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陸培
(江蘇教育報刊總社,江蘇 南京 210036)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門戶網站、移動應用、新媒體平臺的創新為社會受眾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信息服務。新媒體擁有豐富的資源,同時新媒體平臺也加速了信息傳播,傳播形式的個性化以及傳播速度的變化也容易造成虛假信息泛濫,這對報紙編輯的媒介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謂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各類媒體信息所表現出的信息選擇、理解、評估及思辨等能力,是人們認識與運用傳媒的態度與能力。新媒體使得報紙編輯由以往的信息傳播者變為信息接收者,身份的轉變對編輯人員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新時代加強對編輯媒介素養的培養尤為重要。
傳統報紙編輯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來源于記者的一線報道或者是自己深入群眾或者社會進行調查。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各種新媒體平臺出現,這些平臺中的信息更為多樣,信息傳遞的速度更快,新媒體時代下報紙編輯繼續采用傳統的信息搜集與整理方式難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滿足受眾的需求。新媒體時代下的報紙編輯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以及新媒體平臺更為快速地搜集與整理優質的新聞信息,并對新媒體平臺中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價值性作出正確的判斷,在經過報紙編輯的二次加工后最大程度地發揮新聞信息的價值。具體而言,在新媒體時代下,報紙編輯需要具備熟練使用各種媒介進行搜索與整理新聞信息的知識與技能,如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微博等搜索與獲取更多、更優質、符合受眾需求的新聞信息。
在信息技術尚不發達的時代,報紙編輯主要是通過文字或者是圖片向讀者傳遞重要的新聞信息,新媒體平臺的大量出現,使得原有的報紙編輯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許多報社也積極利用微信公眾號以及官方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編輯與傳遞新聞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原有的新聞編輯方式逐步被短視頻的影像技術所替代。傳統報紙新聞編輯在編輯與報道新聞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真實性與客觀性的原則,而新媒體環境下編輯在搜集與整理新聞信息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網絡平臺中各種信息的影響,甚至是虛假信息的干擾,從而可能使得報紙編輯所傳遞的新聞出現錯誤,影響報紙編輯所傳遞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尤其是新媒體加速了信息傳播,部分報社為了搶“頭條”、增加網頁點擊率,要求報紙編輯在報道中夾雜更多的娛樂新聞,忽視對民生新聞信息的傳遞,也不夠重視對新聞信息真實性與客觀性的審核。由此可見,新媒體時代下的編輯的職業能力與價值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更需要加強對編輯良好媒介素養的培養,才能更好地促進編輯職業發展,提升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與客觀性。
媒介基礎知識是編輯媒介素養的重要內容,新媒體環境下網絡平臺的信息各種各樣,所以新時期編輯也應該具備更為豐富的媒介基礎知識,即可以根據信息篩選的需求,針對性地利用信息檢索工具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并能夠在整理與報道新聞信息時針對性地分析與解決問題。新媒體時代的編輯人員必須適應從信息傳遞者到信息接收者的身份轉變,要熟練掌握各種工具,及時熟悉與整理不斷涌現出的各類信息。除了傳統的與新聞信息搜索、整理有關的媒介知識以外,還需要掌握微博賬號的關注、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與搜索等新的媒介知識,才能更有效地收集、整理與報道新聞[1]。在新媒體時代下,也要求編輯要具有媒介信息獲取、應用以及創新等多方面的媒介使用能力,在采、寫、編、發的業務流程中可以根據報道的需求,采用合適的手段處理、加工與傳播所獲得的信息,同時交流信息的自主性與創新性也是新媒體時代下編輯需要具備的媒介使用能力。
