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 湖北省襄陽市教育局
新的學期,當每位同學懷揣著最美好的愿望踏入校園,開啟新的學習生活時,大家都會渴望有新的進步、新的突破,做最好的自己,成長為可堪重用、能擔大任的棟梁之材,這是最真實的愿望,也是最難達成的目標。因為愿望和現實之間,是一條需要腳踏實地走下去的求學之路。好習慣的養成是得以腳踏實地向著理想前進的必要條件。好習慣是命運的主宰,是人生的格調。對于正處于人生關鍵時期的學生來說,養成閱讀、運動和不拖延的好習慣將惠及一生。
閱讀,讓我們開眼界見世面,增加體驗。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他的愛好有很多,但最大的愛好是讀書。他不到16歲就從北京來到陜北的一個小村子插隊,在那里度過了7年青春時光。那個年代,他想方設法尋找莎士比亞的作品,讀了《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莎士比亞筆下跌宕起伏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訴的情感,都深深吸引著年輕的他,在當年陜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后立下了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一生的信念。
最是書香能致遠。從梁家河到中南海,從躬耕基層到領航中國,讀書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最大的愛好”。一個熱愛讀書的人,必然是一個志向高遠、視野開闊的人,更是一個享受人生、終有大成的人。
書籍塑造我們的思想,運動強健我們的體魄。唯有二者兼顧,才能淬煉我們的靈魂。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上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學習拼的不只是腦力,還有心態和身體素質。熱愛運動的孩子,能夠調整和改善自己的負面情緒,有更強的抗壓力和耐挫力,更堅定的意志和不服輸的精神。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結交兩個朋友,一個是圖書館,一個是運動場。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經歷:想去讀書,覺得犯困,干脆不讀了;想去健身,覺得很累,干脆不去了……做一件事時,總有一些擔心,既怕自己不能完成任務,又怕別人質疑和否定,最后陷入無休止的糾結和焦慮中……
筆者經常使用的小妙招是凡事先干5分鐘——如果有行動困難癥,只要告訴自己:“我就先開始5分鐘,就5分鐘。”當你不想讀書時,就對自己說,先讀5分鐘,讀著讀著,5分鐘過去了,也進入狀態了;當你不想學習時,告訴自己,先寫5分鐘,寫著寫著,找到感覺,就停不下來了;當你不想跑步時,要求自己先跑5分鐘,跑著跑著,多巴胺分泌了,運動開始了……想,都是問題,想得越多越痛苦;做,才是答案,做得越多越坦然。行動改變狀態,行動治愈焦慮。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良好的習慣可以陪伴我們終生。”優秀,是一系列良好習慣的總和。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注意我們的言辭,因為它會成為行為;注意我們的行為,因為它會變成習慣;注意我們的習慣,因為它會養成性格;注意我們的性格,因為它將決定我們的命運。朱熹的《勸學詩》說道:“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從小處著手,從細微處改變,培養小習慣,成就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