中高氯酸鹽污染主要來源于生乳、全脂乳粉、乳清蛋白粉等原料帶入[11]。
2.2.3 生產許可條件
隨著時代發展和技術創新,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環境、工藝技術、產品質量要求均有所變化,為進一步嚴格生產許可條件,更好地適用于行業發展、助力產品品質提升,《細則(2022 版)》做出了相應的修訂,主要內容包括嚴格原料管控、細化追溯體系、生產設備設施、明確工藝、強化風險防范等方面。特別是產品生產過程中各生產工序在生產結束后、更換品種或批次前進行清場工作,對于其清潔效果必要時需進行驗證,以規避清潔效果不佳所帶來的風險。工藝驗證可保障生產過程的再現性和產品質量的可控性,新國標中涉及營養素的調整較多,生產企業應對新配方的生產工藝進行驗證,特別是關鍵工序及工藝參數的驗證。
2.2.4 生產質量管理體系
《細則(2022 版)》中強化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落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自律意識,保障生產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對生產環節和產品質量安全起到關鍵作用。生產企業衛生管理不到位,清潔制度落實不嚴,可能導致生產環境、生產設備無法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態,存在微生物及蟲害滋生的風險,對原料和產品造成污染。對于清潔過程中消毒劑的使用管理,若未設定合理的消毒程序,可能存在影響消毒效果且有消毒劑殘留的風險,對產品造成化學污染。
在堅守食品安全底線的基礎上,加強行業內部監督管理,不斷完善行業體系建設,改進并提升產品質量,應成為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永恒動力。在良好相關產業政策的支持下、國民消費理念提升的市場機遇中,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要積極應對行業所面臨的挑戰,開辟產業發展路徑,不斷推陳出新,提高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助推嬰幼兒配方乳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