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洋 張家立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是骨科臨床的常見疾病,主要以青少年及體力勞動者多見[1],現代醫學認為此病發病機制為急性腰扭傷或長期勞損引起腰三橫突局部出現炎癥反應,其周圍神經血管受到刺激引起疼痛[2]。西醫治療多采用口服止痛藥物、局部封閉、沖擊波治療、脈沖電治療、功能康復等方法,但存在藥物不良作用、治療費用高、患者接受度低等局限。此病癥狀易反復,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中醫學對此病的治療方法較多,主要有中藥、針灸、針刀、推拿等,臨床研究表明,中醫藥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有療效好、費用低、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高等優點。
根據第三腰椎綜合征的癥狀、體征等特點,此病在中醫學上可歸屬為“腰痛”范疇。病位在腰椎,其主要病因為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導致腰府經脈受阻,氣血運行不暢,或因外傷跌撲閃挫、慢性勞損致氣滯血瘀而致“不通則痛”;或因患者久病,年老體虛,肝腎精虧,腰府失養導致“不榮則痛”。現代醫學目前多認為此病與第三腰椎橫突的生理解剖特點密切相關,第三腰椎橫突在人體脊柱所有橫突中最長,在腰椎日常活動中承受的拉力最大[3],附著在其上的筋膜、肌肉、韌帶等組織易發生出血、撕裂、水腫及炎癥改變。在長期反復勞損下,橫突處筋膜、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出現粘連、增厚、攣縮等改變,如此反復,進一步發展為慢性腰痛,并逐漸形成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4]。Guo等[5]研究發現, 腰三橫突周圍的慢性炎癥可以激活外周一氧化氮合酶 (NOS) , 增加人體一氧化氮的含量, 進而放大信號導致腰痛,這表明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和局部炎性物質刺激密切相關。部分學者還認為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的發病過程可能與脊神經前支、后內側分支及腰部交感神經的同根反射現象相關[6]。此外還有脊柱失衡與節段錯位理論[7],該理論認為脊柱任意一節段失穩會造成脊柱力學的改變,進而影響脊柱整體及各關節、肌肉、肌韌的關系,這可能是導致腰三橫突綜合征的發病原因之一。
2.1 中藥內服治療《中醫內科學》[8]將腰痛主要分為寒濕、濕熱、瘀血、腎虛證型。根據中藥的性質和療效,通過內服具有祛寒濕、活血化瘀、補肝腎、強筋骨等藥性的中藥組方來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潘利群等[9]治療72例此病患者,對照組使用單純封閉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口服獨活寄生湯。結果顯示觀察組VAS、OD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3.3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58.33%,這證明獨活寄生湯在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上可明顯緩解患者癥狀,提高治療效果。沈錦濤等[10]治療114例此病患者,單行組采用沖擊波治療,聯合組在此基礎上口服圣愈湯。2組在治療1個月后,聯合組優良率為88.24%,顯著高于單行組的優良率75.67%,證明口服圣愈湯在治療此病上可提高療效。吳小輝等[11]治療30例此病患者,針刀組使用針刀松解剝離橫突局部粘連的軟組織,激素組在針刀組基礎上使用強的松龍、利多卡因及氯化鈉注射液混合進行封閉治療,桃紅四物湯組在單純針刀組基礎上采取口服桃紅四物湯治療,結果顯示總有效率單純組為73.3%,激素組為83.3%,桃紅四物湯組為86.7%。這說明桃紅四物湯內服配合小針刀治療此病能夠提高療效,且治療效果略優于單純針刀聯合封閉治療。
2.2 中藥藥膏外治中藥藥膏是運用各種中藥制成藥膏,通過外敷皮膚,直接吸收中藥主要成分,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劉翔等[12]通過對60例風寒濕痹型腰三橫突綜合征患者進行療效觀察,觀察組使用溫通止痛貼貼于腰三橫突末端疼痛處,對照組使用麝香追風膏外貼,治療10 d后結果顯示,觀察組CRP、ESR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總有效率高達93.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3.33%,這說明溫通止痛貼劑對風寒濕痹型的腰三橫突綜合征具有較好的療效。