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丹妮
(西京學院 陜西西安 710123)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的不斷加深,會展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以及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因此世界各國都積極推動會展產業的發展。在這之中,設計獨特、極具美感和藝術張力的會展設計更能吸引人們的關注,也更有利于充分發揮會展活動的功能,提升地域文化實力和經濟實力。
地域文化是一種有著精神和物質雙重屬性的區域文化,其多是在本地區多年的發展中所匯聚、誕生的文化內容,具有獨特性、普遍性、差異性、滲透性、繼承性等突出特點。我國地大物博,在向前發展的過程中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特質,形成了多元地域性文化的綜合體。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影響下,地域文化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想要發揮自身文化的潛力,必須堅持自身特質,不斷創新,必要時也可以適當借鑒其他外來文化,使自身的特質更加突出,并在時代洪流中獲得可持續發展。縱觀近年來的會展設計,可以發現其存在品牌個性不足、同質化嚴重的問題,造成會展品牌價值、文化內涵不深,難以吸引受眾,阻礙了會展行業的發展。地域文化體現著地域發展的特定內涵和文化特色,是地域傳承的不竭動力。為此,要充分理解地域文化的內涵,厘清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從地域文化中挖掘設計靈感,賦予會展設計以藝術美、個性美成為其破局之要。
地域文化元素包括豐富的物質文化元素和非物質文化元素,能為會展設計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特別是利用現代設計理念對地域文化進行符合現代審美的改造、變形,更有利于其在當代社會煥發出生命活力,豐富會展設計表現形式,使其更具文化魅力。具體而言,地域文化元素可以運用于會展場館的設計、會展展覽空間的設計、裝飾設計、色彩基調設計、圖形符號及文字設計、場景設計等,通過多角度運用地域文化元素進行會展設計,能夠展現出地域文化獨有的精神韻味,使會展展品、會展氛圍、會展空間環境保持和諧統一,烘托出會展空間強調的品位,使人們產生情感共鳴,滿足情感需求,達到會展設計的理想效果。
每一個地域文化元素都代表著當地人民的情感、省思與智慧,因此在會展設計中對地域文化元素運用得當,能夠決定會展品牌的個性塑造,為會展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和張力,促其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定位,在市場中形成核心競爭力,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從古至今,陜西都在中華文明傳承的漫長歷史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21世紀,陜西依然是我國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為了完成歷史和現實賦予的重要使命,鏈接歷史與未來,陜西省打造了西安絲路國際會展中心作為外界感知陜西的獨特窗口,在展館設計上充分運用了地域文化元素,如外輪廓以西安鐘樓屋架結構意向為主要設計元素,使建筑既具傳統厚重感,又有現代輕盈感、未來感。展覽中心的建筑照明以“盛世長安、絲路啟航”為設計主題,象征絲路的起點,內部設計凝結了“兵馬俑鎧甲、青銅器紋理、大雁塔線條、西安古城門”等地域特色文化元素,打造成了西安“金”名片,為展示陜西形象、傳播中華文化、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然形態是指在大自然法則下事物形態呈現出可視化、可觸摸化的特征。而從自然形態入手實現地域文化與會展設計融合,強調設計師在確保原有自然形態不會遭受損害的前提下,對該地域的文化進行提煉及二次升華的設計過程。相較于其他設計手段,自然形態設計能夠為受眾帶來更加簡潔明了、清晰透徹的審美感覺。例如,以“桑蠶”為設計靈感的日本館在2010年上海世博館得到了廣大參觀者的喜愛。桑蠶對于日本人有著特殊的意義,從展覽中可以回望到日本曾經最為輝煌的工業時代。生蠶絲自公元1868年起就一直是日本最為核心的出口商品之一,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日本養蠶行業全面實行了機械化改革,使得制絲的精度和效率得以全面提升,搶占了大量國際市場,進一步助推了日本蠶絲行業的發展。