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低設防區域和新業態新風險的消防安全風險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針對低設防區域,提出應加強法規建設,提升監管力度,增強設防意識和責任意識等措施;針對新業態新風險,討論了風險評估預警、技術標準改進、監管執法強化以及提升企業自律和應急響應能力等防范措施。通過案例分析,分享了成功防范風險的經驗,并總結了啟示。這些措施和經驗對提升消防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可為未來的安全治理提供重要指導。
關鍵詞:新業態;低設防區;新風險;消防安全
低設防區域和新業態新風險的消防安全風險問題日益突出,給社會公共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這些風險的存在不僅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低設防區域和新業態新風險的消防安全風險,本文通過一系列論述,提出相關的防范措施。首先,分析了低設防區域的定義和特點,深入探討其潛在的消防安全風險,并提出加強法律法規建設、提升監管力度、增強設防意識和責任意識等措施,以預防和化解這些風險。其次,關注新業態新風險所帶來的消防安全挑戰,探討其概念和特征,并提出加強風險評估預警、改進技術標準、強化監管執法、提升企業自律和應急響應能力等防范措施。通過對成功案例的分析和經驗分享,進一步探討防范消防安全風險的關鍵措施和策略。本文的研究對于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推動消防安全治理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有效防范和化解低設防區域和新業態新風險的消防安全風險,能夠建設更加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環境。
一、低設防區域的消防安全風險及防范措施
(一)低設防區域的定義和特點
低設防區域指那些設備、管理和防護措施相對薄弱的地區,其消防安全水平明顯低于標準要求。這些區域常包括農村地區、老舊小區等,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備和設施老化、缺乏維護。由于投入有限和管理不善,低設防區域的消防設備、滅火器材以及消防管網等常常處于老化、損壞或不完善的狀態。
2.缺乏有效的消防管理和組織。低設防區域的消防安全管理體系和組織架構通常較為薄弱,缺乏專業的消防救援力量和有效的消防安全責任制度。
3.居民和員工的消防安全意識相對薄弱。由于缺乏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低設防區域居民和員工對于火災風險的認識和應對能力相對較弱[1]。
(二)低設防區域的消防安全風險
低設防區域存在較高的消防安全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火災撲救能力不足。由于消防設施設備老舊、維護不到位,低設防區域在火災發生初期階段往往無法迅速、有效進行撲救,導致火勢蔓延和損失擴大。
2.疏散逃生條件有限。低設防區域的建筑結構和疏散通道常常存在隱患[1],一旦發生火災,人員疏散困難,增加了人身傷亡風險。
3.消防安全管理體系不完善。缺乏規范的消防管理制度和相應的監督機制,低設防區域的消防安全管理容易出現漏洞,難以保障消防安全要求全面落實。
(三)低設防區域的風險防范措施
1.加強法律法規和標準建設
加強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建設與執行是確保低設防區域風險防范的重要舉措。為此,我們需要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低設防區域的消防安全要求,確保其合理、切實可行,并將其貫徹到每一個工作環節。同時,必須加強執法力度,嚴肅追究違規行為,讓違法者付出應有的法律代價,以警示他人,確保法律的權威性和執行力。只有通過全面落實消防標準,才能夠最大程度降低低設防區域的風險,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提升監管力度和執法效能
加強監管力度和提高執法效能是低設防區域防范消防風險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加大對低設防區域的巡查檢查力度,對違規行為依法予以處罰,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與協調,共同推動消防安全工作的落實。
3.提升設防意識和責任意識
提升設防意識和責任意識是防范風險的首要任務。為實現這一目標,應激發主動性,不僅向公眾傳授消防知識,還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區合作至關重要,居民和從業人員應積極參與社區消防安全計劃,制定應對火災風險的策略,及時更新消防知識和技巧。此外,鼓勵創新,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提高設防水平。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及時發現潛在風險。
4.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
為低設防區域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是加強消防安全的重要手段。推動新技術應用,如智能化消防設備和系統,提高低設防區域的消防防護能力。同時,組織培訓課程和演練活動,提升低設防區域居民和從業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和技能,使他們能夠正確應對火災風險。
二、新業態新風險的消防安全風險及防范措施
(一)新業態新風險的概念和特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進步,新業態新風險逐漸顯現。新業態指涉及新興行業、新型經營模式或新技術應用的領域,如共享經濟、電子商務、無人機等[2]。這些新業態具有一些獨特的消防安全風險特征。
1.技術性風險增加。新業態常伴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如高科技設備、物聯網等,而這些技術本身可能存在潛在的安全風險,如電子設備故障、數據安全問題等。
2.場所特性多樣化。新業態的經營場所多種多樣,涵蓋線上和線下,包括辦公場所、倉儲設施、交易平臺等,這就要求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具有適應性和靈活性。
3.風險溯源復雜化。新業態的產業鏈條常常涉及多個環節和多個主體,一旦發生火災,火災溯源和責任追究工作十分復雜,增加了消防安全風險管控難度。
(二)新業態新風險的消防安全風險
新業態新風險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風險和挑戰。
1.技術安全風險增加。技術安全風險因新業態采用的高科技設備和系統而增加。例如,電子支付系統、物聯網設備等,一旦出現故障或安全漏洞,不僅可能引發火災,還會加劇火災風險,需要不斷加強技術安全監控和維護。
2.消防安全管理不完善。由于新業態的快速發展和創新特性,對消防安全管理的要求與傳統行業不同,現有的消防安全管理體系和標準可能不適用,存在管理缺失和監管滯后的問題[3]。
3.火災風險評估和預防困難。新業態的經營模式和場所多樣化,要求我們根據不同業態和場所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消防安全策略和措施,這就需要更多研究和專業知識來確保火災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綜上所述,新業態帶來的新風險需要我們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和預防措施,以確保在新經濟環境下切實保障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三)新業態新風險的風險防范措施
1.加強風險評估和預警