當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需要編輯將自身的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要對網絡平臺中各類新聞信息進行全面的搜索,要具有良好的信息辨別能力,并篩選出優質的信息,從而保證新媒體環境下編輯所傳遞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許多編輯的媒介知識、媒介使用能力以及信息搜集與整理能力還停留在原有的階段,特別是許多編輯無法有效判斷網絡平臺中大量新聞信息的真實性,也無法高效利用信息技術以及其他的工具順利完成采、寫、編、發的業務流程,目前許多編輯的媒介素養難以滿足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要求,所以提高編輯媒介素養尤為重要。
報紙編輯的主要責任與工作內容是將社會熱點以及時政信息準確、高效傳遞給受眾,幫助受眾足不出戶了解近期社會上發生的各種事件,所以需要編輯能夠及時收集并將有效的信息準確傳遞給受眾。但目前部分報紙編輯因為自身媒介素養低,尤其是靈活運用各類信息平臺與其他工具整理信息、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較差,在發布與傳播信息的過程中還沒有足夠的責任感與警惕心。所以現階段有的新聞媒體,尤其是新媒體平臺中的一些新聞媒體被網民稱為“標題黨”,編輯利用片面甚至是錯誤的信息爭搶平臺流量,誤導受眾,不僅違背了新聞傳播的基本要求,也嚴重影響了社會公眾對編輯個人乃至整個行業的信任。在新媒體時代,為了保證信息傳遞的及時性與有效性,就更需要提高編輯的媒介素養。
導向性是新聞編輯的靈魂,新聞報道的導向性是由社會各種層面和因素決定的。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復雜多樣,一些自媒體賬號以及團體會利用網絡信息的復雜性傳遞負面甚至是錯誤的新聞信息,引發輿論危機。這就更需要編輯重視新聞報道與新聞宣傳工作中輿論引導的作用,要按照黨和國家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社會公眾的客觀訴求通過不同的新聞報道完成輿論引導任務。例如,讓道德素養偏低的公眾能夠在新聞信息的引導下遵紀守法。因此,新時代培養編輯媒介素養是提高新聞編輯導向性的現實需要。
新媒體時代下網絡平臺中的信息呈現指數級的增長,同時對編輯媒介知識與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新聞信息傳遞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就需要編輯充分認識新媒體時代下自身應當具有的媒介知識與媒介使用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尤其是近年來國家新聞出版總局先后頒布的一系列政策與文件均倡導編輯學習更多的媒介知識,倡導編輯不斷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因此,新媒體時代下報社應該繼續通過內部工作會議或者是微信公眾號、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加強對編輯學習媒介知識與媒介使用能力重要性的宣傳,督促編輯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2]。
在對編輯進行宣傳的過程中,要通過單位內或者行業內真實的案例,引導更多的編輯認識到新媒體時代下媒介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媒體的運營者為了吸引受眾的目光播放低俗的視頻新聞信息,或者是報道貪婪、血腥、急功近利等負面的新聞內容換取受眾的點擊率,嚴重影響了新聞傳遞的真實性、客觀性與準確性,也對社會公眾的道德品質以及價值觀的形成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編輯作為大眾傳媒的主體,要認識到傳遞真實、準確、客觀、有效新聞信息的責任,要積極探索“受眾為中心”“社會為中心”之間的平衡點,引導編輯守住職業底線,樹立正確的媒介使用觀念。
例如,在對編輯進行正確媒介使用觀念的宣傳中,可以引入“劉學州事件”,該事件正是因為部分自媒體賬號以及編輯不負責任、罔顧事實片面報道,讓新聞受眾從支持劉學州網絡尋親到誤解劉學州開直播賺錢引發網絡暴力,親手殺死了一個年輕的生命,直至2023 年2 月法院對劉學州被網暴致死案進行網上開庭。從這一起輿論事件中可以發現,社會公眾以及編輯正確的媒介使用觀念對于新聞傳遞的真實性與準確性會有著直接的影響,否則偏頗的媒介使用觀念很容易引發網絡暴力、輿論危機,會對新聞事件的當事人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很有可能造成新聞當事人不堪其擾自殘、自殺[3]。通過引入這類引發社會公眾高度關注與反思的真實案例,幫助更多的編輯認識到新媒體時代自身肩負的責任,從樹立正確的媒介使用觀念,即“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力求為社會公眾傳達真實、客觀的信息,在新媒體時代下營造良好的信息傳播環境。
