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青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成為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在實踐過程中備受每一位教育者的關注。教育理念的革新為小學英語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使其面臨著新的挑戰。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養學生英語素養與思維的關鍵路徑,教師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進行突破創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分別為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推動閱讀課堂革新與優化。
基于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在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始終以核心素養為背景,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融入閱讀教學的方方面面,讓學生打破英語閱讀的思維定式,感受到閱讀學習的魅力所在,在自主學習中提高閱讀能力,升華核心素養。本文圍繞核心素養視閾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展開,詳細論述了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實踐過程中應當遵循的原則以及具體的實踐路徑,以期讓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更上一層樓。
一、基于核心素養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驅動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的“催化劑”。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閱讀教學往往過于生硬死板,教學內容固定,課堂氛圍僵硬,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成果不佳。而基于核心素養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則有利于改變這一現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時刻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需要在教學設計中盡可能地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提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樂于參與學習活動,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思想轉變。可以說,基于核心素養開展英語閱讀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幫助學生真正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魅力,從而自覺投入其中。
(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教育教學也不應當停滯不前,而是應該順應社會需求凸顯出來的時代特征。當前,應試教育背景下所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真正將所學的英語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的實踐經驗,更難以對所學知識進行靈活應用,而基于核心素養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現狀。首先,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關注學生英語能力的方方面面,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綜合性的設計,幫助學生突破僵化思維,從整體性的視角看待英語問題,使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切實提升。其次,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過度重視應試技巧與能力訓練,而忽略了閱讀文本中蘊藏的文化因素、思維品質和學習方法,導致教學活動流于表面形式,學生只重視“如何做對題”,卻并不關注“如何讀懂一篇文章”。核心素養視閾下的英語閱讀教學關注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學習,幫助學生擺脫應試教育的思想桎梏,更全面地開展英語閱讀學習活動。
二、基于核心素養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在新時代背景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深刻落實與具體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備受重視,對優化教學成果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英語核心素養包括四個維度,貫穿英語學習活動與學生英語能力的方方面面,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自主探究與思考。基于此,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應當時刻遵循主體性原則,讓閱讀教學設計真正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達到“夠一夠能摘到桃子”的狀態,使學生做好閱讀課堂的“主人翁”,深刻感受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二)融合性原則
隨著英語教學理念與策略的革新,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認識到核心素養的培養對英語教學的重要價值,并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充分應用。然而,由于部分教師缺乏對核心素養的深刻理解,導致在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分崩離析”,具體表現為部分教師認為某一教學內容適用于對核心素養某一維度的培養,而忽視了其他維度在這一教學內容中的落實與滲透,導致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難以得到綜合性發展。核心素養包含學生學習全方位、多角度的能力,不應當在教學實踐中孤立存在,基于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時刻遵循融合性原則,讓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融會貫通,為學生英語能力的切實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多樣性原則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新鮮的事物,固守成規的教學模式容易激發他們的厭煩心理乃至抵觸情緒,不利于英語學習活動的長遠發展。要想基于核心素養優化英語閱讀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實踐成果,教師應當遵循多樣性的原則,運用豐富有趣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讓學生始終對所學內容有期待、感興趣,推動教學成果切實提高。多樣性的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樹立創新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立足于具體的教學內容,努力開辟適應這一教學內容的教學路徑,在豐富課程教學的同時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讓閱讀教學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三、基于核心素養展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立足教學目標,優化課程設計
