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曉
(吉林藝術學院 藝術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音樂表現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當掌握的核心能力,也是學生通過藝術教育提升審美能力的重要內容。音樂表現力是實踐性較強的一項音樂能力,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音樂表現力包括演唱、演奏、綜合藝術表演以及識讀樂譜的能力,在音樂教學中,要發展學生的表現潛力,讓學生大膽自信地參與各類音樂活動,使學生能用音樂表現形式表達個人感情,并與他人溝通,在音樂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得到情感的熏陶[1]。音樂表現力的培養是高等院校適應、把握、引領音樂教育新常態,促進音樂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主動選擇[2]。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思維方式的改變以及學生的多元綜合發展。但在當下的現實中,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與提升仍舊有待優化,以音樂教育為代表的藝術教育需要更有溫度,真正發揮出教育對個人、國家和社會的重要作用。因此,探討音樂教育對藝術教育的作用與價值是重要且必要的。
音樂表現力通常是指基于對音樂內容的理解,通過音樂演奏、音樂鑒賞、音樂分析等方式表達音樂的形象與情感,尤其是通過獨特的音樂語言與音樂邏輯不斷進行聯想與想象,讓大眾產生共情的能力。音樂表現力的培養與提升特別強調對音樂理解與感受的準確性,只有真正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并通過相關方式進行表現,才能夠有效提升音樂表現力,實現藝術教育的目標。
音樂的學習是相對系統且復雜的,尤其是音樂教育,不同的教育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和方式方法均有不同,但音樂教育的共性內容學習促進著學生藝術素養與審美能力的提升,學生能夠通過音符、樂譜的學習,理解音樂邏輯與音樂形象,通過不同的旋律與節奏感受不同的情感。音樂教育也常常與其他相關的藝術門類相聯系,并逐漸與其他藝術學科進行聯動,以音樂為切入點,能夠激發與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力,引導學生主動表達情感,讓學生通過音樂作品的鑒賞和與其他藝術內容的聯動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審美能力,使藝術教育的目標真正落在實處。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藝術的產生與發展與人的生產勞動息息相關。一方面,藝術是生活的真實再現與客觀表達,另一方面,音樂也是人類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音樂作為一種表達方式,相對較早地應用在人類的情感表達中,而在當下的音樂教育中,人們似乎更注重音樂的藝術技法傳授。客觀來講,藝術技法的學習是必要的,但隨著藝術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音樂背后的情感內容也逐漸引起大眾的重視,學生要不斷了解如何通過音樂這一藝術進行情感表達,音樂教育能夠以情感為出發點,引導學生感受其他人獨特的情感、生活以及故事,也能夠促使學生通過音樂技法的學習學會使用音樂這一藝術表達自身的情感態度。音樂能夠直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情感的把握,而藝術教育的目標也是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只有將音樂應用在現實生活中,才能產生更為多元的意義,以音樂教育為出發點,可以拓寬學生在藝術教育中的情感表達方式。
近年來,隨著雙減政策的持續有效落實,藝術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社會各界更加關注學生的藝術學習,而在實際發展中,以音樂教育為代表的藝術教育效果仍有待提升,音樂教育的實際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與影響,這些因素同樣也是制約學生音樂表現力提升的重要原因。
影響學生音樂表現力提升的首要因素是學生的音樂基礎不足。面對晦澀難懂的樂理知識,學生常常難以進行系統且認真的學習,同時,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音樂教育中的實際投入相對較小,甚至基本沒有投入,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提升。加之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周期,需要進行長期的積累。同時,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提升也受到學生家庭因素的影響,父母的經濟收入水平、藝術認知程度、受教育水平與審美能力等,也間接影響著學生是否可以通過課外音樂學習等方式去彌補音樂基礎的不足。正是由于學生音樂基礎不足,導致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表達欲望不足,學生無法真正運用音樂進行情感的表達,一般情況下,學生只能進行基礎的欣賞,沒有信心或主動性進行音樂表達,音樂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學生音樂表現力、審美能力的提升難以有效實現。
一般情況下,在學校的學科教育中,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相對較少,同時,面對其他學科的沖擊,學生沒有大量時間真正進行以音樂為代表的藝術科目的學習,從而導致學生在學校中的音樂學習時長相對不足。同時,學生在課外的音樂教育學習過程中也受到其他藝術興趣學習的沖擊。音樂只是作為學生興趣選擇之一。在當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學生的興趣選擇往往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與多元性。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喜好選擇自己適合、家長認同并對自身未來發展具有一定作用的藝術門類,從而開展系統、長期的學習。隨著藝術興趣的選擇增加,學生可以不選擇音樂這一藝術門類進行學習,但可以選擇舞蹈、美術、影視等其他藝術門類進行學習,進而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因此,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提升與學生的興趣選擇有直接的關系。如果學生的興趣不在音樂上,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提升將有極大的困難。音樂表現力的提升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學生主動接受,音樂表現力的提升才能順利進行。
