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琪,宋凱,馬鈺,王曉嵐,周健
1.寧夏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4;2.寧夏環境因素與慢性病控制重點實驗室,寧夏 銀川 750004;3.寧夏鎮北堡鎮中心衛生院,寧夏 銀川 750026
21世紀以來我國人口結構發生改變,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居民家庭結構隨之產生變化。人口老齡化不僅對我國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產生了影響,同時為養老服務及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也帶來了巨大的考驗。目前,部分學者們注意到了城市移居老人這一日益壯大的社會新生群體,較多研究認為老年流動人口代指遠離家鄉、異地居住的老人們,對這一群體比較準確的描述是城市移居老人[1]。而城市移居老人數量不斷增加,新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可能會引起他們一些生理或心理問題的發生,因此,其生活質量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生活質量又被稱為生命質量、生存質量,學術界統一認為是“對個體或群體所感受到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綜合衡量”。目前較多研究局限于社會融入、養老對策和代際關系等方面,但關于城市移居老人生活質量的研究尚少。本研究擬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寧夏銀川市城市移居老人生活質量現狀,探討影響城市移居老人的生活質量影響因素,探究城市移居老人的生活質量中存在的問題,為提高城市移居老人的生活質量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措施。
1.1 調查對象 于2020 年9~12 月選取寧夏銀川市移居老人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1)原籍非寧夏籍,且在寧夏銀川市居住時間超過半年;(2)年齡≥60 歲;(3)意識正常,具有正常的閱讀或溝通表達能力。排除標準:(1)寧夏戶籍;(2)身體或精神存在嚴重疾病;(3)不愿參與本次研究。
1.2 調查方法
1.2.1 樣本來源與樣本量計算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在寧夏銀川市三區中隨機抽取3 個流動人口較為聚集的社區。調查的樣本量為量表題目的5~10倍,考慮到問卷可能存在不完整因素,因此將樣本量擴大了10%。本研究的問卷題目數為29條,估計的最小樣本量n=29×5×1.1=159個。本研究共發出問卷180份,回收有效問卷170份,有效回收率為94.4%。
1.2.2 問卷調查 本研究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1)基本情況,年齡、受教育程度、性別、婚姻狀況、收入情況、居住情況、子女數量等;(2)生活質量,采用WHO 生活質量調查組在WHOQOL-100 的基礎上編制的WHOQOL-BREF 量表,主要包括— ①總體生活質量的自我評價(G1),詢問對自身生活質量的總體主觀感受;② 總體健康狀況的自我評價(G4),詢問對自身健康狀況的總體主觀感受[2]。此量表有29 個條目,分為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社會關系狀況和環境適應狀況四個方面,每個題目都有5個分數不同的選項,被調查者所得分數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3]。
1.2.3 質量控制 調查問卷內容準確且簡明易懂,統一調查標準。采取訪問員與調查對象面對面的方式填寫問卷,調查過程中訪問員使用統一、規范的調查用語,對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統一標準的解釋,保證問卷質量并及時回收已填寫完畢的問卷。調查結束后如果發現不合格問卷要及時刪除,只有問卷內容填寫完整、合理的問卷才能進行數據錄入。采用雙人錄入的方式,使用計算機對兩次錄入的數據進行比較對照,錄入數據過程中再次對問卷內容進行嚴格核對。
1.3 統計學方法 通過Excel 建立數據庫,數據兩次錄入后進行比對核實,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運用構成比描述城市移居老人基本信息;采用均值和標準差(±s)描述城市移居老人總體生活質量水平,采用t檢驗或ANOVA分析等方法分析影響城市移居老人生活質量的因素,檢驗水準=0.05。采用克隆巴赫ALPHA方法評價問卷信度(無條目刪除),問卷水平內容信度為0.81(>0.70)。采用KMO和巴特利特檢驗問卷效度(無條目刪除),問卷水平內容效度為0.84 (>0.70)。
2.1 寧夏銀川市城市移居老人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寧夏銀川市城市移居老人共170 人,其中女性88人,男性82人。健康狀況較好135人;配偶健在(包括再婚)130 人;與家人居住者146 人;家庭年收入在6萬元以下122人,見表1。