沈良等[13]治療瘀血阻滯型腰三橫突綜合征患者114例,觀察組使用改良型“三六九”緩釋凝膠膏劑(姜黃、大黃、防風、等為主要成分)聯合桃紅四物湯口服,對照組采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并予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涂擦患處。治療4周后,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血清MDA低于對照組,T-AOC、SOD均高于對照組,并認為觀察組方案可通過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進而促進腰椎功能恢復以達到治療目的。楊鵬遠等[14]治療此病326例,治療組使用中藥熱敷貼(主要成分為防風、白芷、威靈仙、海桐皮、川烏、草烏、獨活、川芎、當歸、紅花、艾葉按比例制成袋裝中藥粉劑)與熱敷靈結合敷貼于腰三橫突處壓痛點,對照組使用中頻治療儀治療,結果提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4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2.02%,2組治療結果均提示有效且接近,但2組治療后的ODI及VAS評分結果提示治療組更低,這說明中藥熱敷貼治療在緩解患者疼痛方面優于中頻治療組,且中藥熱敷貼有著操作無創無疼痛,方便,患者依從性高等特點,值得臨床推廣。
2.3 針刺治療針刺治療是指術者針刺患者體表特定腧穴達到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操作便捷、費用低、安全性高、療效佳等優點。祁紅艷等[15]采用毫針速刺法治療60例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速刺組選取第三腰椎橫突周圍壓痛明顯的結節和肌束,使用提插手法,由淺入深予患處足量且快速地穿透性刺激,全程刺激在2 min以內,操作完畢后不留針。常規組選取阿是穴,使用平補平瀉法,提插捻轉得氣后留針30 min。結果提示速刺組治療愈顯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并且Mcgill評分、體征評分、疼痛緩解程度及局部炎癥消除上均優于常規針刺,值得臨床推廣。王家豪等[16]臨床研究中,予觀察組尺脛針針刺脛部足太陽經皮部,通過上抬下壓法、左右擺動法、左右捻轉法、環轉法4種行針手法,并聯合圍刺滯動針法,分別使用圍刺、滯針和動針對第三腰椎橫突痛側進行刺激。對照組采用常規針刺,選取雙腎俞、雙大腸俞、雙腰夾脊、患側委中、阿是穴,采用平補平瀉手法并留針30 min。治療2個療程后,結果提示觀察組治愈率83.33%, 總有效率高達97.22%,對照組治愈率僅為22.22%,總有效率為61.11%。這說明尺脛針療法具有較明顯的療效,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2.4 針刀療法針刀是傳統針灸的毫針與現代醫學的手術刀相結合的一種治療工具,針刀療法指術者使用針刀刺入患處皮膚,松解刺激患處局部粘連的筋膜、肌肉等軟組織,進而促進局部炎癥的吸收,達到緩解疼痛的治療方法[17]。蘇晶[18]治療104例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患者,治療組使用針刀分別松解L2~L5棘上韌帶、棘間韌帶,L2~S1的關節突關節囊,對照組選取雙腎俞、委中、大腸俞、患處阿是穴等進行電針治療,治療1個月后結果提示針刀組愈顯率及總有效率分別為74%和90%,明顯優于電針治療組的54%和80%,這說明針刀治療在改善患者癥狀上優于電針治療。陳鋼等[19]使用針刀切割松解橫突局部粘連和瘢痕的軟組織,治療后總有效率達86.7%,并證實運用針刀對腰三橫突末端局部軟組織進行松解和剝離,可以促進患處局部肌肉和韌帶得到修復,此外針刀還可通過機械刺激改善患處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達到治療目的。陳中[20]基于張天民教授[21]提出的“弓弦理論”,從生物力學角度分析第三腰椎橫突處的力學平衡破壞為此病的主要原因,這為針刀治療提供了力學基礎,運用針刀治療此病取得較佳的療效,并指出通過針刀直接松解患處粘連、硬化、瘢痕的軟組織,可以調節并恢復第三腰椎橫突的正常力學平衡。宋小虎等[22]在肌骨超聲引導下使用小針刀松解術治療35例第三腰椎綜合征患者的研究中,證實在肌骨超聲影像技術的引導下,小針刀能更準確地針對病變局部組織進行靶點松解治療,這相比傳統針刀依靠術者雙手定位,超聲引導定位更加準確。
