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強
(遼寧省錦州濱海新區產業服務中心 遼寧 錦州 121007)
1.1 樹種的合理選擇。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樹種進行科學選擇,對提高荒山造林的效果和成活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因地制宜選擇造林樹種,結合造林地的土層、土壤、溫度、降水量等自然條件和造林用途合理確定樹種。遼西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為450 ~600 mm,降雨量較少且一般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氣溫5.4 ℃~9.1 ℃,冬季嚴寒,2021 年1 月6 日朝陽市建平縣昌隆鎮氣溫達到了-38.9 ℃。遼西地區的荒山大多為石質山,有效土層較薄,一般不超過10 cm,植被覆蓋率較低。鑒于這種情況,樹種應選擇耐旱、耐寒、易成活的樹種,如油松、山杏、側柏、沙棘等,這些樹種適應當地自然條件,造林成活率高,水土保持好,成林后經濟效益較好,可促進當地生態、經濟等方面良性發展。
1.2 精細整地。遼西地區荒山造林最大的困難就是水分和養分供給不足。造林后,由于土壤蓄水量不足且降雨量少,常有樹苗旱死的情況發生。此外,因土層薄、土壤貧瘠導致苗木栽植后養分供應不足,苗木生長不良甚至逐漸枯死,造林成活率較低。因此,一定要提前做好整地,為提高造林成活率打下良好基礎。整地根據實際需要而定,可應用穴狀整地、水平溝狀整地、修魚鱗坑等方法,目的是改善土層厚度和土壤質地,便于蓄水保墑。提前1 年整地效果最好。整地作業時,要盡量避免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特別是要做好灌木和疏林喬木的保護,避免水土流失加劇。
2.1 栽植時間。結合所栽植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及當地自然環境來科學確定栽植時間,當地一般采取春季、雨季和秋季三個時間段來完成造林栽植工作。春季造林在落葉樹木發芽展葉前完成,一般在3 月末開始,5 月上旬結束,對于較小的落葉樹種苗木可裸根栽植,常綠樹種和較大規格的落葉樹木進行帶土球栽植,栽后及時澆水;雨季造林在夏季6 ~8 月降雨較多時進行,以栽植容器苗為主,可根據降雨情況合理選擇時間,充分利用雨水天然灌溉;秋季造林,通常選擇10 月中旬~11 月初開展,栽后注意澆足封凍水。
2.2 栽植方法。遼西地區常用的造林栽植方式有分殖造林、植苗造林等,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根據樹苗情況確定樹坑深度。挖樹坑時要注意把表層土壤單放,栽植主要采用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一埋是挖好樹坑后把表層土壤放入樹坑,二埋是樹苗放入后培土達到樹坑深度的1/2 左右,一提是把樹苗輕輕向上提一下讓樹苗根系盡量展開,一踩是提苗后把已填的土盡量踩實使根系和土壤接觸緊密,三埋是把樹坑用土填到與地面相平,兩踩是最后把樹苗扶直踩實。
2.3 造林密度。根據林種、樹種、立地條件、經營條件來確定栽植密度。從林種來看,水土保持林應密度大,以盡快把荒山完全覆蓋為目的;薪炭林以增加全株生物學產量為目的,要密;用材林密度要疏密適中,以培養干材為目的;經濟林以收獲干鮮果為目的,宜稀。各樹種的生長特性不同,疏密要求也不相同,生長速度快、喜陽、冠幅大的樹種密度要稀,反之則密。立地條件較好時,造林密度要小;立地條件較差時要加大密度。經營條件上,管理精細的人工林投入大而林木長勢好,要稀;粗放管理的人工林長勢差,應適當加密。
3.1 水分管理。春、秋季造林栽后應及時澆足水,雨季造林如降雨量不足也要立即補充水分。定植后要根據干旱情況適時補充水分,確保樹木成活。
3.2 幼林保護管理。主要做好樹木病蟲防控、除去樹穴雜草、避免動物啃食和人為破壞等,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施肥、松土和抗旱工作。
4.1 保水劑在造林中的應用。一般保水劑為吸水性樹脂,可在水分充足時完成吸收、儲存,干旱時釋放,從而實現抗旱功能。保水劑使用方法為用保水劑浸泡幼苗根部或把保水劑與土壤混合或將保水劑噴灑在地表,有很好的抗旱效果。
4.2 生根粉的應用。一般在樹苗栽植前,將生根粉稀釋后浸泡苗木根部一定時間后栽植。這種方法效果好、經濟實惠,可大面積推廣。
4.3 蓄水滲膜。蓄水滲膜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復合材料,把蓄水滲膜袋裝入定量水后埋入樹苗根部,緩慢釋放水分,達到抗旱、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