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新
【摘要】傳統的數學復習課一般是教師唱主角,學生只負責聽講,進行背誦記憶,把現成的知識之果囫圇地吞進去。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復習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整理復習,親歷實踐練習,親手采摘數學知識之果。
【關鍵詞】數學復習課;情境;地圖;競賽
復習課是一種常見的課型,一般在單元教學結束之后,或者學期教學結束之時,教師都會組織學生復習,此時就少不了復習課。復習課根據側重點不同,分為知識梳理課、專題練習課、綜合評講課等類型。小學數學復習課主要是幫助學生整理數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形成知識結構,通過多元練習,學會遷移應用,提高學生的數學基本技能、數學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等數學素養。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復習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探究建構數學知識,形成數學關鍵能力與良好的數學品格。我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堅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優化教學手段方法,激活學生主體意識,賦予學生學習力量,引領學生自主采摘知識之果。
一、開啟一次快樂旅行,讓復習課變得有趣
興趣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若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必然不會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想提高學生在復習課中的學習效果和效率,首先要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喚醒他們自主復習的意識。傳統的數學復習課枯燥無味,教師單靠講解數學概念、公式,學生只靠聽記接受數學知識,教學手段方法單一,師生之間缺乏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情緒低落。這樣的課堂,學生自然提不起興趣。高效數學復習課應當是充滿情趣的,學生心情愉快,興趣盎然。
玩是學生的天性,小學生喜歡游玩,每到春游或秋游時,學生個個生龍活虎,情緒高漲。如果數學復習像一場旅行,學生可以欣賞沿途的美景,可以盡情玩耍,采摘甜蜜的果實,享受成功的體驗,學生一定會樂不思蜀。教師可以把數學復習變成一場旅行,讓數學復習變得有趣好玩。
每一堂復習課是一場有意義的美好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不妨組織學生玩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在開心快樂中整理復習。教師可以把知識整理游戲化,將數學練習形式游戲化,用游戲激發學生復習興趣,用游戲引導學生溫故知新。例如,在復習“用數對確定位置”時,筆者把復習課上成一堂游戲課,設計了“打地鼠”“找朋友”“尋寶藏”“捉迷藏”等一系列游戲,帶領學生邊游戲邊整理,邊游戲邊練習,在愉快的游戲中復習數對知識,靈活應用數對解決各種問題,深入體會數對的含義和價值。總之,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趣化數學學習,以充分取悅于學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二、創設一個復習情境,把數學知識藏起來
小學生喜歡捉迷藏,好奇心比較強,他們對新奇的神秘的事物比較好奇,對普通的顯性的東西并不稀奇。教師直接把現成的知識果實擺在他們面前,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把知識果實都藏起來,讓他們自己去尋找,或許他們對這種方式更感興趣。探尋知識的過程更容易給學生帶來驚喜和刺激,教師不妨把知識藏起來,讓學生去尋找。
藏知識是一種技巧,教師既不能讓學生一眼就看見,也不能一直找不見。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把數學知識藏入情境之中,將數學問題融入生活場景。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現實生活之中,使抽象的知識若隱若現,讓數學知識可感可知,給數學知識披上神秘外衣。教師在數學復習課中,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根據學生已有生活經歷,設計生活化的活動任務,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探究學習。例如,在復習“多邊形的面積”時,筆者設計了一個“生態農場”情境:王大伯準備新建一個生態農場,農場里有長方形的花圃,平行四邊形的魚池,三角形的養雞場,梯形的養鴨場。根據情景圖中的數據,你能算出生態農場中各個場地的面積嗎?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生活化場景,融入了幾種圖形的面積,給學生形象直觀感知,誘發學生對各種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展開回憶,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各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應用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三、提供一張復習導單,讓學生心中有方向
