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露
群文閱讀能促使學生深入探究文章構思特點、語言運用技巧與文章的豐富意蘊。群文閱讀與寫作融合有助于為學生搭建思維和認知支架,讓他們在辨析群文異同點的過程中,學習寫作通識知識、提升文體寫作能力,積累豐富的文本解讀經驗。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凸顯群文閱讀的示范價值,教師要廣泛尋求群文閱讀與寫作的關聯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學資源、深入研讀課標的具體要求,在此基礎上創建群文閱讀與寫作的融合體系,引領學生在閱讀群文中提高寫作能力。
初中語文寫作通識知識包含寫作的具體流程、要點、修改方法等多個方面,如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思路要清晰”、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怎樣選材”、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審題立意”等板塊內容,都涵蓋了寫作通識知識。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以單元為編排教學內容的基本方式,處于同一單元中的課文板塊和寫作板塊是相互關聯的,寫作板塊中包含的通識知識必然也體現在同一單元的精讀或略讀課文之中。從讀寫相融的角度展開語文教學活動,為了讓學生扎實掌握寫作通識知識,教師要巧妙地整合教材中的閱讀資源,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分析和解讀文本中蘊含的寫作通識知識,凸顯出群文的寫作示范價值,使學生能在讀的過程中學習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寫作教學板塊以“思路要清晰”為主題,利用《再塑生命的人》《植樹的牧羊人》《紀念白求恩》三篇課文,從“整體構思”“確定寫作順序”和“列提綱”三個角度說明“思路如何才能清晰”這一問題,但細讀后不難發現,教材編寫者并未針對具體的文章進行詳細的闡釋,學生難免會有一頭霧水之感。基于此,教師可以整合教材中的閱讀資源,依照“思路要清晰”的寫作要求,將不同單元內的《雨的四季》《植樹的牧羊人》《紀念白求恩》等文章整合為一組群文,讓學生對比和分析這些文章在邏輯結構上的異同點,從而解決“思路如何才能清晰”的問題。
在群文對比閱讀過程中,學生從共同點和不同點兩個角度,理順文章的邏輯結構。首先,《雨的四季》《植樹的牧羊人》都具備清晰的邏輯結構,邏輯主線鮮明,文章結構都是按照“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展開;其次,《雨的四季》中按照“總寫情感—分寫事物特點—集中評價事物”的順序,以“總—分—總”的邏輯順序深化文章的主旨,而《植樹的牧羊人》則是依照事件發展的時間順序,從起因、經過和結構等要素出發,完整地敘述事件發生的歷程。總之,這五篇文章雖然都具備清晰的結構,但它們之間又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整合和閱讀群文的過程中,教師要依照“同中求異”的原則,引導學生在對比閱讀中尋求它們的特征,最終整合出“并列式”“總分式”等基本的提綱樣式,明確“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的特征。
通過整合教材中的閱讀資源,教師將原本看似無關聯的文本,納入到同一組群文閱讀體系之中,引導學生同中求異,明確它們涵蓋的寫作通識知識,讓他們能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把握每一篇文本的行文結構、邏輯主線,從而真正習得“思路要清晰”的寫作方法。這樣,群文起到了寫作示范作用,學生能在群文閱讀進程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經驗。
寫作通識知識和文體寫作能力是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兩大重點,其中文體寫作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初中階段,其占比十分樂觀,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類別,統計如下表1。

表1.初中語文“文體寫作能力”訓練要點
從上表可以看出,初中語文教材中以文體能力為訓練要點的寫作板塊占比在半數以上,其中記敘文尤為突出。群文閱讀教學時,可將記敘文作為主攻的重點和難點,基于新課標中“寫記敘性文章,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的要求,展開以記敘文為訓練重點的以讀促寫活動。
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學會記事”寫作板塊是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記敘文文體能力訓練的起點,在這一階段,要著重訓練學生“寫清楚”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將事物寫清楚、寫具體。基于此,可以從單篇閱讀入手,以這一單元內容的精讀文本《散步》為例,要求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或流程圖,梳理文章的記事方法,即“創設情境—發現矛盾—解決矛盾”,了解整篇文章是如何將事件敘述清楚的。
將事件敘寫清楚,難道只能遵循這一條主線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當學生產生疑問后,教師便可引入群文閱讀的任務,將《散步》《秋天的懷念》《荷葉·母親》三文作為群文閱讀的資源,為學生設計“如何將事物寫清楚”群文閱讀活動,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掌握記敘文中“學會記事”的方法和技巧。一方面,從相同點來看,三篇課文在記事時都是以“矛盾”為中心,圍繞著矛盾記敘客觀事實,表現人物的主觀情感;另一方面,從不同點來看,雖然三篇課文都存在“矛盾”,但矛盾的大小、數量、主體等都存在差異。如在矛盾的大小方面,《散步》以一個生活中常見的小事為例,講述了散步過程中存在的一個小分歧,其感情相對比較平和,記事的語言也就相比平淡,《荷葉·母親》與《散步》語言上更為俏皮、生動,而《秋天的懷念》中蘊藏的矛盾,關乎生命哲理,以“母親以生命為代價換回來‘我’的新生”這一巨大的矛盾為主線,體現了作者的情感波動,也使得這篇敘事性文章具備充沛的感情。此外,學生可以依據矛盾的數量、主體等展開深層分析,在對比閱讀、合作探究中習得記敘文的寫作技巧,形成和增強文體寫作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以群文閱讀為載體開啟文體寫作能力的訓練活動,讓學生圍繞記敘文、議論文等不同的文學體裁形式,在對比閱讀和分析群文的過程中學習不同體裁的寫作技巧和藝術手法,經過反復的閱讀和寫作訓練,學生既能夠提煉異同點,也能逐步提升文體寫作能力。
在準確理解群文閱讀教學與寫作關系的基礎上,通過巧用教材板塊、關注課標要求等方式,給學生傳授豐富的寫作通識知識、培養他們的文體寫作能力,既能發揮出群文閱讀的促寫作用,還能使學生更為全面地了解群文的特征,促使他們深入理解文本的內容、主旨和內涵。在群文閱讀中融入寫作教學的要求,教師要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操之過急,這樣才能凸顯出群文閱讀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