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曉熙(特邀撰稿人) 吳穎(本刊記者)

梁宗輝,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靜安分院)放射科主任。靜安區衛生系統醫學學科建設特色專科與醫學培育學科項目帶頭人,靜安區衛生系統“十百千”人才建設工程學科帶頭人。
放射科是醫院重要的支撐科室和平臺科室,集檢查、診斷、治療為一體。除了為臨床科室提供疾病診斷、療效監測的重要依據,放射科還在現代醫學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直接參與臨床一線的診療,在臨床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十多年來,在梁宗輝主任的帶領下,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靜安分院,以下簡稱靜安區中心醫院)放射科從區域醫療中心定位出發,探索學科差異化發展之路,在學科建設方面已形成鮮明特色,為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提升作出了積極貢獻。
靜安區中心醫院作為區域醫療中心,承載著保障區域內居民健康的重要使命,因此醫院科室設置齊全,能夠滿足常見病的診療需求,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醫療保健服務。同時,憑借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以下簡稱華山醫院)的緊密合作,靜安區中心醫院引入了一些特色專科,在疑難雜癥方面也具備了較強的處理能力。
華山醫院手外科顧玉東院士、徐文東院長在靜安區中心醫院開設了首個手及上肢外科,華山醫院神經內科、胰腺外科、康復科等均在此開設了病房,同時有30 多位華山醫院專家在靜安區中心醫院擔任科室主任和學科帶頭人,因此靜安區中心醫院在包括腕關節以及臂叢神經研究、腦功能研究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作為平臺型科室,放射科為所有科室提供服務,需要在滿足臨床需求的同時,與各學科溝通協作共同解決臨床難題。梁宗輝主任最早從事的是胰腺影像學研究,之后轉到胃腸道影像學研究,這也使得靜安區中心醫院放射科在這兩方面頗具特色。
談及放射科近年來取得的主要進展和成績,梁宗輝主任認為主要體現在四大方面:
臨床診療方面,配合手及上肢外科開展腕關節、臂叢神經成像,進行臂叢神經移植手術前后的影像學評估以及腦功能重組的磁共振研究;與神內內科合作開展肌病的磁共振研究、腦小血管病、認知障礙的影像學研究;與心內科合作開展心臟磁共振研究、攜手婦產科進行婦科腫瘤的診療研究、配合泌尿科開展前列腺疾病磁共振研究、與華山醫院皮膚科開展皮膚腫瘤的磁共振評估等。
醫學教育方面,向老牌三甲醫院看齊,全方面地提高教學水平和規模,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進修醫生、規培醫生的教學,并開設了復旦大學通識教育課程。
科學研究方面,區域醫療中心的患者更多是常見病、多發病,罕見病、疑難雜癥并不多,因此需要結合醫院特色開展相關研究。比如,基于消化科是上海市重點專科的優勢,放射科聯合消化科與華山醫院合作開展小腸疾病的影像學研究及腦腸軸的功能影像學研究,這也延續了梁宗輝主任此前在華山醫院的研究工作。
在梁宗輝主任的帶領下,放射科獲得了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并獲得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醫學創新研究專項、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靜安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多項科研項目,出版專著2 本,發表論文100 多篇,放射科成為靜安區衛生系統特色醫學專科和靜安區學科建設培育學科。
醫療體檢方面,放射科積極推廣低劑量CT 篩查肺結節等健康體檢項目,使得早期發現肺癌等疾病的幾率大幅度增加,篩查規模已從最初的每年數百人增長至上萬人。同時,科室還注重體檢的質量和效率提升,通過改進流程和技術手段提高體檢速度和準確性,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和服務體驗。
“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是癌癥防治的重要舉措。影像學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直腸癌、前列腺癌等癌癥,從而及時采取合適的治療手段,促進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的提升。” 梁宗輝主任說道。
自1993 年7 月從上海醫科大學畢業后,梁宗輝主任便進入華山醫院放射科工作。工作期間,他發現放射科對于影像醫生的要求較高,需要影像醫生對全身各個器官和部位熟悉掌握。同時,他也認識到放射科的工作非常具有挑戰性,同一個疾病在不同時期的影像表現完全不一樣,而不同的疾病在某個階段可能表現出完全相同的影像,這就是“同病異像”與“異病同像”。因此,需要影像醫生通過影像學資料來了解疾病的發病過程,并將影像與病理生理變化相結合,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質。
后來,隨著專科化發展,華山醫院將胰腺外科作為發展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梁宗輝主任開始與胰腺外科倪泉興教授、傅德良教授以及現任復旦大學腫瘤醫院院長的虞先濬教授合作開展胰腺影像學研究。在此過程中,梁宗輝主任逐漸意識到,優秀的放射科醫生不僅要具備常見疾病的診斷能力,還要深入研究某一個專業方向并形成自己擅長的領域。
同時,梁宗輝主任還意識到放射科需要與其他臨床科室密切配合。當他來到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后,花了一兩年時間與各個臨床科室進行溝通交流,向他們介紹放射科能提供的支持和幫助,同時也聽取他們的需求和建議。梁宗輝主任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最大化地發揮放射科的價值,更好地滿足臨床需求,推動學科的可持續發展。