表1 寧夏銀川市城市移居老人調查對象基本情況(n=170)Table 1 Basic situation of elderly urban immigrants in in Yinchuan,Ningxia(n=170)
2.2 不同性別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 男性在生活質量四個領域的得分明顯高于女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elderly immigrants of different genders(±s,points)

表2 不同性別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elderly immigrants of different genders(±s,points)
性別男性女性t值P值人數82 88生理領域(分)13.07±1.54 12.29±1.51 3.375 0.001心理領域(分)13.20±1.52 12.27±1.64 3.828 0.001社會關系領域(分)14.73±1.88 13.68±2.34 3.204 0.002環境領域(分)13.51±2.11 12.67±2.08 2.602 0.010
2.3 不同婚姻狀況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 有伴侶的移居老人在生活質量的四個領域的得分明顯高于無伴侶的移居老人,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婚姻狀況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elderly immigrants with or without partners(±s,points)

表3 不同婚姻狀況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elderly immigrants with or without partners(±s,points)
婚姻狀況有伴侶無伴侶t值P值人數130 40生理領域(分)12.92±1.50 11.99±1.54 3.61 0.001心理領域(分)12.93±1.58 12.18±1.70 2.68 0.008社會關系領域(分)14.45±2.24 13.50±1.92 2.74 0.007環境領域(分)13.33±2.18 12.40±1.84 2.58 0.011
2.4 不同身體狀況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比較 移居老人健康狀況比較,身體狀況較好的移居老人在生理現狀、心理現狀、社會關系現狀、環境適應現狀的得分均高于身體狀況較差的移居老人,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身體狀況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比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elderly immigrants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conditions (±s,points)

表4 不同身體狀況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比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elderly immigrants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conditions (±s,points)
身體健康狀況較好較差t值P值人數135 35生理領域(分)12.94±1.36 12.94±1.36 3.882 0.001心理領域(分)12.87±1.62 12.87±1.62 2.405 0.017社會關系領域(分)14.43±2.15 14.43±2.15 2.879 0.005環境領域(分)13.45±2.05 13.45±2.05 4.846 0.001
2.5 不同居住狀況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比較 移居老人不同居住情況比較,與家人居住的移居老年人在生理現狀、心理現狀、環境現狀的得分高于獨自居住的移居老人,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不同居住情況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比較(±s,分)Table 5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elderly immigrants with different living conditions (±s,points)

表5 不同居住情況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比較(±s,分)Table 5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elderly immigrants with different living conditions (±s,points)
居住情況獨居與家人居住t值P值人數24 146生理領域(分)11.90±2.05 12.79±1.44-2.612 0.010心理領域(分)11.44±1.65 12.93±1.55-4.308 0.001社會關系領域(分)13.39±2.44 14.32±2.13-1.762 0.089環境領域(分)12.29±1.97 13.20±2.13-2.076 0.046
2.6 不同受教育程度城市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比較 移居老人不同受教育程度比較結果顯示,移居老人在生活質量四個領域—生理領域、心里領域、社會關系領域和環境領域的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不同受教育程度城市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比較(±s,分)Table 6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quality of life among elderly immigra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education(±s,points)

表6 不同受教育程度城市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比較(±s,分)Table 6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quality of life among elderly immigra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education(±s,points)
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大專及以上F值P值人數53 52 51 14生理領域(分)11.80±1.42 12.64±1.65 13.38±1.30 13.47±0.92 12.252 0.001心理領域(分)12.26±1.42 12.46±1.73 13.20±1.60 13.67±1.60 5.136 0.002社會關系領域(分)13.13±2.26 14.26±2.35 15.09±1.42 14.67±2.16 8.083 0.001環境領域(分)12.29±1.71 12.45±2.37 14.13±1.69 14.50±1.92 12.125 0.001
2.7 不同經濟收入城市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比較 移居老人不同經濟收入比較,整體比較可知移居老人在生理現狀、心理現狀、社會關系現狀、環境適應現狀的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經濟收入的增高,生活質量在生理領域和社會關系領域的得分呈上升趨勢,而心理領域與環境領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見表7。
表7 不同經濟收入城市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比較(±s,分)Table 7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quality of life among elderly immigrants with different economic incomes(±s,points)

