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東
(南京經濟廣播電臺,江蘇 南京 210012)
表演與播音主持雖然分屬不同的學科,但是二者有著較強的關聯性。對于表演來講,臺詞、形體等都是基礎,并且表演注重情感表達。播音主持是表演的形式之一,在播音主持學習過程中,表演基礎可以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借助表演基礎可以使播音主持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提升表演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表演基礎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在現代社會背景下,表演基礎的內涵得到了相應的拓展。演員、劇本、觀眾、劇場是表現的四大要素,成功的表演需要在四大要素基礎上向觀眾表現出真摯的情感[1]。對于表演來講,最初可以看作是簡單的記錄,是對現實生活的記錄和展現。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表演基礎的內涵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這是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不僅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而且精神追求也隨之提高,相應地對表演也會產生更高的要求與期待。表演過程中,臺詞是表演者向觀眾傳遞信息的重要介質。作為播音主持,在信息傳遞過程中也要借助臺詞,因此需要具備扎實的臺詞功底。這里所講的臺詞功底不僅要求吐字清晰和發音標準,而且還要融入真摯的情感。在播音主持學習過程中需要加強練習,按照表演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夯實自身的臺詞功底。
對于播音主持而言,具備扎實的臺詞功底遠遠不夠,還要精準塑造人物形象。要精準把控人物的語言、人物的形體以及人物的情感,表演過程中要將自身融入到相應的人物之中,這樣才能精準表現人物,精準表達情感,才能幫助受眾加深對人物的了解和印象。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主持人需要將自身融入到相應的情境中,表達出真摯的情感,這樣才能得到受眾的認可與關注。總之,表演基礎的內涵廣泛,在播音主持學習過程中要認識到表演基礎的內涵,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深入學習,深刻體會表演基礎的內涵,并將其用于指導播音主持的學習。
應變力、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以及感受力是表演的基本元素,也是對表演者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可以將表演基礎定義為準確的理解力、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靈活的適應力、機智的反應力。表演過程中除了表演元素要求之外,還需要表演者具備良好的節奏感、分寸感、真實感、幽默感、形象感以及信念感[2]。“五力”與“六感”是成功表演的前提和基礎,是表演者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其中專注力要求相對更高,需要表演者具備較強的專注力,在表演過程中只有將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到表演中,才能使表演顯得更加真實、更加生動,才能打動觀眾,帶給觀眾更好的體驗與觀感。對于播音主持而言,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則難度相對較大,需要以表演基礎為指導,加強學習與訓練,不僅要注重學習表演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加強實踐訓練,在播音主持學習過程中要多思考、勤觀察,主動將表演要素融入到播音主持實踐中。
表演學習過程中通常都需要從形體、臺詞以及聲樂等方面加強訓練。說好普通話是對表演者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普通話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基礎,同時也是所有語言的基礎,作為演員,要講好普通話,只有在講好普通話的基礎上才能學習其他方言。因此,在臺詞訓練過程中要將普通話訓練作為核心[3]。除了講好普通話之外,作為演員還應強調聲音的質量。對于歌唱家而言,聲音好是其巨大的優勢,而對于演員來講,聲音好同樣具有優勢。演員在表演過程中需要做到“全副武裝”,而聲音則是重要的裝備之一,是演員體現角色的重要方式,因此演員學習過程中需要練聲,通過練聲來打造屬于自己的“好聲音”。在表演學習過程中之所以要進行聲樂訓練,并不是要將表演者打造成為歌唱家,而是要幫助表演者掌握發聲原理以及運用聲樂的呼吸方法來提升臺詞表現力。在表演過程中,無論是涉及大段的獨白或者大段的對白,都需要表演者合理運用聲音、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合理控制氣息,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臺詞表達效果。除了臺詞與聲樂之外,形體訓練同樣重要。形體是信息傳遞以及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在演員學習過程中需要注重形體訓練,強化表演者的形體表達能力,讓表演者能夠熟練運用形體向觀眾傳遞信息。
