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也是促進自我意識成長的活動,是個體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了深化勞動教育,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文章就如何培養幼兒的勞動素養展開研究討論。
關鍵詞:幼兒教育;勞動教育;勞動素養
作者簡介:周新艷(1997—),女,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滸墅關中心幼兒園。
近年來,社會各界逐漸認識到勞動教育對于學習者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的重要意義,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因此,在各項方針政策的指引和各界的期待下,幼兒教育領域也開始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加強對幼兒勞動素養的培養。
幼兒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萌芽時期,也是幼兒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做好勞動教育,對于幼兒勞動素養的培養及幼兒今后的持續進步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幼兒本身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比較有限,存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普遍問題,以及部分家長對勞動教育缺少理解、重視和認同,使得當前的幼兒勞動教育工作面臨困難。幼兒教師應該立足于實際,堅持以幼兒為主體,從發展幼兒的角度開展各項工作,創新教育策略,為勞動教育及幼兒的勞動素養發展鋪平道路[1]。
一、培養幼兒勞動素養的重要意義
(一)鍛煉幼兒良好品格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必須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因此,幼兒園要重視勞動教育,培養幼兒的勞動素養,這對幼兒良好品質的形成意義重大。
比如,在晨間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一起為戶外活動準備器材、布置場地,如此可以讓幼兒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認識到勞動的意義,進而在長期滲透中養成勞動的思維和習慣,主動參與勞動。在用餐時,幼兒園可以組織幼兒組成小組輪流協助同伴打飯,得到幫助的小朋友要向協助小組表示感謝,這能讓幼兒體會成就感,認識到人可以通過勞動實現自身的價值,從而樹立積極的勞動觀念。
(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需要在勞動教育中了解各種勞動知識,學習勞動技能,這些學習活動能夠滿足幼兒對事物的探索欲。而在獲得自我滿足的同時,幼兒能通過勞動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增強綜合能力,邁入新的成長階段。比如穿脫衣物從需要他人幫忙,到可以自己獨立完成,幼兒的心理會得到極大的滿足[2]。另外,勞動中的具體實踐,尤其是一些比較講究技巧、可以長期開展的勞動,對幼兒的身體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持續增強幼兒的肌肉力量和運動靈敏性,提升幼兒的感知能力等。比如,幼兒剛開始掃地的時候,只是模仿動作;隨著此類勞動的持續開展,幼兒能夠學會通過視覺、聽覺判斷地上是否有一些細小的硬物,如有,則能夠將其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由此,在勞動過程中幼兒的整體能力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幼兒勞動教育應瞄準的主要方向
(一)全面融入一日生活
勞動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行動。幼兒園要將勞動教育滲透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也就是說,幼兒園不一定要安排專門的勞動課程,而可以在其他教育活動中為幼兒留出勞動實踐的空間,這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3]。
當然,這種滲透不能是隨意的。比如在上文提到的午餐環節中,由于小班幼兒在力量、動作、技巧等各方面存在不足,雖然其愿意嘗試,但很容易出現打翻飯菜等情況,因此不適合參與此類勞動。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小班幼兒嘗試從吃完飯后自己把剩飯剩菜倒掉,并將餐具放在指定位置做起,先培養小班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與能力,待其能力有所發展后再提高勞動難度。這樣的勞動教育能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勞動需求,而且能與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相結合,推動幼兒全面且循序漸進地成長。
