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福玖
統編《語文》必修下冊第三單元選取了介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知識的文章各兩篇,它們都具有獲取科普知識的實用性閱讀功能,可以歸屬于知識性讀物的范疇。筆者以該單元為例,談談知識性讀物的課程功能、教學要素和大單元教學實施策略。
從單元所屬的學習任務群看,該單元可以歸屬“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和“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兩個任務群。從課程標準、教材單元導讀和學習任務看,該類文章的課程功能和教學要素如下。
一是幫助學生獲取相關研究領域的知識,增長見識。《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以介紹相關領域的科學探索的艱辛過程、樂趣為主,兼述取得的成果。閱讀這些文章,學生能夠快速獲取關于青蒿素、“平行宇宙”和“多維世界”的知識。《中國建筑的特征》和《說“木葉”》則以闡釋和說明不同領域的研究成果為主。閱讀這兩篇文章,學生能夠獲得關于傳統中國建筑的建造特點、建造法則的知識,以及關于中國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等知識。上述文本既包括相關研究涉及的專業術語的概念,也包括相關研究結論和實踐運用方面的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獲取相關知識。
二是幫助學生獲取閱讀該類文本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素養,包括圈點勾畫專業術語、核心概念、重要結論,梳理文章寫作思路,掌握常見的說明結構,學習闡釋和說明知識的方法。通過一系列閱讀活動,學生能深刻地把握知識性科普論著觀點明確、邏輯嚴密、語言準確簡練等特點,能夠學會從抓取文本核心概念,理清文本結構脈絡,分析表達特點和說明、闡釋方法等多角度讀懂文本,獲取知識,提高科學和人文素養。
三是幫助學生培養科研興趣和求真求實的科研態度,以及探索相關領域的探索創造精神。這些文本展現了科學家或學者在相關領域的研究過程和成果,學生從中可以看到學習興趣、想象推理、概括歸納、文獻研究、實踐探索、勇于獻身等科研要素在科學研究和創新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解讀人物精神品質的文本細讀活動,引導學生讀出上述科研要素,涵養學生的科研素養。
四是以讀促寫,以寫促研,在讀寫融合教學中提升學生運用知識闡釋科學現象、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和素養。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實、觀點、程序、策略和方法解決學習和生活實際中遇到的具體問題”[1]。教材的單元導讀和學習任務也要求學生學以致用。該單元的實用性就表現在學生可借助相關科普知識來解釋相關現象,探究和解決相關問題,提升運用知識解決本學科或跨學科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文本探究的對象和領域,設置相應的問題解決情境和寫作任務,引導學生提升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教師可以依據上述四類教學功能設置如下五級進階式學習任務,完成統編《語文》必修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論著往往涉及很多專業術語。閱讀這些文章,首要的任務就是邊讀邊勾畫相關專業術語,以及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基本學術觀點或重要研究結論。
以第一篇為例。教師可以設置表格填寫活動(如表1 所示),引導學生對四篇文章進行初步閱讀,完成知識獲取學習任務。

表1 文章分析示例
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借助上下文語境來解釋相關概念,掌握闡釋概念的一般方法,提升把握該類文本重要知識的含義的能力。
為了讓紛繁復雜的知識能條理清晰地展現在文章中,以便讀者快速獲取相關知識,作者需要合理安排文章的思路、結構。從閱讀角度看,梳理文本思路,探析文章的說明結構,也是重要的閱讀任務。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或表格引導學生完成該項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設置如下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一:《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都按照時間順序寫作,請用時間軸完成對寫作內容和思路的梳理。(示例如圖1、圖2 所示)

圖1 《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時間軸梳理

圖2 《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時間軸梳理
學習活動二:請用表格梳理《中國建筑的特征》和《說“木葉”》的寫作內容和寫作思路。(示例如表2、表3 所示)