表演要將聲、詞、形融為一體,同時還要注重情感融入,要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通過情感融入來提升表演的表現力,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合理塑造角色和體現角色。情感融入需要深入理解角色,要將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演者的內心之中,這樣才能在表演中充分表達角色、體現角色。對于播音主持來講,同樣要注重形體、臺詞以及聲樂等方面的訓練,同樣要做到聲、詞、形融為一體,同樣要在播音主持過程中融入情感元素[4]。因此,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講,播音主持與表演是共通的,表演基礎可以為播音主持訓練提供指導和幫助。
表演與播音主持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對于表演者而言,表演基礎是學習的主要內容,對是表演者最基礎的要求,對于播音主持學習而言,表演基礎同樣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如綜藝節目主持人,不僅要掌握播音主持專業知識與技能,而且主持人同樣需要具備一定的表演技能,這樣才能保證綜藝節目的效果。綜藝節目主持人要根據節目要求以及現場環境,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向觀眾傳遞悲傷、快樂等情緒。在綜藝節目中,通常都需要主持人表現出幽默、高效、快樂的主持風格,這樣才能帶給受眾更多快樂的元素,讓受眾喜歡上節目并且關注節目。而這樣的主持風格則需要主持人掌握相應的表演知識和表演技能。總之,作為主持人,需要做好角色定位,結合節目需求融入自己的情感,并向受眾準確傳遞信息。無論是表演者還是播音主持,都需要做到發音標準以及情感豐富,但是表演者與播音主持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播音主持更加注重僵化的語感,而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則更加注重情緒表達,甚至在有些場景下需要表演者采用夸張的語氣講話。在播音主持學習過程中應注重發揮表演基礎的指導作用,將表演訓練中的臺詞訓練方法、訓練標準融入到播音主持教學之中,可以幫助播音主持強化自身的臺詞功底。雖然表演者與播音主持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無論是播音主持還是表演者,都會涉及情感融入,都需要具備扎實的臺詞功底,因此二者存在一定的共通性,表演基礎可以為播音主持學習提供支持和幫助[5]。
真實性是表演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表演的過程中,表演者需要與角色相融合,這樣才能使表演顯得更加真實,才能更好地表達角色,進而得到觀眾的認可。在表演基礎教學過程中,無實物表演是重要的訓練方式之一,在訓練過程中,需要表演者融入到相應的情境之中,在此基礎上再結合自身對角色的理解來塑造角色。表演是一種來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藝術形式,既要真實反映生活,也要借助虛構的故事情境更好地詮釋生活。表演過程中不僅需要表演者對現實生活有深刻的感悟,而且還要理解作者的寫作情感以及虛構情境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將虛構轉化為生活化表達,這樣才能帶給觀眾真實之感,才能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解放天性是表演教學的重要環節,解放天性即將性格恢復至原始狀態,要像孩子一樣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自己,這樣才能保證表演的真實性。而解放天性最主要的手段便是無實物聯系,例如實際上手中沒有東西,但是表演者完全相信自己手里拿著東西,這樣的表演便是真實的,扮演的角色也是可信的。只有做到解放天性才能達到這樣的表演效果。因此,通常人們會將解放天性作為區別專業演員與非專業演員的標準。
