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萌,張子淇,王礞礞,田 園,王 晶*
1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2 勃林格殷格翰動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40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場經濟損失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每年給全球奶業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50 億美元[1],做好奶牛乳房炎的防控,對于保護奶牛乳房健康、增加產奶量、提高奶牛場經濟效益等方面均至關重要。
奶牛的一個正常產奶周期包括10 個月泌乳期和2 個月干奶期。在干奶期,奶牛經歷3 次生理代謝變化,包括停乳、分娩和再次泌乳。研究顯示,干奶期乳房炎發病率高于泌乳期,產后患臨床型乳房炎的奶牛多數為干奶期感染所致,其中環境性致病菌是引起乳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2]。但同時,干奶期也是治療奶牛乳房炎的關鍵時期,干奶期奶牛飼養管理及健康狀況將直接影響下一個泌乳期的牛奶品質、產奶量及奶牛場的經濟效益。因此,奶牛乳房炎防控要從干奶期做起[3]。
奶牛在一個泌乳周期會產出大量的牛奶,機體消耗嚴重,為使奶牛乳腺組織得到最佳的復舊與更新,為產犢做好充足準備,在下個胎次有更好的產奶表現,奶牛場通常會在奶牛妊娠最后2 個月人為地使奶牛停止產奶。干奶方法分為逐漸干奶和一步快速干奶。逐漸干奶主要采用降低日糧營養,逐漸減少精料飼喂量,多喂干草,改變飼喂時間,控制飲水量,打亂奶牛日常泌乳規律,變更擠奶時間,逐漸減少擠奶次數等措施,直至產奶量逐漸降低,最終實現干奶,在此期間一般不使用藥物。一步快速干奶是在奶牛干奶日當天突然停止擠奶,使用注射器通過乳頭末端對乳區注射干奶藥,強行干奶,規模化奶牛場多數選擇快速干奶方法。一步快速干奶注射的干奶藥含有高濃度抗生素,可殺滅入侵乳房的致病菌,促使奶牛受損的乳腺細胞恢復,且在乳房內藥效持續時間長,能夠長時間發揮殺菌作用[4]。
干奶期治療是奶牛干奶期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標是治療本胎次乳房感染,預防新發感染,減少乳房炎發病率,降低治療成本,并減少因乳房炎造成的產奶量下降、牛奶中體細胞數升高以及乳房疼痛、采食量降低、繁殖性能降低等情況。干奶期治療分為全群性干奶期治療和選擇性干奶期治療。全群性干奶期治療即給全部干奶的奶牛使用抗生素治療,這是目前國內奶牛場主流的干奶方式,此方法已使用超過60 年。但近些年,由于抗生素使用量大,全群性干奶期治療受到質疑,越來越多的奶牛場提倡選擇性干奶療法。選擇性干奶療法是指根據奶牛乳房健康水平的不同,選擇性地針對干奶期奶牛進行預防措施和治療,對低風險牛只考慮在不使用抗生素干奶藥的前提下,直接使用乳頭封閉劑。業內多項研究也證實,選擇性干奶療法與全群性干奶期治療對于牛群的健康效果無明顯差異,且可以明顯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量,從而減緩奶牛抗性基因的傳播[5]。
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較全群性干奶期治療有更多優勢,首先,能夠降低乳房炎致病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第二,實施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時,通常需要對干奶期奶牛乳房內的感染狀況進行更完整的記錄,更易追蹤、掌控乳房炎整體情況;第三,節省產后棄奶時間,干奶治療通常會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后,奶牛需要有休藥期,以將體內殘留的抗生素代謝完全,而導致這一期間的牛奶需要被棄掉;第四,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對犢牛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干奶藥殘留在新產牛奶中,其中的抗生素成分會導致犢牛腸道菌群失常,易出現腹瀉等癥狀;第五,奶牛場實施選擇性干奶療法還能降低運營成本,這一點在多個地區的項目試驗中均得到驗證[4]。
自2013年起,為優化抗生素的使用,荷蘭規定干奶期僅能選擇性地使用干奶藥,時至今日選擇性干奶措施已廣泛應用于荷蘭奶牛場,抗生素使用量顯著下降,且試驗數據已證明,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可以保障牛群乳腺健康,并未引起臨床型乳房炎發病率的顯著升高[6]。
