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化縣教師進修學校 邱華金
在“雙減”背景下,學生的課業負擔成為教育領域關注的重點。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性作業成為重要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踐性作業不僅有助于學生扎實掌握生物學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因此,如何設計有效的初中生物實踐性作業成為當前研究的重點。本文分析了設計實踐性作業的意義,探討了“雙減”背景下初中生物實踐性作業設計策略與實施,旨在為教師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議,以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
初中生物實踐性作業是一種以實踐為主導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親身參與和動手操作。實踐性作業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操作機會。實驗是生物學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實驗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實踐性作業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驗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
實踐性作業不僅要求學生能夠設計實驗,還要求他們能夠親手操作實驗。實驗操作技能是一種直觀的動手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正確使用實驗器材、準確記錄實驗數據、合理分析實驗結果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性作業中根據相關知識進行實驗設計,提升其實驗設計能力,使其能夠綜合考慮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步驟等因素,并能夠預測實驗結果。通過實踐性作業,學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實驗設計能力。
實證意識是指學生在科學研究中運用實驗、觀察、調查等手段獲取證據,以驗證假說或得出科學結論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各種問題。具體而言,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偏重于理論知識傳授,忽視實踐性作業設計,導致學生難以通過親手操作來理解和掌握科學原理。
例如,通過植物生長實驗,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和條件。在完成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仔細觀察生物現象,記錄數據,并進行分析。這種作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和實驗能力,為他們的科學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完成實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分析和評估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實驗數據的可信度、證據的充分性等,從而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創新能力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尤為重要。實踐性作業作為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促進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
首先,實踐性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傳統課堂教學往往偏重于知識傳授,忽視實踐活動對學生思維能力的促進作用。實踐性作業能夠讓學生通過親手操作來感受生物學的魅力。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制作植物標本、進行動物觀察等實踐性作業,了解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關系,這種直觀的感受和理解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其次,實踐性作業需要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探索和創新,這一過程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分析,在實踐中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其創新意識。學生可以設計探究某一生物現象的實驗,并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
最后,實踐性作業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創新的實踐平臺。學生通過實踐性作業中的實驗和觀察,可以發現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并嘗試解決。這種實踐平臺能夠為學生的創新提供支持和幫助,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意義非凡。
趣味性實踐作業是指通過富有趣味性和生活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趣味性實踐作業能夠將生物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的魅力和實用性,從而提高學習動力。當學生認識到學習生物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他們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此外,實踐性作業需要學生動手操作,通過觀察、分析、總結等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分析能力等,促進其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的發展。
以“植物學”相關知識教學為例,通過制作植物標本的實踐性作業,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結構和特點,提高對植物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同時提升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教師可以開展制作植物標本的活動,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植物的結構和特點,提升其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先為學生準備各種植物材料,如樹葉、花朵、果實等,以及必要的制作工具,如剪刀、鑷子、紙巾等。再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植物材料進行制作,使其根據所學植物學知識,將植物材料進行整理和清潔,然后進行壓制和干燥。在制作過程中,學生需要注意植物材料的保護和美觀性。在制作完成后,學生需要對標本進行整理和記錄,包括標簽的制作、數據的測量和記錄等,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最后,在活動結束后,教師需要對整個過程進行反思和總結,思考本次活動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如材料準備是否充分、教學指導是否得當等,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評價,對下一次活動進行改進和完善,如調整材料的選擇、加強技術指導等。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而設計制作類實踐作業是一種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提升探究能力、培養創新思維的有效教學方式。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需設計制作類實踐作業,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生物知識和技能,通過動手操作來解決問題和完成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掌握實驗操作、觀察和探究等技能。同時,制作類實踐作業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特征,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成果時,會感到非常興奮和自豪,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和自信心。此外,制作類實踐作業需要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探究等方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新思考和邏輯推理,這對培養其自主探究能力而言意義重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交流,在合作中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啟發,從而促進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提升。
