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亞斌
(石家莊工商職業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陣地,人才培養是面向企業生產一線的職業崗位,他們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把握“適度、夠用”的原則,以“弱化理論、強化技能”為教學策略,以達到知識的學以致用。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不扎實,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接受能力差,對數學學習有畏難情緒,缺乏學習興趣,更談不上發展其創新思維等。針對學生的特點,教師也要對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有所取舍,以方便學生的接受和理解。所以,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淡化理論知識,強調知識的應用性,這樣能夠更好的突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進行創新思維訓練。
數學教學不僅是一個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一個提升學生素質和培養能力的過程,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嚴峻問題是就業,就業看重學生的個人能力、綜合素養,而能力的培養是融于教學過程的。高等數學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也揭示了數學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教師要在熟悉學情的基礎上,對教學進行精心設計,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重新建構數學知識體系,開展數學思維活動,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產生和發現,貫穿“數形結合、由特殊到一般、類比歸納”等數學思維方法,遵循數學規律,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
教師要在教學中融入創新思維教育,首先就要轉變教育觀念,把學生放到教育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尤其是高等數學,很多內容是從歸納和類比思維得來的,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比如,在講多元函數微分學知識時,教師引導學生與學過的一元函數微積分知識進行類比,回顧一元函數的求導法則,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遷移,尋找多元函數的求導法則,并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對比,這樣,不但使學生掌握歸納和類比的數學思維,也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高等數學研究的是變量的數學,很多概念的表達是一種動態變化,其數學思維中充滿了動態的過程,這是與初等數學有本質區別的,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已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知識動態的變化過程進行描述,使抽象的知識變得自然、直觀,以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這樣才能使數學的直觀感性思維上升為邏輯理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函數的極限概念時,因這一節內容比較抽象,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對函數極限進行設計,引導學生發現函數極限的變化規律,并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這樣的練習能夠使學生掌握探索客觀現象本質的研究方法,不斷提高其創新思維。
在高等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數學實踐占據很重要的作用,數學實踐就是應用數學去解決各類實際問題,在數學實踐中建立數學模型是十分關鍵的一步。有些院校將高等數學與數學實踐活動分開來進行,這是不科學的方法,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還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教學中要根據專業特點,將高等數學的實驗課程和數學建模知識有機結合,在加強學生的數學實踐訓練中培養其創新思維。數學建模實際上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它不但用來解決數學問題,也能解決生活中的各類問題。在利用數學建模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反復鉆研、認真分析,由實際問題中提煉出有用的數學信息并建立相應的模型,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同時,也開啟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