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國范 張東坡 趙高鑫 張婉瑩 高建新
(1 河北省洪崖山國有林場 河北 易縣 074200; 2 河北省林業和草原技術推廣總站 河北 石家莊050081; 3 河北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 河北 蔚縣 075700)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對此,河北省緊跟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積極尋求符合河北省實際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愿景,鄉村振興有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五項要求,在此戰略背景下對鄉村綠化美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河北易縣為例,介紹了易縣鄉村綠化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為下一步綠化美化提出相關建議。
易縣位于保定西北部,太行山北端東麓,屬于山區縣,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易縣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持續多年充分利用林業產業政策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借河北省旅發大會東風整合易縣旅游資源,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加大特色林果扶持開發力度等。經過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易縣國土綠化取得輝煌成果,目前森林覆蓋率已達到52.5%,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
2.1 缺少統一規劃和設計,鄉村綠化樹種單調。鄉村綠化美化均為大眾化樹種,以楊柳為多,鄉村之間和村村之間鄉村綠化樹種不多,且缺少統一規劃設計,規格不高,色彩單調,樹種配置簡單。在道路街道綠化中,在“花”和“色”上欠缺明顯。主要表現為:第一,樹種單調,楊樹、國槐、柳樹等品種數量占到鄉村綠化樹種數量的80%以上,栽植規格普遍偏小;第二,彩色樹種種類和數量比例小,經調查發現只有少量金葉榆、五角楓、紫葉李分布;第三,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類均有限;第四,極少有大規格樹木栽植。
2.2 草坪綠地幾乎為零,景觀效果不佳。村莊綠化普遍存在道路和街道兩側,可綠化用地少、土質差,除栽植綠化美化樹種外,基本上沒有草坪綠植等。據調查,易縣境內鄉村綠化沒有一塊有檔次草坪綠地。另外,由于樹種搭配及栽植方式配置簡單,對運用綠化植物隨季節變化而產生的景觀變化考慮較少,基本上只起到綠化作用,未起到美化作用,景觀效果不佳。
2.3 樹種配置方式單一,綠化養護水平低。樹種配置是綠化美化的重要因素,配置要科學合理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優良的鄉土樹種,充分體現當地特色。常見的配置方式有孤植、叢植、對植、片植、綠籬及廊架等,據調查,易縣基本用對植的方式,其他配置很少。綠化養護是提高綠化效果的有力保障,村莊綠化建設主要以政府資金投入為主,加之投入資金有限,社會各界參與村莊綠化的積極性不高,在栽植養護管理上存在漏洞,多數綠化樹木只在栽植后澆一次兩次水,之后就放任不管了,后期基本上處于無人管理狀態,更不用說病蟲害防治等養護措施。
3.1 結合當地特色,加強綠化美化設計和規劃。美麗鄉村綠化美化應以“田園”為核心,改善鄉村環境,積極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保留修繕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物,進一步加大相關硬件建設的投入,改善農村居住生活環境。加強鄉村綠化美化的頂層設計和規劃,要進行實地調查,多與當地農民交流溝通,廣泛聽取民意,深入了解農民需求,充分利用原有的景觀資源,需要保留的要保留,需要清理要清理,并進行科學綠化設計規劃,避免出現清理大樹種小樹的現象。
3.2 充分利用農業產業政策,加大綠化資金投入。鄉村綠化美化屬于鄉村振興中生態宜居的內容,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農村產業政策,積極爭取相關資金,加大綠化美化資金投入,嚴把設計、施工、驗收等關鍵環節,保障鄉村綠化美化高質量發展。
3.3 景觀綠化美化,兼顧經濟效益。由于目前政府資金投入有限,為保障鄉村綠化美化提質增效,取得最佳效果,必須兼顧經濟效益。以村集體牽頭,積極探索其他融資渠道,調動當地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或按照項目方式進行運營,根據籌集資金情況統籌設計規劃,嘗試栽植像銀杏、國槐、合歡等經濟價值高的樹木,栽植時可以適當密植,同時加強苗木養護管理。隨著樹木逐漸長大,根據胸徑、樹冠情況及市場行情對其進行有計劃地銷售,如隔一棵賣一棵,銷售所得優先彌補前期養護費用,盈余按照投入資金等方式進行合理分配。
3.4 優先使用本地優良鄉土樹種。鄉土樹種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圍內自然傳播,與其自然地理條件,尤其是與氣候、土壤等相適應而能穩定生長的樹木,包括喬灌藤種類。在規劃設計中要優先使用當地的優良樹種,逐步提高鄉土樹種在綠化樹種的比例,根據各個樹種的生態學特性及觀賞性統籌設計,確保苗木成活及綠化效果。
3.5 考慮中長期規劃,合理搭配季相變化植物。在選擇綠化樹木時既要考慮近期景觀,也要考慮中長期群落景觀。近期景觀的形成,可采用大規格苗木,通過種植灌木、草花、草坪及其速生喬木等方法,達到成型快、見效快目的。而中長期景觀的形成則要注重優勢樹種的選擇,合理配置壽命長、材質好、能形成古樹名木的綠化樹種。景觀要達到美化效果,除了要考慮種植樹種外,還需要綜合考慮植物的季相變化及樹種配置,考慮春花、夏綠、秋彩、冬干,達到四季皆有景色的效果。
3.6 發揮古樹和大樹在鄉村綠化中的主干作用。根據最新調查易縣有百年以上古樹16 000 余株,大多數集中于清西陵,主要為松樹,平均樹齡300 年上下,其他分布在易縣廣大鄉村中。古樹本就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和景觀價值,在鄉村綠化美化中要加強對古樹、大樹的保護和管理,充分利用這些古樹和大樹的景觀骨架作用,對這些部位進行重點打造,提升綠化美化效果。
鄉村綠化美化是一項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大事,關于農村生活環境的綠化美化,既要廣泛聽取民意、了解村民需求,又要高標準設計施工,在綠化美化中積極探索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的方式方法,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具體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