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德軍
中石化煉化工程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同年,煉化工程在香港上市。10年來,煉化工程積極踐行“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一帶一路”精神,始終牢記“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原則,勇當“大國工匠”,持續推進國際化經營和管理體系建設,大力培育境外市場開發和項目執行能力,全方位參與國際煉油化工工程行業競爭合作,奮力拓展“一帶一路”煉化工程新版圖,在全球多地打造了中國石化煉化工程技術服務的亮麗“新名片”。
10年來,煉化工程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主動走出國門,積極參與行業競爭合作,不斷拓展境外業務,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攬了一系列大型煉化工程項目,成為中國石化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璀璨明珠。
2016年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共同出席中沙延布煉廠投產啟動儀式,延布煉廠項目正式投產啟動,該煉廠目前仍是中國在沙特乃至中東和海灣地區最大的投資項目。
2019年10月,科威特3150萬噸/年新煉廠工程總承包(EPC)項目提前建成交付,該項目是中東乃至世界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的煉廠,是用“中國速度”“中國質量”打造的中國品牌,實現了“出品牌、出效益、出人才、出制度”的目標,受到中國駐科威特大使高度贊賞。
2019年12月,哈薩克斯坦阿特勞煉廠工程總承包(EPC)項目榮獲“魯班獎”,這是煉化工程首個獲此殊榮的海外工程項目,該項目對有效降低哈薩克斯坦高標準油品的進口需求和推動該國石化產業升級具有標志性意義。
2021年5月,煉化工程首次通過與國際工程公司競標贏得的馬來西亞RAPID工程總承包(EPC)項目建成交付,在與世界著名工程公司同臺競爭中,充分展現出煉化工程強大的工程技術和服務能力,得到業主充分認可和國際同行的高度尊重,在打造煉化工程技術國家新名片的同時,還大力推動模塊化設計與制造,實現了工程建設與中國制造“同船出?!?。
此外,在沙特、烏茲別克斯坦、泰國等的大型工程總承包(EPC)項目,以及一大批施工建設項目都已成為中國石化煉化工程技術服務的亮麗“新名片”。截至目前,煉化工程已在“一帶一路”沿線26個國家簽訂工程項目,用實際行動為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貢獻“石化力量”。
煉化工程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還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回饋當地社會,擦亮“中國品牌”。10年來,煉化工程與清華大學簽約成立研究生海外社會實踐基地,近70名博士、碩士到煉化工程項目所在國家參與社會實踐,與當地國青年探討科研奧秘,傳播中國文化,展示美麗中國形象。另外,還累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造就業機會近10萬人,特別是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煉化工程各成員企業聞疫而動,向國外合作伙伴捐贈各類口罩5萬余只、防疫藥品200多箱,尤其是五建公司、十建公司還主動將科威特項目營地升級改造為方艙醫院和集中隔離點,全力支持當地政府開展疫情防控,受到科威特政府高度肯定,充分彰顯了中國石化的擔當與世界情懷。
煉化工程深刻領會“一帶一路”倡議精神內涵,清醒認識進入國際市場并不等于成為世界級品牌,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提升煉化工程企業形象,不僅要走出去,還要站穩腳跟。如何站穩,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逼迫自己與“高手下棋”,直面競爭與挑戰,努力提高項目管理水平。
10年間,煉化工程與諸多國際工程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與英國Petrofac、西班牙TR、法國Technip,意大利Saipem、Tecnimont等公司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學習先進經驗,掌握國際規則,為實現“跟跑”到“并跑”積累了經驗、增強了本領,逐步構建起戰略引領、權責清晰、層次分明的國際業務運行管理機制體系,為高質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采用綜合分析研判、科學設置防火墻、聯合體分擔風險等方式,持續強化境外業務風險防范,取得顯著成效。2021年,煉化工程順利通過勞氏認證,成為中國石油化工工程行業第一家通過這一認證的上市公司,進一步增強了現代化企業治理能力,提升了國際化合規經營管理水平。
不僅如此,多年的海外經營后,煉化工程積累了國際大型工程建設、起運吊裝、機械設備資產管理等經驗,培養、匯聚了一大批專業素質高、實戰經驗豐富的國際化管理人才,在工程進度、安全質量管理等方面多次獲得業主嘉獎肯定,已成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泰國、阿聯酋、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等多國能源企業最信賴的戰略合作伙伴,為煉化工程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大道上“摁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賽出高質量”夯實了重要基礎。
另外,伴隨著境外業務的逐步發展壯大,一批“煉化工程事跡”“中國石化故事”也在不斷增強“一帶一路”實踐成果的影響力、感染力。科威特3150萬噸/年新煉廠項目建設期間,項目部始終把樹立企業形象與展示國家形象結合,積極傳播中國石化海外好聲音,講述煉化工程海外故事,新華社先后4次到項目采訪,發布中文、英文、阿拉伯文等新聞通稿4篇和1期現場直播,向全球宣傳報道了項目典型做法和管理經驗,中國石化煉化工程國際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2019年底,煉化工程又以起運公司全球最大4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首次走出國門實施吊裝作業為契機,策劃開展了“中國石化全球最大履帶式起重機完成海外首吊”主題國際傳播行動,受到海外主流媒體和當地國媒體的高度關注,進一步提升了煉化工程國際知名度,擦亮了“SINOPEC”國際品牌。
煉化工程堅持胸懷天下,大力實施全球發展戰略,按照“1234”的發展思路,積極探索一種“國際規則+中國模式”的中國工程建設新模式,努力提升高水平前端工程和低成本項目執行的兩種能力,做強做優“技術+前端工程業務、有品種優勢的大型EPC業務、施工安裝業務”等三類業務,以“工程技術集成優化、工作體系中西結合、投資融資帶動項目、加大國際合作力度”的四項舉措為抓手,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學習借鑒一切先進經驗,推動國際業務高質量發展。
一要積極探索推薦中國模式,全力實現國際化經營量質提升。將國際先進的項目管理體系和管理規則,與煉化工程集團的成功實踐經驗相結合,努力打造新的中國建設模式。在精益管理、一體化協同、數字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引領工程行業新型工業化,實現境外業務“量效跨越式增長”。繼續強化高水平前端工程能力和低成本項目運營能力,切實引領世界工程建設行業發展。
二要優化市場布局,逐步提升國際化經營占比。不斷深耕中東、中亞俄羅斯、東南亞南亞、非洲和美洲市場,加強非洲和美洲市場開發的輻射能力,推進集團化、一體化和產業鏈優勢更加充分發揮,全方位加強境外市場開發力度并提升綜合競爭力。
三要豐富業務和商業模式,以投融資帶動價值創造。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大“走出去”的步伐,探索主營業務和商業模式多元化,積極嘗試“投建營”模式承攬境外工程項目,逐步實現多角經營,從“工程承包商”“設備制造商”轉型為“投資/融資者+工程服務商”,同時將投融資延伸到新技術研發、新技術合作等領域,以投資推動煉化工程轉型升級,拉動競爭力提升和價值創造。創新商業模式、投資模式,增強對國際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著力打造布局合理、風險可控、管理優良、綜合回報穩定的海外資產組合。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和手段,借助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打造符合企業實際的融資體系,為項目發展提供多渠道融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