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壽寧縣實驗幼兒園 盧幼梅
戶外游戲是一種深受幼兒喜愛的游戲類型,相比室內游戲,戶外游戲的場地在戶外,具有開放性、趣味性的優勢。幼兒具有親近自然、活潑好動的天性,戶外游戲能滿足幼兒走出室內的需求。組織幼兒充分融入戶外自然環境,不僅有利于幼兒收獲更好的游戲體驗,還有利于培養幼兒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將戶外游戲的重點放在了體能訓練上,忽視了戶外游戲的思想教育功能,影響了幼兒全面發展。所以,教師應該調整戶外游戲活動的實施策略,充分發揮戶外游戲的教育優勢,提高戶外游戲對幼兒的吸引力。
幼兒園實施戶外游戲具有發展幼兒運動能力的意義。一方面,多數戶外游戲需要跑、跳、走等,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能提高身體素質和掌握多種運動技能。例如,幼兒在參與跑跳類戶外游戲的過程中,在游戲氛圍的感染下提高跑步速度,加大跳躍幅度,在嘗試和反思的過程中掌握運動技巧,提升運動能力;另一方面,戶外游戲活動蘊含著多樣化的游戲元素,可以使幼兒在實踐參與中掌握多種技能、積累更多活動經驗,肢體協調性得到發展。如,在丟沙包游戲中,幼兒必須眼觀沙包、動腦計算沙包運行軌跡、調整四肢躲過沙包或抓住沙包,這對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觀察能力、運算能力等都是很好的訓練。
幼兒園實施戶外游戲具有助力幼兒視覺發育的意義。兒童視覺發育的關鍵期是0—3 歲,敏感期為0—12 歲,教師引導幼兒遠離電子產品、親近自然,有利于保護幼兒視力,助力幼兒視力發育。一方面,根據最新科學研究,視力健康與戶外活動存在關聯性,參加戶外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幼兒視力健康,為此我國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等相關部門多次提出“建立完善全國兒童青少年體育活動體系,吸引更多兒童青少年到戶外參加體育活動”的具體要求;另一方面,隨著國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很多幼兒已經開始接觸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但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導致眨眼次數減少和淚膜滲透壓下降,從而引發視覺疲勞,進而出現近視問題。教師引導幼兒參與戶外活動,有利于減少幼兒使用電子產品和觀看電子屏的時間,進而保護幼兒視力。
幼兒園實施戶外游戲具有增強幼兒創新意識的意義。教師引導幼兒參與戶外游戲,鼓勵幼兒自主設計游戲內容和游戲形式,能夠促使幼兒形成創新思維、開放性思維、邏輯思維等高階思維,助力幼兒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變化,創新型人才是各個行業急需的人才,幼兒園通過戶外游戲增強幼兒的創新意識,不僅有利于幼兒當下發展,還對幼兒未來的求學、求職等產生積極影響。
幼兒園實施的戶外游戲存在教師游戲指導能力待提升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部分教師比較謹慎,將保障幼兒安全和維持游戲秩序作為游戲指導的重要內容,所以在組織幼兒參與戶外游戲的過程中,嚴格要求幼兒必須在特定區域游戲,不允許幼兒自主創新游戲形式,導致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降低,幼兒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得不到發展;二是部分教師不夠謹慎,認為應該通過戶外游戲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自理能力等,所以在組織幼兒參與戶外游戲的過程中,沒有發揮自身觀察者引導者的作用,導致幼兒在游戲中受傷或遇到的困難無法及時被解決等。教師作為戶外游戲的設計者和監督者,如果自身的游戲指導能力不強,則幼兒的戶外游戲體驗不佳,不利于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不利于提高幼兒參與戶外游戲的積極性。
