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鑫
(梅州市廣播電視臺,廣東 梅州 514000)
如果把“新聞采寫編”當成炒一盤菜,那么采訪無疑是食材采購這一環節。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能采購到數量足夠多、質量足夠高的食材,美味佳肴就無從談起,采訪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新聞內容的質量。新媒體時代更是如此,新聞記者必須擁有強大的應變能力,可以根據外部環境和采訪條件的變化靈活處理,依靠有效的采訪獲取更多的新聞信息。《梅州新聞聯播》是梅州市廣播電視臺開辦的一個時政新聞欄目,主題是“傳遞權威資訊,見證綠色發展”。結合該欄目的實踐操作,筆者分析認為,面對新媒體時代的變革,新聞記者應當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采取有效措施推動采訪工作的創新與轉型。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讓新媒體時代悄然來臨,新聞記者采訪工作表現出新的特征,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詳細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隨著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新聞媒介的傳播端口越來越豐富。依托移動互聯網技術,微博、微信、抖音、微視、手機APP 等新的媒介端口應運而生。這就要求傳統媒體在堅守好報紙、廣播、電視等主陣地的同時,必須積極搶占各個新聞發布新端口的受眾市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媒體傳播力和輿論引導力,《梅州新聞聯播》欄目也在“兩微一端一抖”等平臺開設了信息發布端口,實現信息的立體化傳播,這也對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無論是報紙還是電視,新聞發布時間都較為固定。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進一步打破了信息傳遞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極大地提升了信息的傳遞速度和傳播廣度。尤其是針對部分突發性新聞,身處現場的受眾可以通過各種新媒體平臺第一時間進行傳播,并可以迅速在互聯網各個端口形成一個輿論場,這就導致新聞事件進行跨省乃至全國傳播僅僅需要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的時間。如此一來便要求新聞記者必須具備更高的新聞敏銳度,利用各種現代化設備,提高新聞信息的采集效率,從而提升信息傳播效率,為廣大受眾帶來更為及時和準確的新聞報道。
在傳統媒體的報紙、廣播、電視時代,無論是發行量還是收視收聽率,受眾市場的反饋更多體現在一個個簡單的數字積累上。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受眾的地位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他們不單單屬于新聞信息的接收者,也搖身一變成為新聞信息的參與者和傳播者。簡言之,過去的新聞信息類似于線段式傳播,受眾處在新聞傳播的下游,而在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傳播渠道更廣,受眾可以與記者進行實時溝通交流,也有助于信息的再次傳播。在這樣的形勢下,新聞記者應當針對傳統的采訪工作模式做出轉變[1]。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讓記者采訪形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不單單局限于過去那種面對面的采訪模式,新聞記者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選擇采訪方式,比如說借助于計算機或智能手機與新聞當事人進行連線,第一時間解答受眾的疑問。另外,還能夠依靠互聯網來對采訪內容進行實時傳輸,將新聞信息及時呈現在受眾面前,廣大受眾也可以通過直播平臺來提出自己的觀點,記者可以結合受眾反饋最多的問題實時向采訪對象提問,從而有效增強新聞傳播效果[2]。在實際工作中,新聞記者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有針對性的采訪形式,為受眾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新聞報道。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新聞采訪也是同樣的道理。在采訪前,新聞記者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清楚了解采訪主題、采訪目的,熟悉掌握采訪對象的基本信息,根據不同采訪任務提前擬定好工作方案,對采訪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予以有效掌控,讓采訪流程可以按照預設計劃進行,促進新聞采訪效率不斷提升。