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提升更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在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家長與教師雙向互動。當下,音樂教育往往面對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生,因材施教與個性引導有待進一步深入,而在音樂表現力提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音樂欣賞,勇敢主動地使用音樂進行情感表達,并針對不同學生的需要提出提升音樂表現力的不同方法。學生在剛開始進行音樂學習時,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在教學時,將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進行結合,使教學標本兼顧,如此才能讓學生真正領悟音樂藝術的真諦[3]。同時,也應當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當下,學生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往往只能通過固定的教材內容進行學習,音樂教育的實踐教學有待進一步深化,學生沒有通過音樂實踐走進音樂廳,沒有通過相關的競賽展演等多元化的方式提升感知力。音樂教育需要進行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的配套有待進一步完善,學生只有通過多元的實踐才能夠感受到音樂獨特的魅力。
學生的音樂表現力主要表現在個人多元化的審美能力,以及通過音樂這一藝術門類所表現的個性表達力與共性表達力。通過這三種方式,學生可以依托音樂表現力增強樂感,提升聯想與想象的能力以及對于音樂的分析、把握、演奏、欣賞等諸多能力。學生要提升音樂表現力,需要準確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與基本要素,理解音樂所表達的獨特情感,感受音樂這一藝術門類的獨特美學價值,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與提升更需要長期、系統的規劃與執行,更需要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工作人員的高度關注,教師要以音樂表現力的培養與提升帶動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探索、創新、發展新的路徑與對策,真正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將素質教育目標與藝術教育目標落在實處,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保障。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首先要激發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自主地對音樂保持一定的熱情,進而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提升音樂學習的基礎。提升音樂表現力首先應當注重樂感和樂理的培養。只有增強樂感,才能不斷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只有增加樂理知識,才能使學生真正了解音樂演奏的相關技法。因此,在未來提升學生音樂表現力的過程中,應當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系統的音樂學習,保證學生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有長期動力,使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下,隨著以音樂教育為代表的藝術教育不斷被大眾重視,音樂教育的相關實踐內容也隨之增多,而在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學校等更多的群體思考如何優化學生的音樂實踐內容。從課堂原有的知識講解,到課內基本的實踐教學,更應當聯系課外的音樂實踐。音樂實踐內容的優化應當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包含參展競賽、新媒體視頻鑒賞、音樂表達與分享等實踐內容,在自主與不自主的方式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于音樂形象的把握,對于情感的理解,使學生真正使用音樂這一表達方式表達情感和自我的態度。
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更需要家長和學生打破學習的邊界,拓寬學習的視野,音樂只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在實際的學習與應用過程中,往往與其他的藝術門類相聯系。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探索其他藝術的相關內容,比如將音樂與舞蹈相結合,感受音樂線性符號與舞蹈的形體符號的完美融合,將音樂與影視相融合,感受人物塑造與影像表達中音樂所起到的獨特作用,將音樂與其他不同藝術門類相結合均會產生不同的價值。因此,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必須拓寬學生藝術學習的邊界,將更多維、更多元的內容囊括其中,避免只是為了學習音樂而進行音樂學習的“單一”情況。學生藝術素養的提高是一個綜合且長期的過程,只有不斷地了解藝術、學習藝術,才能夠從藝術中真正汲取養分,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從而提高審美能力與創作能力,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
音樂表現力的提高對于學生審美能力與創作能力的提升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現實生活中,音樂教育對藝術教育的發展、藝術教育目標的落實同樣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其可以情感為出發點拓寬學生的音樂表達和以音樂為切入點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學生音樂表現力提升的過程中,常常面對學生音樂基礎知識不足、表達欲望不足、其他課程沖擊與興趣選擇不同、教師引導與實踐配套欠缺等相關制約因素,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提升效果仍舊有待提升。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討論學生音樂表現力提升的具體路徑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通過闡述音樂教育對藝術教育的作用,影響提升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制約因素,從而提出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提升應當強化基礎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優化學生的音樂實踐內容,拓寬音樂的表達方式。正是因為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的提升需要潛移默化、日積月累,所以,需要學生拓寬藝術學習的邊界,不斷增強自身的藝術素養,從而提升審美能力,實現自身綜合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