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光祥
摘 要 在“雙減”背景下,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水平是初中語文教師的重點任務。為了充分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學思想與方法應當作出適當調整和創新。總結當前初中語文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有效的創新實踐策略,有助于在豐富多樣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 新課改? 語文教學? 思想? 方法? 創新
所謂語文教學思想與方法的創新,主要是指改變傳統落后、固化低效的語文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所形成的語文教學的新主張、新思路、新做法,表現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熱情,采取有效的課堂教學措施扎實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優化學生思維品質,提升學生審美素養,培養學生出色的語言表達與運用能力。為了實現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的創新,初中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教學思想的引領價值,教學方法的操作意義,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進行知識傳授、方法滲透、價值引領、能力訓練,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同時,教師應遵守先進性、創新性等原則,不斷實踐探索,梳理總結,夯實教學功底,增強教學能力,切實提升教學水平。
一、初中語文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師教學素養有待提升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做好角色轉變,將自己從知識的傳授者和課堂的把控者逐漸轉向學習的啟發者和引導者,讓學生能在探索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不斷進步。同時,要指導學生借助合作探究、討論溝通等形式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然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對教學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入,教學經驗和創新意識都有所欠缺,教學素養也有待提升。這就導致他們很難真正實現教學方法的有效創新運用,不僅難以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也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一定消極影響。
2.高效語文課堂有待建立
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都能夠認識到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有一定理解,并愿意積極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他們不再被動地進行語文學習,而是能夠積極地投入到語文課堂的互動探究中。然而,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僅將課堂討論和互動環節作為一項形式化活動,沒有真正凸顯其提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能力的價值。這不僅難以推動語文教學模式的徹底轉變,也會導致教師難以把握教學節奏,從而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所以,高效語文課堂仍然有待建立。
3.課堂模式的理解有待優化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盡量在課堂上將知識點講解得清晰透徹,讓學生能在課堂學習中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內容,并及時發現自己學習的薄弱點。通過對學生疑問的解答和分析,能實現對學生語文知識的鞏固和語文能力的培養。然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解具有一定片面性,過度關注課堂問答,希望學生只要有疑問就要表達出來,將語文教學變成了答疑分享,致使整個課堂本末倒置。這一課堂模式不僅影響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訓練,也會給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帶來不好的課堂體驗。
4.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新課改要求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加強語文知識的教學,還要注意從思想、情感、素養、能力等多維度培養學生。然而,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初中語文教師仍然不能明晰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將絕大部分的教學時間用于基礎知識的講解和答題技巧的傳授上,希望能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語文成績。這樣,很多學生的語文知識和應試能力得到了一定強化,但他們的語言感受能力、個人審美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等都相對不足,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二、初中語文教學思想與方法的創新策略
1.更新教學理念,提升創新意識
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是教學理念的一種呈現形式,想要加強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的創新,必然離不開教學理念的革新,這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理念,將灌輸式教學調整為自主性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教學模式的轉變和教學思想的創新,讓學生在有趣、多樣的教學環節中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為他們后續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例如,在學習《愚公移山》時,教師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就是帶領學掃清閱讀上的障礙,再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段落分析,具體把握文中內容。但這種教學方法易讓學生失去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從問題入手展開教學活動,如提問:“如果你是愚公,你會選擇移山嗎?”為消除學生的排斥心理,讓學生更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教師可以先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是我,我不會選擇移山。雖然移山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太過費時費力,后果又難以預計。”在教師率先表達觀點后,學生的心理負擔會變小,愿意將自己的想法分享出來。從整體上看,全班學生的觀點大體可以分為支持與不支持兩種,也有一些學生會主張“如果我是愚公,我就選擇搬家”等觀點。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想法不再局限于文內,而是從支持與不支持兩個角度尋找有說服力的理由,或者獨辟蹊徑尋找其他解決辦法。這既能夠讓學生對文章有更全面的理解,也能夠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2.創設教學情境,啟迪學生思維
