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蘭
摘 要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入語文學習的深度狀態,是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高的重要途徑。為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利用任務群組織教學的重要作用,以學習任務群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教師要發揮學習任務群的輔助作用,優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發揮學習任務群的載體作用,促進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發揮學習任務群的引領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學習任務群的驅動作用,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更深層次,提升思維能力。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學習任務群? 深度學習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教師通常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多個學習任務,以學習任務驅動學生參與探究和學習過程,解決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完成知識建構,提升語文綜合能力。這種以多個學習任務促進學生積極探究的教學模式,即為學習任務群教學模式。多個學習任務構成了語文學習任務群,任務群可以引領學生的學習方向,并發揮激勵作用,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探究過程。教師要注重通過任務群驅動學生思考,增強學生探究和學習的主動性,克服傳統灌輸教學的弊端,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成為課堂主旋律。
一、發揮學習任務群的輔助作用,優化教學模式
學習任務群可推動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優化。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通常按照教材順序照本宣科。這樣雖然能夠讓學生逐漸理解相關知識點,但是由于教師只致力于講解課文,學生的學習與理解并不深入。而在學習任務群引領下,教師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突破單篇課文教學的局限,以群文閱讀的方式組織教學,通過任務群的驅動,使學生進入深度閱讀狀態,更全面地把握語文知識。如對于高一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的《雷雨》《竇娥冤》兩篇戲劇作品,教師可以利用學習任務群調整教學模式,改變傳統單篇閱讀的形式,實施群文閱讀,并通過學習任務群開展探究活動。如教師可以依據“中國戲劇作品研究”這一任務開展對比式閱讀,讓學生思考和探究:通過閱讀兩篇戲劇作品,可以總結出戲劇的寫作特點嗎?戲劇作品是怎樣突出中心思想的?……以任務為探究主線,學生了解了戲劇所具有的藝術的綜合性、形象的直觀性、矛盾的集中性等特點。在閱讀了兩篇戲劇作品后,學生會對戲劇中的人物形象產生深刻印象,如《雷雨》中魯侍萍的樸實善良、魯大海的滿腔熱情,《竇娥冤》中竇娥的善良、蔡婆的自私;同時,會對舊社會的種種黑暗、罪惡、混亂等有更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二、發揮學習任務群的載體作用,開展實踐活動
教師要科學設計任務群,以學習任務群為載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競賽、閱讀演講比賽、名著閱讀辯論賽等,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以高一必修下冊第七單元為例,教師可以“整本書閱讀和研討”這一任務群為載體,促進學生學習和交流經典名著《紅樓夢》。如教師可讓學生制訂科學的閱讀計劃、分享有效的閱讀方法、交流和探討《紅樓夢》的內容和特點,對《紅樓夢》的創作背景、中心思想展開交流和探討等。為了促進學生深入理解《紅樓夢》,教師可給學生提供相關閱讀材料,如一些名家研究《紅樓夢》的成果性論文;還可以圍繞《紅樓夢》中某一章節內容開展知識競賽,以學習任務群促進學生對《紅樓夢》的探究,以任務群促進實踐活動的開展。
三、發揮學習任務群的目標引領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習任務群的目標引領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究中更能夠發現問題,從而進一步思考,激發學習動力,豐富知識儲備,進入深度學習。語文學科知識豐富煩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由于不明確學習目標和方向而失去探究興趣。而在學習任務群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任務確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通過完成任務完善知識建構,促進深入學習。學習任務群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使得其通過主動學習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例如,針對《荷塘月色》和《故鄉的秋》這兩篇文章,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設計任務群,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究。如讓學生認真分析文章的內容和寫作手法,并根據語篇的寫作手法創作一篇文章等。學習任務群的設計一定要依據教學內容,貼近教學目標,以促使學生逐步進入學習狀態。學生通過對這兩篇文章的探究學習,理解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學生通過體會作者所描寫的景物,心靈受到觸動,理解了作者對未來充滿向往、對當下充滿擔憂的情感。通過任務群的引領,學生明確了學習方向,也提高了學習效率,還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
四、發揮學習任務群的驅動作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學習任務群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內容具體化。同時,學生面對具體的學習任務會產生探究欲望。因而,學習任務群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驅動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發揮任務群的驅動作用,促進學生深入思考,進入學習的更深層次。例如,針對高三選擇性必修下冊《秦腔》這篇課文,教師可以把“語言積累、梳理和探究”作為驅動學生學習的主題。在課堂上學習文本時,教師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秦腔的經典演唱片段,讓學生對秦腔有一個感性的認知;之后,讓學生了解文本作者及創作背景,深入文本內部了解作者的創作手法,感受課文中多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讓學生通過閱讀領略秦腔高亢宏大的氣韻,了解秦人對秦腔的酷愛和癡迷;讓學生對文本的寫作手法和風格、思想情感有更深入的認識。通過學習任務群,學生可達成探究目標,提高思維能力。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利用學習任務群進行教學的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習任務群的輔助作用,優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發揮學習任務群的載體作用,促進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發揮學習任務群的引領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發揮學習任務群的驅動作用,促使學生深度學習,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作者通聯:江蘇省江陰高級中學]
植物世界和文學世界看上去毫不搭界,其實從文化的角度看,兩者同處于一個世界。文學如果離開了植物,文學的表現力和想象力就會大打折扣;植物如果缺少了文學滋養,植物就缺乏應有的溫度。古代文人們在吟詠花草時或許沒有想到,詩詞歌賦中成群結隊的植物,無意中構建了一幅瑰麗而富有魅力的文學圖景。中國文學中的植物研究是當前文學研究的新方向,這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高度契合。了解和掌握中國文學與植物學的關系,能深化我們對歷史、對自然、對文學的全面認識,尤其有利于自然生態文學研究向縱深拓展。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層面看,文學都要關注自然和植物,只有如此,當下的文學才能彰顯應有的活力。
—— 陳華文,《中國教育報》2023年10月25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