2022年Tijs等[7]在一家存欄262 頭奶牛的奶牛場進行對比試驗,發現該奶牛場實施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前后,奶牛乳房健康相關數據并沒有明顯差異。荷蘭另外一項研究從2013持續到2017年,在這5年時間里,研究人員收集了1.7 萬個奶牛場的150 萬頭奶牛信息,包括每兩周收集體細胞數據和當天的產奶量數據;還評估了關于乳房健康的6 個指標,并根據牛群的年齡、產奶量和所用抗生素的產品類型匯編了抗生素使用記錄,結果顯示,抗生素總使用量由2013年的4.03 mg/頭減少至2017年的3.06 mg/頭,且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并沒有導致乳房健康指標的明顯變化,但在沒有使用任何抗生素的牛群中,其體細胞數顯著高于采用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方案的牛群。因此,該研究建議當減少抗生素使用時,奶牛場應該密切監測奶牛健康指標的變化[8]。
2017年在德國威斯巴登舉辦的相關研討會上,多位奶牛乳房炎領域國際專家就干奶牛治療提出相關觀點和經驗:建議對奶牛場的所有干奶期奶牛使用乳頭內封閉劑;那些可能被感染的奶牛除了乳頭內封閉劑之外,還需要接受干奶治療;在牛群層面,奶牛場應該按照乳房健康將牛群分類為“低風險”“高風險”,并且有針對性地實施不同策略,“高風險”牛群應該經歷一個治療過程,最終實現每個牛群都適合于選擇性干奶治療(圖1)。
此外,自2019年起英國有20%的奶牛場開始實施選擇性干奶治療,2022年起正式禁止全群性干奶治療。自2014年起,選擇性干奶治療在挪威的應用范圍超過98%,在丹麥的應用范圍有93%~94%,2018年芬蘭的應用范圍達87%。隨著歐盟法規2019/6禁止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于2022年起生效,歐盟完全禁止了對每頭奶牛進行全群性干奶治療[7]。
2021年美國農業部資助的一項隨機試驗涵蓋了紐約州、明尼蘇達州、威斯康辛州、愛荷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7 個奶牛場,試驗樣本共有1.5 萬頭奶牛,研究表明選擇性干奶期治療可以在不影響泌乳早期奶牛健康和生產性能的情況下,減少了55%的抗生素使用量。與全群性干奶期治療相比,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每頭奶牛的成本平均節約了7.85美元 (約50.71 元人民幣),對于規模1 500 頭的奶牛場而言,每年節省的經濟效益將超過1 萬美元(約6.46 萬元人民幣)[9]。
此外,一項由美國農業部(USDA)資助的研究監測了20 個奶牛場的情況,這些奶牛場都持續實施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近1年,根據體細胞數據,將這些奶牛場的牛群劃分為高風險(抗生素治療)和低風險(不采用抗生素,僅使用乳頭封閉劑)兩個群體,結果顯示,實施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后,牛奶中體細胞數減少或沒有變化,新產牛的感染風險出現下降或沒有變化[10]。Brandon Treichler是一名質量控制獸醫,負責美國西南地區的奶牛場,這些奶牛場中很多已經采用了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且持續實施超過12 個月,與之前采用全群性干奶治療時相比,奶牛的健康情況并沒有顯著性差異[11]。另一項美國研究結果也證實了全群性干奶期治療的費用顯著高于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但如果干奶牛完全不使用抗生素治療,雖然沒有抗生素費用的支出,但奶牛泌乳期的乳房炎感染比例增大,影響動物福利,也增加了治療費用,所以還是針對高風險的奶牛實施選擇性干奶期治療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益。
2019年康奈爾大學乳品中心研討會上,來自美國的Wavrin奶牛場和Doug奶牛場對選擇性干奶期治療進行了應用情況分享。Wavrin奶牛場有4 000 多頭泌乳牛,該奶牛場多年來一直采用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方案,在使用干糞臥床墊料的情況下,奶牛場奶牛體細胞數仍然保持低于12.5 萬個/mL,且牛奶質量極少有問題。Doug奶牛場位于紐約州,存欄2 000 頭,該奶牛場只針對約1/3的高風險奶牛實施抗生素治療,最后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的成本效益要比全群性干奶期治療平均節省了6 美元/頭[11]。美國乳房炎協會(NMC)的一家會員奶牛場在實施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1 年后表示,該奶牛場生鮮乳體細胞數范圍為10.1 萬~12.6 萬個/mL之間,與全群性干奶期治療的差異并不顯著,但每頭奶牛的飼養成本可達10 美元[11]。在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研究中,同樣驗證了在采用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和全群性干奶期治療下,奶牛的乳房健康情況沒有明顯差異區別,且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可以節省養殖成本2~3 美元/頭[12]。
