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造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智能制造是制造技術與智能技術的融合,是學術界、工業界關注的熱點。
由武漢理工大學陳定方教授等編寫、中國工程院李培根院士作序、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科普著作《智能制造》從國際視野的角度觀察,以智能制造領域發展簡史切入,呈現了智能制造領域前沿技術的歷史沿革,及其世界范圍內的發展前景、我國所處的位置,展示了我國在智能制造領域的研究成果;通過實例展現了智能制造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以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通過對智能制造應用場景的暢想來充分激發讀者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
《智能制造》由五章組成。“神奇漫長制造史”從制造展開,談古論今,回顧了近現代工業革命和世界制造業發展的曲折歷史、醞釀的背景、寶貴瞬間、推動變革的科技因素與代表性人物,以及當今主要工業發達國家推進智能制造的“秘笈”;“智能制造點線面”闡述了智能制造作為一個大系統,具有豐富的維度、內涵與各國不同側重的定義,作者從智能產品、智能制造過程、制造模式、基礎關鍵技術諸方面描述智能制造的廣度、梯度和深度;“智能制造影響全人類”以淺顯易懂的語言介紹懂你的智能產品與服務,包括智能制造各環節——智能裝備、智能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智能制造大腦及神經系統——智能決策、設計和管理,智能制造循環系統——智能物流和智能供應鏈,智能制造使我們日行千里——智能交通,智能制造可以令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蓬蓽生輝,智能制造讓我們衣食無憂,智能世界將觸手可及;“智能制造開創新未來”中介紹了激發靈感的創成設計、增材制造技術,可延伸人們視覺與構想空間的沉浸互動的虛擬、增強與混合現實技術,以及超級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芯片、共融機器人、智能可穿戴、腦機接口的人機融合、普適計算等技術;
“智能制造就在你身邊”,《智能制造》拉近了讀者與智能制造的距離,變革的時代,革新的技術無處不在,給智能制造的發展增加了引擎動力:虛擬車間運用數字化工廠/數字孿生把控現實制造,增材制造技術、無人化交通及操控技術與智能機器人為制造和創造增添了無限可能,跨尺度微納制造技術在制造領域的突破與發展,使得制造從宏觀世界進入到微觀領域,在微機電系統、能源動力、光電材料、柔性電子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該書通過嚴謹、專業而又科普化的語言,結合豐富生動的例子與圖畫、貫穿其中的關鍵人物與發展歷史、引領時代的交叉學科前沿,多方位呈現智能制造的歷史及未來、不同維度的內涵與延伸、影響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變革時代發展的核心技術,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感覺新奇且極易沉思遐想于其中的世界,從而激發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重基礎、愛科學、勤思考,關注前沿科技、暢想人類未來,努力拼搏向上。
《智能制造》科普著作的創作團隊中有長期深耕智能制造的專家學者,有新理念、新方法的提出者與集成者,有交叉跨學科領域的青年科學探索專家,有長期在相關學科領域進行科普實踐與創新創造的青年學者,有在企業智能制造實踐前沿耕耘的行業翹楚,因此,該書不僅是智能制造技術的科普圖書,也是面向智能制造領域專業人員的一本有價值的參考書,特此推薦。
(編輯 張 洋)
作者簡介:
譚建榮,男,1954年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設計工程及自動化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機械設計及理論、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數字化設計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