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盛德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五育融合”成為教育教學發展的新方向。其中,德育作為“五育”之首,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更是學校教育展開的立本之根。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寄宿制小學已然成為農村等地區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教育與生活的便捷化。寄宿制小學將集體住宿、教育、文化、生活于一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成長,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學習文明禮儀,講文明,樹新風,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
小學階段學生的習慣養成還不夠根深蒂固,很多言行和生活態度還不夠規范,需要教師進行糾正與引導,然而,寄宿制小學學生眾多,教師無法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因此星級文明學生的評選與評價就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星級文明學生既能夠成為學生約束自我的標桿,又能夠幫助教師對學生的言行進行引導和規范,對學生整體文明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影響。基于此,本文以寄宿制小學星級文明學生的評價為主題,詳細論述了星級文明學生的評價意義、標準以及具體的實踐路徑。
一、寄宿制小學星級文明學生評價的重要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加強自我管理
在寄宿制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文明素養、行為習慣既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又對學校的管理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然而,小學階段,不少農村地區的學生缺乏住宿經歷,雖具備不錯的自理能力,但是行為素養過于散漫,既不利于個人發展,也會給學校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難。優秀的教育從來不是通過嚴厲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措施來約束學生的行為,而是應當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學習習慣進行科學合理的教育設計。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勝心較強,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寄宿制學校星級文明學生的評選與評價正好順應學生的這一特點,能夠讓學生為了爭得個人榮譽而加強自我管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好勝心的驅動下讓行為規范逐漸變成習慣,實現個人成長與學校管理優化的雙贏。
(二)為學生樹立好標桿,發揮榜樣力量
小學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步建立,喜歡模仿他們眼中的“風云人物”。基于此,學校應該為學生樹立優秀的文明行為標桿,發揮榜樣的力量,讓學生在模仿榜樣過程中規范個人言行,提高自身的文明程度。文明素養不是一時的表現,而是深入在每一個人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時刻刻影響人的言談舉止、神態風貌。教師雖然能夠給予學生正確引導、鼓勵與規范,但無法每時每刻陪伴學生,如果學生沒有將文明素養內化于心,還是會在實際生活中做出不符合規范的行為,而星級文明學生的評價與評選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星級文明學生深入學生內部,與其他學生共同學習和生活,他們本身就是標桿,是文明素養的具體體現,其他學生在榜樣的影響下,能夠及時糾正自己在校園生活中的不文明行為,盡自己所能向榜樣靠攏。
(三)激勵在校文明學生,優化校園風貌
寄宿制學校星級文明學生的評選不僅能夠激勵在校的文明學生,讓他們再接再厲,發揮榜樣的力量,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化校園風貌,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評價星級文明學生彰顯了一所學校對文明素養的重視程度,也為學校的發展與管理指明了方向。這種良好的風氣能夠帶動教師在緊抓教學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文明習慣的引導,還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感受到學校對文明素養的重視程度,體會到文明素養對學校發展的價值,從而自覺主動地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從“被動接受教育”轉變為“主動服從教育”,從心底真正接受文明行為,并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遵守。
二、寄宿制小學星級文明學生評價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切實性原則
在寄宿制小學星級文明學生評選過程中,教師應當始終遵循切實性原則,保障每一個星級文明學生都能與自己所獲得的榮耀相匹配,同時在評選過程中充分強調“文明”二字。在部分學校星級文明學生評選過程中,教師往往喜歡將這些獎項頒發給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盡管這些學生中有一部分并不符合文明素養的評價標準。這種有失公正的行為不僅容易打擊真正行為文明學生的積極性,還有可能導致文明學生的評價流于形式,而難以發揮真正的作用。基于此,作為星級文明學生評審組,應該秉持公正嚴謹的態度,不以成績的好壞對學生進行評價,而是更多地關注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言行,作出公平公正的判斷。
(二)全方位原則
在星級文明學生評價過程中,不少學校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學校中具有文明素養的學生不少,但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表現突出的方面,學校很難進行權衡。基于此,在星級文明學生評價工作中,學校應當遵循全方位原則,確保每一個文明行為都能得到鼓勵,每一個文明之星都不會被埋沒。全方位原則要求學校在評價過程中細化星級文明學生的評價,具體而言,就是將文明行為細化成不同的組成部分,并對在這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重點表揚與嘉獎,既讓文明學生能夠延續自己的文明行為,發揮突出的表率作用,又能體現學校對文明素養的重視程度,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豐富評價主體原則
