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野,李金葉,楊明剛
(1.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2.北京大學電子政務研究院,北京 100871)
當前,在勞動力成本上升,制造業二次轉移東南亞的大背景下,中國外貿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正面臨價格優勢減弱的困境。只有提高技術復雜度,在面對國際競爭時,不占優勢的價格才有支撐,才能保證利潤空間。可以說,技術才是外貿出口競爭力的根本,只有技術過硬,在外貿出口中才能在面對低價競爭時更有底氣。但是,更具體的問題在于,現實環境復雜,商品價格受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響,而且多因素之間可能也存在相互影響。所以,通過提升技術復雜度,來支撐或者提高出口商品價格,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可能帶來的影響。技術的提升對商品價格的支撐,很有可能是在復雜前提條件下實現的。因此,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技術是支撐產品競爭力的核心。以往研究中,大多將提升技術作為研究目的,分析各種因素對技術的影響,卻少有研究關注技術對其他因素的影響。余珊、樊秀峰(2022)的研究顯示,無論是高技術產業的集聚還是創新,對提升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均是有益的[1]。王文治、路優(2022)量化了各國互聯網發展程度,并以此為解釋變量實證檢驗對服務出口技術復雜水平的影響,結果顯示互聯網發展程度的深化對服務出口技術復雜水平產生正向影響[2]。潘捷等(2022)基于國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結果表明,金融開放水平的提高深化了金融發展,擴大了外商投資,并以此為中介進一步影響了出口技術水平[3]。李丹、董琴(2022)認為提高技術標準,有利于對技術創新產生影響,進而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制造業的出口復雜度[4]。陶濤、樊凱欣(2022)認為,行政審批制度與企業出口質量有關,并利用準自然試驗進行驗證,結果發現,行政審批的改革使企業出口技術復雜度得到提升,其中,中小企業和貿易企業尤其顯著[5]。韓民春、張霄(2023)認為,數字貿易的發展有利于制造業技術復雜的提升,其傳導機制在于數字貿易促進了金融效率提升、技術創新與貿易成本降低[6]。劉弛、魯庭婷(2021)的研究表明產業協同與聚集提升了技術復雜水平,其傳導機制在于產業的協同和聚集提升了技術創新水平[7]。
綜上,知識產權保護的強化、更開放的金融水平、更高的技術標準等均能提高出口技術復雜度。行政審批的改革,數字貿易的繁榮也對提高技術有益。在出口貿易中,只有技術復雜水平的提升才能在貿易競爭中對價格產生支撐,使商品不至于陷入低價競爭。當前,中國制造業成本上升,中低端產品面臨東南亞低價競爭。所以,不僅應該研究技術如何提升,還應該研究技術與價格的關聯,厘清技術與價格在復雜環境下的關系。
古典政治經濟學相關論述:“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尺度”。馬克思不僅僅認為“一般勞動”創造價值,而是把包括腦力在內的一切消耗都算為“勞動”之范疇。《資本論》中對腦力消耗給予了認可和肯定,認為無論是技術,還是科技,或者是研究、抑或是創新,這一系列類似活動均屬于價值創造。“從真正的工人到(有別于資本家的)經理、工程師,都屬于生產勞動者的范圍。”[8]即便是與物質生產領域無關的“教員”,“當他不僅訓練孩子的頭腦,而且還為校董的發財致富勞碌時”[9]。而關于復雜勞動有這樣的論述:“即需要經過一定的學習和訓練,能從事技術比較復雜的勞動”。[10]“比社會平均勞動較高級較復雜的勞動,是這樣一種勞動力的表現,這種勞動力比普通勞動力需要較高的教育費用,它的生產要花費較多的勞動時間,因此它具有較高的價值”。[11]所以,技術是需要更高教育,或者說需要更多訓練,抑或是需要更多經驗的復雜的腦力勞動。作為一種復雜腦力消耗的結晶,技術以一種更高層次的復雜勞動的形式創造出相對于簡單勞動的更大價值量。而技術創造出的更大價值量在商品交易時,就體現為更高的商品成交價格。
基于上述理論,腦力勞動是復雜勞動,技術是腦力勞動的結晶,技術復雜水平的提升是復雜勞動量的體現,復雜勞動量的商品交換時直接體現為更高交換價值,也就是更高的價格水平。所以技術復雜度的提升可以提升商品價格。但是,交換價值一定是通過交換體現,所以在市場上沒有完成交易,或者在國際市場沒有完成進出口商品的價格不是交換價值,只有成交價才是交換價值的體現。
