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帥偉 王化強 葛凱杰 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 461000
術后感染為顱腦外傷術后常見并發癥,一旦發生會影響手術效果,威脅患者生命健康。術后感染生理變化中實驗室生化指標為臨床測定、干預的重要指標,現階段血清生化指標診斷的有效性問題仍為臨床研究重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為抗氧化酶,可通過氧化應激轉錄機制抑制機體自由基連鎖反應,對細胞代謝、炎癥反應、氧化應激等具有重要調節作用[1]。可溶性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可作為纖溶酶原激活物參與炎癥反應、血栓產生、組織重構、腫瘤發生等多種病理生理機制[2]。近來研究顯示,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在炎癥、腫瘤疾病、心血管系統病變等方面均具有診斷、評估作用[3]。本研究首次聯合檢測SOD、suPAR、PLR水平,進行顱腦外傷術后感染預測,旨在為臨床早期診斷、防治術后感染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208例行顱腦外傷術患者,其中男116例,女92例,年齡48~80歲,平均年齡(64.39±7.43)歲,受傷到入院時間20~70min,平均受傷到入院時間(45.27±12.32)min;格拉斯哥昏迷評分5~12分,平均評分(8.46±0.51)分;傷后首次頭顱CT時間25~75min,平均傷后首次頭顱CT時間(50.18±10.29)min;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于我院接受顱腦外傷術;患者及近親屬均了解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伴有慢性腎功能障礙;合并其他嚴重臟器創傷;預計生存期<3個月;存在心功能不全;伴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1.3.1 SOD、suPAR、PLR水平檢測。受檢者均于術后第1、3、7天采集3ml空腹靜脈血,離心處理(3 000r/min,10min)后取上層血清,采用氮藍四唑法檢測SOD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suPAR水平;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型號:Dx H8000)測定淋巴細胞、血小板計數,計算PLR數值。
1.3.2 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評分。包括急性生理學評分、年齡評分、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總計71分,>15分為重癥,分值越高提示感染病情越嚴重。
1.3.3 感染判定標準。腦膜刺激征陽性;腦脊液化驗白細胞計數>10×106/L;血象增高;有發熱表現。
1.4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術后第1、3、7天血清SOD、suPAR、PLR水平。(2)對比兩組術后第1、3、7天 APACHEⅡ評分。(3)分析血清SOD、suPAR、PLR水平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4)ROC分析術后第1 天血清SOD、suPAR、PLR水平聯合預測的顱腦外傷術后感染的價值。

2.1 兩組術后第1、3、7天血清SOD、suPAR、PLR水平對比 208例行顱腦外傷術患者,根據術后2周是否發生術后感染分為感染組(39例)、未感染組(169例),術后第1、3、7天感染組血清SOD水平低于未感染組,suPAR、PLR水平高于未感染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第1、3、7天血清SOD、suPAR、PLR水平對比
2.2 兩組術后第1、3、7天 APACHEⅡ評分對比 未感染組術后第1、3、7天 APACHEⅡ評分均較感染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第1、3、7天APACHEⅡ評分對比分)
2.3 血清SOD、suPAR、PLR水平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術后第1、3、7天血清SOD與APACHEⅡ評分呈負相關,suPAR、PLR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呈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血清SOD、suPAR、PLR水平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2.4 SOD、suPAR、PLR水平聯合預測顱腦外傷術后感染的ROC分析 術后第1天血清SOD、suPAR、PLR聯合預測顱腦外傷術后感染的AUC值最大,為0.912(95%CI:0.850~0.963),敏感度、特異度較高(P<0.05),見表4。

表4 ROC曲線分析結果
術后感染是顱腦外傷常見并發癥,其發生病理復雜,臨床認為氧化應激反應中自由基的產生為感染發生的重要病理機制[4]。SOD為活性物質,可發揮氧自由基清除作用,在維持機體氧化與抗氧化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效清除機體代謝過程中的有害物質[5]。有研究發現SOD可發揮為腫瘤抑制因子、癌基因、氧化應激調節轉錄因子等不同作用,不同形式下均可反映機體炎癥反應、氧化應激程度[6]。本研究中與未感染組相比,感染組血清SOD水平、APACHEⅡ評分均較低,提示SOD與顱腦外傷術后感染有關,進一步繪制ROC曲線顯示,當SOD≤288.95U/ml時,對顱腦外傷術后感染預測的AUC值>0.7,說明具有一定預測價值。SOD可抑制氧化應激反應對機體細胞的損傷,修復受損細胞功能,其水平變化可間接反映機體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7]。
suPAR高水平表達可反映機體免疫系統活化,在細胞黏附、趨化等多種機體免疫機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血清suPAR水平在肺炎、血流感染等多種炎癥、感染性疾病中表現出升高趨勢,與其病理過程具有一定相關性[8]。張濤等[9]學者研究顯示,血清suPAR與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病情程度有關。本文結果顯示,術后第1、3、7天感染組血清suPAR水平較未感染組高,且suPAR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呈正相關(P<0.05),提示suPAR與顱腦外傷術后感染密切相關,可作為術后感染診斷和預后評估的參考指標。分析認為:當機體感染發生時,白細胞表面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大量釋放調節細胞黏附、分化;細胞膜表面的suPAR因炎性刺激而脫落,釋放入血液、腦脊液等體液中,引發血清suPAR水平升高[10-11]。相對于其他血常規指標,PLR更具穩定性,相關研究表明,PLR在炎癥性疾病、腫瘤進展中均有升高[12]。PLR可反映多個領域疾病炎癥狀態,張蘭等[13]研究表明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PLR水平升高,且與、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等炎癥因子呈正相關。本文中,術后7d內感染組PLR水平較未感染組高,PLR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呈正相關(P<0.05),與張蘭等[13]研究相似,以不同指標為對照均反映了PLR水平對疾病進展的相關性。劉凱等[14]學者指出PLR評估肺炎患者病情的AUC值為0.857,與其他指標聯合評估價值更高。SOD、suPAR、PLR等多種指標聯合檢測是顱腦外傷術后感染預測診斷的發展方向。本文結果發現,ROC曲線分析中術后第1 天血清SOD、suPAR、PLR聯合預測顱腦外傷術后感染的AUC值最大,為0.912(95%CI:0.850~0.963),表現出較高預測價值,因此SOD、suPAR、PLR水平變化檢測可為臨床提供可靠的參考。
綜上所述,血清SOD表達水平降低、suPAR、PLR表達水平升高與顱腦外傷術后感染聯系密切,聯合檢測SOD、suPAR、PLR水平可為臨床預防預測術后感染、防止病情惡化等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