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梅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藝術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進一步深化,不少高校也開始向著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情境教學主要是以生動的情境為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此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滿足現代化的發展需要[1]。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形式比較單一,在很大程度上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將教師和學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提升互動性,有利于學生的進一步成長。另外,還可以讓高校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識,進一步強化內涵和情感建設,讓知識變得更加有趣。教師也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向著多種形式互補的方向發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鑒于此,如何引入情境教學法?如何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情境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如何?這些問題成為目前需要探究的重點。
在實踐過程中,高校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其更加關注教師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存在很大差異。僅僅進行片面的作品創作和技巧的學習,很容易忽視音樂作品本身的審美和情感內涵。長久下去,不僅會阻礙學生的進一步發展,還會讓學生對音樂產生厭煩的心理[2]。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隨著高校生源不斷擴張,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社會競爭也不斷加劇,部分學生是因為喜歡音樂才會學習,但是,還有相當多的學生純屬為了考學才會學習音樂。這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后,學習動力不足,缺少主動競爭的能力。再加上社會中各種因素的誘惑,導致這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鑒于以上的現狀,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可以促進學生建立自主的學習理念。例如,在欣賞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從人和自然的關系視角進行深入的分析。高校教師需要秉承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使用多媒體的方式播放田園風光的視頻,讓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擁抱田園,感受大自然的氣息。高校學生可以在優美的音樂中融入自身的田園情感,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音樂與其他科目有很大差異,其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在實施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音樂的跌宕起伏過程,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之后,教師可以使用巧妙的語言描繪一個溫馨的畫面,構建對應的音樂形象和意境。例如,在學習《再見了,大別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知這首歌主要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其中的點睛之筆就是“清風牽衣袖……一石啊一草把我留。”將思念寄托于山水,使用擬人的方式,加大情感的渲染力度,展現依依不舍的情感。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使用生動的語言,創設對應的語言情境,讓學生感知音樂的魅力,并很快跟著教學的思路進入這個場景,在真實的感受中,提升學習的興趣,開發想象力。
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實踐占據重要地位,高校學生在演唱和表演的過程中才可以感知作品的真正內涵,與作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例如,舒曼的《童年趣事》鋼琴曲,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算是反復欣賞,也很難領悟其意境。此時,就需要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加大對音樂表演的描述力度,提高實踐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作品分析當中,感知和理解音樂美與表現音樂美[3],這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對美好意境的追求動力,另一方面可以在創設音樂情境的基礎上,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歌唱和欣賞、表演當中,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感知音樂的魅力。
在實施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使用情境創設法,將聲樂能力表現情況和對應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有目的地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輔助學生理解民族聲樂藝術。另外,在現代化的視野當中,不少學生比較喜歡聽歌,尤其是流行歌曲,此時,教師可以先融入一段學生喜歡的音樂,之后,建立有效的關系,引發思想的共鳴[4]。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激發學生的思維,還需要在視聽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感情色彩的發散,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對應的基礎知識。例如,在學習《二月里來》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先使用多媒體的方式給學生播放一段相關的音樂《北風吹》,科學引導學生感知其中的人物內心世界,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情境當中,提高學生的聲樂表現能力[5]。另外,教師還需要結合民族聲樂的教學目標,分析聲音處理技巧,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在實施音樂聲樂藝術表演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使用情境創設的方式,讓學生感知到原汁原味的音樂語言藝術,此種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還可以加大對精神狀態的控制力度。另外,在進行作品欣賞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從民族聲樂藝術作品中感知對應的音樂語言,還可以感知其中的建設性內涵。在原生態的基礎上,形成特定的語言情境,向著表現性和開放性的方向發展。例如,在學習《忐忑》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歌曲的主要內容,分析其中“嘚”“呔”“呀”“啊”“咯”等感嘆性詞語和擬聲詞語[6]。讓學生在藝術性教學情境下,感知作品內在的情感,體會自然的聲樂藝術,表達自己內在的情感,增加高校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對應的判斷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一定的程度上看,不管是小學生還是大學生,都具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喜歡聽故事。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比較喜歡一些具有奇幻色彩或者具備懸疑性的故事。此時,教師應該把握好聲樂藝術教學情境的建設方式,幫助學生在聽故事的基礎上,向著豐富情感的效果延伸。例如,在學習《斷橋遺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許仙和白娘子定情的片斷,使用故事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感知歌詞中的哀怨情感[7]。使用故事的方式不僅可以提升歌曲的代入感,并且可以讓學生將自身融入其中,代入角色,提升學習效果。
第一,使用表演體會情境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俗話說,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對于音樂教學來說,音樂與舞蹈表演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只有將情境創設和表演結合起來,才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對于不少學生來說,更加習慣表演的方式,此種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構建具有表演動作的情境。例如,在學習歌曲《大鹿》時,此歌曲的曲調比較平淡,很難把控,此時,就需要教師使用表演的方式與情境創設的方法。有的學生扮演大鹿,有的學生扮演小白兔,有的學生扮演其他角色,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就可以感知到大鹿樂于助人的精神,并且深切地體會到小白兔急切逃跑的心情。使用表演情境創設的方式,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還可以科學引導學生掌握其中的歌曲旋律,感知歌曲演唱中的技巧,分析其所具備的深刻內涵[8]。第二,可以使用形象語言的方式,傳遞音樂的美感。一個優秀的高校教師需要科學地組織語言,構建音樂語言情境,以簡潔的方式對音樂進行描述,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第三,使用多媒體創設情境。隨著信息化的不斷延伸,多媒體的方式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當中。此時,在音樂教學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的方式,將更加直觀的藝術情境呈現在學生的視野當中。統籌規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學生營造動靜結合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向著更高的層次發展。第四,使用鋼琴伴奏的方式,進一步渲染對應的音樂情境。例如,在學習《月光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美麗的月光情境,美麗和智慧的盲女呈現到大家的視野當中,讓大家感知到勤奮和堅強不屈的品質的重要性,感知音樂渲染的重要價值。第五,構建獨有的歌曲處理音樂情境。從現實的視角上看,音樂作品的內涵和人的心理存在很大的關系,只有高校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分析歌曲的內容和時代背景,才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認知,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明確自身的思路。
在音樂情境構建過程中,教師需要自己先融入對應的情緒和情感。此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強渲染的效果,還可以影響周圍的學生,使師生雙方在相互的影響下共同進步。此時,教師不僅要關注教學中需要表達的情緒,還需要在一言一行中感知自己的情緒,讓學生具備向上發展的動力。
對于情境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來說,其更加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其能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滿足不同個體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在實施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保持積極主動的精神,提高實踐活動的情境建設效果,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增強主觀能動性,滿足實踐性的發展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隨著社會的進步,在高校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使用情境教學法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還可以加大學生的對應情感體驗。“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的發展需求,情境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明確課程設置的原則,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基本的音樂技巧,創設畫面,再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