幼兒園實施的戶外游戲存在教師未引導幼兒在戶外游戲中學習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部分教師對戶外游戲的理解比較片面,沒有認識到“學”和“玩”之間的關系,缺乏引導幼兒“在玩中學”的意識。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非常高效的教學手段,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投放游戲道具,引導幼兒設計游戲規則或創新游戲類型,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感悟到一定的人生道理,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如果教師缺乏引導幼兒在戶外運動中學習的意識,一方面將會導致戶外游戲秩序較差,幼兒因為生活經驗較少、自控能力較弱等,無法相對獨立地掌控游戲節奏,很有可能因為游戲秩序較差而喪失游戲興趣;另一方面將會導致時間浪費問題。游戲是幼兒在幼兒園的主要活動之一,需要在游戲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基本的道德素質,否則無法很好地實現幼小銜接,若教師忽視戶外游戲的教學作用,導致學習資源被浪費。
幼兒園實施的戶外游戲存在教師介入游戲時機不恰當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部分教師發現幼兒遇到問題或產生矛盾時,即時介入游戲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或調解矛盾,但沒有為幼兒留出獨立解決問題和處理矛盾的時間和機會;二是部分教師在發現幼兒遇到問題或產生矛盾時,沒有站在幼兒的視角上看問題,而是直接以教師的身份介入游戲。教師介入游戲時機不恰當,既會降低戶外游戲的教育作用,導致教育目標無法如期實現,也會降低幼兒的游戲體驗,輕則降低幼兒參與戶外游戲的興趣,重則導致幼兒對教師產生排斥心理,不利于營造和諧、亦師亦友的師幼關系。幼兒教師介入游戲不恰當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專業素養有待提高,所以教師應該加強學習,提升游戲指導能力。
為了高效實施戶外游戲,教師應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提升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水平,能夠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幼兒教育的原則。教師需設計與幼兒認知發展特點、思維特點相匹配的戶外游戲,提高幼兒參與戶外游戲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應提高自身的戶外游戲指導能力,即明確自身在戶外游戲過程中的任務,掌握合理介入游戲過程的技巧等。
首先,幼兒園可以通過召開主題會議或下發學習文件的方式,營造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引導教師樹立與時俱進意識,形成“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積極主動參加各類學習、培訓活動,通過閱讀教學書籍、觀看線上課程等方式學習最新幼兒教學理念,掌握先進幼兒教育方式,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其次,幼兒園需為教師提供學習培訓服務,如發放電子問卷,調查并整合各教師在指導幼兒參與戶外游戲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邀請培訓講師,確定培訓主題,為教師提供與其成長需求和教學需要相契合的培訓服務,提高培訓效率,激發教師的參訓熱情。
最后,幼兒園應定期組織教師外出調研,如抽調骨干教師前往安吉地區“取經”,學習安吉地區的幼教理念,領會安吉游戲的內涵精神,將安吉游戲精神帶回幼兒園,并結合本園實際情況設計具有地方特色的安吉游戲。
在實施戶外游戲時,幼兒園應該合理規劃戶外游戲區域,確保幼兒有足夠的空間開展戶外游戲,且保障不同游戲之間互不干擾。
首先,幼兒園應該確保戶外游戲區域安全,不存在威脅幼兒生命健康的元素。例如,在組織幼兒走出幼兒園到更廣闊的自然中開展戶外游戲時,為了保證幼兒的安全,幼兒園應該盡量保證戶外游戲區域遠離公路、水源等,避免幼兒在戶外游戲過程中發生意外。同時,確保戶外游戲區域在教師可見范圍以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了保護幼兒在園安全,很多幼兒園安裝了攝像頭,戶外場地也有安裝,所以教師也可以通過查看監控的方式調取幼兒的游戲過程。