表7 不同經濟收入城市移居老人生活質量各維度比較(±s,分)Table 7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quality of life among elderly immigrants with different economic incomes(±s,points)
經濟收入(萬元)≥3 3~6 6~10 F值P值人數61 61 48生理領域(分)11.58±1.55 13.07±1.16 13.54±1.23 33.354 0.001心理領域(分)12.10±1.76 13.21±1.51 12.89±1.42 7.938 0.001社會關系領域(分)13.05±2.05 14.80±2.09 14.86±1.93 14.970 0.001環境領域(分)11.68±1.90 14.11±1.87 13.53±1.76 28.266 0.001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流動人口的不斷增加,家庭成員異地就業安家和老人跟隨子女異地居住情況日益普遍,因此逐漸形成了特殊的城市流動群體—城市移居老人,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不僅經歷著身體機能的衰退和社會關系的缺失,還面臨著陌生環境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城市移居老人在四個維度的得分與相關學者的文獻[4]研究數據比較,寧夏銀川市城市移居老人在生理現狀、心理現狀、環境適應現狀的得分可能低于寧夏銀川市當地老年人。
同時,本研究發現城市移居老人生活質量與性別、婚姻狀況、身體狀況、居住情況和受教育程度等密切相關。在性別對移居老人生活質量的影響方面,女性移居老人的不同維度生活質量得分均低于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身心狀況下降,女性面臨著更年期綜合征等問題,導致女性對于衰老的恐懼感較男性更高,可能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4-5],造成女性在晚年時期的生活質量得分較低。而在不同婚姻狀況和居住狀況對移居老人生活質量的影響方面,研究結果表明有伴侶的移居老人生活質量的得分均高于沒有伴侶的移居老人,這可能與有配偶的老人們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可以相互照顧,遇到困難時可以相互扶持、共同承擔,保持較為健康的情緒和良好的生活質量有關;此外,與家人同住的移居老人生活質量高于獨居的移居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較好的移居老人在生活質量的四個維度的得分均高于身體狀況較差的移居老人,這與何逢源等[6]和孫剛等[7]研究結果一致。由此可見,機能損傷可能會給老年人帶來心理負面情緒,成為影響移居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同時,本研究對受教育程度對移居老人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與代凱鋒等[8]研究結果一致,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移居老人四個維度得分均較高,受教育程度較高者到移居城市后繼續保持學習狀態,保持積極的生活方式態度,自我保健意識增強,自主學習促進身體心理健康的知識,進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據相關研究顯示,經濟收入水平決定生活質量[9-11],經濟保障是老年人生活質量改善和提高關鍵原因之一[12]。經濟收入高低決定著老年人的獨立生活能力和信心,從而影響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
綜上所述,寧夏銀川市城市移居老人生活質量與身體狀況、有無伴侶、是否與家人居住和經濟收入等各因素密切相關,其生理、心理和環境適應現狀有待提高。在全社會培養“愛老敬老”的高尚美德[13-14],大力倡導“尊老,敬老,孝為先”的理念,落實“老有所養”政策;鼓勵移居老年人保持樂觀,培養積極的心態,拓展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增強自我保健意識,重視人際關系和心理溝通,從集體活動和人際交往中汲取生活信息[15]。本次研究納入樣本雖然只包含寧夏銀川市部分流動人口較為聚集的社區,亦可為關注移居老人的生活質量與影響因素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線索,后期將進一步完善相關研究資料,為提高移居老人生活質量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