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超 孔紅玉
(石家莊市林業局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石家莊市林業工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省林草局的工作部署,以推深做實林長制為抓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不斷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切實守牢生態紅線,使全市林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本文結合石家莊市推行林長制工作的實際,分別從堅持制度建設、堅持輿論引導、強化資源管理等方面提出加快推進林長制的經驗和建議。
1.1 堅持高位推動,壓實主體責任。石家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林長制改革工作,全市12 810 名四級林長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全部按照行政區劃納入網格化管理體系。市級總林長先后21 次對林業工作作出批示,6 次將林長制工作列入市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重要議題,多次聽取林業工作匯報,對重點工作親自謀劃部署。石家莊市總林長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規范開展巡林工作,31 名市級林長積極作為、上崗履職,先后通過日常巡林和集中巡林等方式,累計開展巡林147 次,協調推動森林防火、示范區創建等林草資源保護發展方面的問題41 件。
1.2 堅持協調聯動,凝聚發展合力。石家莊市林業局堅持按照統籌謀劃、良性互動、有機結合、精準施策的方針,持續完善部門聯動和協調推進機制,形成了責任明晰、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大幅提升了工作質效。先后制發出臺了《建立“林長+檢察長”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和《建立“林長+警長”協作工作機制的意見》,全面構建了“林長+檢察長”、“林長+警長”工作機制,推動形成用法治力量和檢察監督守護綠水青山的生態保護新格局。2023 年以來,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古樹名木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專項活動,針對部分古樹名木未劃定保護范圍、無保護設施等問題,印發了《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整改通知書,石家莊市人民檢察院向有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有力促進了古樹保護管理措施的落實。同時,林業局有關部門在將全市12 810 名林長實行分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又建立健全了“一長兩員”機制,將全市7 393 名專兼職護林員和511 名執法人員納入林長制網格化管理體系,進一步充實了隊伍力量,強化了源頭治理能力。
1.3 堅持制度建設,健全長效機制。以市總林長令形式,頒布了石家莊市林長制“市級會議”“考核辦法”“巡林督查”“信息公開”“部門協作”“工作協調”等六項配套制度,進一步為推動林長制改革提供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保障。同時,石家莊市各地分別結合各自實際,出臺了相關配套制度,構建形成了市、縣、鄉三級“1+N”制度體系,完善工作方法和運行機制,強化了林長的履職監督,確保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級林長統籌推進、牽頭抓總的作用。
1.4 堅持培樹典型,突出示范帶動。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組織各縣(市、區)積極探索林長制改革特色化,重點打造了平山縣智慧林長平臺項目和鹿泉區白鹿泉鄉林果產業發展項目,并作為市級林長制改革示范點推進創建。其中,平山縣按照“責任在縣、管理在鄉、落實在村”的工作思路,逐級壓實責任,通過平臺建立直達末端的“一長三員”(即:林長+警員+防火員+護林員)組織架構,實行網格化管理,全面落實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和安全責任經驗做法。
1.5 堅持輿論引導,擴大宣傳效果。石家莊市林長辦印發《石家莊市“林長制宣傳月”活動實施方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林長制宣傳月”活動。同時,先后組織開展了林長制標識征集、林長制訪談、林長制普法宣講等一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真正讓宣傳月“活”了起來,營造了濃郁的宣傳氛圍。
2.1 堅持科學造林,“增綠”取得新突破。一是森林城市創建有序開展。2023 年以來,在繼續鞏固提升市級“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的基礎上,石家莊市17個農村縣(市、區)全部啟動了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和森林鄉村創建工作。全年創成省級森林城市4 個,創成省級森林鄉村21 個,晉州、欒城2 個市(區)省級森林城市規劃圓滿通過了省專家組綜合評審。二是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成功組織省、市四大班子領導及機關干部分別在鹿泉區小壁林場和靈壽縣南合村參加了春季義務植樹活動。全市累計410 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栽植各類樹木1 230 萬株。
