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妍,李邱溢
(新疆師范大學 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隨著全球服務貿易的蓬勃發展,服務貿易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快速增長中最具有活力的組成部分。從2010年至2019年間,全球服務貿易額年平均增長率為4.8%,比同時期商品貿易增長速度高出2倍。在全球貿易額中,服務貿易額占總貿易額的比重不斷增加,從20.3%增長到23.8%。在全球價值鏈的分工體系中,服務貿易不僅是連接各個分工環節的重要紐帶,也是創造附加值的主要來源,成為一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分工地位的決定性因素。在中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中國不斷優化服務出口結構,服務貿易出口國呈現多元化趨勢,促進了全球要素資源的再分配。知識密集型的服務出口增長與深入參與全球垂直分工體系使得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推動服務貿易發展不僅能滿足國內消費需求,而且有利于形成與各國合作共贏對巨大市場空間,對中國與貿易國的經濟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貿易領域進行了諸多合作。中國已經與13個沿線國家建立了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服務貿易領域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交流。在傳統服務貿易合作領域,中國到沿線國家旅游的人數不斷創新高,中國建筑企業也對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未來在新興服務貿易領域合作也大有可為。在2005—2019年間,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貿易出口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在2009年和2016年有所波動,年平均增長率為10.96%。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與數字化水平相比于發達國家還處在初級階段,對服務貿易的需求量較大,如何提高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貿易出口效率,實現國際合作和互利共贏,是當前不可回避的重要話題。
服務貿易效率作為衡量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是文章研究的重點。因為服務貿易是一種無形的貿易,導致影響服務貿易效率的因素不同于貨物貿易,那么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效率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為了探究這些重要問題,本文選取了5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2005—2019年間與中國服務貿易的相關數據,構建了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和“一步法”的貿易非效率模型,準確科學地估計了中國對沿線國家服務出口的效率,并對影響出口效率的因素進行分析,對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加強中國與各國之間的貿易伙伴關系,實現雙方合作共贏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現有的研究文獻來看,目前大多數有關貿易效率的文章大多集中在貨物貿易上,且研究的對象也是比較廣泛的。在服務貿易進出口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上,國外學者進行了深入研究,且研究對象多數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和中東歐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有Nasir S和Kalirajan K[1]利用2002—2008年南亞和東亞國家商業和專業服務、計算和信息服務、通信服務三大服務部門出口數據進行分析,認為三個服務部門在不同的國家出口效率存在異質性,并且認為出口國與進口國的經濟規模、人力資本對計算和信息服務出口效率影響較大,通信技術水平對出口國的服務貿易出口至關重要,服務貿易限制指數和地理距離抑制了服務貿易效率的提升,而由于服務貿易協定是一般性的,對服務貿易分部門的效率影響不大;Catherine[2]利用1989—2002年間美國對29個國家的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的數據進行研究,研究顯示進口國的市場規模、基礎設施水平、金融體系質量以及政治制度和美國的產權保護水平對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具有決定性作用;Kandilov等[3]對中東歐地區服務出口的決定性因素進行了探究,認為地理距離對不同類型的服務出口具有顯著的差異,地理距離對建筑服務出口具有抑制作用,但對計算機相關的服務出口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而進口國的法律制度對服務出口起著促進作用;久保田茂裕[4]通過圖形化建模的方法,研究了各國對美國出口服務貿易影響因素,結果顯示收入水平、互聯網環境、兩國間人際交流和獲得美國簽證人數對各國服務貿易出口具有促進作用。Lu W[5]認為服務進口、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和人均收入增長會對服務出口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相比之下,國內有關服務貿易效率的研究略顯不足。龔靜和陳麗麗[6]測算了11個新興國家的對其服務貿易伙伴國的出口效率和貿易成本,得出平均出口效率為54.959%,且各地區出口效率存在顯著的地區差異;李計廣和王紅梅[7]對中國出口的28個主要國家的服務貿易潛力進行研究,發現貿易國的GDP和制度質量是影響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主要因素,貿易伙伴國的政府行政效率以及監管質量等因素促進了中國服務貿易出口效率的提升,而貿易國的控制力度、政治穩定性和法治水平抑制了出口效率;潘紫燕等[8]測算了中國與1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效率、貿易潛力及其影響因素,并得出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服務貿易出口效率相對較低且各國差異性顯著的結論。
