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十年來,我國普惠金融取得長足發展,多層次普惠金融供給格局基本形成,普惠金融產品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明顯提高,移動支付、數字信貸等業務迅速發展,小微企業和“三農”等領域的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根據人民銀行數據,截至2023年三季度,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到28.74萬億元,同比增長24.1%;農戶生產經營貸款余額為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7.8%。與此同時,普惠金融發展尚面臨諸多問題,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
回顧十年發展歷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普惠金融發展。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發展普惠金融”確定為國家戰略。2015年12月,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國發〔2015〕74號)(以下簡稱《規劃》),指出“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2017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指出要“強化對市場主體的金融支持,發展普惠金融”。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快補齊縣域、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金融服務短板,促進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科創金融等融合發展”,要“有序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2023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國發〔2023〕15號)(以下簡稱《意見》)。
對比《規劃》與《意見》兩份文件可以發現,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強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本質要求更加鮮明,展現出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目標定位更加精準。特別是兩份文件關于發展規劃的銜接和定位目標的提升,既反映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更描繪出新時代我國普惠金融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
一是普惠金融發展定位和目標進一步提升?!兑巹潯诽岢銎栈萁鹑诘陌l展定位是服務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要求,發展目標是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增強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具體來說,建立起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和保障體系,使我國普惠金融發展躍居國際中上游水平?!兑庖姟愤M一步提出普惠金融的發展定位是對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求,構建高水平普惠金融體系,推進普惠金融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目標是未來五年基本建成高質量的普惠金融體系,重點領域金融服務可得性實現新提升,普惠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出新步伐,金融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得到新改善,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取得新成效,普惠金融促進共同富裕邁上新臺階。
二是普惠金融機構體系和產品服務不斷完善。在普惠金融機構體系建設方面,《規劃》提出“健全多元化廣覆蓋的機構體系”,發揮各類銀行機構作用,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金融租賃公司、融資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農村小額信貸組織、融資擔保機構或基金等各類新型金融機構,促進互聯網金融組織規范健康發展,積極發揮保險公司的保障優勢等。《意見》進一步提出“健全多層次普惠金融機構組織體系”,引導各類銀行機構堅守定位、良性競爭,推動各類銀行機構建立健全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發揮其他各類機構的補充作用。在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方面,《規劃》提出“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手段”,積極引導各類普惠金融服務主體借助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務半徑,拓展普惠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兑庖姟愤M一步提出“優化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產品與服務”,支持小微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國家戰略有效實施,提升民生領域金融服務質量,發揮普惠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積極作用。
三是普惠金融與“三農”、民生和綠色金融緊密銜接。《規劃》將“三農”金融作為普惠金融的一部分,更加重視提高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等方面,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省聯社、農商行、農合行等是服務“三農”的主力軍,縣域農業保險經營主體穩定性得到強調,農村支付環境建設作為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組成部分有序推進?!兑庖姟愤M一步提出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返鄉入鄉群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轉移人口等新市民受到重視,涉農資產抵押貸款和農業供應鏈金融等創新產品得到強調。在民生金融和綠色金融方面,《規劃》著墨不多,《意見》以專門段落加以強調,婦女創業、大學生助學創業、養老產品、殘疾人群體受到高度重視,在普惠金融重點領域融入綠色金融發展目標。
四是普惠保險和資本市場作用得到充分肯定。在普惠保險服務方面,《規劃》提出“積極發揮保險公司保障優勢”,重點聚焦農業保險、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小微企業信用保險、貸款保證保險、小微企業專項債券、適合低收入人群、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小額人身保險等。《意見》進一步提出“完善高質量普惠保險體系”,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發揮普惠型人身保險保障民生作用,支持保險服務多樣化養老需求等。在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方面,《規劃》提出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增加適合小微企業的融資品種、擴大中小企業債券融資規模、發展并購投資基金、支持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等,以滿足融資需求?!兑庖姟愤M一步提出“提升資本市場服務普惠金融效能”,涵蓋拓寬經營主體直接融資渠道、豐富資本市場服務涉農主體融資方式、滿足居民多元化資產管理需求等維度的提升;重視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創新創業專項債務融資工具、出臺脫貧地區企業首發上市優惠政策、創新“保險+期貨”涉農價格發現機制、拓寬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等成為熱點。
五是科技賦能普惠金融從創新手段變為主流生態。《規劃》將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作為創新金融服務手段的重要內容,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打造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信息、資金、產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務,電子支付與固定網點相互補充,推廣保險移動展業,提高特殊群體金融服務可得性?!兑庖姟愤M一步提出“有序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從提升普惠金融科技水平、打造健康的數字普惠金融生態、健全數字普惠金融監管體系三個方面加以深化,強調科技賦能普惠金融、依托數字化渠道對接線上場景、將數字普惠金融納入監管體系;推動授信審批和風險管理模型、互聯網保險、供應鏈金融、數字政務、智慧政務、數字人民幣、智慧監管、互聯網法院和金融法院建設等成為熱詞。
六是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意識不斷增強。關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規劃》在“基本原則”中提出“加強風險監管,保障金融安全,維護金融穩定”,在“組織保障和推進實施”中強調“注重金融風險的監測與評估”“有效防范和處置互聯網金融風險”等?!兑庖姟酚脤iT章節進一步提出“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從加快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完善中小銀行治理機制、堅決打擊非法金融活動三個方面,重點對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機構的風險監測、風險預警、改革化險、不良資產處置、跨區域經營行為、公司治理結構、風險處置等進行系統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