2.5 推拿治療推拿是指術者運用手或人體其他部位直接在患者體表進行操作,通過刺激相應的腧穴與經絡,達到治療效果的方法。唐杰等[23]以“病在筋、調之筋”及“骨正筋自柔”為理論指導,觀察組采用按法、推法、揉捻法、扳法等手法治療此病,對照組使用中頻理療儀進行治療,2組在各自基礎上均配合燕飛式功能鍛煉,結果提示手法治療在改善癥狀與緩解疼痛方面均優于中頻治療,并指出手法治療能夠有效緩解肌肉組織痙攣,并能調整腰椎小關節的位置,相比中頻治療,手法治療有著無創、無痛苦、患者接受度高等特點,值得臨床推廣。呂璨等[24]通過體外沖擊波聯合腹部推拿治療30例此病患者,對照組采用單一采用rESWT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聯合腹部推拿治療,結果提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達93.3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3.33%,并指出運用推拿手法對腰腹進行同治,有助于緩解患者腰痛,加強腰椎穩定,且臨床效果顯著。張欣等[25]治療60例此病患者,觀察組采用分筋點穴推拿法,對照組采用電腦中頻治療對比,結果提示總有效率為8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證實推拿手法治療優于一般電腦中頻治療。毛雄偉等[26]使用推拿手法治療78例此病患者,結果治愈65例,好轉9例,未愈4例,總有效率高達94.9%,并指出通過手法整復和理筋整復可調整腰部棘突小關節紊亂,改善局部肌肉筋膜痙攣,促進局部炎癥吸收,進而達到治療目的。邱峰等[27]運用手法治療60例此病患者,觀察組基于肌筋膜經線理論,使用法及肌肉牽張手法對患者腰背筋膜所在功能線等處實行治療,對照組使用傳統按揉法、法、擦法等在患者雙側第三腰椎橫突處、雙側骶棘肌、大腿內收肌等處行手法治療。治療7 d和21 d后,2組患者ODI評分均明顯改善,觀察組改善作用更優于對照組,這表明分經點穴推拿法較常規推拿手法治療此病有著更佳的療效。
2.6 其他治療穴位注射是指通過注射將治療藥物注入人體腧穴達到治療目的的治療方法。蔡雁飛等[28]使用復方當歸注射液對壓痛點進行穴位注射并聯合常規針刺治療,對照組使用單一常規針刺治療,結果發現治療組血清NO、6-Keto-PGE1α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治療組多裂肌、豎脊的AEMG、MPF、MF值均優于對照組,證明壓痛點藥物注射能夠改善腰椎功能并提高療效。針刺放血療法是指用三棱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腧穴皮膚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達到治療疾病的方法。劉海永等[29]使用委中穴放血配合跪取伏兔穴刺絡放血,對照組口服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優于對照組。郭鵬遠等[30]治療20例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患者,治療組使用刺血拔罐法,選取腰三橫突處最明顯壓痛點,委中穴周圍小靜脈,使用三棱針點刺后留罐放血。對照組采用常規針刺,取腰三橫突壓痛點、雙腎俞、大腸俞、委中,針刺留針。結果提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為85%。這表明刺血拔罐治療較普通針刺治療效果更好。
2.7 聯合治療聯合療法指針對不同癥狀的患者,在各種中醫療法中選取多種方案進行綜合治療,進而達到最佳療效的方法。田春艷等[31]使用長針恢刺法聯合水針穴位注射治療此病,有效率高達100%,這明顯高于單純針刺法的73.3%和單純穴位注射的76.7%,這說明聯合治療相比單一治療在緩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效果更加明顯。楊田靜等[32]觀察發現溫針灸聯合推拿可有效改善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患者的疼痛癥狀,證明針灸聯合推拿治療較單一治療能明顯提高療效。莊少川[33]使用針刀結合獨活寄生湯的加減療法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 能明顯改善患者腰部的功能狀況, 提高療效。徐長斌等[34]治療60例此病患者,采用針刺結筋病灶點配合推拿,結果提示患者VAS評分、ODI評分、癥狀改善程度及總有效率均優于單一常規針刺治療,這說明聯合治療有著更佳的療效。穆懷思[35]治療80例此病患者發現,在傳統封閉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小針刀對患處實施松解及剝離能明顯改善第三腰椎橫突周圍肌肉、肌腱功能,提高腰椎活動度且不影響對應腰椎功能。
綜上所述,相對于西醫治療,中醫藥在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的治療上有著方案多、價格低、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可等優勢。在臨床實際治療中,多種方案聯合治療有著更佳的療效,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然而,此病的中醫藥治療上仍有不足之處,發病機制的相關研究目前尚無統一定論,這仍需今后進一步進行大量的基礎試驗與臨床試驗,因此,中醫藥對此病的治療仍有著廣闊的前景,如何發揮中醫藥治療的特色,并聯合現代醫學的優勢,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