其次,幼兒園應該合理規劃戶外活動區域,確保幼兒有足夠的空間開展戶外游戲。例如,參與足球游戲的幼兒需要更大的游戲區域,參與踢毽子游戲的幼兒則不需要很大的游戲區域。幼兒園應該根據幼兒的戶外游戲需求規劃游戲場地。由于幼兒普遍存在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較弱等問題,所以教師應該利用馬賽克法收集幼兒對各類戶外游戲的意見,即教師不直接詢問幼兒的游戲需求,而是將多種戶外游戲場景呈現在幼兒面前,要求幼兒選擇自己更感興趣的場景,以此確定幼兒的戶外游戲偏好。
最后,幼兒園應該根據戶外游戲類型布置游戲場地。例如,幼兒在參與踢足球游戲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因為沒有掌握好踢球力度而將球踢出游戲區域,從而撞傷其他幼兒。為了避免這一問題,教師應提前利用圍網將足球場地圍起來。
在實施戶外游戲時,幼兒園應該有目的地投放游戲道具,充分發揮游戲道具的暗示、引導作用,使學生實現“在玩中學”。
首先,教師可以在戶外游戲開始前有目的地投放游戲道具,引導幼兒設計與教育目標相契合的游戲。例如,為了讓幼兒在參與集體游戲中形成集體榮譽感,增強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教師應該在戶外游戲場地投放集體游戲所需要的道具,如踢足球游戲需要的足球、裁判牌、記分牌等。
其次,教師可以在戶外游戲中有目的地投放游戲道具,暗示幼兒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幼兒解決問題。例如,在草地上玩積木游戲時,幼兒用積木搭成的橋怎么也立不住,因此感到煩躁。教師注意到這一問題后,發現積木橋立不住的原因是橋身太窄,于是坐到幼兒身邊,詢問幼兒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積木。得到幼兒肯定的答案后,教師先利用多個積木搭建側面長寬比較小的積木塔A,然后搭建一個側面長寬比較大的積木塔B,將兩座積木塔豎立在草地上,發現積木塔A 可以穩穩立住,積木塔B 則立不住。教師“請求”幼兒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幼兒在觀察積木塔的過程中想出“加寬橋面”的對策,在解決問題中收獲了成就感。
最后,教師可以通過投放游戲道具的方式規范游戲秩序。例如,教師發現部分幼兒在玩“運沙子”的戶外游戲時玩得比較開心,很多幼兒越跑越快,但這不僅提高了游戲的危險性,還有可能導致幼兒因為體力透支而生病。所以,教師可以為幼兒投放玩具警徽、交通指揮棒、紅綠燈模型等游戲道具,引導幼兒在“運沙子”游戲中增加“交警指揮運輸”元素,即一幼兒扮演交警角色,要求其他幼兒不得超速運輸。

在實施戶外游戲時,幼兒園應該借助自然資源創新游戲,引導學生形成尊重自然、愛護自然和保護自然的意識。
首先,幼兒園可以借助自然資源創新游戲,如選擇落花、枯枝、落葉等材料創新游戲,避免幼兒養成亂折亂采的不良習慣。例如,幼兒園可以組織戶外寫生游戲,要求幼兒任選自己喜歡的風景或植物寫生;利用自然資源制作手工畫,要求幼兒尋找落花、枯枝、落葉、石頭等自然資源,利用雙面膠將自然資源固定在A4 紙上,制作成手工畫。
其次,幼兒園應該鼓勵幼兒借助自然資源創新游戲類型。例如,組織幼兒參與散步游戲,在必經之路上放置香櫞,香櫞誘人的顏色和獨特的香味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此時教師趁機要求幼兒利用地上的香櫞創新戶外游戲。有的幼兒設計“運香櫞”的戶外游戲,有的幼兒設計“種香櫞”的戶外游戲,有的幼兒設計“制作香櫞果干”的游戲。在此過程中,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聯想思維得到發展,戶外游戲的類型得到豐富。
最后,教師應引導幼兒深入自然,在自然懷抱中完成戶外游戲,感受自然的饋贈。例如,在夏季,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在樹蔭下乘涼和玩游戲,引導幼兒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在秋季,組織幼兒開展采摘活動,通過集中采摘、售賣所得或利用采摘所得制作游戲道具、學習用品等。
幼兒園實施戶外游戲具有發展幼兒運動能力、助力幼兒視覺發育和增強幼兒創新意識的意義。然而,當前幼兒園所實施的戶外游戲存在教師游戲指導能力待提升、未引導幼兒在戶外游戲中學習和介入游戲時機不恰當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教師應該分析問題成因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及時解決問題,避免問題堆積,使幼兒獲得更好的戶外游戲體驗,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助力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