通過上述文獻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學者們大都是采用隨機前沿的方法來分析影響貿易的因素,已有的文獻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中東歐、東南亞等區域,對服務出口國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缺少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服務貿易效率進行研究。即使已有的相關文獻也存在不足之處,如所選取研究樣本偏少,不能反映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服務貿易出口全貌。基于此,本文將54個國家按地理位置分為4個不同地區,對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服務貿易出口效率進行測算以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異質性分析。對未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貿易效率提升提供參考依據。
隨機前沿引力模型是由艾格納(Aigner D),洛弗爾(Lovell K)和施密特(Schmidt P)[9]三位學者共同提出來的,最初是用來測算廠商在生產中的技術效率的,隨著該模型的進一步發展其與引力模型進行結合,來研究貿易的效率問題。相比于傳統的引力模型,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優點在于將由測量誤差所造成的隨機誤差考慮在內,避免隨機誤差項計入效率項之中。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表達式為:
Yijt=f(Xijt,β)EXP(vijt-θijt)
(1)

ln(Yijt)=lnf(Xijt,β)+εijt-θijt
(2)
根據巴特斯(Battese)和科利(Coelli)(1988)的思想,可將效率定義為:
TEijt=E(Yijt|Uijt,Xijt,t=1,2,…,T)/E(Yijt|Uijt=0,Xijt,t=1,2,…,T)
=EXP(xijt’β-θijt)/EXP(xijt’β)=EXP(-θijt)
(3)
即效率被定義為相同投入下,實際貿易額與完全有效貿易額間的比值,它測量的是投入量與產出額之間的“相對效率”。測算的效率值的取值范圍在0到1之間,當效率值為1時說明阻礙雙邊貿易的因素是不存在的。后來隨著該模型的發展,有學者認為在時間跨度T>3時效率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發生改變,此時所選取的模型為時變的隨機前沿引力模型,而不是非時變的模型。時變的模型表達式可以表示為:
θijt={exp[-η(t-T)〗}θij
(4)

在估計完貿易效率值后,我們一般還要對效率影響因素進行探究。測算效率的方法有兩種,分別為“一步法”和“兩步法”。而“一步法”同時考慮效率項和方差的差異,允許邊際效應非單調變化,是更加靈活的方法,因此本文采用“一步法”,其表達式為:
θijt=λkijt+τijt
(5)
其中λ代表待估參數,kijt代表變量,τijt代表隨機擾動項,將上面的等式帶入隨機前沿引力模型中可得:
ln(Yijt)=lnf(Xijt,β)+εijt-(λkijt+τijt)
(6)
通過對上述構建的模型,就可以測算出服務貿易出口的效率以及影響效率的因素。
考慮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諸多方面具有異質性,影響服務貿易效率的因素多種多樣。本文擬構建隨機前沿引力模型來測算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服務貿易出口效率。Armstrong S[10]認為在短期內主要考慮貿易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總量及地理距離等相關因素對雙邊貿易的影響,而把經濟距離、制度距離等相關因素放入貿易非效率模型中。本文通過對變量分析構建的模型如下:
lnEXPcjt=α0+α1lnPOPct+α2lnPOPjt+α3lnAGct+α4lnAGjt+α5lnDIScj+α6Zcj+vcjt-θcjt
(7)
其中,c代表中國,j為服務貿易進口國,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EXPcjt表示時期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服務貿易的出口總額,POPct和POPjt分別表示t時期中國總人口數量和貿易國總人口數量,AGct和AGjt分別表示中國的人均GDP和“一帶一路”沿線貿易國的人均GDP,DIScj表示兩國首都間的實際地理距離,Zcj為其他自然因素,如中國與該國是否擁有共同的邊界(Contig)、是否擁有共同的官方語言(Language)等,vcjt表示誤差項,θcjt表示貿易非效率項。中國對各沿線國家服務貿易的出口總額來源于WTO數據庫,各國總人口數量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兩國間首都實際距離、是否擁有共同邊界和共同官方語言等數據來源于法國CEPII-BACI數據庫。對于部分缺失數據進行均值插補法進行完善。由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是通過參數估計來確定結果的,選擇合適正確的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對研究結果至關重要,所以文章后面會通過最大似然比檢驗來確定該模型的最終形式。