(二)創新與完善教育內容
幼兒勞動教育的另一個重要方向是教育內容的創新與完善。幼兒的普遍特征是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是幼兒的天性。對于幼兒勞動教育來說,這是非常有利的前提條件。幼兒愿意積極主動地接觸各種事物,參與各種實踐,才能不斷積累知識經驗,實現認知建構與持續成長。但另一方面,這也使得部分幼兒盲目追求新鮮有趣的事物,對于已經接觸過的事物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同時,對于成長在信息時代的幼兒而言,他們每天能夠通過電視等電子設備接觸到大量信息。比如,有的幼兒能夠自己操作電視,從電視上找到動態的電子繪本進行閱讀,這使得傳統紙質繪本對他們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信息時代讓幼兒不斷追求新鮮感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也使得他們將這種感受投射到了勞動領域,總是希望能夠參與更有趣的勞動活動。對此,教師要善于從細節入手,對各種勞動進行“改造”,從而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平時還可以組織勞動性較強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比較復雜的場景中完成難度和趣味性都比較高的勞動,讓勞動本身變成一種有趣的探索,以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
(三)家園有效聯動
家園聯動是幼兒勞動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向。家庭應該成為幼兒勞動教育的初始場所,以充分發揮時間上的優先性、影響上的終身性、內容上的生活性、手段上的針對性等各方面優勢。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一些幼兒家長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疏于開展家庭勞動教育,對幼兒存在溺愛心理;還有的家長本身就缺少對勞動的正確認識。如果不能建立起有效的家園聯動機制,不僅會拖慢幼兒的成長步伐,還可能造成家庭和幼兒園在勞動教育上的沖突。
在這方面,幼兒園要積極通過日常家園溝通、家訪、家長會、家長學校及社區教育等各種途徑,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讓家長能夠認識到勞動教育對幼兒在情感、習慣和能力上的重要促進作用,鼓勵家長放棄以往包辦幼兒各種事務的思想與做法,指導家長對幼兒進行科學的觀察和引導,使家長帶領幼兒主動參與家庭勞動或是幼兒園組織的親子勞動活動,親子共同在勞動中體會快樂。對于家長在勞動教育中遇到的某些困難,比如幼兒因為貪玩而不愿意參與家庭勞動,教師要直接進行方法上的指導,和家長一起創設以勞動為內核的家庭游戲,有針對性地幫助家長解決家庭勞動教育的難點。
三、幼兒勞動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日常滲透,養成勞動習慣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得出適合幼兒實際情況的勞動素養培養策略中最為主要和基礎的是日常滲透。這一策略是幼兒園一日生活和家庭勞動兩個方向的集合,強調讓幼兒在幼兒園和家庭這兩個主要的生活學習場景中,持續性地參與勞動,逐步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良好的外部環境的影響下,幼兒會認識到勞動就是人類有意識地改造外部世界的活動,能夠學會通過勞動感知世界,建立自我認識。
比如,從小班幼兒進入幼兒園開始,教師就要通過日常的保教活動等,向幼兒滲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從引導幼兒在午睡時把鞋子、衣服等放在指定位置,飯前、便后要自己洗手,起床時要跟著教師學習自己穿衣服開始,將幼兒的生活與勞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教師要從勞動角度及時向家長匯報幼兒的學習情況,爭取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在家庭中為幼兒留出足夠的實踐時間并鼓勵幼兒自主完成相關事務。
(二)融合游戲,深化勞動認知
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是一種有目的且系統化的社會活動,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與勞動有著緊密的聯系。認知和改造世界是幼兒內心深處的愿望,這種愿望在某些游戲活動中能夠體現出來。比如在建構區的積木游戲中,幼兒把自己想象成工程師,使用大塊的泡沫積木搭建房子,這其實就是一種勞動。幼兒的目的是通過游戲中的勞動把自己認知中的世界表現出來,而這種行為也是對區域環境的一種改造。教師應該利用幼兒的這種特點,將勞動教育和游戲活動充分結合起來,深化幼兒的勞動認知。教師要積極挖掘各種游戲的勞動教育價值,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觀察和實踐,快樂地參與勞動創造。以“小馬過河”這一戶外體育游戲為例,幼兒要組隊扮演“小馬”,馱著各種貨物越過河上的各種障礙到達終點。該游戲無論是對障礙的布置還是扮演“小馬”本身,都有著明顯的勞動要素。教師在游戲前的準備、游戲中的指導和游戲后的總結中,都要提醒幼兒注意完成勞動任務,即把貨物安全地運達目的地,不能只注意是否越過了障礙。