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實質上也是一種在規定情境下的表演,只是與表演者在表演形式以及表現手法等方面存在差異,其本質均屬于表演范疇。因此,主持人也需要解放天性,唯有如此才能使主持人的表演更加真實。在表演學習過程中會涉及聲樂以及臺詞方面的學習,目的在于借助聲樂以及臺詞來輔助語言和修飾語言,而在播音主持學習過程中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將臺詞與聲樂融入到學習之中,使主持人的語言更加豐富、更加生動。除了聲樂與臺詞之外,形態也是表演學習的重要內容,但是以往人們普遍認為形體訓練與主持藝術之間并無太大的關聯。這種觀點顯然是片面的、錯誤的,試想在節目主持過程中如果主持人一動不動,那么節目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因此,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需要主持人動起來,并且還要有目的地動、有原因地動,需要結合所要傳遞的信息做出相應的動作,確保動作與語言相協調。因此,形體訓練對于播音主持學習而言同樣至關重要。具體而言,表演基礎對播音主持學習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需要準確把握假定性與真實性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要明確演員與角色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才能進入角色創造。角色創造首先要以理解角色為前提,然后再通過表演來體現角色。只有表演者深入理解角色,才能將角色體現出來,因此理解角色是體現角色的前提,而體現角色則是理解角色的結果。表演者理解角色的方式和渠道很多,然而劇本則是表演者理解角色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渠道。因此,表演者要注重研讀劇本,通過劇本研讀掌握角色的特點等,了解人物與情境之間的關系,剖析劇本的內涵,理解劇本創作意圖,這樣才能真正理解角色,才能精準把握每一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從而生動地體現角色。在現實生活中,人的形體活動是心理狀態的體現,同時也是思想活動的表達,在表演過程中需要表演者借助語言和動作來詮釋角色、體現角色,向觀眾展示生動的藝術形象,對于主持人而言也是如此,同樣需要做到“動于中,形于外”,要通過自身的外部動作將信息準確地傳遞給受眾,并引起受眾的情感共鳴[6]。
語言具有復雜性的特點,正是語言的復雜性使得播音主持工作的難度更高,這是因為不同的節目對主持人的語言風格要求也不相同,即便是相同的節目,因節目內容不同對主持人的主持風格也有著不同的要求。主持人需要結合自身的特點以及節目的實際要求合理把握主持風格,或熱情活潑、或穩重端莊,總之要確保主持風格符合節目特點與節目要求。對于學習表演的學生而言,通常都可以準確把握各種風格,能夠結合具體的情境合理轉換風格。因此,播音主持學習過程中也要以表演基礎為指導,這不僅有助于主持風格的塑造,而且可以幫助播音主持工作者靈活轉換風格,提升節目效果。
語言的節奏韻律是影響語言表現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主持人語言做到明暗相間、起伏有致以及合轍押韻,在此基礎上再融入情感元素,這樣才能使主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動物世界》的主持人趙忠祥為例,在節目主持過程中其充分利用自身的嗓音條件,并合理運用語言技巧,借助語言的節奏美使解說詞細膩流轉,回環起伏。這樣的語言配合相應的畫面與音樂,取得了引人入勝的節目效果,將觀眾帶入到相應的情景之中,并且久久回味。對于主持人來講,要將每一次做節目都當作是一次重要的演出,要結合節目內容確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主持人同時扮演著播音主持工作者以及表演者的角色,只有具備扎實的臺詞功底,才能充分彰顯語言的魅力,才能為角色增彩、為節目增色。借助和善質樸以及坦率真誠的語言,能夠拉近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可以使節目更加接地氣,更容易得到受眾的認可與關注。
播音主持所進行的聲樂學習,目的主要在于增添臺詞魅力,提升播音主持新聞稿件閱讀水平。通過聲樂學習,可以幫助播音主持掌握更多的發音技巧,提升音色的動聽度,進而使播音更具魅力。除此之外,通過聲樂學習還能鍛煉播音主持的肺活量,為今后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表演與播音主持雖然分屬不同的學科,但是二者存在很多共通點,播音主持也可以看作是表演的一種形式,因此播音主持也要具備表演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播音主持學習過程中,通過對表演基礎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播音主持了解表演的具體流程,而且可以使播音主持更好地把握人物情感以及塑造形象與轉換主持風格。因此,表演基礎對播音主持學習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分析了表演基礎的內涵與外延,介紹了表演與播音主持的關系,并就表演基礎對播音主持的指導作用進行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