探究服務貿易效率的影響因素有兩種方法,分別是“一步法”和“兩步法”,通過比較分析后發現“一步法”更具優勢,最終決定采用“一步法”構建如下的貿易非效率模型:
θcjt=β0+β1DIS_ecocjt+β2DIS_syscj+β3DIS_internetcjt+β4ECO_freect+β5ECO_freejt+β6COST_trdcjt+β7CITY_lvjt+β8OFDIcjt+β9TAcjt
(8)
解釋變量與數據的選取說明如下:
1.經濟距離(DIS_ecoccjt)。一般而言,適度的經濟距離說明兩國間的服務貿易結構具有較強互補性,更有利于兩國間服務貿易的開展。本文參考Balassab et al.(1987)[11]提出的相對差異指數的方法,測算出兩國之間國民生產總值的規模差距。公式為:
DIS_ecocjt=1+[xlnx+(1-x)ln(1-x)]/ln2
(9)
式(9)中,DIS_ecocjt的測算值范圍為[0,1],x=gdpc/(gdpc+gdpj)。
2.制度距離(DIS_syscj)。一些學者認為制度對貿易政策的制定有著決定性作用,兩個國家間的制度距離越小,其服務貿易的政策也越相似,越有助于服務貿易的往來。政治制度衡量的指標包括:控制腐敗水平、政府效率、政治社會穩定、監管質量水平、法治水平、話語權與責任這6個指標,以上數據均來源于世界銀行中的The 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數據庫。本文參考黃新飛等[12]的方法,計算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制度距離。公式為:
(10)
式(10)中,Gcnt和Gjnt分別表示t時期中國與貿易進口國的第n個指標的數值大小,Xn表示第n個指標的方差,k為衡量制度距離指標的個數。
3.互聯網水平距離(DIS_internetccjt)。隨著數字經濟和基礎設施水平的不斷完善,互聯網水平在一定水平上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兩國之間互聯網水平距離越小,越能促進服務貿易的往來。本文參考潘安和劉紅[13]計算互聯網距離的方法,選用安全互聯網服務器(每百萬人)這一指標來代表一國的互聯網發展水平,用中國與進口國的互聯網水平差距來計算互聯網水平距離,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
4.中國經濟自由度(ECO_freect)和進口國經濟自由度(ECO_freejt)。兩國間的經濟自由度水平越高,說明兩國間越注重以對外開放的方式來發展本國經濟,就越有利于雙邊服務貿易水平的提升。數據來源于美國傳統基金會數據庫。
5.綜合貿易成本(COST_trdcjt)。中國對貿易國出口服務貿易對綜合貿易成本越小,兩國之間服務貿易量越大。借鑒李文霞和楊逢珉[14]的測算方法獲得,其公式為:
(11)
其中,Ycjt和Yjct分別表示t時期中國對進口國以及進口國對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總額,Yct和Yjt分別表示t時期中國和貿易國對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s代表可貿易額,其范圍一般在0.3至0.8之間,數值越大,該國的可服務貿易額越大,國家經濟水平越發達,本文研究的國家為“一帶一路”國家,將s值定為0.6。φ為替代彈性,通過大多數學者的研究,其值定為8。
6.貿易國城鎮化水平(CITY_lvit)。城鎮化水平從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水平,所以城市化水平越高,基礎設施水平也越高,該國居民對服務消費的質量要求就越高,越不利于中國對該國服務貿易的輸出,其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
7.中國對進口國直接投資(OFDIcjt)。中國對進口國投資越大,說明兩國間合作越密切,越有利于中國對該國服務貿易的出口。其數據來源于中國商務部對外投資與經濟合作司網。
8.是否簽署自由貿易協定(TAcjt)。其為虛擬變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則會降低兩國間的服務貿易壁壘,有利于中國對該國的服務貿易出口,簽署協定則為1,否則為0。數據來自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整理所得。
由于模型設定的準確性會影響到最終的結果,為了防止模型誤設,本文對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設定進行了適用性檢驗,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適用性檢驗
根據表1的結果顯示,以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中變量的選取和設定是合適的。由表1可知:第一,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模型中不存在貿易非效率項的原假設是不成立的,說明在此模型中是存在貿易非效率項的;第二,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模型中貿易非效率項不變化的原假設也是不成立的,表明在分析2005—2019年間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貿易出口非效率項時要考慮到時間變化的影響,符合理論預期;第三,不引入“人均GDP”、不引入“邊界相鄰”、不引入“共同官方語言”這3個變量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均是拒絕原假設的,說明這3個因素是會影響服務貿易出口效率的。
通過檢驗后,設定的模型是合適的,本文對2005—2019年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效率進行估計,為了檢驗設定模型的回歸結果是穩健的,本文在表2中列出來了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非時變模型和時變模型的回歸結果,詳細數據見表2。