(三)豐富資源,提升勞動能力
豐富勞動教育的資源有多方面作用。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資源不斷帶給幼兒新鮮感,吸引幼兒積極地參與到勞動教育中;另一方面,不同的資源所對應的勞動目標、內容和形式會有所差異,幼兒從中能夠積累不同的勞動知識和經驗,比較全面地提升自身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素養。不同的幼兒園在豐富資源的具體做法上要結合本地及幼兒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4]。
例如,農村幼兒比較熟悉農業生產勞動,平時在家里就可能會協助家人完成一些家庭勞動,那么農村幼兒園在豐富勞動教育資源時,就應該嘗試加入農業生產和農村家庭生活方面的勞動內容。比如開辟“種植角”種植蔬菜,或者在重要節日期間共同制作當地特色美食等。而很多城市家庭會養金魚、小貓、小狗、小兔子或小倉鼠等各種動物,城市幼兒平時與小動物相處,照顧小動物,這屬于飼養方面的勞動。城市幼兒園可以從這一點出發,在園區里規劃建設“兒童動物園”,平時帶領幼兒觀察和照顧其中的小動物。這些與幼兒熟悉的事物相結合的勞動教育資源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興趣,而且可以較好地實現家園聯動。
(四)主題實踐,感受勞動快樂
主題勞動實踐活動是幼兒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圍繞生活、游戲、運動、學習等不同要素的主題實踐,幼兒有機會參與到組織形式和內容都非常豐富的活動中,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勞動的快樂和價值,能夠較好地實現已有勞動知識技能的整體構建,實現勞動素養的全面發展。而主題本身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又讓主題活動成為幼兒積極參與家庭勞動的起點,能夠幫助幼兒在勞動探索中更好地理解家庭的責任及家人間的親情。
以節日主題的勞動實踐為例,幼兒園可以組織教師通過認真分析討論,從傳統節日中選擇影響力比較大的節日,制訂主題勞動實踐的計劃,要盡可能確保主題勞動實踐的時間間隔比較均勻,以加深幼兒對系列主題實踐的體驗和印象。另外,可以通過集體備課的方式挖掘傳統節日的精神與道德內核,豐富勞動的形式和內容,不能僅僅停留在節日食物的制作上,還可以加入通過實際行動孝敬老人等內容,而且要長期進行,做好家園之間的溝通交流,及時對幼兒及其家長進行指導和反饋。如此,將主題勞動實踐滲透到幼兒的學習成長過程,能促進幼兒勞動素養的逐步提升。
(五)多元延伸,體現勞動價值
家庭和幼兒園是幼兒生活成長的兩個主要環境。但受到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以及社會觀念的轉變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當代幼兒其實已經以各種形式參與到社會生活之中,這既為勞動教育的多元延伸創造了條件,也表現出將社會作為家庭和幼兒園勞動教育的重要補充的必要性。在這方面,家庭發揮著主要的作用。
例如,有的家長會在節假日帶領幼兒外出旅游,這就為幼兒參與社會生活敞開了大門。在旅游期間,幼兒活動是否會與勞動產生聯系?如何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這就是需要家長和教師考慮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假期前的家長會上了解各個家庭的假期安排,然后從不同的角度給予教育建議。如對于外出旅行的家庭,教師可以提醒家長在旅行期間堅持讓幼兒自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其勞動意識;而對于沒有外出旅行計劃的家庭,則可以建議他們充分利用假期時光開展勞動教育,如每天讓幼兒參與掃地等家庭勞動,教給幼兒一些勞動方面的小技巧,不斷提升幼兒的勞動能力。返園后還要組織幼兒分享交流,加深幼兒對勞動價值的體會。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將培養幼兒的勞動素養作為重要的教育方向,并以幼兒為主體創新教育策略,堅持正確的教育方向,與幼兒和家長攜起手來取得良好的勞動教育成果。
[參考文獻]
[1] 韓相勤.勞動素養:新時代家庭勞動教育的DNA[J].江蘇教育研究,2021(合刊4):68-72.
[2] 吳盼.對大班幼兒進行“認識成人勞動”教育的研究:以“認識消防員勞動”活動為例[J].教育觀察,2020,9(20):120-122.
[3] 高玉琴.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滲透勞動教育的實踐研究[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2(合刊2):138-140.
[4] 王慧穎.游戲背景下幼兒勞動教育的實施策略[J].天津教育,2021(2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