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赟
摘要:文章基于OBE理論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教學的教學內容、課程結構和教學目標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旨在優化教學內容與教學實踐和評價體系,提升田徑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效果,為培養體育專業化人才、滿足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提供保障。
關鍵詞:OBE教育理念;田徑;教學效果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又稱為成果導向教育、能力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或需求導向教育,是一種以成果為目標導向,以學生為本,采用逆向思維方式進行的課程體系的建設理念。在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作為一門核心課程,通過對田徑教學現狀、評價體系的現狀和OBE理論的綜合分析,結合OBE教育體系中的產出導向原則,將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課程教學、考核評價均以畢業要求為準繩,實現反向設計田徑課程和教學的目標,以此來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專門人才,從而為體育專業化人才的社會需求提供保障。
1傳統體育教學與OBE理論指導下體育教學對比
傳統田徑課程教學以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中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未能有效激活,教學效果也不明顯。傳統的田徑課程在課程標準建設上主要以知識傳授、知識堆砌為主,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以教材為中心。同時,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傳統田徑課程的教學評價由平時成績、理論考試和專項技術考試三部分組成,對于身體素質好的學生的技術達標成績要求相對較高。基于OBE理論的田徑課程教學能更好地詮釋素質教育的核心差異化,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并獲得相應的能力;以知識、學生為中心,多樣化選擇教學方式,創新課程模式和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學習成果的產出、知識的獲得,以及田徑運動技能培養的成果評估;在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從知識課程向能力課程轉化,從灌輸課堂向對話課堂轉化,從重學輕思向學思結合轉化,從重知輕行向知行合一轉化,從封閉課堂向開放課堂轉化。教師善于引導學生自我激勵、因材施教,通過成果導向突出學生相應能力的提升。
2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教學問題分析
2.1教學內容
田徑課程作為體育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將田徑運動技術、教學、訓練和組織與裁判等理論與技術相結合。由于田徑課程設計的小項目較多,大多數高校的田徑課程以短跑、跨欄跑、跳高、跳遠和推鉛球為主要教學內容,其他田徑小項目則為介紹內容。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學生學習的田徑內容廣而不精、多而不專。同時,傳統的田徑課程教學普遍以競技項目為主,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以教會學生多種訓練方法和手段、提升學生的技能為主,忽略了學生的講解示范、組織能力的培養。新課標核心素養要求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運動能力,而且要具有較高水平的健康意識和體育品德。因此,田徑課程教學內容在田徑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和體能的學習基礎上還需要突出健康教育以及跨學科主題學習。
2.2教學方法
傳統的田徑課程教學方法多以灌輸式為主,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知識的灌輸,向學生單向傳授知識,沒有關注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識。因此,我們應在繼承田徑課程建設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充分借鑒OBE教育理念,促使田徑課程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以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進;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改變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興趣更好地轉化為學習能力的提升、知識的獲取。
2.3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
基于OBE理論的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和特長,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社會需求、畢業要求等制定符合學生自身的學習目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身對學習和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能做到及時修正和調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和監督,全方位地參與到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中,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其內驅力;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團隊學習氛圍,保證學生能夠掌握學習田徑的方法和技巧。
2.4教學評價
傳統的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的評價方式大多由平時成績、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三部分考核構成,分別占30%、20%和50%。在實際的考核過程中,平時成績以學生的考勤為主要參考手段,對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關注度不是很高。而在田徑課程新的評價體系中,不僅對學生掌握田徑的基本知識、專項技能提出要求,而且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更為重視。在教學評價過程中增加了對田徑各技術動作的教學講解、教學方法的實施等能力的考核,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為重點,重塑田徑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從田徑理論知識、運動技能、平時表現和綜合素質四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定量與定性評價。
3基于OBE理論田徑課程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
3.1反向設計課程體系
OBE教育理念的反向設計與當前主流的課程導向教育相反,是以最終目標為起點,反向進行課程設計,開展教學活動。課程與教學設計從最終的學習成果反向設計,以確定所有教學方法的適切性。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的設計以教育發展需要和行業發展及市場需求為課程標準,結合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更加注重對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不斷增加課程的難度來引導學生提升技能,聚焦田徑課程重要、基礎、核心和高峰的成果,有效協助學生進行學習。通過教學內容的實施和教學要求的推進,達到學生學習田徑課程的畢業要求。同時通過學校定位、人才培養和教學評價等內外需求決定田徑課程的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決定田徑課程的畢業要求和田徑課程的體系。
3.2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
在OBE教育模式下,教學過程需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結果產出”為導向,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田徑課程的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需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核心是要從目前主流的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教師應該善用示范、診斷、評價、反饋以及建設性介入等策略,來引導、協助學生達成預期成果,并從“重知輕行”向“知行合一”轉變。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為抓手,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學習等多方面能力。在田徑理論教學的指導下,以畢業要求為準繩,通過對學生學習的認知、能力的表現、品德的養成、思維創新等實踐能力的培養,并基于OBE教育理念課程設計和實踐的改革,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目標。
3.3持續改進的質量管理體系
在OBE理論指導下的田徑課程,以成果導向教育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從課程導向向成果導向轉變、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從質量監控向持續改進轉變。OBE理念以及該理念支持下的專業認證規范將助推高校專業教育質量的提高,推動高校教育教學的變革。首先要明確產出的成效與質量,然后根據產出成效反向設置教學方式、課程設置、評價方式以保證產出質量,使學生能獲得相應的能力?;趯W習成效的教育核心是從預期產出結果出發,構建課程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過程做全方位評價,及時修正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達到預期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定位,既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又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使學生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效,并且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質量管理體系現代化,從而提高整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3.4健全田徑課程評價體系
3.4.1對課程的評價
基于OBE理論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選取、廣度及深度、難易程度、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技術動作的講解、教學措施的實施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等方面都對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質量起決定性作用。OBE教育理論強調對田徑知識的整合,將田徑各小項以項群知識和能力結構出發反向設計,將知識碎片化、邏輯零亂化,并通過課程改革建設重組內容,提升科學性,凝練內涵,提升邏輯性,突出課程指標性,強化能力達成;使田徑課程體系支撐田徑項群知識結構,進而使田徑課程的學習與項群結構相呼應,最終使學生達到掌握田徑知識和技能的頂峰成果。
3.4.2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基于學習成效教育的四個基本原則組成了OBE理論的核心,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學習成效的達成。在OBE理論田徑課程建構過程中,首先要完成的就是教學目標的設置,根據最終的培養目標,反向設置課程目標。基于OBE理論教學方式的評價體系將學生基本掌握田徑理論知識、運動技能、平時表現和綜合素質四個維度分別占有的相應權重指數進行綜合評價,不僅注重學生的終結性評價,而且對學生的平時表現、學習態度以及進步程度等進行過程性評價。同時通過田徑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置,結合學生自身發展以及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對教學過程中的課程教學進行動態修正。通過教學評估,反饋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并及時做出調整,使整個教學過程滿足學生能力需求,為學生的成功助力,從而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效。
4結語
OBE理論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引導下,積極推進了高校田徑課程教育教學改革。OBE理論引導下的田徑教學更符合時代要求。高校應抓住歷史契機對田徑教學進行改革,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從而為社會培養合格的田徑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