表2 隨機前沿引力模型估計結果
由表2的回歸結果可知,在時變和非時變模型中各個回歸量的符號是一致的,說明模型的估計結果是穩健的。其中η=0.0012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說明中國對外出口服務貿易的效率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升高的;在時變模型和非時變模型中γ的值分別為0.9593和0.9574,說明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服務貿易的實際值和潛在最大值之間的差距是由貿易非效率項引起的,驗證了運用貿易非效率模型的正確性。
從表2中時變模型的各個變量來看,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lnPOPct和lnPOPjt通過了檢驗,且符號一正一負,與預期的符號相同。中國人口數量會抑制服務貿易的出口是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國內需求較大,從而形成國內循環市場,不利于服務貿易的出口。而進口國的人口數量會促進中國對該國服務貿易的出口,一方面是因為進口國的人口會增加對服務貿易的需求,形成了較大的需求市場;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對外出口的服務貿易總額中,占比最大的是運輸業和旅游業,屬于勞動密集型服務產業。
在1%顯著性水平下,lnAGct和lnAGjt通過了檢驗,兩個變量系數符號都為正,與預期的符號一致。說明進口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提升使得該國擁有更高的消費水平,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會傾向于對服務的消費,促進中國對該國服務貿易的出口。而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提升會使得中國服務業快速發展,提升中國在國際上服務貿易的競爭力,進一步擴大出口規模。
lnDIScj的符號為負,但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服務貿易是無形的產品,與貨物貿易運輸的方式是不同的,地理距離對中國服務貿易出口效率的影響是比較小的。另外,隨著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的援建,使得中國與各國間交通越來越便利化,地理距離的阻礙作用會被逐漸被弱化。
在1%顯著性水平下,Contig變量通過檢驗,且系數的符號為正,與預期一致。說明與中國相鄰的進口國有更多與中國交流的機會,增進了兩國之間的感情,促進了雙方的貿易往來,而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大部分屬于發展中國家,自身服務業發展水平相較于中國比較落后,所以擁有共同邊界會促進中國對外服務貿易的出口。
在5%顯著性水平下,Language變量通過檢驗,且系數的符號為正,與預期符號一致。說明兩國擁有共同語言對中國出口服務貿易起到促進作用,但是共同語言對服務貿易出口的影響并不是主要因素。
為了對中國服務貿易出口效率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究,本文通過所構建的“一步法”貿易非效率模型對貿易出口效率的影響因素進行回歸估計。詳細結果見表3。

表3 貿易非效率模型估計結果
1.經濟距離系數的符號為負,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適度的經濟距離有利于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其原因在于“一帶一路”國家多數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階段與中國服務業出口結構具有互補性,會使得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在這些國家更具有競爭力。
2.制度距離系數為正,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制度距離是影響兩國間服務貿易效率的關鍵因素,一國的制度距離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中國與“一帶一路”進口國家應該加強政治經濟多方面聯系,各國應提高其國家治理水平,以避免因制度距離而造成服務貿易出口效率的損失。
3.互聯網水平距離系數的符號為負,且系數較小,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互聯網水平距離對服務貿易出口效率的影響不大,這與中國出口服務貿易的結構有關。中國對外服務貿易出口結構不平衡,在服務出口中主要以運輸業、旅游業等服務部門為主,而金融業、保險業等服務部門的總體競爭力有待加強,中國應提升服務業產品技術含量,提高出口競爭力。
4.中國和進口國經濟自由度的系數都為負,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兩國間對外開放的程度越高,則越是有助于中國服務貿易出口效率的提升。
5.綜合貿易成本的系數為正,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綜合貿易成本是阻礙中國對外服務貿易出口的影響因素之一。對服務貿易來說,綜合貿易成本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如經濟、時間、技術成本,為了降低綜合成本對服務貿易出口的影響,中國應積極與“一帶一路”國家進行多方面合作,降低服務貿易出口成本。
6.城鎮化水平的系數為正,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鎮化水平越高,越不利于中國對外服務貿易的出口。這可能是由于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在國際上相比于發達國家較弱,而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國家會選擇更加優質的服務產品。在進口國服務市場需求不變的情況下,會降低中國對進口國出口服務貿易效率。