有效的復習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旅行,而不是漫無目標的游走。有效的復習要有計劃有目標,學生知道要到哪里去。要想讓學生順利抵達終點,可以給學生提供路線圖,為他們指引方向,給他們保駕護航。復習導單是指在復習課教學中為學生設計的學習單,是引導學生自主復習的工具,是學生探究學習的支架。如果說創設情境解決知識落腳點的問題,復習導單則解決了學生復習目標與方向的問題,讓學生心中有方向,復習有力量。
導單式復習是提高復習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好的復習導單中設計了有效的問題和學習任務,問題聚焦核心概念,任務具有清晰的層次性。復習課中要充分利用導學單,讓學生借助導學單有效先學,利用導學單踴躍展示交流,教師借助導學單組織教學,借助導學單診斷評價。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整理與復習一課中,筆者設計了這樣一份導學單:①說說什么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②寫出下面圖形的名稱和面積計算公式。③說說什么是周長?常用的周長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④寫出下面圖形的周長計算公式。⑤明辨是非。⑥單位換算。⑦解決問題。在這張導學單中,1到4項旨在引導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以及周長的相關知識進行整理歸納,5到7項讓學生應用面積和周長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在導學單的輔助下,學生的自主復習成效顯著提高。
四、繪制一張知識地圖,給數學知識安個家
數學復習課一般是對某一階段學習內容的系統梳理總結,是把所學知識建構出框架體系。復習課就像小孩搭建城堡一樣,新課教學中學到的知識如同一個一個的積木,復習課教學就是引導學生把這些個積木組裝拼搭,制作出一個立體的知識城堡。高效的數學復習課應當是思考與實踐相結合的課堂,是做思合一的課堂。有經驗的教師在復習課中會組織學生思考設計,引導他們親手繪制一張知識地圖,一步步的把相關知識關聯起來,用圖文的形式直觀展示出來,描繪出一個系統的知識框架圖。繪制知識地圖,是在給數學知識安家。教師在引導學生繪制知識地圖時,要喚醒學生的學習經歷,激活學生的能動思維,引導學生回顧反思,將數學知識有機關聯,讓它們分別回到各自的家。
知識地圖是一種知識網絡圖,讓知識變得有條理有結構。知識地圖其實也是思維導圖,知識地圖的繪制充分顯示了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同時也暴露的學生的思維軌跡。教師可以借助知識地圖的繪制,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邏輯思維、深度思維等數學思維能力,借機促進學生思維進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知識地圖的模式有多種,如樹形圖、氣泡圖、圓圈圖等,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知識內容和教學需要選擇不同的繪制模式。在單元復習課的教學中,首先要組織學生把單元所學的概念、定律、性質等知識都羅列出來,然后引導學生梳理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清主概念與次概念,再用各種圖形、符號把這些知識按照一定的順序串聯起來,形成一張形象直觀關系清晰的知識網絡圖。例如,“因數與倍數”單元的概念比較多,有因數、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等,為了幫助學生厘清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建立一個牢固的知識結構體系,筆者教學生繪制概念圖,先和學生一起把本單元涉及的概念都梳理出來,然后畫出一大棵,用樹干、樹枝、樹葉代表不同概念,讓學生按照概念的主次把各個概念分別放進相應的位置。在繪制概念圖時,筆者采取先導后放的方式,先指導學生畫樹形圖,然后再讓學生嘗試畫氣泡圖、魚骨圖等,知識地圖幫學生有效歸納整合了概念,建構了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系統思維能力。
五、開展一場練習競賽,促進學生遷移應用
在新課程背景下,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數學課堂教學應當堅持“生本理念”,做到“限時講授”“讓學促思”。有效的復習課同樣要凸顯“學生主體”“精講多練”,教師要把課堂時間給學生多一點,讓學生充分的遷移應用、練習鞏固。復習課除了要幫助學生系統建構知識,更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解決問題能力取決于學生知識、方法的遷移能力,取決于他們的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能力。若想促進學生的遷移應用,必須先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增強練習動能。
【參考文獻】
[1]朱松妹.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初探[J].學苑教育,2019(24).
[2]黃麗.小學數學高學段復習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