如梅州市廣播電視臺《梅州新聞聯播》欄目在2021 年12 月創作《廣東省首個內陸型綜合保稅區——梅州綜保區今天通過國家驗收》新聞時,組織記者提前一天到場踩點,詳細了解活動現場環境、線上驗收詳細流程,提前做好采訪策劃,并預約好采訪對象,最后在短短的1 分20 秒時長的新聞中,精煉地融匯了公布驗收結果的新聞現場聲、記者現場報道、海關以及綜保區指揮部等相關負責人的現場采訪等,完整清晰地還原了梅州綜保區驗收時的現場情景,深刻揭示了梅州綜保區對梅州蘇區的加快振興、對廣東內陸地區的發展的重大意義。該作品也榮獲了2021 年度廣東省廣播影視獎新聞類電視短消息二等獎。同時,在實際采訪環節中也難以避免地會出現各種突發狀況,此時需要新聞記者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和控場能力,可以結合采訪對象的回答內容,靈活地將問題進行過渡與銜接,讓采訪對象的思維邏輯不受到影響,確保采訪活動的順利推進。當獲取到采訪材料后,新聞記者還應第一時間對其實施編輯與調整,針對采訪材料中的關鍵信息與受眾較為關注的問題,在確保本意不變的基礎上適當予以潤色,以幫助受眾更好地理解。另外,還需要對采訪材料中的重復性內容和冗余信息進行篩除。在新媒體時代下,受眾也可以通過留言或發表彈幕的方式來提出自己的觀點,新聞記者應當充分結合受眾需求,在采訪時盡可能考慮和留意受眾的建議,盡可能為受眾帶來他們需要的新聞內容,有效滿足其信息獲取需要。
新聞記者在進行充足的采訪準備后,還應當對新聞采訪過程中的提問技巧予以優化,真正做到提問邏輯有序、思路清晰。在采訪過程中,一是必須緊扣采訪主題來設計好具體問題,防止問題重復,與采訪對象的每次對話都要做到有重心、有價值,這樣才可以從采訪對象口中獲取更多的信息,確保采訪目標順利實現。二是新聞記者要根據現實情況來確定提問的方式,如果是有明確的信息指向性,可以采用“閉合式”提問,方便獲取到直接準確的答案,在后續編輯整理過程中也更為有效;如果是沒有明確的信息點,可以采用“開放式”提問,從采訪對象系統性的答案中盡量多地獲取信息,后續記者可以在海量的信息中篩選過濾,提取出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點,盡量豐富新聞的內容。三是在“開放式”提問中,必須在聆聽采訪對象回答問題時同步思考,迅速判斷回答內容的價值,并善于運用各種語言技巧,在不引起采訪對象反感的前提下,引導采訪對象循序漸進地朝著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方向進行回答,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新聞采訪的效率,防止采訪偏離主題,信息采集無效。所以在實踐工作中,新聞記者必須要努力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為有效開展采訪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采訪的過程在于記錄,新聞事件的進程卻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必須時刻緊盯新聞事件的變化,這就需要培養較強的觀察力和較高的新聞敏銳度,保持較強的控場能力,善于從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能夠整合梳理出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再展開深入分析研究,最終鎖定關鍵信息,如果遇到新聞事件發展進程與預想的計劃不符,要靈活應變,第一時間調整采訪主題,結合新聞事件的發展過程挖掘出其中的關鍵內容,通過有效措施確保采訪的有序推進,確保采訪目標的實現。例如,在2016 年3 月15 日梅州舉辦的一場3.15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現場咨詢活動中,《梅州新聞聯播》欄目的采訪記者原計劃是定位于“各個職能部門為消費者撐腰維權”的報道,沒想到,正好碰見了消費者謝先生手拿一瓶問題白酒投訴無門,遭遇踢皮球現象。記者發現這一問題后,立即跟隨消費者謝先生一探究竟,記錄了消費者與職能部門之間對話現場同期聲,并對消費者進行了采訪,采寫了《“3.15”大型維權現場:一瓶投訴無門的問題白酒》,在這個報道中,一瓶投訴無門的問題白酒,與當前各級政府部門提出的轉作風形成鮮明的對比,與看似“盛大”的咨詢現場形成了戲劇性效果。報道一經《梅州新聞聯播》播出后,引起了相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在新聞播出的第二天就主動聯系消費者并致歉,還組織對問題白酒進行鑒定。記者隨后也進行了跟蹤報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觀,能夠始終堅定自身的信念,避免隨波逐流,面對不良價值觀時能夠敢于說出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除了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之外,新聞記者還需要不斷提升采訪工作效率,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日益加快,廣大受眾能夠利用各種智能終端隨時獲取最新的新聞信息,且能夠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聞記者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腳步,進一步提高采訪效率,盡快將新聞內容客觀準確地呈現在受眾面前[3]。