7.中國對外投資的系數為負,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隨著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投資的不斷增加,中國對外服務貿易出口效率會不斷提升。
8.是否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系數為正,通過了顯著性檢驗。通過仔細分析,筆者認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對自由貿易協定相對較少,并未形成一定的規模,所以未能發揮其應有的優勢。因此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該加快開展區域貿易協定簽署談判。
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政治、經濟等多方面有較強的異質性,服務貿易出口效率影響因素在不同的區域有著較大的差別,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一帶一路”國家地區影響因素的情況,本文根據地理位置將54個國家劃分為4個不同的地區①,分別為中亞和獨聯體國家(12國)、中東歐(14國)、西亞(13國)東南亞和南亞(15國)。詳細結果見表4。

表4 中國對各地區服務貿易出口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由表4可知,4個地區影響服務貿易效率的因素各不相同,有較強的異質性。地理距離在除西亞以外的各地區都促進了服務貿易效率的提升,這可能是因為距離的增加為中國向不同時區國家提供客戶支持服務、后臺服務、一些數據處理提供了機會,而中國對西亞地區的服務出口更依賴于個人服務,與Nasir S(2013)等[1]得到的結論相似。互聯網水平距離系數在西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顯著為正,而其余地區不顯著。這可能是中國對這兩國地區服務貿易出口以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為主,而對其他地區以傳統貿易為主。城鎮化水平系數在東南亞和南亞為負,說明該地區城鎮化水平較低,對服務貿易的質量需求不高。中國對外投資系數在不同地區有正有負,說明中國在不同地區投資的領域有所偏重,對中亞和獨聯體國家的投資偏向貨物貿易領域,而對西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投資偏向服務貿易領域。
通過測算結果顯示,在2005—2019年間,中國對5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服務貿易出口效率呈現平穩上升的趨勢,平均服務貿易效率值為23.09%,其值相對來說是偏低的,在未來中國服務貿易有很大的出口潛力。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各國積極響應,加強了與中國的貿易伙伴關系,促進了雙方在各個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從而提高了中國對外服務貿易出口效率。雖然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服務貿易出口效率整體水平較低,但隨著中國與各國合作關系的深化,貿易出口效率會進一步提升。
由圖1可知,中國對中亞和獨聯體國家的服務貿易平均出口效率最高,達到31.55%。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自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亞地區互聯互通進入了快速的發展時期,與中國合作的大批項目落地運營,開辟了通向世界港口的運輸通道,中歐班列的開通使得中亞國家成為中歐連接的交通樞紐,而我國由于服務貿易出口的形式以運輸為主,使得我國對中亞地區服務貿易效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中亞和獨聯體國家作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成立上合組織20年以來,中國高度重視與中亞國家在其框架內進行合作,互相尊重各國間的政治選擇和經濟文化發展道路,為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目前,中國與中亞地區在數字經濟的領域也在不斷加強合作,在未來將完善經貿往來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中國對中亞地區服務貿易出口規模的擴大和效率的提升。
中國對中東歐國家的服務貿易平均出口效率最低,為12.55%,其主要原因是中東歐地區國家由于其地理位置更加靠近歐洲,其歷史文化等方面與中國有著較大差異,而歐洲服務貿易出口的競爭力要強于中國,導致中國與該地區國家的出口服務貿易效率較低。但隨著中歐班列班次逐年不斷增加,加強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交流,在未來服務貿易效率將會提升。
中國對西亞、東南亞和南亞的服務貿易出口效率分別為24.56%和24.79%。西亞地區有著較為豐富油氣資源,但由于該地區的國家經濟水平發展較差,缺乏先進的技術,在向中國進口高新技術產品的同時也會附加服務的進口,但是由于西亞地區這些國家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局勢動蕩影響,也會使得中國對該地區服務貿易出口效率的損失。東南亞國家組建的東盟是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伙伴,但中國對東南亞國家服務貿易出口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服務貿易出口結構中有著較強的相似性,在國際分工中服務貿易領域出口以運輸業和旅游業為主。第二,其經濟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水平比較低,通信基礎設施也較弱。這使得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效率較低,但由于中國與東南亞各國接壤,旅游貿易的往來會促進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而南亞地區國家已經成為中國海外工程承包市場,由于該地區國家的基礎設施水平較低,會選擇從中國進口服務貿易用于其國內建設。