初中生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對外界事物也有了相對客觀、獨立的思考。基于這一特點,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個人興趣和思維能力。為此,教師可以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以充分訓練學生的思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充分激發學生的多重感官,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沉浸式體驗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積極感受課堂氛圍。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開闊視野與思維,也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對他們的未來成長有積極意義。
例如,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冬天有著很大的區別,生活在南方的學生往往不能理解大雪紛飛、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在組織學生學習《濟南的冬天》這一課時,為了增強學生的感受,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搜索一些與冬天相關的圖片或影視劇片段等,讓學生對時代背景、地域氣候等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把握。再如,學習《春夜洛城聞笛》這首詩時,學生往往僅將詩文的背誦作為唯一的學習目標,但這很難讓他們充分感受詩中的場景與詩人的情感。此時,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本首詩為主題進行情景劇的設計和演繹。由于詩中并沒有花費過多的筆墨描寫人物和故事,這就給學生進行自主創作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因此,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兩組,要求他們在詩文內容的基礎上創作出主題不同、情感不同的情景劇作品。這對于訓練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感知都具有重要意義。
3.注意互動教學,增強學習動力
思想的交流對于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來說意義重大,對他們提升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具有重要價值。因此,想要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采用互動式教學,鼓勵學生在各種類型的合作交流活動中彼此學習借鑒,分享自己在語文閱讀以及課堂學習中的心得和體會。這樣,能夠讓全班學生都獲得成長和進步,有助于拉近他們之間的感情。應當注意的是,教師要對學生的交流和溝通給予一定監督,以便于他們在遇到問題時能夠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例如,在學習《觀滄海》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讓性格活潑的學生感染性格內向的學生,讓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帶動沉默寡言的學生,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教師要為每個小組都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如“全詩主要講述的是什么內容?”“本首詩可以劃分為幾個層次,關鍵詞是什么?”“詩中一共描寫了幾種景物?實景有哪些?虛景有哪些?”“作者利用這些景物究竟想表達怎樣的情感?”通過組內同學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他們對作者的情感能有更真切的感受,并產生強烈的探索興趣和學習欲望。同時,教師可以要求每組推選一名學生作為匯報人,將本小組的學習成果匯報給全班同學,并組織組間點評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4.開展實踐活動,增強實踐運用能力
新課改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帶來了更多的靈感,推動了初中語文教學的高水平發展,也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實踐素養。因此,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不斷提高語文能力和綜合素養。同時,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展現自己的綜合能力,并為他們提供運用理論知識的機會,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例如,學習《最后一次演講》一文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首先,教師要為演講比賽選擇一個合適的主題,如“選擇還是努力”就是一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人生成長具有高度關聯性的題目,也是學生成長中的必修課。隨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支持的一方并結合大量的論據和說理進行系統的闡釋。無論學生支持的是“選擇”還是“努力”,亦或是“兩者均衡”,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就應當對他們的表現予以高度認可。借助演講比賽,既訓練了學生的素材搜集加工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人際交流與寫作能力,學生實踐運用能力的增強對他們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5.豐富教學方法,訓練綜合能力
除了傳統的講解式教學以外,教師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方法,以便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活動。例如,以《兩小兒辯日》為依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選擇自己支持的觀點,并為他們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論據搜集、整理與辯論稿寫作、完善。這有助于激發學生創造熱情,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話劇演繹。相較于其他教學活動來說,話劇演繹具有更強的綜合性。為了能為觀眾帶來深刻的感受和真實的體驗,學生要做好對人物形象的揣摩和故事發展的把握。同時,學生根據劇情需要調整自己的肢體動作,推敲琢磨自己的語言和神態細節,從而讓話劇整體上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學生的綜合能力會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有效提升。例如,《醉翁亭記》表現了歐陽修樂觀、曠達的情懷,展示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情感。為了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師可以組織本班學生一起參演情景劇,讓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酒宴觥籌交錯、賓主盡歡的和美景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公園進行野餐,讓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自然風光的魅力,親身感受酒宴歡樂的場景氛圍,從而更全面細致地感受文章意蘊,體驗作者的情感。
總而言之,新課改時代下積極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思想與方法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著力打造舒適、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借助各類實踐活動的開展,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課堂上。同時,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學素養,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作者通聯:福建福安市城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