表2 《中國建筑的特征》梳理表格

表3 《說“木葉”》梳理表格
學習活動三:根據上面的梳理,進一步梳理文章的寫作結構和行文邏輯,填寫下表(見表4),掌握事理說明類文章的文體結構。
為了將事理的特點、枯燥的科研過程和結論,準確、形象、生動地介紹給讀者,作者需要選取合適的表達方法。從閱讀角度看,賞析作者介紹知識、說明事理的表達方法,也是閱讀知識性讀物的重要任務。教師可以設置如下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完成該項學習任務。
學習活動一:請根據所學的說明方法知識,賞析《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國建筑的特征》《說“木葉”》三篇文章運用的介紹知識和說明事理的方法,探析表達效果,寫賞析結論。
《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說明方法賞析示例如下。
設問:在“中醫藥學的貢獻”部分,作者主要采用什么說明方法?起到怎樣的作用?
賞析:作者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列舉了中醫藥砒霜治療白血病、中草藥千層塔治療失憶癥等例子,用大量的實例說明了中醫藥對治療疾病、維護人類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建筑的特征》說明方法賞析示例如下。
設問:為了說清楚中國建筑所遵循的法則,作者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
賞析: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將中國建筑的法則比作語言中的“文法”和“詞匯”,利用建筑遵循的法則與語言文字遵循的語法的相似性,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建筑具有通用的建造規則,是整個民族勞動和創造的成果。
《說“木葉”》說明方法賞析示例如下。
設問:《說“木葉”》主要采用“引用”的說明方法,請統計作者在原文中引用古詩詞篇章的篇數,談談作者大量引用古詩詞起到的表達效果。
賞析:作者在整篇文章中共引用了19 篇古詩詞,非常充實地說明了“木葉”意象的來源、被詩人們喜愛的原因、豐富的藝術特征和中國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等。
讀了該單元的文章,除獲取科學知識和掌握閱讀方法外,學生還能被科學家或學者身上展現的科研精神和探索品質感動。因此,引導學生解讀作品中展現的科研精神,提升學生的科學涵養,也是重要的教學任務。教師可以設置如下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感悟科學精神和人生情懷。
學習活動一:請根據原文相關內容,解讀四位作者在研究中展現出來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示例如表5 所示)

表5 作者的思維方式分析
學習活動二:請根據原文相關內容,解讀四位作者身上體現的科研精神和人生情懷,要有觀點和文本理由。
示例:解讀屠呦呦及其團隊展現的科研精神和人生情懷。
(1)觀點:通過不斷學習提升專業理論的精神。文本理由:讀書期間系統學習中國傳統醫學和現代醫藥學知識。
(2)觀點:鍥而不舍、永不放棄的攻堅克難精神。文本理由:經歷了無數次的實驗失敗,卻屢敗屢戰、鍥而不舍,最終提取出青蒿素。
(3)觀點:敢為人先的犧牲奉獻精神。文本理由:在艱難的臨床環境下,自己和同事勇做第一批嘗試人員。
學習該單元的文章,既要“入乎其內”,精研細讀,獲取相關知識,增長見識,又要“出乎其外”,學以致用,借助這些知識解釋學習或生活中的現象,解決問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單元文本的內容,設置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寫作任務,或者設計跨學科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筆者設置如下學習任務。
請從下面寫作任務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開展研究,并選好文章結構和說明方法,撰寫一篇說明性文章。
(1)看了屠呦呦對青蒿素的介紹,相信各位同學對具有治病功能的植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請找一種自己看過或聽過的中草藥植物,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寫一篇關于該植物特點、藥效、治病方式、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科普性說明文,800 字以上。
(2)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是典型的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地,保留了具有民族獨特建造風格的建筑,其中就包括吊腳樓。請借助觀察記錄、查閱文獻、走訪等方式做好研究,以“吊腳樓的特征”為題目,寫一篇介紹吊腳樓的文章,800 字以上。
(3)在中國古代文化和詩歌史上,月亮是一個承載了我們民族獨特情感的意象。請查閱文獻資料,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搜集中國古典詩歌中使用了“月亮”意象的詩詞,梳理其被賦予的各種含義;并根據林庚先生文章的寫作樣式,以“說‘月亮’”為標題,寫一篇關于中國古代詩人使用“月亮”意象情況的文章,800 字以上。
總之,針對實用類文本、知識性讀物的教學要圍繞知識獲取、專業閱讀能力建構、人文素養熏陶、用文本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幾個方面進行,力圖以閱讀為出發點,以寫作和實操為歸結點,實現學生讀寫素養的融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