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亞靜 寇穎倫/文
上班不到兩年,從普通工人成長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張浩的成長速度有點快。
但熟悉張浩的人都知道,這一切并非偶然。勤奮踏實、肯學肯干、擔當奉獻,使他迅速從車間新手成長為技術嫻熟的一線員工。
“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的榮譽不僅僅屬于我個人,這屬于我們保定天威保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新青年,每個人都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張浩真誠地說。
2020年8月3日,22歲的張浩從保定職業技術學院畢業,滿懷希望到保變電氣鐵心車間上班。回想起應聘時的情景,憧憬和忐忑的心情至今記憶猶新。“保變電氣創造了許多世界第一,承載了幾代人的光榮和夢想,應聘時特別渴望能加入這個大家庭,足足等了一個多月才下來通知。”
熱愛是工作最大的動力。張浩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爺爺是煤礦工人,爸爸是鋼鐵工人,從小耳濡目染,對工人有著特殊的感情。
技術是工人安身立命之本,從入廠第一天起,張浩就下決心,弘揚工匠精神,把本職工作做到精益求精,練就過硬技術,做一名新時代的工人。
他刻苦鉆研學習先進的變壓器鐵芯剪切、電抗器制造、餅子粘接、磁壓板制作技術,仔細觀察每個操作細節,虛心向師傅和班組長請教技術,遇到疑難問題時,非要弄出個究竟。業余時間自學專業知識,積極參加車間組織的各種技能培訓,有效將理論和實際生產聯系起來,業務能力迅速提升,逐漸成為多個崗位都能勝任的多能工。
對待工作始終保持敬畏之心,越細致的東西,要求越嚴格,越要做到極致。
張浩在橫剪工作崗位時,時刻注意所剪出的板料波浪和毛刺,避免出現超差現象。在磁屏蔽工序工作時,針對磁壓板的制作,積極做好產品平面度和參差不齊度的控制,注意產品清潔度;在電抗器鐵心餅粘接時,做好鐵心餅表面的清理,粘接時嚴格按照尺寸操作;在空心電抗器制作過程中,嚴格控制刷膠用量,做好出爐后的產品清理整頓工作,為產品保質保量轉入下道工序發揮積極作用。
越是急難險重任務,越彰顯責任擔當。張浩不怕苦、不怕累,積極發揮青年團員生力軍的作用,加班加點進行生產。2021年在完成國網江西南昌電抗器生產任務時,為搶工期、提工效,張浩和工友們連續高強度、快節奏工作一個多月,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企業“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有作為”的“四特”精神。
憑一技之長,讓青春飛揚。他先后參與完成國網山西晉中主變擴建項目、國網江西南昌電抗器、國和一號示范工程項目、國網北京東主變擴建項目、國網張北特高壓項目等,為助力北京冬奧、減少碳排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力量。
“我報名,我參加。”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張浩主動通過車間黨支部向公司報名,成為一線防控志愿者,參與秩序維護、幫扶老幼、信息錄入等,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由于工作安排,生產任務緊張,為保證公司“短平快”產品的生產進度,他又回到工作崗位堅守在生產一線。即使工作很忙碌,下班后,仍主動到社區做志愿者。
哪里有需要,就奔赴哪里。他既當社區志愿者,又當一線生產工人,在兩種角色之間切換。
作為一名青年團員,張浩積極響應車間號召,在“現場環境大清理”的志愿服務活動中,他和車間青年對硅鋼片庫房和老舊設備進行吸塵、清掃,提高了現場環境的整齊度,降低了安全風險。在車間組織的服務生產主題黨日活動中,他更是沖鋒在前,投身到陶瓷墊片油道粘接工作中,為節省生產時間、提升效率貢獻力量。
用干一行愛一行的執著,成就鉆一行精一行的精彩。張浩保持一顆匠心,在輸變電裝備制造領域繼續深耕,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行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