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型消防站是滅火救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作用發揮可以影響一場火災的滅火救援行動展開,對于消防宣傳和火災原因調查也能起到關鍵性作用。但介紹了建設微型消防站的目標和意義,從微型消防站的標準和作用出發,客觀分析了微型消防站目前存在的四個方面問題和原因所在,并提出了建議和對策,旨在進一步推動微型消防站的建設工作。
關鍵詞:微型消防站;初戰滅火;宣傳培訓
微型消防站設計之初,是應對突發事件的一個消防站點,集防火、滅火、宣傳和疏散于一身,實行24小時執勤值班制度,具備發現快、到場快、處置快等特點。2015年11月,還隸屬于公安部時期的消防局就下發過《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微型消防站建設指導意見(試行)》[1],要求除按照消防法規建立專職消防隊的重點單位外,其他設有消防控制室的重點單位以救早、滅小和“3分鐘到場”撲救初起火災為目標,依托單位志愿消防隊伍,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建立重點單位微型消防站,積極開展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災撲救等火災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微型消防站建設已經推廣了七年多時間,但它的作用發揮還是沒有達到預期。
一、微型消防站的建設標準
按照《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微型消防站建設指導意見(試行)》《河北省微型消防站建設指導意見(試行)》[2],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和社區等必須建立微型消防站,微型消防站人員為6人,需配備有滅火防護服、滅火頭盔、手套、水帶、水槍等器材裝備,設有站長一名,副站長一名。同時,將微型消防站人員職責、訓練內容和要求一并作了規定。
二、全縣微型消防建設及人員構成分析
隆化縣共設有重點單位75個,設有微型消防站71個,共有微型消防站人員365人,其中男性238人,女性127人;50歲以上有99人,50歲以下有266人;專職人員95人,兼職人員270人;正式人員338人,臨時人員27人。微型消防站消防器材裝備有水槍、水帶、滅火防護服等共計18種5537件。從人員構成來看,微型消防站人員多為男性,但女性也占比達1/3,除了微型消防站隊長是專職人員外,多數人員都是兼職人員。
三、微型消防站的作用
(一)分布廣泛,有利于前期處置
目前,全國范圍內每個縣城都設有一個消防站,人員為國家消防救援隊伍或者專職消防救援隊伍,但這一個消防站要負責幾百、幾千平方公里的滅火救援工作。尤其是鄉鎮單位發生火災,消防站距離遙遠,往往需要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時微型消防站就能很好解決路途遠、距離長的問題。
(二)處置快捷,有利于控制事態
火災發生的前15分鐘,往往都處于火災初期,火勢較小,較容易撲滅。微型消防站在火災初期能夠第一時間到場控制火勢蔓延,引導人員疏散,在消防隊到場后聽從消防隊站指揮,輔助滅火或者保障供水。如湖南長沙電信大樓火災、石家莊眾鑫大廈火災,都是在單位微型消防站人員的引導下,第一時間組織人員疏散,維持現場秩序,避免了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的發生。
(三)宣傳精準,有利于防患未然
由于微型消防站人員都是本單位的工作人員,對本單位的布局和員工更為熟悉,在消防宣傳方面更是容易得心應手。針對本單位員工的消防常識掌握程度,因人施教,有計劃、有目的、有內容持續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使員工的消防安全意識明顯提升。
四、微型消防站存在的問題
(一)微站人員不固定
單位為了節約成本,盡可能壓縮人員工資待遇,企業單位微型消防站人員多數都是兼職,日常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事業單位的一些人員調動頻繁,難以保證隨時在崗在位。
(二)業務訓練不系統
多數單位沒有系統組織微型消防站人員開展訓練,空氣呼吸器佩戴、水帶連接、滅火防護服穿戴等不熟練,每年組織的滅火疏散演練沒有從實戰角度出發,有的微型消防站人員穿戴好滅火防護裝備后,行動遲緩。
(三)保障機制不健全