了解新聞受眾的訴求是報紙等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下更應該抓好的內容,如此才能更好地應對新媒體帶來的各種挑戰。報紙等傳統媒體編輯在工作過程中應該主動了解受眾的心理,在信息采編、刊登新聞內容時,要選擇受眾關注的熱點與焦點問題,要選擇受眾感興趣的“正能量”事件或其他話題,確保向社會公眾傳遞的新聞信息弘揚的是主旋律,是社會公眾真正關切的內容,更好地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報紙編輯在設計的過程中也要充分了解讀者的審美需求與心理訴求,即在報紙的版面中,要結合讀者的審美訴求調整版面設計,從而給更多的讀者帶來強大的視覺刺激,提高版面設計及版面內容對讀者的吸引力。而想要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編輯具有良好的讀者意識以及信息搜集與整理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編輯應該主動地利用移動終端以及各類互聯網平臺搜集受眾的閱讀需求,可以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平臺中的評論與留言板塊了解受眾的閱讀需求,更可以實時地與受眾進行溝通,評估受眾的學習水平、專業方向以及興趣愛好。有條件的還可以為受眾開放網絡郵箱,保持與受眾網絡溝通渠道的開放,便于編輯能夠隨時了解受眾的知識需求、興趣愛好以及關注的熱點問題。
同時,編輯在通過各類互聯網搜集到與需要報道的新聞以及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事件有關的信息時,編輯要明確信息篩選的標準,在特定標準下利用大數據等先進的信息技術篩選出真實、優質的信息[4]。新媒體環境下編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篩選新聞信息的標準應該包括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新穎性,以及社會公眾對信息的關切度,在此基礎上剔除政治上的不當言論與虛假的信息,再結合欄目特色以及報道的需求剔除掉不符合現實需要的信息。單位在對編輯進行宣傳與培訓的過程中,應該增加專業數據庫以及大數據等信息收集技術與軟件應用的內容,通過專業的培訓提高編輯利用先進信息技術與軟件搜集與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編輯素養,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新聞信息。
媒介知識與媒介使用能力是新媒體時代下編輯應該具備的媒介素養,為了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以及提高新聞編輯的質量,編輯應該主動加強學習,要通過多種方式學習更多、更新的媒介知識。
新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的傳播特性、術語與知識產權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所以新時期的傳統媒介的編輯需要加強對新媒介知識的學習,要了解新媒體平臺對新聞信息傳播途徑、傳播性質以及新聞術語帶來的各種影響,也要深刻認識到新媒體時代下網絡信息的多樣性與復雜性,以及面臨的知識產權侵權的風險[5]。所以需要通過線下集中學習、線上自主學習等方式努力學習新的新聞術語、微信公眾號運營等新的新聞傳播途徑知識,以及知識產權侵權風險防范與維護知識,在積極參與單位及行業組織的線下集中培訓以外,還應該主動在線上學習平臺通過微課等學習資源進行學習,也可以在線下和線上與同行積極地進行交流,促使編輯能夠在工作中將新學習的媒介知識融會貫通[6]。
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媒介信息獲取、應用以及創新是新媒體時代下編輯所應該具備的媒介使用能力,但許多編輯的能力尚未達到這一標準,所以新時期編輯應該順應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在注重政治素養以及傳統專業能力提升的基礎上,要加強對大數據技術以及其他數字化技術的學習與運用,通過虛擬桌面等其他方式進行數字化技術在新聞采編等環節運用的模擬訓練,不斷提高自身的媒介使用能力。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于編輯信息收集與整理能力媒介知識與使用能力的媒介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報紙編輯等傳統媒體編輯人員的媒介素養難以滿足新媒體時代的需求,培養編輯素養是提高新聞信息傳遞及時性與導向性的現實需要,需要編輯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學習并通過多種信息平臺與信息技術了解受眾的需求,提高媒介使用能力與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單位也要加強對編輯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宣傳與教育,引導編輯樹立正確的媒介使用觀念,幫助傳統媒體更好地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