技術復雜度的增加會使商品以更高的價格出口,但是如果消費者對該商品不了解、不信任、不選擇、不購買,那么這個價格就不是實實在在能夠交易的價格,也就不是理論上的交換價值。商品的技術復雜度再高,技術含量再高,商品不能真正成交,那么就談不上技術對價格的影響。所以,技術復雜度對商品價格的影響,一定是在商品能夠成交的條件下實現的。而商品能夠成交,商品的市場占有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市場占有率太小,消費者不愿意購買,這類商品的技術再復雜,也就談不上對其價格有任何有意義的影響。
國際貿易不同于普通交易,由于地理距離、語言不同等原因,人們對進口商品存在天然陌生感。在此背景下,人們往往更愿意相信并選擇市場占有率高的商品(見圖1)。一是市場占有率高的商品總體上在市場中更加常見,而更加常見的商品往往能夠帶給消費者熟悉感。二是市場占有率高的商品意味著更大的保有量,更大保有量的商品往往在維修保養等相關售后服務上更加方便。所以市場占有率高的商品在國際貿易中更具售后優勢。三是市場占有率高的商品帶給消費者信任度,在消費者看來,既然能夠占領較大的市場份額,就表明該商品值得信任。

圖1 出口技術復雜度對出口商品價格產生非線性影響的機制
綜上所述,在國際貿易中,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或者說較大的市場份額,是消費者了解并選擇購買該商品的前提。例如,中國和越南生產的同類商品在美國市場銷售,中國商品技術復雜度更高,技術含量更高,但越南商品市場占有率遠高于中國。美國消費者可能就會選擇在美國市場更加常見的越南商品。中國商品技術復雜度雖然高,但售賣不理想,就無法實現相應的交換價值。
基于聯合國商貿數據庫,從SITC 編碼目錄中,選擇中國出口的50 類商品作為樣本,時間為2013—2021 年。選取的樣本既包含粗加工的化纖材料、皮革產品、橡膠材料、木材制品等商品,也包括精加工的,有一定技術基礎的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通信產品。
被解釋變量:樣本50 類商品的出口價格(price)。根據出口額除以出口數量得到。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價格是已經發生進出口貿易過后的價格,所以是商品的成交價,是理論上交換價值的貨幣體現。
門檻變量:在國際貿易中,樣本50 類出口商品在國際貿易市場的市場占有率(ms)。通過50 類商品出口額除以全球同類商品出口額得出。
解釋變量:出口技術復雜度(ES)。根據豪斯曼等(2007)的計算方法得到。首先,計算商品的出口技術復雜度:
其中,xjp/Xj為商品p在國家j出口中所占比重。Yj為國家j的人均收入水平,以人均GDP 表示。
然后在此基礎對總體出口技術復雜度進行測算,公式為:
由于該方法是測算一種相對技術復雜度,即利用多個主體的數據測算出其中一個主體在多個主體中的一種比較狀況。所以選取美國、德國等在國際貿易中貿易額和中國接近的5 個國家作為計算樣本。并測算出樣本中所有國家的該數據,同時得出中國的一種相對出口技術復雜度。該技術復雜度完全能夠反映中國出口技術復雜真實水平。
控制變量:全球的貿易開放度(open)和全球的經濟發展狀況(gdp)均是影響貿易的重要因素,將兩者作為控制變量。技術專利(patant)是技術復雜度的體現,也將其作為控制變量。
根據基礎理論,進行基礎性實證,驗證出口技術復雜度是否對出口價格有影響,有何影響?對所有變量取對自然對數,經檢驗,選擇面板固定效應。將市場占有率(ms)作為控制變量加入如下模型:
基準回歸結果如表1 所示。技術復雜度的提升抬高了出口商品成交價格。出口技術復雜度每提升1 個單位,出口商品的成交價就提高1.329 個單位。從系數變化幅度來看,價格系數的增幅高于出口技術復雜度系數的增幅。這說明利用提升技術水平來保持或提升價格產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市場占有率的增加也會提高商品出口價格,市場占有率每增加1 個單位,商品出口價格就提高0.742 個單位。基準回歸的結果驗證了經典理論,更復雜的技術實現了更高的成交價格。

表1 出口技術復雜度影響出口商品價格的基準回歸結果
提高技術使出口商品的成交價格實現了上漲。但商品的成交價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商品在國際市場上能占有多少份額,是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獲得認可度、具備影響力的重要條件,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意愿的一項重要因素。國際市場占有率的高低,關系著商品是否能夠順利實現交易。所以將商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作為出口技術復雜度影響出口商品價格的門檻變量,分析門檻效應。以單門檻為起點依次進行檢驗,單門檻顯著,雙門檻、多門檻均未通過顯著性。
