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歡
【摘要】融入數學知識的故事,稱之為數學故事,數學故事具有濃郁的數學味道,具有娛樂、啟智、育德等功效。數學故事是數學課程的重要資源,用以優化數學教學,提高數學教學質效,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故事;教學瓶頸;價值訴求;基本策略
數學故事融合了豐富的數學元素,具有娛樂、啟智、育德等功效。數學故事可用于閑暇娛樂,也可用于課堂教學。數學故事是數學課程的重要資源,用以優化數學教學,提高數學教學質效,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發展。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利用小學生喜歡故事的特點,把一些故事引入數學課堂,借助數學故事實施教學。
一、小學數學故事教學的主要瓶頸
縱觀當前小學數學故事教學現狀,發現部分教師在思想層面與操作層面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數學故事教學出現一些瓶頸。
1.思想認識狹隘
有的故事引人發笑,有的故事引人深思,故事是生活學習的調味品,可以激發人的情感,愉悅人的身心,這也是人們對故事感興趣的重要原因。因此,部分數學教師就認為故事主要是用來激發學生對數學內容的興趣,是為了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動力。這種思想認識過于狹隘,其實不然,思想故事不僅具有激發數學學習興趣的功能,還具有益智育德的價值,能夠啟迪智慧、啟發人生。教師在實施數學故事教學時,要提高思想認識,提升教學定位,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核心素養為指向,在發揮故事激趣作用的同時,挖掘數學故事的啟智育德功能,提高數學教學的廣度與深度。
2.未能把握契機
俗話說得好:“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故事融入數學教學,需要掌握好運用的時機,把它用在火候上。有些教師在故事教學中,沒有能夠把握好運用故事的契機,沒有用在關鍵時刻。因此,收效甚微。故事運用如果時機恰當,效果會大不一樣。當學生興趣點低的時候,教師可以適時呈現故事,用以吸引學生注意,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把學生分散的精力給聚攏起來。當學生思維出現盲區的時候,教師可以引用故事,用故事激活學生思維,暗示啟發學生思考,幫助他們飛躍思維障礙,理解數學知識本質。
二、小學數學故事教學的價值訴求
小學數學故事教學的宗旨在于優化教學,提升效能,小學數學故事教學具有多重價值。
1.豐富課程資源
數學教材是數學課程的主要資源,但許多教師卻把教材當作課堂教學的唯一內容,書上有多少就教多少。教材只是一個范例,如果僅用書本中的內容,而不去開發利用其它素材,課程資源就顯得相當貧瘠。新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注重教材創新”“開發多樣的課程資源”的要求。教師不能局限于教科書,不能只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故事也是一種課程資源,小學數學故事課程把故事作為數學課程素材,將數學故事融入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充實了數學教學內容,豐盈了數學課程資源體系,為學生核心素養蘊育提供了豐富的養分。
2.實現激趣促思
興趣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學生在課堂上一旦擁有興趣這把鑰匙,就能自己打開知識寶庫,自己獲得心儀的“珍寶”。數學教學成功與否不在于傳授給學生多少數學知識,而在于是否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否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是否充分點燃學生自主探究動力。數學故事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故事的激趣促思功能,利用有趣的故事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點燃學生數學思維的火花,利用數學故事去啟迪學生數學思考。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審視故事,從故事中得到啟發并獲得數學發現和人生感悟。
三、小學數學故事教學的基本策略
1.閱讀故事,知意明理
數學故事不同于一般故事,它承載著數學問題,蘊含著數學知識,潛藏著數學道理,而這些道理往往比較隱晦,不容易察覺明晰,這就需要學生認真閱讀,用心體會。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是數學故事教學的基本策略,在數學故事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就是引導學生多閱讀,通過反復閱讀,知曉故事所表達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數學故事閱讀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引導學生科學閱讀,通過閱讀故事,知意明理。筆者在小學數學故事閱讀教學中,建構了一種“三讀”模式:一讀知大意,二讀抓關鍵,三讀明道理。第一次閱讀初步知曉故事描述的大體意思,第二次閱讀抓住故事的關鍵詞語,發現故事中的數學問題,第三次閱讀深入解析故事,提煉出其中蘊含的知識、方法、規律、道理等核心思想。譬如,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時,許多教師都喜歡借用“曹沖稱象”故事,創設教學情境,引出“轉化”策略。最后再讓學生閱讀思考,反復閱讀分析,發揮了故事的激趣促思價值,提升數學故事教學的質效。
2.聆聽故事,思考品悟
伏爾泰說過:“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聽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聽故事是小學生的愛好,他們通過聽故事愉悅心情,享受快樂,學到知識,獲得感悟。聆聽是數學故事教學的重要方法,聆聽是聚精會神地聽,是開動腦筋地聽。在數學故事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聆聽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愛聽、會聽,使他們不僅用耳朵聽,而且用心聆聽,思考品悟。
在數學故事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聽故事的專注力和思考力,教師可以采取問題引導式教學,在講述故事前,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要求學生邊聽邊思。例如,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一課中,在導入教學時,筆者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鴨媽媽找寶寶”,在播放故事音頻前,給學生提出“仔細聽,用心想”的聆聽要求,同時在電子白板上給學生展示了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有了學習任務,有了明確的目的,就聽得就更專心。
在講述故事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兒童化的語言,把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可以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述,以趣化數學故事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喜歡故事,提高學生聆聽的專注度。同時可以優化故事表達形式,以增強故事的直觀性、生動性,讓抽象的數學故事變得形象靈動,以激發學生聆聽興趣,助推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助力學生品悟其中的思想哲理。
3.表演故事,體驗尋理
“生本教育”是新課程背景的重要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和依靠學生,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全面發展。數學充滿理性精神,數學學習的過程,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且是探究方法的過程,是尋找真理的過程。
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得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參與其中,開展沉浸式體驗。在數學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表演式教學,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過表演的方式去演繹故事。例如,在教學“分數的認識”一課中,筆者設計了“豬八戒分桃”的故事,邀請了4名學生分別扮演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請他們按照故事情節進行表演。表演方式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性、互動性,幫助學生獲得深刻的感知與體驗,讓學生親歷分數的發生與發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探法尋理。
4.編寫故事,拔節思維
思維是數學的靈魂,訓練學生數學思維是數學教學的中心任務。在數學故事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使故事教學價值最大化,不僅要利用故事教給學生數學知識,還要利用數學故事啟發學生思考,更要利用數學故事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在各種故事教學方法中,編寫故事是訓練學生數學思維的最佳方法,編寫故事的價值超越了講故事、聽故事、演故事。編寫故事讓學生學以致用,綜合運用知識,開展跨界思維,編寫故事激發學生想象,激勵學生思考,助力思維拔節,提升綜合素養。筆者在數學教學中,常常采取兩種方式組織學生編寫故事,一是故事續編,即接著原來的故事續寫;二是創編故事,即根據主題創編故事。譬如,在教學了三角形的特征、三邊關系、分類內容后,筆者布置學生以“三角形”為主題,創編一個有關三角形的數學繪本故事。學生結合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展開豐富想象,構思故事情節,發揮繪畫技能,創作出許多數學故事作品。
讓我們在小學數學故事教學中,靈活運用閱讀故事、聆聽故事、表演故事、編寫故事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助力學生拔節思維,促進學生提升素養。
【參考文獻】
[1]任衛兵.小學數學故事課程的內涵、價值與建設路徑[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9(04).
[2]顧燕.數學故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