在傳統的星級文明學生評價過程中,一些學校會越過學生評價環節,直接讓教師進行評價。然而,教師主要掌管教學活動,并不能細致入微地掌握每一個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容易導致評選出現偏頗。基于此,學校在評選與評價星級文明學生的過程中,應當遵循豐富評價主體的原則,構建學生評價、教師評價與學校評價的“三級評價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評價,讓教師和學校管理層加強對文明學生評價的重視程度,推動評價體系朝著科學化、準確化與全面化的方向發展,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三、寄宿制小學星級文明學生評價的實踐路徑
(一)細化文明行為,制定規范的評判標準
在星級文明學生評價過程中,要想真正選拔出學生與教師眼中的文明標桿,并讓學生“心服口服”,自覺主動地模仿文明榜樣,學校應當對文明行為進行細化,制定明確的行為標準,在日常生活中為學生的各個方面進行打分,讓學生在行為準則的引導下加強自我管理,深入了解自己的不足,在不斷改進中提高自身文明素養。
在寄宿制學校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幾乎都是在校園中進行的,在學校的時間較長,自主管理的空間相對較大,僅憑教師幾句籠統的要求很難優化學校管理,也很難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因此,學校應該將學生的學習生活分為多個方面,并就不同的方面制定細致的執行規定,安排專人進行打分,在星級文明學生評價過程中既要充分考慮學生、教師、學校管理層的意見與建議,又要立足于學生在各方面文明行為的得分,最終作出綜合判斷與考量。
就寄宿制學校的日常生活而言,教師可以分為形象、就餐、課堂、集會、就寢等多個方面,并根據不同的方面制定不同的策略。在形象禮儀方面,學校可以定時安排值班教師與值日班干部巡視各個班級學生的儀容儀表,避免不穿校服、不拉校服拉鏈、留奇怪發型、穿拖鞋等不雅行為,給每個學生的儀容儀表情況進行科學公正的打分,讓每個學生都能正衣冠、整儀容,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在就餐禮儀方面,可以將就餐過程細化分為餐前、餐中、餐后,設置專人進行巡視檢查,避免出現浪費糧食、敲打碗筷、大聲喧嘩等不良行為,對節約糧食、禮讓同學、文明用餐的學生進行表揚。其他方面的規則制定也是如此,都要體現出各個方面的素養,保證學生的文明行為得到切實細化。
細化文明行為不僅讓學生在寄宿學校的生活有了具體的行為標準,又能夠在星級文明學生評選與評價過程中有明確的打分依據,讓評價更公平、全面,體現出星級文明學生的意義與價值。
(二)制定評定層級,讓學生不斷突破
星級文明學生的評選遵循人數確定、頻率規定的原則,能夠體現出學生階段性的文明素養表現。然而,有的學生在獲得榮譽之后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甚至對文明學生不屑一顧,不愿意發揮表率作用,更不愿意參與評選。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讓星級文明學生的意義大于榮譽,學校可以制定相應的評定層級,讓學生在不斷進步中實現自我突破。
例如,有了星級文明學生,學校可以組建相應的文明小組,讓每一個獲得星級文明學生榮耀的學生發揮小組長的力量,帶動小組成員構建一個星級小組。作為小組長,星級文明學生可以以自身為表率,分析小組成員的優勢與不足,在集思廣益中及時尋找科學有效的解決策略,確保小組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星級文明學生的競爭,讓一個人的力量帶動多個人的力量,從而推動整個校園風氣的優化。
就星級文明學生而言,學校也可以在校內設置多個層級,如班級星級文明學生、年級星級文明學生、校級星級文明學生等。曾經獲得兩任班級星級文明的學生才可以評選年級星級文明學生,而連續獲得兩任年級星級文明的學生才有資格評選校級星級文明學生。這樣的規章制度能夠讓獲得榮譽的學生戒驕戒躁,不斷進行自我完善與優化,時刻遵守文明制度,將文明素養真正內化于心。
(三)發揮榜樣力量,加強星級文明學生宣傳
星級文明學生的評價價值不應當只停留于鼓勵與表揚個別學生,而是應該通過這部分學生的文明活動帶動整個學校的風氣風貌,讓文明素養在每個人的心中扎根。基于此,學校在評選完星級文明學生后,應當加強宣傳,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星級文明學生的優秀之處,及時找到自己的不足,進行改正與優化。
例如,學校可以定期開展以“文明”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讓星級文明學生重點介紹自己的行為與成長經歷,幫助其他學生意識到文明素養對于生活的重要價值,也讓星級文明學生發揮“領頭羊”的作用。不僅如此,學校應當重視星級文明學生的頒獎儀式與宣傳工作,讓其他學生感受到學校對文明素養的重視程度,加強對星級文明學生的宣傳,讓星級文明學生通過演講、作文等方式講述自己的故事。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將文明學生的照片與介紹張貼在學校的布告欄,讓其他學生感受到星級文明學生的榮耀,并愿意主動、積極地向這些學生學習,從而讓整個學校在講文明、樹新風的氛圍中越來越好。
(四)注重多方評價,及時優化評價標準
培養學生的文明素養不只是學校一方的責任,更是家庭與社會的責任,因此在星級文明學生評價過程中,學校可以及時參考家庭和社會的意見與建議,對評價標準進行不斷更新與優化。
例如,學校可以定期就學生文明素養方面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更全面、具體、深入地把握學生的具體情況,找到小學階段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時更正與調整。不僅如此,學校還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及時搜集與分析社會對“文明個人”或“文明戶”的表彰,為后續學校教育的發展指明方向。總而言之,在培養學生文明素養,選拔星級文明學生的過程中,教育教學者不能將目標局限于學校這一個環境,而應當更多地考慮社會對人才的發展趨勢以及學生個人的成長特點,從而制定出全面的評價標準。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文明素養成了學校教育所關注的重點話題,也成了各位教師肩負的責任。作為教育教學者,應當明確寄宿制小學星級文明學生評選的重要意義,在評價過程中始終遵循切實性原則、全方位原則以及豐富評價主體原則,通過細化文明行為、制定評價等級、發揮榜樣力量以及注重多方評價等方式,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注:本文系酒泉市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課題“寄宿制小學星級文明學生評價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JQ[2022]GHB134)研究成果。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