雖然有文件規定單位每年要拿出一定比例資金投入到消防工作中,重點單位基本也都簽訂了消防設施維保協議,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未能落實到位。微型消防站人員的個人防護裝備好多都是從網上自行購買,質量難以保證。加之部分微站人員沒有值班獎金、補貼,一旦滅火救援發生受傷事故,也沒有專項醫療資金保障。
(四)應急聯動不及時
經過近幾年的規范,雖然按照就近原則劃分了微型消防站的聯動區域,也要求其購置了對講機,由所在消防救援大隊統一調度,但實際效果大打折扣。日常檢查過程中,隨機抽調微型消防站人員到場,很少有能夠達到“3分鐘到場”開展滅火救援工作。全國有多個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發生了火災,本單位的微型消防站到場處置效率比較低。
五、原因分析
(一)政策法規制度不健全,約束力不強
目前,微型消防站建設都是消防救援部門主動推行,從消防法和規章制度方面并沒有對微型消防站建設進行詳細規定,對微型消防站發揮作用一般、建設不達標情況沒有處罰依據和標準,對消防制度執行嚴格、微型消防站發揮作用突出的沒有獎勵項目。
(二)單位負責人意識不強,重視程度較低
部分單位負責人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企業收益方面,對安全工作尤其是消防工作認識程度不高,實際投入較少。甚至認為本單位不會發生火災,存在僥幸心理,日常培訓和演練等制度流于形式,對微型消防站建設和管理不夠重視。
(三)人員成分復雜,管理難度大
微型消防站人員多數工資不高,崗位普通,但履行的職責卻很重要,尤其火災撲救更是具有一定危險性,部分人員積極性不高。從調查情況來看,這些人員的成分具備差異性,實際年齡以及社會閱歷的差異也相對較大,多數來自不同崗位,微型消防站站長也不是正式崗位或職務,加大了管理難度。
六、推動微型消防站建設的建議
(一)健全政策法規,保證資金投入
學習借鑒《安全生產法》,從立法和制度層面規定單位主要負責人的消防安全責任,保證消防安全正常的資金投入,尤其是微型消防站人員的個人防護裝備,必須符合相應行業標準。如《安全生產法》第九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不依照法律規定保證安全生產的資金投入,限期未改可以給予停產停業處罰;未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限期整改并給予五萬元以下罰款。消防安全工作的各項投入也需要從法律法規層面做出強制要求。
(二)完善運行保障機制,激發人員熱情
強化典型樹立和榮譽引領,由消防救援機構設立獎項,對在滅火救援行動表現突出或者日常工作出色的微型消防站人員進行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應不斷完善微型消防站各項設施建設,推行保障機制,努力提升微型消防站人員待遇,設置微型消防站人員執勤值班補貼、訓練獎懲等制度,進一步提升微型消防站隊員的認同感和積極性[3]。
(三)緊抓科技風潮,提升滅火救援能力
高精尖消防裝備的配備也是提升微型消防站應急救援能力和滅火效率的關鍵所在。在面對突發火災事件時,通過引入高科技裝備,微型消防站能夠更加從容應對。比如無人機技術的應用,配置無人機使得微型消防站能夠在火災初期進行實時空中監測,獲取起火點、蔓延方向等信息,有助于消防人員快速制定滅火方案并采取行動;配備熱成像設備,能夠快速準確定位火源位置,尤其是在火災初期,微型消防站能夠更加有針對性開展滅火行動,提高滅火效率,同時降低人員風險。
(四)強化培訓演練,提升實戰滅火能力
由當地消防救援部門統一組織,制定培訓演練計劃,以個人防護裝備佩戴、消防水帶水槍使用、火災基礎理論知識和撲救初期火災注意事項等為主要內容,對所有微型消防站人員進行輪訓。新入職微型消防站人員必須由本單位或消防部門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同時每年微型消防站人員組織開展滅火演練不少于2次,以此提升滅火救援自身能力素質。
(五)強化區域聯勤聯防,建立互救互助機制
在微型消防站工作體系中,強化區域聯勤聯防是構建高效應急響應體系的重要一環。通過區域聯合、資源共享,微型消防站可以更迅速、有序應對各類災害事件,提高綜合防范和處置水平。首先,積極推行微型消防站區域聯勤聯防工作,意味著將不同地點的微型消防站納入同一體系,實現資源互補和協同作戰。根據地理位置遠近,可以將相近的微型消防站劃分為一個消防聯防區域,通過通信設備建立緊密聯系,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和調度指揮。其次,建立統一的指揮調度機制是區域聯勤聯防的關鍵所在。通過消防部門指揮中心,對區域內的微型消防站進行統一調度,能夠更好協調資源分配和任務安排,實現高效應急響應。最后,定期組織區域內的微型消防站進行緊急拉動和聯合演練,確保聯防聯勤機制有效運行,逐步實現“一處起火、多點呼應、互救互助、協同配合”的區域聯防體系目標[4]。