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并不適用于所有的牛群。研究和實踐結果表明,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不適用于乳房炎年發病率>30%、有傳染性乳房炎(無乳鏈球菌乳房炎/金黃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牛支原體乳房炎,其中任意一種發病率>10%)、無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無病原菌檢測能力、乳房炎復發率>15%或胎次平均發病數>1.5 次以及治療方案混亂,各種藥物混用的奶牛場[5]。
使用選擇性抗生素干奶療法,需收集乳房健康狀況信息,奶牛場必須具備DHI檢測工具與DHI數據分析能力、臨床發病數據記錄解讀以及病原菌培養并掌握病原菌信息能力。此外,該方法也要求奶牛場乳房炎控制比較好、具有出色的干奶操作技術且干奶操作相關設備良好。
規范的干奶流程、關注干奶細節可以有效地減少干奶期新發感染風險,降低下個泌乳早期乳房炎的發病率,因此奶牛場必須充分認識到科學干奶流程的重要性。干奶前期、中期、后期的流程操作和飼養管理將直接影響到奶牛產后的生產性能。
3.2.1 干奶前期管理要點
奶牛一般產前60~80 天即可準備干奶,干奶前需要確保日產奶量在8 kg以下,產奶量過高的奶牛可以根據生產的實際情況適當延長干奶期,但是不能低于產前50 天。另外,奶牛易受高溫高濕影響產生熱應激,而使產奶量減少,因此6—9月為干奶的適宜時間[13]。
干奶前期的飼養管理如下,針對產奶量多的奶牛可做限飼處理:每天喂1 次青貯,1 次2~3 kg,其余補飼干草等粗飼料,以確保盡快在干奶前將日產奶量控制在8 kg以下,減小乳房炎的感染風險和干奶難度。干奶前,應對奶牛的乳區通過試劑檢測或者臨床經驗進行甄別,確定存在感染或高風險的奶牛,將乳區分為無乳房炎乳區和乳房炎乳區。有效乳房均是無乳房炎乳區的牛,在日產量低于8 kg后即可進行干奶處理;若奶牛的體細胞數超過20 萬個/mL,建議定性為高風險奶牛,在轉為選擇性干奶治療方案前,先解決乳房炎問題,進行抗生素治療,轉陰后再干奶,治療時間以2~4 天為宜,時間過長易損傷乳腺,甚至報廢乳區,影響奶牛產后的生產性能。另外在干奶前治療的過程中應注意操作衛生。針對慢性感染奶牛、其他特定病原體呈陽性的奶牛以及乳頭末端嚴重損傷或畸形的奶牛,可以考慮淘汰。
3.2.2 干奶操作管理要點
規范的干奶操作:在最后一次擠奶時,擠盡乳區乳汁,乳頭消毒前保持清潔干燥,對所有乳頭進行前藥浴全覆蓋消毒,持續時間至少30 s,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即先前乳頭再后乳頭,依次對乳頭用紙巾或消毒毛巾擦拭,避免已消毒乳頭的二次污染,尤其要注意乳頭末端的擦拭,用消毒濕巾或75%酒精棉球反復擦拭乳頭末端,直至能夠看清乳頭孔位置,無污垢,方便后續操作。
使用干奶藥時,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抓住乳頭,直至干奶藥完全注入乳區,注意避免手部觸碰到其他部位引起污染,盡可能讓牛只保持不動,緩慢將干奶藥注入乳池,抓住乳頭的手輕輕地滑落至乳頭末端,注意不要觸碰到乳頭孔,另一只手向上按摩乳頭與乳池,促進干奶藥在乳區內的吸收。
條件允許的奶牛場,推薦全群使用乳頭封閉劑,其目的是在形成角蛋白栓時密封乳頭孔。研究證明,無論在預產前75 天還是35 天,給青年母牛乳頭注入封閉劑均可以顯著降低分娩時乳區內的感染風險。不同奶牛場的飼養環境可能影響青年母牛的乳區感染率和感染的時間點,但是更早地給青年母牛乳頭注入封閉劑,可以給青年牛發育中的乳區提供更長時間的感染防護[14]。
3.2.3 干奶后期管理要點
干奶操作后,將干奶牛移入干奶圈,根據獸醫或營養師的建議,調整日糧配方,實施限飼,以減少代謝影響并促進免疫功能恢復。14 天內注意觀察干奶牛的乳區變化,在此期間確定乳房回縮后,再逐漸加料,恢復至正常孕牛的飼喂量。對相關人員進行干奶標準操作程序(SOP)培訓,監視狀況,每天至少肉眼檢查1 次乳房,以監測臨床乳房炎。如果發現有滴奶、乳區紅腫、乳頭紅亮的現象,需及時進行處理。另外,少部分干奶牛干奶后乳區無變化或變化不明顯,但奶牛出現發熱癥狀,也應檢查乳房并及時處理。處理后,做好二次干奶。干奶成功后的奶牛可以根據生產實際進行分群,恢復體弱體瘦奶牛的體質,控制體肥牛的膘情,為以后的生產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3.2.4 干奶牛舍的管理
保持牛舍的衛生,每天至少清潔兩次;定期添加或更換墊料,更換頻率取決于奶牛的清潔度評分;舍內要求通風采光良好,清糞排水方便,冬季防寒夏季防暑;確保適當的飼養密度,每頭母牛應至少提供一個欄位,且欄位和圍欄的尺寸應適合奶牛的大小;舍外運動場寬闊平坦;并建立嚴格的消毒、防疫、驅蟲、健康檢查制度,每天按程序清洗用具,打掃運動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