同時,新媒體時代下采訪工作形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變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邀請采訪對象與新聞記者進行面談,再針對整個采訪內容對新聞節目進行制作,但現階段新聞采訪形式變得更加多元化,同時直播的興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新聞采訪形式的更新。例如,2020 年2—4 月,廣東省各地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梅州市廣播電視臺《梅州新聞聯播》欄目聚焦梅州奏響復工復產強音這一主題,策劃組織主持人走進抗疫物資生產車間、高速公路建設工地、電器制造生產線、文旅項目建設工地一線,與企業管理人員對話,與建設者交流,了解企業如何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以及生產建設的最新進展,推出《“聽,機器動起來的聲音!”系列直播》。該作品充分發揮網絡直播的優勢,讓電視主持人走出演播室,與廣大網友和生產線零距離、零時差,讓車間變成直播間,充分展現企業復工復產進行時的狀態。同時,節目中通過讓企業管理者與網友在線互動,不僅為網友們呈現了生產建設背后的故事,而且還幫助網友解答企業招工用工問題。在節目直播結束后,記者編輯還將直播回放視頻剪輯成電視新聞,在當天的《梅州新聞聯播》電視節目及微信公眾號中播出,擴大了傳播效果。
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所包含的各種信息數據日益增加,對傳統媒體而言,即便具備一定的優勢,擁有較多的信息渠道,但怎樣對海量信息予以充分整合,篩選出其中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并進行分析處理,這是新聞記者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這里面必須考量的因素包括權威的平臺渠道、真實準確的消息。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湖北武漢之時,梅州先后派出了三支醫療隊前往湖北支援,對此梅州全市上下非常牽掛、十分關注,然而受限于新冠疫情,梅州當地媒體沒辦法組織記者前往現場采訪。為此,《梅州新聞聯播》欄目組只能通過借助力量整合資源組織報道。一是直接與醫療隊成員建立聯系,實現跟蹤報道,從而獲取文字、相片、圖像等信息,組合推出相關報道。從《梅州援助湖北醫療隊成立臨時黨支部,昨晚順利抵達 明天上陣一線》到《穿尿不濕工作 8 小時不吃不喝,梅州援助湖北醫療隊:黨員當先鋒 頑強戰疫情》,再到《梅州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員4 人“火線”入黨》,這些報道都是通過這種形式組合推出的。二是與當地媒體建立溝通聯系機制,借用當地媒體的相關報道素材,組合推出相關報道。通過與荊州臺、公安臺等媒體的跨地聯動,先后組合推出了《戰荊州:梅州援助荊州醫療隊進駐公安縣中醫醫院》《梅州醫療隊轉戰荊州市公安縣“小湯山”》《梅州力量硬核!湖北公安縣今天17 人治愈出院》《新聞特寫:一封抗“疫”前線的家書》等新聞報道。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現代人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和途徑有了很大程度的轉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們的時間往往被各種事務所占據,大部分人無法擠出專門的時間去收看電視新聞節目。碎片化閱讀時代悄然來臨,移動互聯網媒介的即時性,也對新聞的采寫發布提出了更高的時效要求。這也讓傳統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必須要認識到,長時間的新聞采訪已經逐漸難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所以新聞記者必須要積極進行創新與改革,迅速抓取新聞點,第一時間發布報道內容,不斷探索符合現代人生活節奏的采訪形式,這樣不但可以提升新聞采訪的吸引力,也能夠讓受眾利用碎片時間來獲取新聞信息。例如,梅州市廣播電視臺《梅州新聞聯播》欄目在新聞采寫操作流程中,記者不僅負責傳統電視新聞的采寫制作,而且還用手機錄制新聞現場視頻,并現場速寫新聞簡訊,通過電視臺下屬的“無線梅州”手機APP 客戶端以及“梅州新聞聯播”微信視頻號等載體和平臺,第一時間發布新聞簡訊和新聞短視頻,實現碎片化傳播,提升了新聞傳播力和影響力。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持續發展的形勢下,為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新聞記者應更好地把握住采訪技巧的“變”與“不變”。變的是在新媒體形勢下,記者必須提高使用智能終端、善用新媒體平臺的能力,提高短時間內抓取新聞價值點的采訪效率,增強適應快速傳播時代的采訪出稿同步“協奏”的能力。不變的是無論在任何時候,記者都必須擁有較強的新聞采訪策劃能力,必須保證新聞真實性、準確性的基本要求。同時,新聞記者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充電,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利用現代新聞傳播理論和專業的采訪技能來武裝自己,推動新聞采訪工作的創新與轉型,這樣才能夠為受眾帶來更加高質量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