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社區雖小,連著千家萬戶;件件民生事,牽動著總書記的心。
2022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沈陽市皇姑區三臺子街道牡丹社區,親切詢問居民飯菜貴不貴、社區服務好不好、生活有什么困難……對老百姓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總是看得重,問得細,記得牢。
時隔一年,記者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再次走進牡丹社區。
老舊小區的“逆生長”
牡丹社區的特點是“兩個老”和“兩個40”:老小區建成40年,老年人占總人口的40%。生活在這個典型的“高齡”老舊小區里的許多居民,對往日臟亂差的生活環境記憶猶新:居民出行困難、基礎設施老化、管線電線雜亂,有的一樓住戶把門外的空地圍成自家小院兒,私搭亂建現象嚴重。
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黨的十八大以來,牡丹社區黨委積極協調各方力量,組織黨員志愿者及社區居民參與小區改造。
拆除私搭亂建工作尤為困難。社區工作者一家家講道理、一戶戶做工作,廣泛征求居民的意見,由大家決定“改什么、怎么改”,努力讓居民吃上“定心丸”。憑著這股真誠勁兒,居民老劉不僅同意了拆除自家小院兒,還做通了幾個鄰居的工作。
近年來,經過細致的規劃和設計,牡丹社區完成了兩次“品質升級”:累計鋪設地下管網4000余米,外墻保溫11萬平方米,增設366處監控點位,安裝路燈252盞,并成功將園區10萬伏電纜入地……城市書房、幸福廣場、景觀亭、健身器材一應俱全,社區環境煥然一新。
改變的是環境,凝聚的是人心。“咱們小區現在環境美了,鄰里關系更密切了,大家伙兒幸福感滿滿。”在幸福廣場納涼的居民紛紛向記者表示。
基層治理的“大合唱”
要把民生服務做大做強,就要靠黨建引領。一年來,牡丹社區黨委牢記總書記囑托,堅持以黨建促共建、以共建促發展,不斷探索民生訴求辦理與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提升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強黨建,基層黨組織力量要先強起來。牡丹社區黨委下設11個黨支部,成立了11個網格黨小組,組建了8支黨員志愿服務隊。退休老黨員王文義加入社區志愿服務隊,組織社區內黨員開展活動,積極參與社區精神文化建設工作,擔任每月黨課“黨員楷模宣講人”。他說:“習近平總書記來我們社區考察,聽我給他匯報了工作,是對我最大的鼓舞。我要繼續發揮余熱,在充實黨組織力量的同時,實現自己更大的人生價值。”
關系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居民遇到的煩心事,黨員志愿者幫著辦。牡丹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黨員志愿者作用,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1萬余個,開展上門暖心服務1000余人次,全面叫響“黨派我來的”奮進口號。
大家有了參與感,也就有了認同感。社區居民紛紛表示:“社區的變化是方方面面的,黨員志愿者隊伍壯大了,鄰里矛盾減少了,歡聲笑語越來越多了,我們都非常滿意!”
社區居民的“幸福夢”
正午時分,走進牡丹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設的食堂,飯菜的香氣撲鼻而來。在食堂門口,絡繹不絕趕來的老年人井然有序地排起了長隊。
吃飯不方便一直是老年群體的煩心事,更是老人子女們的操心事。社區工作者告訴記者:“社區引入養老服務第三方機構,開辦了社區食堂,推出的少油少鹽餐食備受老年人的歡迎;年輕人工作忙的,也能來這里吃飯,多省心啊!”
康復理療室、“醫加醫”健康服務站、老年活動室、助浴室、日間照料室……牡丹社區推出一系列針對老年人的服務項目,形成了“品質養老套餐”。這些服務不僅費用低,還可以預約上門服務,方便又快捷。社區還與附近的醫院密切合作,完善了“大病在三級醫院、小病在社區、康復護理治療在二級醫院”的醫養體系建設,為社區老年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然而,老年人還有一項“隱形需求”——很多老人不是不愿意到社區參加活動,而是受到了“隔代撫養”的困擾。據中國老齡中心調查,目前我國老年人幫助子女帶孩子的比例達66.47%。
要想改變現狀,就要解決看護問題。2017年,牡丹社區引進社會公益組織,構建了“家庭+學校+社會”立體化學堂圈。在課業輔導、課后托管的基礎上,還開設了航模、繪畫、書法、古詩詞、陶笛、拼搭等特色課,不僅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還解決了許多家庭的后顧之憂。“幸福課堂”幫助社區居民帶大了一撥又一撥孩子,得到社區居民的交口稱贊。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航模課程班上,孩子們全神貫注地在電腦前操控著模擬飛機,來自航空實驗小學的科技教師詳細地為孩子們普及航空基礎知識、航空工業發展史,讓更多的孩子了解航空、熱愛航空,傳承“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精神。
“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這句誕生于牡丹社區的“平語”,傳播到祖國的四面八方,也扎根在牡丹社區全體干部群眾心里。牡丹社區黨委表示,下一步,社區將以黨建為引領,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強化便民服務,真正實現老百姓的“幸福夢”,以黨建之筆繪就“朝夕美好”的幸福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