為了進一步證明以上回歸結果的準確性,考慮到某些變量測量的誤差會導致內生性問題,使得回歸結果不準確。因此本文參考李文霞和楊逢珉[14]的方法將制度距離的一階滯后項引入隨機前沿引力模型中替換掉原來的制度距離,進行穩健性檢驗。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通過對比表3和表5,除地理距離和互聯網水平距離在10%的水平上不顯著外,其余變量均通過了在1%水平上的顯著性檢驗。其中制度距離系數變大,說明不考慮制度因素可能會高估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效率。從整體回歸結果來看,構建的模型具有穩健性。

表5 穩健性檢驗估計
本文通過所構建隨機前沿引力模型,運用Front4.1軟件測算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服務貿易出口的效率。在此基礎上,采用“一步法”對貿易效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究,并得到了以下結論。
1.基于時變的隨機前沿引力模型
(1)中國人口數量對貿易的出口效率具有抑制作用,而貿易國的人口數量對貿易的出口效率具有促進作用。說明中國國內市場對服務需求會使得中國減少對外服務的出口,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數量會使得中國對外服務貿易出口有較大的國際市場。這就要求中國在未來要提升服務貿易的質量和改變服務貿易的結構,加快構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貿易進出口網絡,促進雙邊服務貿易開展。
(2)中國與進口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對中國服務貿易出口效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說明進口國經濟水平發展會使得該國人口的購買力水平上升,政府的稅收增加,進而促進中國對該國服務貿易的出口。這要求中國政府應該繼續保持對服務產業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提升服務業的規模與質量來滿足各國對服務貿易的需求。
(3)地理距離不會對服務貿易出口造成阻礙,說明不同于貨物貿易,大多數服務貿易屬于無形產品;另外“一帶一路”倡議下各國逐漸開發新航線,完善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使得交通運輸較為發達,會促進中國運輸業和旅游業的出口。
2.基于“一步法”貿易非效率模型
(1)經濟距離、中國與貿易國經濟自由度和中國對外投資水平對服務貿易效率的提升具有推動作用,因此中國應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各領域的合作,不斷優化貿易環境和經濟結構,提升經濟自由度和通信基礎設施水平。
(2)制度距離、綜合貿易成本、城鎮化水平對服務貿易效率起到抑制作用。因此,中國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政治溝通和文化交流,以增進相互理解與信任,在服務貿易領域深入合作,全力打造政治互相、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經濟命運共同體;與此同時,提升自身服務出口質量。
通過對比發現,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貿易出口的效率并不高,平均出口效率只有23%左右,其中中亞和獨聯體、東南亞和南亞、西亞地區高于平均值,中東歐地區低于平均值。總體來說,在未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貿易出口有著良好的發展態勢。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要求中國在開展對外貿易的同時要更多地關注服務貿易的出口,大力提升服務企業數字化水平,改變以低端服務貿易出口的現狀,加快通信業、金融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等服務部門發展,進一步形成自身的出口優勢來提升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的競爭力。
其次,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各國展開貿易的同時加強中國在服務貿易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專業知識人才方面的輸出,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改善其國內通訊設施水平低和國民購買力水平低的現狀,不斷縮小兩國之間的人均收入水平。從而深入全方位雙邊合作,推動雙邊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注 釋]
① 中亞和獨聯體: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摩爾多瓦;中東歐: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北馬其頓;西亞:伊朗、土耳其、約旦、黎巴嫩、以色列、沙特阿拉伯、阿曼、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巴林、希臘、塞浦路斯;東南亞和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菲律賓、蒙古、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