人才是放射科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只有具備優秀的放射科醫生,才能為醫院的醫療質量和安全提供堅實保障,為醫院的科研和學術發展做出貢獻,為醫院的持續發展注入動力。當前,全國范圍內放射科普遍處于人才短缺的狀態,梁宗輝主任認為,對于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而言,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在于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策略。同時,他也強調了醫院和學科帶頭人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吸引人才需要講究方式方法。
梁宗輝主任本人就是人才引進的成功案例。2010 年,他以華山醫院專家的身份被派至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擔任常務副主任職位,兩年后通過正式的人才引進程序,成為了該醫院的一員。梁宗輝主任非常注重人才梯隊的建設,他團隊中的一位副主任是其在華山醫院時的碩士,后來又在華山醫院讀了博士;另一個副主任則是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的醫生,攻讀了梁主任的研究生。同時,梁宗輝主任積極招聘具備四證合一資格的規培研究生,為放射科的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放射科醫生在醫院日常診療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觀察CT、MRI 等影像資料,放射科醫生能夠發現病變的位置、大小、形態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聯等信息,這些信息對于臨床醫生判斷病情、制定治療方案、評估治療效果、監測病情變化至關重要。此外,還可以幫助臨床醫生及時發現患者存在的潛在疾病和并發癥,避免漏診和誤診的情況發生。”梁宗輝主任表示。
2011 年,以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為核心的靜安區影像醫學中心成立。作為國內最早正式上線運行的區域影像醫學中心之一,其工作模式和管理經驗獲得了普遍的關注和借鑒。該中心利用其在影像診斷和技術支持方面的優勢,幫助社區醫院審片,從而確保診斷質量和報告的準確性,解決社區醫院影像人才短缺的問題。
作為靜安區醫學會質控組長和放射診斷組的組長,梁宗輝主任在調研靜安區大大小小70 多家民營醫院后發現,民營醫院普遍存在專業人才缺乏、檢查過程不規范的現象。在他的建議下,靜安區影像醫學中心正逐漸向民營醫院開放,以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為更多的人群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與社區的廣泛合作和緊密聯系,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放射科承擔了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開展的上海市居民的腦研究工作,針對60 歲以上的社區人群研究認知障礙和老年癡呆的自然進程,以更好地為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更準確的數據支持。
“此外,我們也在與華山醫院合作開展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研究,因為一些慢性疾病會累及大腦,對認知功能產生影響。”梁宗輝主任表示,老年病研究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熱點領域,而華山醫院位于上海老城區,在老年病的研究方面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的研究可以與華山醫院相輔相成,尋求自己的特色和差異化發展。
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作為區域醫療中心,其目標是發展成為精品化、智能化、有特色的區域醫療中心。梁宗輝主任認為,放射科作為重要的平臺科室,應積極配合臨床科室的需求,利用最新的設備和技術,推動學科的高質量發展,為醫院的總體發展做出貢獻。
“從區域醫療中心的定位出發,放射科希望通過設備的更新、與臨床的緊密結合,在完成常規任務的基礎上,與醫院的重點學科協作形成鮮明特色。目前,我們正努力為醫院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專科‘中醫傷科’療效評估提供影像學依據,并針對手外科臂叢神經移植治療腦卒中形成治療方案中的影像學標準。” 梁宗輝主任說道。
最后,梁宗輝主任展望了放射科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他指出,不久的將來,放射科可能會發生突破性的變化。通過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將能更好地協助醫生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案制定,從而提高醫療效率和質量。同時,隨著功能影像學、分子影像學、影像組學等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疾病的診斷和評估將更加精準,將更有助于早期疾病的發現和診療。
“作為放射科醫生,必須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學習能力,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積極參與新興領域的研究和實踐,以適應學科的快速發展的需求。同時,還需要與其他學科醫生和專家密切合作,共同探索新的診療方案,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梁宗輝主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