以“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教學為例,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教師可以設計制作植物細胞模型的活動。教師需明確教學目標為通過制作植物細胞模型的活動,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植物細胞的結構和組成,培養其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增強其團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具體而言,首先,教師為學生準備足夠的材料,包括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塑料泡沫、小珠子、小刀、剪刀等,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植物細胞模型。其次,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所學植物細胞結構知識設計出一個獨特的植物細胞模型。模型能夠展示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組成,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葉綠體等。再次,學生動手制作模型,將不同的材料用小刀、剪刀等工具進行切割和拼接,形成植物細胞的各個部分。學生需要注意比例和細節,盡可能地還原真實的植物細胞結構。最后,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展示學生的作品,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評價。通過展示作品和評價,學生可以了解到其他小組的制作思路和方法,同時也可以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反思和改進。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或其他學科的教師參與評價,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應設計探究類實踐作業,鼓勵學生合作探索,以增強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提升其思維能力。合作探究類實踐作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和思維品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實踐探究和合作探索過程中的表現,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確保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交流想法、探討問題,還需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進行合理辯論,從而激發思維活力,達到培養批判性思維的目的。
以“不同光照強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合作探究類實踐作業,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觀察、實驗和數據分析,探究光照強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本次實踐作業可以讓學生掌握植物生長的基本原理和光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提高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思維。具體而言,學生需先選擇一種植物作為實驗對象,并準備相應的實驗器材和設備,如光照強度測量儀、植物生長記錄表等。再根據教師出示的實驗方案(光照強度的變化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對包括實驗目的、實驗步驟、觀察指標等進行操作,并以小組分工的形式進行觀察和記錄。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需要保持植物的生長環境一致,并改變光照的強度進行觀察及分析。最后,學生根據觀察結果和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探究光照強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將最終得出的結論記錄在表格中,并繪制相應的圖表。這種類型的作業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又能促進其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同時鞏固所學、扎實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
分層式實踐作業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每名學生都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潛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愛好具有差異性,將實踐性作業的實踐方式分為不同的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養。
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將實踐性作業的難度分為不同層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難度級別,以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夠完成作業,并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將實踐性作業的內容分為不同的類別,使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類別,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和潛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

以“細菌和真菌分布”教學為例,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教師應設計分層式實踐作業“菌落形成”實驗。教師先將學生進行分層,再設計分層實踐性作業。具體而言,將學習能力較強、學習能力中等及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分為創新層、提高層和基礎層。對于基礎層的學生而言,要求其通過模擬實驗探究不同環境中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情況,并記錄數據。例如,在培養皿中分別加入不同的環境因素(如土壤、食物等),觀察和記錄菌落形成的情況。教師需提供實驗指導和建議,幫助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及觀察,同時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并進行分析;對于提高層的學生而言,要求其設計實驗,探究不同因素對細菌和真菌分布的影響。例如,設計實驗探究溫度對菌落形成的影響,并記錄實驗結果和分析結論。在此過程中,教師需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提供實驗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幫助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和分析,同時鼓勵學生互相討論和交流,分享實驗結果和結論;對于創新層的學生而言,要求其結合所學知識,設計一個具有創新性的實驗或調查報告,進一步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情況及其影響因素。例如,設計探究不同介質中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情況實驗,或調查不同地區土壤中細菌和真菌的種類和數量。在此過程中,教師需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和方法,提供創新思維的指導和建議,同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分享創新思路和實驗結果。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生物實踐性作業設計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學的概念和原理,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實踐性作業和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提升其實踐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教師應設計制作類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在生物模型制作實踐中學習生物知識,提升其實踐能力和創造力;設計探究類實踐性作業,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的設計及分析,有效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為分層式實踐作業設計提供依據;設計分層式實踐性作業,劃分不同難度層次和興趣類別,讓每名學生能夠在適合自己的范圍內完成任務,有效增強其自信心與學習動力。總之,各類實踐性作業可以幫助學生將解決問題的想法和創意付諸實踐,能用嚴謹的態度進行實踐探究,能夠對他人的觀點進行評價、質疑和認可,能樂于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秘,促進其核心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