在如今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日本的織品在國際上仍舊享譽盛名,一方面得益于自古流傳而來的傳統工藝技術和工藝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高科技加持下對養蠶技術進行的不斷突破。由此可以看出,“蠶”對于日本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所以設計師們才會對“桑蠶”進行提煉與升華,并將其融入國家館外部形態設計中,使人們看到設計作品就能領會設計師的意圖。
從視聽傳達入手實現地域文化與會展設計融合,主要強調依托數字化技術、多媒體手段等,將地域文化中的各種元素通過圖像、聲音及色彩等傳達給參觀者,為參觀者帶來視覺、聽覺、觸覺等體驗,提升參觀者對作品及會展空間的深層次認知。例如,《清明上河圖》作為一件具有代表性的視聽傳達設計作品,曾于上海世博館中國館進行展出,這幅作品以一種全新數字化的形態展現給參觀者,帶給受眾別開生面的視聽享受。《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所創作的一幅風俗畫,現已成為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不僅在我國繪畫史上享譽盛名,甚至在國際繪畫史上也獨一無二。在短短的五米畫卷中,北宋畫家張擇端將宋代人們的日常生活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來,其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不可估量,現已成為我國的國寶級文化代表作。在上海世博會上,為了能夠將《清明上河圖》這幅傳世名作完美地展現出來,設計師將數字技術融入了畫作之中,使其從平面靜態的畫作演變為立體動態的動畫,為前去參觀的人們帶來沉浸式的觀賞體驗。設計師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與設備,將畫作中人們的交談聲、吆喝聲、流水聲、樂器聲完美地還原了出來,同時設計師還通過曲線樣式對卷軸進行了展示,一方面,讓參觀者時刻保持新鮮感;另一方面也豐富了展示空間的設計層次。
從意象選擇入手實現地域文化與會展設計融合,主要是指設計師要對民族文化形象進行深入理解,然后通過情感想象加工而進行藝術創作。每個區域都有獨屬于自身特有的歷史文化,并且區域之間的文化元素存在內在的共通性。因此,在進行會展空間設計過程中,文化意象設計既注重將各地域文化之間的相同屬性凸顯出來,也要將其特色加以展示,從而最大化釋放會展設計的實際價值。例如,四川博物院舉辦的“盛世蓮開——中國文化中的蓮荷意象特展”,精選“荷”這一傳統文化意象,對“蓮荷”文化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并在其中融匯了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等單位的218件珍藏文物,對蓮荷的意境和底蘊從多個維度進行了詮釋,充分展現出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為受眾帶來了深刻的精神體驗。
現代會展空間包含內部及外部兩大類,兩者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針對現代會展的外部空間設計,其整體場館在設計時可將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標志性建筑融入其中,將地域特點充分展現出來,同時還應讓部分現代設計元素融入其中,從而實現地域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完美結合。
首先,會展空間外部設計指的不僅僅是對建筑進行特色設計,而且還要針對建筑外部的空間環境進行針對化設計。在外部空間環境設計中,植物是一種非常關鍵的設計元素,通過對植物進行造景設計,能夠對外部空間環境造成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實踐過程中,可以精選植物等自然元素進行展場設計,借助植物多元化的顏色特征,以造景設計的方式打造出富有視覺張力的展會空間。
其次,精選地域木雕、織錦、特色花卉、樹木等特色元素,對這些元素進行提煉及創新應用,使其與外部空間環境充分融合,為外部空間設計增添適宜的裝飾元素。通過“地域文化+空間設計”,能夠賦予外部空間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此外,還可以將導視圖、道路引導圖等展示元素與地域文化特色有效結合,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設計,使之與內部空間設計相協調,從而讓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設計方案更具整體性與協調性。