2.2 強化資源保護,“護綠”取得新成效。一是始終將森林防火工作作為資源保護的“重中之重”。以落實森林防火目標責任制為抓手,嚴格落實目標責任、強化宣傳教育、完善基礎設施、狠抓三支隊伍、加強預警監測、嚴管野外用火、科學會商研判、信息靈通推送。綜合運用人防、物防、技防多種手段,形成空(衛星遙感)、天(無人機遙感)、地(高點云臺)、人(地面巡護)一體化的防火體系,堅持24 小時值班報告制度,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推送、第一時間處置,有效避免了小火釀成大災,全市森林草原防火形勢整體平穩,全年實現“零火災”。二是狠抓林草有害生物防治,確保不成災、不蔓延。全市發生林業有害生物面積63.92 萬畝,累計完成防治作業面積94.32 萬畝,有效防止了美國白蛾、楊扇舟蛾等食葉害蟲發生為害,全市林草有害生物成災率為0‰,未發生松材線蟲病為害。三是強化野生動植物保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建立健全了65 支855 人巡護隊伍,設立了常年24 小時舉報電話,開展了“清風”專項行動,全年救助野生動物1 700 余只(條)。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北豹再度在駝梁自然保護區現身,堪稱熊貓級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已成為石家莊的留鳥,備受省領導關注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2023 年首度出現在滹沱河濕地。
2.3 強化資源管理,“守綠”取得新進展。一是在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上下功夫。編制完成了《石家莊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預案》,優化調整后,石家莊市自然保護地達22 處,總面積7.75 萬公頃,約占市域國土面積的5.74%;編制上報了《石家莊市風景名勝區整合優化預案》,完成了封龍山風景區、靜港濕地公園、陘山森林公園等4 個自然保護地規劃申報批準工作。二是在公益林管護上抓落實。加強公益林管理,完成了重點公益林與“國土三調”數據融合和績效考核,全市現有重點公益林面積達181.46 萬畝。
2.4 強化資源利用,“用綠”得到新加強。一是以項目促林果產業發展。以實施中央大棗改接酸棗、省級花椒省力栽培等推廣項目為帶動,在繼續鞏固核桃、大棗、梨果等傳統產業基礎上,重點抓花椒豐產、板栗改造、核桃增效、冬棗設施栽培、大棗改接酸棗等5 個示范典型,進一步推動全市林果產業提質增效。二是積極幫扶林果企業紓困解難。針對受疫情影響產生的市場不穩定性增加、需求減弱等不利影響,制定了《關于建立市縣兩級包聯、調研、聯絡員、懇談會等四項制度的通知》,由市林業局7 名班子成員帶隊,成立包聯工作組,深入全市62 家重點林果企業進行對接懇談,現場解決實際問題。三是強化特色林果宣傳推介。以全市評選命名22 家林果花標準示范園為推動,挑選7 家優秀林果企業拍攝了成果展示片,在市級媒體循環播放;以落實國家和省林草局農民豐收節活動為紐帶,組織開展了核桃、花椒、連翹、鮮食棗等4 場采摘節活動;持續舉辦了“石家莊市果品爭霸賽”評比活動,評選出果王12 項,進一步提升了石家莊果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2.5 深化改革創新,“活綠”邁出新步伐。一是提高林農組織化程度。為有效解決農民單打獨斗、經營粗放、科技含量低等問題,石家莊市林業局與市委組織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實施意見》,對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凝聚力,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生產,保證林農收益起到促進作用。二是在拓寬林業融資渠道上發力。政府有關部門制發了《關于盤活林地資源,助推生態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通過有效發揮縣級林草部門和林投公司的牽頭協調作用,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項目資金,用足用活省農發行林業金融貸款項目資金支持,加快荒山荒地治理,提高林地的使用效率,進一步拓寬了林業的融資渠道,促進形成林業高質量發展投入的新格局。三是在推動農民增收、生態富民、產業發展上用勁。結合石家莊市經濟林資源實際,制發了《關于加快經濟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和技術支撐力度,為促進林農增收,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政策保障。
石家莊市林業局將加壓奮進,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樹立牢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好市級林長辦平臺作用,堅定扛起林長職責,努力實現由“林長制”到“林長治”,緊貼“林”這一主題、盯住“長”這一關鍵、抓緊“制”這一保障,持續推進林長制改革,積極探索碳匯林業試點,不斷打造林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全社會保護發展森林資源、全面推行林長制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