根據表2 結果,解釋變量出口技術復雜度(ES)在門檻變量市場占有率(ms)達到門檻值之前的系數為1.147,沒有顯著性,這說明市場占有率在達到一定規模前,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升對出口商品價格的提高作用不顯著。在高于門檻值之后,技術復雜度每增加1 個單位,出口商品價格就提高1.248 個單位,達到了10%的顯著性。這說明出口技術復雜度能夠提高出口商品價格,但是市場占有率達到一定規模后這種提高作用才能有效。

表2 市場占有率在出口技術復雜度影響出口商品價格中的門檻效應
不同類型的商品本身技術水平存在差異性,按照已有技術水平和大致用途,將商品分為低技術的粗加工半制成品和高技術的精加工制成品。仍將國際市場的占有率(ms)作為影響過程中的門檻變量。
首先,對低技術的粗加工半制成品樣本進行依次檢驗發現,同樣是只存在顯著單門檻,回歸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粗加工半制成品市場占有率在其技術復雜度對出口價格影響中的門檻效應
低技術粗加工半制成品的門檻效應和總體樣本結果相似,在達到門檻值之前,系數為正,但不太顯著。在達到門檻值之后,粗加工半制成品出口技術復雜度每提升1 個單位,出口價格就顯著升高1.675 個單位。該結果與模型(4)結果相似,差異不大,一方面表明前述結果穩健,另一方面說明本身技術含量較低的粗加工半制成品不存在明顯異質性。
然后,對高技術的精加工制成品進行門檻檢驗,存在顯著單門檻,結果如表4 所示。

表4 精加工制成品市場占有率在其技術復雜度對出口價格影響中的門檻效應
在門檻回歸中,解釋變量(ES)對出口商品價格的影響不顯著,而且就回歸系數而言,出現了門檻之下系數為負,門檻之上系數為正的相反情況。其中,靜態面板門檻,控制變量需要有顯著的強外生性特征。然而,實際運用中,強外生性難以找尋。Seo&Shin(2016)將靜態面板門檻模型拓展至動態面板門檻模型,能夠克服靜態面板門檻中包括外生性不強在內的一系列問題[12]。在stata16 軟件中安裝外部命令以實現運算。故為了排除弱外生性干擾,只將技術專利(patent)作為控制變量加入模型。
表5 動態門檻的回歸結果顯示,精加工制成品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升對出口價格存在顯著的影響。其市場占有率仍然是這種影響的門檻變量,而且在門檻值前后,影響結果截然相反。在達到門檻值之前,精加工制成品出口技術復雜度每提升1 個單位,出口商品成交價格就會顯著降低9.339 個單位,而在達到門檻值之后,精加工制成品出口技術復雜度每提升1 個單位,出口成交價格會顯著上漲10.276 個單位。存在兩方面異質性:一方面,精加工制成品在達到門檻值之前,技術復雜度的提升會對價格產生顯著負向影響,而其他產品在達到門檻值之前,技術復雜度的提升對價格的影響不太顯著。另一方面,技術在精加工制成品上顯示出了對其價格影響更大的彈性。無論是降價還是漲價,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升對于精加工制成品的價格都存在較大的影響。

表5 精加工制成品市場占有率在其技術復雜度對出口價格影響中的動態門檻檢驗
精加工制成品存在明顯異質性,原因在于其本身較高的技術復雜度。第一,精加工制成品,特別是精密技術產品,很大程度上是知識密集型的,其高價值體現在研發時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或者創新,在成型生產后,隨著邊際數量的增加,研發時的投入成本被逐漸稀釋。與其他一般商品相比,精加工制成品的成本主要是成型生產前的研發成本而非成型生產后的邊際成本。第二,精加工制成品在技術上的進一步積累會使其擁有超越同質化的競爭優勢,而這種成型競爭優勢會轉化為一種自主的、較大的定價優勢。所以,基于邊際成本優勢和超越同質化的競爭優勢,技術在精加工制成品上的進一步發展和累積,可以使其擁有一種定價上的完全優勢。技術越復雜,這種商品就越可以通過大幅降價來實現市場占有率的提升(不必過多考慮邊際成本),而在達到一定市場占有率后,又可以依托技術優勢大幅提高價格(因為缺少同質化競爭對手)。換言之,其他商品,特別是粗加工半制成品,產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其原材料部分,技術基礎較低。技術復雜度的提升可以提升其價格,但并不能使其脫離同質化競爭的階段。所以該類商品不能通過大幅降價來實現占領國際市場(邊際成本較高)。而相對精加工制成品,該類商品技術復雜度的提升也不能大幅度提升其價格(因為仍然面臨同質化競爭,缺少絕對的定價優勢)。
精加工制成品在出口市場占有率達到一定規模之前,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升可能會降低其出口價格。原因在于其邊際成本優勢和超越同質化的競爭優勢,能使其擁有更大的定價空間和定價優勢。其可以通過大幅度降價,即通過巨大價格優勢來實現市場占有率的提升,而不必過多考慮成本。隨后利用。可以通過中介效應來檢驗這一論斷,將價格作為中介變量,觀察精加工制成品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高,能否通過降低價格來提升市場占有率。為了排除內生性,采用系統GMM廣義矩估計,并對滯后期進行解釋。