(六)強化防消一體,打造復合型微站隊伍
在微型消防站建設中,強化“防消”合一的理念,打造多功能微型消防站是提高綜合防范和滅火能力的重要措施。充分利用微型消防站的資源,既能在災害發生時迅速響應,又能在日常開展防火宣傳和巡查檢查,將火災隱患消除于萌芽狀態。微型消防站人員除具備一定的滅火救援能力素質外,還應具備一定的發現火災隱患、整改火災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應注重防火巡查和隱患整改,加大巡查力度,確保在火災隱患尚未暴露之際即刻發現,采取針對性整改措施,通過早發現、早整改,最大限度減少火災發生可能性。
(七)協助火災調查,助推隱患問題整改
火災調查在防滅火工作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它揭示了火災起因和發展過程,對火災事件進行還原和重構,有助于發現火災蔓延規律,為今后的應急預案和滅火策略制定提供依據。同時,根據起火原因也可揭示日常存在的安全隱患和管理問題,有助于提高單位的整體安全水平。微型消防站人員往往是起火現場最先到達的人員,他們的所見所聞能夠為火災原因調查提供重要依據。如能盡量在不破壞現場的前提下開展滅火救援工作,滅火結束后輔助消防火調部門開展火災原因調查、還原起火現場,是微型消防站在火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體現。
(八)因地制宜,分級劃分建站等級標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設有餐飲、商場、娛樂等多功能合一的大型商業綜合體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如山東濟南遠大購物廣場建筑面積約108萬平方米,湖北武漢夢時代廣場總建筑面積近80萬平方米。當前,微型消防站建設標準是依托于消防部門劃分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建立,僅規定了最低設置要求標準。根據《河北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界定標準》[5],總面積500平方米以上或單層面積300平方米以上或設在建筑物地下室及四層以上的歌舞娛樂場所就界定為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需要設立一個微型消防站。然而,對于一個經濟欠發達小縣城來說,上述歌舞娛樂場所無法保證設有6名工作人員。因此,建議根據消防站分級建設要求,按照重點單位使用性質、建筑面積、防火分區數量等設定微型消防站的數量和人員、器材配備要求,分級分類設計,如天津市2020年出臺的《微型消防站建設標準》[6],依據自然村人口數量、重點單位是否設立消防控制室等劃定一級、二級、三級微型消防站。
結語
總之,要想微型消防站切實發揮作用,既要從建設上下功夫,還要在質量保障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斷完善政策法規制度,建立健全值班、聯動、訓練、獎懲等機制,更好發揮微型消防站“一站多用、一專多能”的防消宣工作一體化優勢,為整個消防工作的安全平穩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公安部消防局.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微型消防站建設標準(試行)[S].2015.
[2]河北省公安消防總隊.河北省微型消防站建設指導意見(試行)[S].2015.
[3]田應忠.微型消防站管理中的常見問題與對策分析[J].科學與技術,2021.
[4]黎子進.微型消防站推廣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和對策[J].今日消防,2021.
[5]河北省公安消防總隊.河北省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界定標準[S].2010.
[6]天津市.微型消防站建設標準[S].2020.
作者簡介:高陽(1984- ),男,漢族,河北博野人,本科,滅火救援專業初級職稱,研究方向:滅火救援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