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國總工會和市總工會的部署和要求,東城區總工會高度重視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通過深入調研、試點培養,建立了一套工作機制、圍繞一條主線、搭建三個工作體系、打造一個服務平臺,逐漸形成了“一一三一”工作模式,構成了具有東城特色的“產改”工作“四梁八柱”,有效推動此項工作落實見效。
建立一套工作機制以區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協調小組為統領,建立健全各職能部門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區總工會選取東直門街道、京誠集團等產業工人較為集中的重點街道和單位作為試點,推進、探索創新差異化的改革路徑,增強“產改”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制定《東城區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評價考核80 項指標任務進行了分解,明確了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各成員單位通過月溝通、季匯報、半年總結的方式建立起長效聯動機制,在產業工人技能提升、權益維護等方面下大力氣推進,為深化“產改”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圍繞一條主線加強思想政治引領,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切實抓好理論武裝,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勞模示范引領,弘揚“三種精神”,不僅評選“東城工匠”,而且將黨的二十大理論宣講與勞模宣講有機結合,成立東城區勞模先進宣講團,推出“菜單式”網上預約,組織宣講團成員深入基層和職工中間開展宣講,凝聚全區職工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其中,由勞模編導、勞模出演的勞模題材話劇《工匠的天空》,讓“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理念深入人心。區總工會傾心打造的十首原創歌曲工匠之歌,更是充分展現了勞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敬業風氣,在全區范圍內引起熱烈反響,體現出東城職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風貌以及文化建設的成果和“產改”的成效。
搭建三個工作體系一是職工素質教育體系助推職工學技能、強素質。區總工會與區職工大學持續開展“在職職工素養技能雙助推計劃”,資助在職職工獲得大專學歷畢業證和技能資格證;廣泛開展勞動合同技能競賽,激發職工干事創業熱情;與區人保局聯合對10 家職工創新(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再助推,提升工作室的引領示范作用。二是職工維權機制體系增強職工的安全感、幸福感。以百人以上企業為重點,以“4+4+N”為主要內容,創新協商形式,規范協商程序,集體協商簽訂率達96%;以民主管理制度建設為抓手,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行政主體到位、工會主動配合、職工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區街勞動爭議調解聯動機制建設,暢通產業工人勞動爭議解決渠道;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送法進企業、進樓宇、進工地,提升產業工人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三是職工服務體系提升職工獲得感、歸屬感。創新服務手段,在建立“八可”全方位服務暖心驛站的基礎上,以崇外、東直門、龍潭等街道為試點建立“流動暖心驛站”,讓“娘家人”的溫暖跟上快遞、外賣小哥忙碌的腳步。新就業群體免費體檢、“5 元看大片”“情緣東城、幸福一生”交友活動、職工心理健康體驗和篩查……全方位的服務,滿足職工身體和精神的需求。
打造一個服務平臺探索建設聚焦業務工作的領導駕駛艙數據分析展示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科學化地了解職工需求,為領導決策提供數據支持。面向區內職工、工會組織和建會企業建立綜合服務平臺,圍繞工會職能,以職工需求為牽引,加深對職工服務的深度和廣度。通過整合社會資源,搭建職工消費需求側與服務單位供給側服務平臺,實現職工所需服務的便捷化和普惠化,為單位和職工提供更加豐富、更具有針對性的服務項目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