從表6 模型(6)可知,精加工制成品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升帶來了其市場占有率的提升。這表明,提高技術可以直接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技術就是最根本的競爭力。從模型(7)來看,精加工制成品出口技術復雜度每提升1 個單位,其價格就降低2.845 個單位,出口技術復雜度和價格系數變化之比接近1∶3,價格降幅較大。結合表6 模型(6)、模型(7)、模型(8)的結果來看,精加工制成品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升,通過大幅度降低價格,提升了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價格發揮了部分中介作用。這表明,在出口貿易中,技術含量較高的精加工制成品才更有競爭力,才更有定價空間和定價權。

表6 精加工制成品通過降低價格提升市場占有率的中介效應檢驗
第一,技術復雜度的提升,導致了商品成交價格的上漲。技術越復雜,就說明其中蘊含的勞動越復雜,越復雜的勞動意味著越高的價值量。在交易時,高價值量就意味著高成交價。所以,更加復雜的技術自然就能提高商品出口的成交價格。
第二,市場占有率是技術提升出口商品價格的門檻。出口技術復雜度會抬高出口商品成交價格,但國際市場占有率是這種影響產生的門檻。在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一定規模之前,出口技術復雜度對出口商品價格的影響不顯著。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規模的市場份額后,隨著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升,出口商品的成交價格才能上漲。
第三,精加工制成品存在明顯異質性。一是精加工制成品出口技術復雜度對出口價格的影響,以門檻為界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影響效果。在市場占有率達到一定規模之前(門檻值之下),其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升會降低出口價格,而當市場占有率在達到一定規模之后(門檻值之上),才會使出口價格上漲。二是相比粗加工半制成品,精加工制成品的價格對其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反應,顯現出更大的彈性。也就是說,相比其他本身技術較低的商品,技術提升更能夠提高精加工制成品的出口成交價格。異質性原因在于,精加工制成品本身技術水平較高,進一步技術累積后,缺少同質化競爭對手,而其又具有知識密集的特征,邊際成本較低。所以既可以通過大幅降價來提升市場份額,也可以通過大幅抬價來提高利潤,其既有定價空間(因為邊際成本低),也有定價優勢(因為技術實力強)。
(1) 技術是根本
在面臨國內成本上升、制造業轉移、價格優勢不顯的多重壓力下,提升技術復雜度才是保證中國商品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根本。只有提升技術復雜度,才能在價格優勢不顯著的情況下,具備競爭力。建議對出口產品加強研發和技術創新,以技術升級促進產品升級,提升出口產品技術復雜度,以技術復雜度來支撐中國商品應有的價格水平,而不是與成本較低的東南亞產品在國際上進行低價惡性競爭。
(2) 市場是門檻
出口商品需要保證利潤空間,需要在價格不降低的情況下保證競爭力,從根本上應該提升技術復雜度,但是絕不能忽視市場占有率的作用。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才能有效發揮技術復雜度對價格的支撐作用。建議進一步加強出口商品的海外宣傳,主動出海聯系訂單,暢通和拓展出口渠道;進一步促進貿易便利化水平,減少貨物流通阻礙;進一步拓展自貿網絡,加快自貿區談判進程;進一步促進跨境電商新業態的發展,以多種方式提升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
技術是支撐出口成交價格的根本,但市場占有率是門檻,而對于精加工制成品而言,可以通過大幅降低價格提升國家市場占有率。所以,在擴大精加工制成品出口的同時,必須策略性的先降低價格以達到占領一定市場份額的目的。建議精加工制成品出口進入海外市場,應先以價格優惠占領一定市場份額,再逐步提升價格。可在初入海外市場時開展直接針對客戶的優惠促銷活動,利用低價優惠活動聯系進口客戶,以此占領出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