面對新業態新風險,應積極制定專門的消防安全法規和標準,確保這些規定能夠切實適應新業態的特點和需求。這些法規和標準明確定義了新業態經營者在消防安全方面的責任,強調了消防設施的合規建設和使用,以確保新業態消防安全達到法律法規標準。同時,應建立有效的監督和執法機制,確保這些規定得到全面遵守和執行。
2.完善消防技術標準
在建立健全適應新業態消防安全管理體系方面,首要應制定并不斷完善相應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流程和責任分工,包括確保消防設備的規范使用和維護、明確不同崗位和部門在火災應急情況下的職責分工以及建立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快速響應和協調行動。此外,要強化對新業態的監管力度,確保新興行業和新業態消防安全措施得以有效實施,定期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和評估,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的安全隱患。
3.加強安全培訓和教育
為從業人員提供全面的消防安全培訓和教育至關重要。這些培訓應該涵蓋多個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設備的正確操作、火災應急處理程序、火災風險的識別與評估等內容。通過這些培訓,可以提高從業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使他們能夠迅速、有效應對火災和其他緊急情況。培訓還應緊緊跟隨新業態和技術的發展,確保員工的技能水平始終保持在最高水平。
4.促進企業自律和責任意識
鼓勵企業自覺遵守消防安全法規和標準是確保消防安全的關鍵一環。為實現這一目標,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健全企業消防安全責任制度,確保每個員工都清楚自己的消防安全職責,并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領導責任。企業還應當建立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確保消防安全措施得以落實和執行,同時積極配合政府和監管機構的監督和檢查工作,以確保企業的自律和責任意識不斷提升。
5.加強應急響應和救援
加強應急響應和救援,能夠更好應對低設防區域和新業態新風險帶來的突發火災事件,包括建立健全應急預案和演練機制、培訓消防救援人員、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等,確保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進行緊急救援和滅火工作[4]。此外,還需要加強社會公眾的火災安全意識和應急響應能力培訓,以便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采取正確行動,協助救援人員有效開展救援工作,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三、成功防范低設防區域和新業態新風險的經驗分享
加強法律法規和標準建設是防范低設防區域和新業態新風險的基礎,必須確保相關場所和企業達到相應的消防安全要求。因此,應不斷提升監管力度和執法效能,通過定期檢查和嚴格處罰違規行為,強化監管措施的有效性;推動設防意識和責任意識的提升,通過宣傳教育和培訓活動,提高從業人員和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消防管理的科技化水平;加強應急響應和救援能力,配備專業救援隊伍,建立緊急聯絡機制,提高火災處置效率。
以上經驗啟示著其他地區和組織在防范低設防區域和新業態新風險方面的可行性[5]。綜合措施和策略的實施可以顯著提高消防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其他地區和組織可以從成功案例中汲取以下啟示和借鑒。
多維度防范策略:成功案例表明,采取綜合防范策略是有效防范低設防區域和新業態新風險的關鍵,包括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強化監管力度、提升設防意識和責任意識、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以及加強應急響應和救援能力等。
強化監管和執法力度:成功案例中通過加大監管力度和執法效能,防范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增加執法人員數量、實施定期巡查和抽查制度,嚴懲違規行為,可以有效遏制低設防區域和新業態企業的消防安全風險。
提升從業人員和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成功案例中通過廣泛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了從業人員和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通過培訓班、宣傳資料和社區講座等形式,加強消防安全知識的普及,提高自我保護能力[6]。
提高科技水平和技術支持:引進先進的消防技術和設備,推廣應用消防安全信息化系統,提高消防管理的科技化水平。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確保消防設備的正確使用和維護,進一步提升消防安全水平。
建立高效的應急響應體系:成功案例中建立消防安全監測系統和專業救援隊伍,與相關部門密切合作,形成高效的應急響應體系。通過及時監測和預警,加強火災的發現和處置能力,最大限度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7]。
結語
本文對低設防區域和新業態新風險的消防安全風險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針對低設防區域,應加強法律法規和標準建設、強化監管力度和執法效能、推動設防意識和責任意識提升、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加強消防宣傳和教育等。對于新業態新風險,需要加強風險評估和預警,完善消防技術標準,強化監管和執法,促進企業自律和責任意識培養,不斷加強應急響應和救援。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低設防區域和新業態新風險的消防安全風險仍然存在新的挑戰。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和實踐,不斷完善防范措施和機制,加強與科技公司的合作,推動消防技術創新和應用,提高消防設備的智能化水平。同時,加強跨部門合作和信息共享,形成更加緊密的聯防聯控機制,從而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整體效能[8]。
參考文獻
[1]王中華,范春雨.關于低烈度區房屋建筑抗震設防的一些看法[J].工程抗震,1999(01):47-48.
[2]鄭世超.新業態場所火災風險及防控對策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2,8(03):117-120.
[3]齊治嘉.分析新型智能化設備在消防救援中的應用[J].中國設備工程,2023,520(06):31-33.
[4]彭俊豪,施式亮,劉勇,等.城鄉接合部居民樓火災風險評價及防控對策研究[J].安全,2019.
[5]趙旭輝,王龍.當前火災事故重大風險分析與防控對策[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8.
[6]鄭德平.大數據平臺下化工企業消防安全風險研究[J].生物化工,2022,8(03):120-122+126.
[7]段利強,楊睿圓,嚴驍.新時代高校消防安全風險治理困境與對策[J].高校后勤研究,2022(04):49-51.
[8]陳鐸淇.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J].生命與災害,2022(04):16-19.
作者簡介:廖志高(1977-),男,壯族,廣西橫州人,本科,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研究方向: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