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倪紅梅
在課程改革逐步深入的形勢下,教材幾經修訂,呈現出顯著的科學性和指導性,成為課程教學的重要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以“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為基礎,充分體現文本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中考語文閱讀復習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運用語文教材,立足文本,引導學生更高效地進行閱讀知識、閱讀方法的系統化復習,在舉一反三、有效遷移中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應試技巧,以期獲得良好的閱讀復習效果。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中考語文試題內容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不僅呈現出更加顯著的開放性特征,考查的角度也側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極大地提升了中考復習的難度。從近幾年的語文中考試題來看,總分值的60%是對教材基礎內容的考查,總分值的40%涉及拓展及自主發揮的內容。由此可見,中考非常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因此,進入初三總復習階段,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復習就成為語文閱讀復習的重點內容。教師應立足文本,引導學生全面、系統地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復習鞏固,以夯實中考語文閱讀復習的基礎。
在2023年福建省中考語文試卷中,“積累與運用”部分著重考查學生對初中階段語文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和靈活程度。例如,“根據語境,補寫古代詩文名句”一題中的“(4)古人常以仰觀俯察視角描繪自然風光,如范仲淹《岳陽樓記》中_____,一碧萬頃。”主要考查學生對《岳陽樓記》中名句名段的記憶,同時又增強了基礎知識考查的靈活性和開放性。通過相應語境的描述,考查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掌握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又如,“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一題中:“(2)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就對“勞逸結合”“一張一弛”、“無時無刻”“時時刻刻”、“以身作則”“言傳身教”3 組意思相近的詞語進行考查。如果學生有效復習并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就會快速準確完成這道題的解答。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方法是最為重要的,學生對相應閱讀方法的掌握,不僅提升其閱讀的效率與質量,更會促進其閱讀素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方法會直接影響學生中考閱讀成績。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復習時,應以教材中的文本為基礎,以專題復習的方式,分門別類、綜合系統地進行復習,以增強學生對各種閱讀方法的綜合、靈活把握。
教師可結合教材文本指導學生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筆者利用教材中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的編排,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跳讀、略讀以及寫讀書筆記等方法,形成具有個人特點的閱讀技巧,快速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例如,在2023年福建省中考語文試題中,“積累與運用”部分的“名著閱讀交流”一題中,就針對整本書閱讀的問題,要求考生“分享你化解某個疑難的成功經驗與獲益”。這道題看似是一道自主發揮的題目,但是其考查的重點是學生對相關閱讀方法的掌握情況。如果學生在日常的語文整本書閱讀中就有意識地進行了相關閱讀方法的實踐運用,那么這道題就會迎刃而解。由此可見,在中考語文閱讀復習時,教師應對日常教學中所涉及的閱讀方法進行系統的匯總,并以專題復習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性的運用與練習,以此來應對語文中考對學生閱讀方法掌握情況的多元、靈活考查。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會將閱讀內容劃分為文言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現代文又分為說明文閱讀、記敘文閱讀、議論文閱讀等幾部分。對于每種文體的閱讀學生掌握的內容及技巧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筆者指導學生中考閱讀復習時,需緊密結合教材文本,根據文體進行整合,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閱讀復習單元,有針對性地對相關閱讀內容、閱讀方法進行匯總歸納,以此獲得良好的復習效果。說明文閱讀是初中階段閱讀教學中的重點,在進行文體整合性復習時,筆者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進行整合,系統地進行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等說明順序、說明方法的復習,學生在更加系統性地掌握了各類說明文閱讀技巧的基礎上,提升了閱讀說明文的能力,從更加全面的角度把握所說明事物的特征。
例如,在2023年福建省中考語文試卷中:“(五)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 題”一題中,給了三段材料,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青菜”這一食材進行說明。這時,學生就可以運用自己掌握的說明文閱讀方法,對三段說明材料做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對“青菜”這一尋常事物被賦予深刻文化內涵、人生真諦的把握中,更加準確、開放地進行閱讀題目的解答。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在中考語文閱讀復習中,筆者立足文本,在進一步整合課內閱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更為廣泛的閱讀訓練,使學生能將課內習得的閱讀技巧及時、綜合地運用到課外閱讀訓練中,促進融會貫通,達到遷移性復習的最佳效果。
在對初中語文古詩詞閱讀進行復習時,筆者結合教材中選錄的古詩詞進行綜合性復習,促使學生掌握通過聯想體會詩詞意境、通過詩詞意境感悟詩詞情感的方法。同時,筆者向學生推薦一些具有相同意境或相似情感的古詩詞,要求學生在閱讀訓練中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在學以致用、融會貫通中促進學生古詩詞閱讀能力的遷移與內化。例如,2023年福建省中考語文試卷中的古詩詞閱讀題就選擇了宋代詩人楊杰的《遙碧亭》,并提出了“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表達了什么情感?”“請發揮聯想與想象,描繪你從三、四兩句中體會到的情境。”兩個問題。這道題主要就是考查了學生古詩詞閱讀能力,這時學生就可以利用平時在復習訓練中形成的遷移性閱讀能力,來正確地解答這一閱讀題目。
在課程改革逐步深化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有效的凸顯,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效地實現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在中考語文閱讀高效復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地位,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開展更為積極、主動的閱讀復習。
文言文閱讀是每年中考的重點。在文言文閱讀復習中,知識點相對分散,只依靠課堂復習很難全面掌握知識點。筆者鼓勵學生自主復習,并及時給予學生啟發與引導,使學生結合自身知識儲備,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歸納與總結。這在激發學生自主復習的基礎上,提升了學生文言文閱讀復習的效率,使學生能利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一字多義、通假字、文言特殊句式以及古今異義等知識點的綜合性掌握。例如,在2023年福建省中考語文試卷的文言文閱讀部分節選了西晉張華的《博物志》,并考查了文言文的斷句及釋義。學生在解答這一問題時,就可以用到自己在文言文閱讀復習中自主總結歸納的一些知識點,開展這篇文言文的閱讀與理解。
綜上所述,鑒于閱讀在語文中考中的突出地位,中考語文閱讀高效復習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應注重語文教材的有效利用,從教材文本出發,通過專題式復習、整合性復習、遷移性復習等方式,引導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掌握閱讀方法、把握閱讀考點,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促進學生閱讀綜合素養以及閱讀應試技巧的提升,為學生的語文中考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