針對現代會展的內部空間設計,不能直接大面積地改造其硬裝部分,而是要重點打造軟裝部分,即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裝飾空間設計,從而使參觀者前往內部空間時能夠心情愉悅、與空間元素進行情感交流,滿足參觀者多元化的審美需求。為了實現地域文化與會展裝飾空間的充分融合,應以主題化設計為核心,設計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會展品牌形象。例如,可對本地域的叢林、海洋及建筑元素進行挖掘與提煉,并以會展內部空間設計為標準進行相應的裝飾元素設計,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休閑娛樂主題空間。通過這樣的主題設計形式,不僅能讓空間更具統一性,而且也能夠達到“地域文化+空間設計”的要求,滿足參觀者的審美需求。與此同時,會展工作人員作為內部空間的靜態裝飾元素之一,可將地域文化融入其服飾設計中,進而讓會展內部空間的設計更具整體性,以達到宣傳地域文化、提升展會吸引力的效果。
無論何種空間設計,色彩都是最為核心的元素之一,通過合理搭配色彩元素,能夠給予人們一定的心理暗示與心靈享受。當人們步入會展空間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色彩,一名優秀的設計師會對色彩進行巧妙運用,為前來會展場館的參與者營造良好的氛圍,使之迅速融入會展場景中。
首先,在進行展示空間設計時,需要將色彩統一性原則貫穿整個設計全過程。設計師需要先對空間進行全面了解,然后將設計的主色調確定下來,再以主色調為核心,對其他區域的色彩進行科學化、合理化選擇,重點實現其他色調與主色調達和諧統一。
其次,在實現色彩統一的基礎上,還要豐富色彩種類,切忌空間色彩過于單一。設計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色彩與主色調進行搭配,尤其是對比色的使用方面,要充分關注明度、純度、色相及面積等各個方面。
最后,設計師在對會展空間進行統一規劃設計時,要體現局部與整體之間的層次感。以少數民族為例,少數民族地域文化元素色彩豐富、富有張力,在實際會展空間氛圍設計過程中,可從中選擇富有夸張和浪漫氣息的色彩作為主色調運用到空間配色中,打造具有視覺張力的會展主題空間。
一方面,在科技迅速發展及傳統文化備受重視的背景下,絕大多數會展場館在設計過程中已經開始嘗試“科技+地域文化”的會展空間設計方式。例如,現在很多會展場館會使用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及3D打印技術等,提升會展空間的科技感,為參觀者帶來沉浸式的視覺體驗,滿足參觀者的視覺審美需求;另一方面,會展空間的整體展示主要是通過展品及相關道具組合而成的,設計師在單一空間設計過程中,可以結合不同的方式進行會展場景設計,重點做到共性與特性并存。
首先,要對企業文化及產品理念進行理解研究,從而對產品進行更好地展示,在場景設計過程中,要始終圍繞該主旨進行,以最大限度提升展會的宣傳效果。
其次,空間場景設計要與整個會展的風格保持統一。在會展設計過程中,可將地域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數字技術加以呈現,讓受眾全身心融入技術搭設的場景中,有效滿足其內心更深層次的參觀體驗。例如,濱海灣金沙購物中心作為新加坡高端購物中心之一,為了有效提高對顧客的吸引力,該購物中心開設了一個永久展覽,并將其置于商場的核心位置——中庭,其整體是由一個發光的直徑15米的圓形互動LED地板,以及由光點組成的高20米的圓柱體所構成。當顧客站在該展覽裝置上時,能夠感受到被鳥群及魚兒包圍,仿佛置身于一個神秘的生命體中。這些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鳥群和魚兒等文化符號,可以讓觀眾深層次感知地方文化,提升了觀眾參與互動的熱情。
地域文化元素與現代會展設計的有效融合,是提升會展展示效果的有效手段,更是新時代激活地域文化的關鍵步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從自然形態、視聽傳達、意象選擇三大維度入手進行融合設計,并注重遴選自然元素、汲取地域文化、運用色彩元素、借力技術手段,以最大化實現展場外部設計、打造會展裝飾空間、營造會展空間氛圍、強化沉浸場景體驗,有效釋放會展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