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雨

一次對李佳琦直播間的“打假”,讓一個長期存在的暴利行業再現于公眾視野。
這位超級主播在9月底的直播間,少有地激情推介和田玉飾品。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和田玉的1000多條“訴狀”中,寫盡了買玉的人們吃到的苦頭。首先是一不小心就踩坑的假貨。花大幾千買的和田玉,回家交給其他鑒定機構驗,就是“大理石手鐲,商家還拒不承認”。接著是各種貨不對板、虛假宣傳、拒不退還……
“水很深。”兩位和田玉賣家都這么告訴南風窗。
10月25日,職業打假人王海曝光了其中的一宗“不如意”。在河南工作的范生,在李佳琦直播間買下了十幾條和田玉項鏈,花費5000多元。結果,他將項鏈拿去NGTC(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得出結果,這是碳酸鹽—透閃石質玉項鏈。
不是“和田玉”。
品牌方“鴛鴦金樓”隨后兩次反駁。他們說,項鏈通過多家國內權威機構的玉石質檢機構的復檢,為符合標準的正規產品。“但對方(王海一方)企圖用個人媒體引導消費者誤解國家授權正規質檢機構。”
兩方各執一詞,究竟誰對?一個當下多數專家認可的結論是,爭議的雙方各有道理,但依然很難說品牌方賣的是假貨。
這背后,是玉石行業的多重因素疊加所致:價格不透明的非標品、多樣的國家標準,還有在市場唾手可得的珠寶鑒定證書。
種種因素加重了不明所以的消費者的疑惑:那么多和田玉項鏈,真的還是假的?
一切要回歸到和田玉的定義了。
這是國家和田玉檢驗中心首席鑒定師李新嶺的看法。他在新疆從業25年,跑遍全國的礦山,為的是揭開和田玉的神秘面紗。
這是一種天然吸引中國人的礦石,最早在新疆的昆侖山脈處被發現。在許多紀錄片里,挖掘和田玉并非驚喜滿滿的過程,相反,殘酷的山地地形與缺氧的高海拔地區,遇上黃沙漫天的氣候,里面的人被折磨得夠嗆。
在新疆研究了多年和田玉,這些年,李新嶺都在推動制定行業標準。一個繞不開的問題便是,究竟什么是和田玉?
“和田玉是一個很寬泛的定義。”廣州的玉石商家婷姐說。她有一口渾圓的北方話,因為賣珠寶,2023年千里走單騎,抵達靠近珠寶批發市場源頭的南方一省會。
每個白天,她穿著新中式上衣,打開攝像頭,與“姐妹們”聊天,語氣緩慢地賣貨。一條和田玉手鏈670,角梳99……她告訴南風窗,和田玉遠沒有人們印象中的名貴。
“和田玉不是限定于新疆產地的玉,韓料、俄羅斯料、青海料都是和田玉。” 因此,婷姐說,“價格區間挺大的。”
對產地的要求拓寬了以后,和田玉變成了與翡翠相對的一種類別。后者是硬玉,越晶瑩剔透價格越高。和田玉為軟玉,以玉質細密、質感溫潤為特色。
熱愛和田玉的玉石雕藝術大師黃振國持同樣的看法。他回憶,近20年來,隨著國家標準幾次推出,和田玉的范圍越變越大。
“和田玉有產地之分,還有籽料、山料之分。”黃振國說。籽料是公認的上好和田玉的礦物形態,常在河流下游出現。“真正稍微好點的和田籽料,原材料每克價格就過千。”
這是行家追求的和田玉。黃振國介紹:“現在市面上都是廣義上的和田玉—主要含有透閃石成分的就是和田玉。”
王海與“鴛鴦金樓”,正是在“透閃石”含量標準上產生了分歧。
“鴛鴦金樓”發微博表示,其依據的2017年的國家標準GB/T 16553-2017、16553-2017,“得出報告均可證明我司售出的和田玉項鏈為正規符合標準的和田玉項鏈”。
新規雖然明確,但李新嶺進一步表示,2020年新國標是非強制的推薦性標準。
而打假人王海這方,以及背后的鑒定機構,引用的是關于和田玉最新的國家標準—2020年12月正式執行的GB/T 38821-2020(以下簡稱:2020年新國標)。
李新嶺是2020年新國標的牽頭制定者。他解釋,兩份標準的不同,在于透閃石的含量。2017年的標準中,未明確規定透閃石的具體含量。“只要主要成分為透閃石,就能稱為和田玉。而2020年的標準規定,透閃石含量要超過95%。”
他告訴南風窗,這份經嘔心瀝血推出的新國標,嚴格按照礦物學的原理命名。
“95%,這個數字沿用了礦物學命名方法。玉是一種巖石,一般都有多種礦物組分,一種礦物含量超過5%都要參與定名。”
新規雖然明確,但李新嶺進一步表示,2020年新國標是非強制的推薦性標準。
相比之下,鴛鴦金樓引用的16552-2017、16553-2017是通用標準,包含了各類玉石的定義。“2020版只是對16552-2017中的和田玉這一條進行了細化。”
他介紹,目前這兩個標準在業內都有應用,“各自使用的范圍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崔永啟告訴南風窗,除了國標外,玉石行業還有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等。
“標準是根據實際需求來執行的,”崔永啟說,“根據哪個標準執行都可以出和田玉證書。”
相比于讓人混亂的和田玉標準,深耕玉石行業超10年的黃振國和李新嶺都向南風窗建議,觀察一下和田玉的鑒定機構和鑒定證書。
“證書很好出的。”身為商人,黃振國深知行規。
所謂鑒定證書,是許多翡翠、和田玉等飾品盒子里的標配。在電商與直播的助推下,網絡購入玉石時,許多人第一時間找的,就是這些精美的盒子底下,過了塑的鑒定證書。
在淘寶平臺,南風窗記者隨機找了5位號稱提供珠寶玉石鑒定機構的商家。
其中三家,做跑腿服務。只要將手上的玉石快遞過去,他們將跑腿送至國家級珠寶玉石檢測機構檢驗。好些人在商家評論區留下了受騙故事,“感謝跑腿幫忙節省了不必要的損失”。
但是,另兩位商家,直接留下了微信號。
與他們分別不到兩分鐘的文字對話里,記者很快得到了想要的“鑒定證書”。
“要多少?”