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閱讀既是教師眼中的重點,又是學生眼中的難點,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詞匯量以及知識儲備都有一定的要求。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只將“讀懂文章,會做題”視為教學成功的標志,而全然不顧學生其他素養的培養,導致學生的閱讀水平停滯不前,教學的專業性下降,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基于此,在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應當避免這一問題的發生,從核心素養的視角出發,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與整合,并立足教學目標對課程設計進行優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既要明確每一個單元和每一個課時應當達到的教學目標,分析落實每一部分教學內容中所體現的核心素養維度,從而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切實提高。
以PEP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3 Weather”閱讀教學活動為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確定教學目標,并進行分類與整理。首先,在單詞的學習與掌握方面,學生需要準確認讀單詞warm、hot、cool、sunny、windy等。針對這一部分,教師應當以既能夠聽懂,又能夠準確地讀出來作為掌握標準。單詞的背誦記憶是很多學生所面臨的難題,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等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掌握。例如,在記憶“sunny”這個單詞時,教師就可以將天氣和地域情境聯系在一起,通過閱讀對話的形式,如“Is it sunny?”“Yes,it is.”幫助學生更快地進行記憶,這種策略不僅幫助學生解決了背單詞的難題,還給學生提出了一個新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不再死記硬背,而是靈活變通、巧妙記憶。其次,在語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準確運用句型“Is it windy?”并運用“No,it isn't”進行回答。教師可以在課程活動中鼓勵學生分組進行自由練習,在圖片或情景的幫助下靈活回答。最后,教師可以進行知識拓展,為學生講述不同國家的“天氣”,讓學生通過對天氣的學習豐富文化積累。不僅如此,教師還應當在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關愛家人朋友、提醒他們根據天氣情況增減衣物,能夠根據天氣合理地安排自己日常生活的思想意識。
綜上所述,立足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開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優化課程設計的重要路徑。在教學目標確立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分解總目標,讓教學目標體現出核心素養四個維度,并以此為基礎設計教學活動的子任務。
(二)創設具體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每一位教育教學者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對英語學科這樣的語言類學科而言。基于此,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結合閱讀教學的主題與具體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的學習情境,讓其真正沉浸其中,感受英語閱讀的魅力,自覺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促進教學成果切實提高。
以PEP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6 How do you feel?”中的“Read and write”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情感表達,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具體的情境學習關鍵詞,能夠用英文詢問和表達情緒。基于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閱讀語篇的學習。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讀音是否標準,也要注意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的語音語調和情感狀態,從而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閱讀文本背后的情感價值。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基于這一故事展開想象,進行對話創編,這一教學設計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加強學生深入思考與體悟,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后,教師可以基于文本內容進行教學擴展,就中西方在情緒表達方面的異同為學生講解,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知識,又讓學生對閱讀文本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三)巧設課堂提問,提升邏輯思維
在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閱讀的效率與成果一直是教師所關注的重要問題,不少學生閱讀速度慢,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很難將文本讀完,還有一些學生閱讀能力較差,雖然通讀了文本,但是難以說清楚文章的具體內容,導致教學成果流于表面,難以體現深刻的意義與作用。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教師可以在開展閱讀教學前巧妙地設計課堂提問,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展開閱讀活動,既保障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又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以PEP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2 Last weekend”教學為例,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鏈的形式,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逐步找到問題的答案,如“Who wrote the letter?”“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letter?”“How was their stay?”“Why didnt they enjoy in the hotel?”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的閱讀活動有了重點,能夠幫助學生及時準確地提取閱讀文本中的信息,提高閱讀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教授給學生“精讀”“略讀”等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這種巧妙的問題設計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活動指明了方向,讓學生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抓住閱讀文本的行文順序,運用科學的方法展開閱讀活動。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通讀任務完成之后向學生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如“What else can Wu's family do during the stay?”“If you were the manager, what will you do?”這種靈活設計的問題沒有既定的答案,能夠拓展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能力,關注閱讀文本中的語言表達,從而讓核心素養的培養切實落實到教學活動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然成為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教師應當在教學設計中充分發揮英語學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基于此,教師要深刻領悟培養核心素養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遵循主體性、融合性與趣味性的原則展開教學設計,并通過“立足教學目標,優化課程設計”“創設具體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以及“巧設課堂提問,提高邏輯思維”等方法,讓英語教學更上一層樓。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