一開場,在記者連身份都未介紹,只打出了“想要證書”的四個字時,他們立刻回復道。
隨后的流程變得異常順利。記者只準備了一張清晰的和田玉手鐲圖,和隨口胡說的和田玉類別,以及質量—58克。
“可以做。”對方給了一個迅速的回復,并發了樣本。
這個樣本“五臟俱全”。背面的最上方用黑色字體寫著“貴金屬珠寶玉石鑒定證書”。右邊是玉石的照片,左邊分列商品的鑒定信息:檢測編號、總質量、貴金屬檢測、檢測人等等。
證書還印著必不可少的標志:一個大大的機構紅章和電子二維碼。
“嗯,正規機構,可以掃出來的。”兩人都介紹,這些證書是“一證一碼”,每個二維碼都能生效。滋生懷疑的消費者,掃碼后看到彈出的網頁,忌憚與懷疑也會消除幾分。
按照對方的說法,批量制作的證書每張都有不同的編碼。如果想減少穿幫的可能,還可以提供同一個飾品不同角度的圖片和信息。“比如,這個手鏈重10克,下一張(證書)就寫重10.1克,接著10.2克、10.3克……”
也就是說,只要等兩天,一個甚至不用看到任何實物的人,會將500張沒有任何根據的鑒定證書,發往一個對玉石一知半解的人。
這是玉石市場從業者都熟知的“水”。
2019年,深圳市羅湖監管局曾對水貝片區珠寶檢測機構開展全方位拉網式巡查,找出5家涉嫌無檢測資質的珠寶檢測機構。
深圳警方發現,這些機構大部分隱藏于居民樓內,門口安裝監控攝像頭,不給陌生面孔開門。“為此,行動前,執法人員特意購買了送餐員專用服裝,喬裝成送餐員嘗試破門。”
2023年10月30日,北京市西城區對北京中質誠譽珠寶鑒定有限公司作出處罰3萬元的決定。理由是,該公司向委托人出具了珠寶玉石鑒定證書共計11張。證書上的樣品圖片、總重量等參數,均是由委托人通過微信的方式發給當事人,在未經檢測的情況下出具了鑒定證書。
只是,同一時間,南風窗記者接觸的兩位淘寶商家,都充滿自信地打包票—隨意出證書。
唯一的區別是價格。
要想不被騙,黃振國說:“只能多看、多學、多問、多比較。”他同時叮囑:“少出手。”
淘寶名“小陳珠寶鑒定”的商家,給出了最低1.5元一張的批量價。
另一位“七分珠寶”出價更優,每張0.8元。
玉石市場魚龍混雜,連在和田玉市場十多年的黃振國也感嘆,“水有些深”。
崔永啟告訴南風窗記者,和田玉造假分低仿和高仿兩種。低仿和田玉,會利用相似的天然礦物巖石仿冒。例如,石英巖玉、碳酸鹽玉(商業上俗稱阿富汗玉),都是仿制和田玉的重災區。
還有一種用人工合成的“外蒙料”仿造和田玉,主要成分是乳化玻璃。鑒別這類贗品—崔永啟介紹,和田玉的硬度在6—7,高于玻璃的硬度—可以用不尖銳的地方輕蹭玻璃,感受觸感。“(手感)打滑,說明硬度低于玻璃硬度,發澀是高于玻璃的硬度。”
相比之下,高仿和田玉更考驗消費者。“高仿是用山料仿籽料、戈壁料,用籽料染色、去黑等手段做假。這種的鑒別難度高,沒有專業知識很難鑒別。”
除了可能造假的玉石,熱愛和田玉雕刻的商人黃振國說,決定真和田玉品質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材料的產地、產狀(山料和籽料)。好的籽料,“真皮真色無修型,玉質細密,老熟度高”。
甚至,出自同一塊材料,成品玉的價格都有很大的區別。
要想不被騙,黃振國說:“只能多看、多學、多問、多比較。”
他同時叮囑:“少出手。”
復雜的分類讓這個市場五花八門,漫天叫價。而這正是玉石買賣的天性—身為非標品,玉石類產品依靠天然礦物自然生成,難以標準化生產。價格亦很難公開和完全透明。
李新嶺總結,因為和田玉的價格不透明,一般人很難搞清楚。而鑒定機構只作真假鑒定,品質好壞無從得知,這也就導致了玉石市場存在很多高溢價的暴利收入。
執業多年的和田玉檢驗師李新嶺曾告訴媒體,雖然當下我國的鑒定和分類標準已經完成,但他還希望推動完成產地分級、工藝分級等標準的建立。
南風窗記者把問題拋給了李新嶺:玉石行業為何遲遲未出現幫助消費者分辨玉石品質的標準?其中是否存在技術難題?
“分級是有點復雜。”李新嶺說。
“但主要還是分級后,級別差的就沒有市場了,經銷商抵觸聲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