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惠荔
[周口市婦幼保健院(周口市兒童醫院),河南 周口 466000]
子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SIL)屬于常見生殖系統疾病之一[1],該病具有癌變風險,多采取子宮頸環形電切術(LEEP)進行治療[2],但采取該方法操作方法簡單,難以徹底清除病灶,可能存在殘留或復發的情況。因此,了解子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患者LEEP 后病變殘留及復發的影響因素十分重要,可對后續患者處理提供較高價值意見和支持[3]。有研究[4]指出,LEEP 手術后病灶殘留及復發的因素包括腺體受累、病理特征、病理切緣陽性情況等,但關于SIL 患者實施術后LEEP 后病灶殘留的危險因素仍存在一定爭議[5]。現以周口市婦幼保健院SIL 患者LEEP 術后選取356 例開展研究,探討SIL 患者LEEP 后病變殘留及復發的影響因素,其結果如下。
選取2021 年6 月至2022 年8 月就診的子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采取LEEP 患者356 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37~68 歲,平均(45.78±5.12)歲,平均孕次(1.56±0.35)次,所有患者信息資料齊全,記錄患者術前HPV 分型、LEEP 標本的檢測結果、切緣狀態、術后半年隨訪的TCT 檢測、術后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R-HPV)檢測、陰道鏡下子宮頸活檢結果。
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患者均接受LEEP 治療;③積極配合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存在其他生殖系統疾病;②患有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③中途失訪者;④臨床資料不全者。
所有患者隨訪時間為2 年,復查項目有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TCT)、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若TCT 存在異常則需進行陰道鏡檢查或病理活檢,以病理結果進行判斷是否有殘留;術后3個月復查細胞學檢查,觀察是否為陽性,進行復發判斷,排除患者會陰及陰道病變,術前患者HPV 為陽性,術后6~12 個月再次檢查依然為陽性則為持續感染。此次研究中,收集所有研究者的相關資料,包括患者的年齡、生育、手術情況、腺體受累、HR-HPV 感染等,并進行整理;分析病理特性與SIL 患者LEEP 后病變殘留及復發關系,對該病殘留/復發多因素進行分析,其中SIL病變分級則是對患者進行TCT 細胞學診斷,借助HPV 分型/定量檢測系統對患者行陰道鏡檢查,觀察宮頸表面的情況,必要時需要通過組織活檢做病理檢查;宮頸上皮內癌變(CIN)Ⅱ為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Ⅲ級:相當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對患者進行宮頸活檢判斷;腺體受累的判斷可通過臨床體檢,亦可通過影像學檢查(PET-CT或CT);受限象限個數通過宮頸活檢判斷;切緣陰性說明病灶切干凈,而切緣陽性說明病灶沒有切除干凈。
采用SPSS 22.0 作統計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影響SIL 患者LEEP 后病變殘留及復發的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α=0.05 為檢驗水準。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356 例接受LEEP 術的SIL 患者當中,無殘留/復發例數為262 例(73.60%),有殘留/復發例數94 例(26.40%);無殘留/復發組患者的HRHPV<2、受累象限≤2、切緣狀態陰性發生率均高于有殘留/復發組,而HPV 持續感染發生率則低于有殘留/復發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經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顯示,多重HR-HPV、腺體受累、多象限受累、CINⅢ、切緣陽性及HPV 持續感染是殘留及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SIL 患者LEEP 后病變殘留及復發危險因素Logistic 分析
近年來,SIL 屬于一種癌前病變,在育齡婦女當中其發生率較高,該病有低級別和高級別之分[6],前者相當于CINⅠ級,后者包括CIN Ⅱ、CIN Ⅲ級。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多采取激光、電凝、手術治療等[7],其中LEEP 是治療該病的方法之一,具有診斷和治療雙重作用。但術后病理切緣可能為陽性,病變累及范圍、術中宮頸體積及宮頸萎縮等因素會影響到宮頸錐切術后病理切緣狀態,存在病變殘留的可能[8]。有研究[9-10]顯示,國外CIN 患者宮頸錐切術病理切緣陽性高達5%~40%,我國則為4%~24%,該病術后病灶殘留/復發率則高達3%~47%,其發展成為宮頸癌的風險高于正常人群,術后進展為浸潤癌的報道。另外,SIL 復發病例再次手術治療可能影響其宮頸結構及功能[11],因此,研究SIL 患者LEEP 術后病變殘留/復發相關危險因素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中,在356 例SIL 患者LEEP 后患者當中,無殘留/復發例數為262 例(73.60%),有殘留/復發例數94 例(26.40%),可見隨訪2 年后發現,患者LEEP 手術后病情復發/殘留的發生率較高。如何控制復發和阻斷SIL 進展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該病除了采取積極有效治療方法,更要了解其病變程度及范圍、HPV 感染等復發影響因素,做好預防工作。此次研究中,經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顯示,復發的因素與多重HR-HPV、腺體受累、多象限受累有關,易受到切緣陽性、HPV 持續感染的影響。另外,病理結果是重要因素之一[12],病變程度也會影響錐切術后病灶殘留或復發。SIL 患者采取LEEP 手術后,HPV DNA 清除速度較快,仍然存在HPV 持續感染,術后6 個月均可能存在感染的情況,與熊艷等[13]的研究結果類似,進一步說明HR-HPV 感染會影響病情恢復,需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利于病情的恢復。通常HPV 持續感染多是由HR-HPV 感染誘發,患者LEEP 手術后患者宮頸出現損傷,更易受到病毒入侵,出現機體免疫低下,這是HPV反復感染的根源,從而導致術后病情復發[14]。本研究還顯示,腺體受累情況同樣與術后病灶殘留或復發有關,分析原因,可能與頸管腺體內往往分布有非典型增生細胞,因正常細胞覆蓋、遮擋未能有效清除有關,進一步發展甚至進展為浸潤癌,臨床上多采取陰道鏡檢及細胞學檢查,難以發現異常,因此出現腺體受累的患者術后復發風險增加[15]。此外,病變范圍累及象限較多者,多象限受累患者病灶分布廣泛,若不積極治療,病情加重會誘導至宮頸深部,滋生深部病灶,出現病灶殘留的情況,手術切除不徹底導致病變殘留或復發。同理,切緣陽性是術后病變殘留/復發的危險因素已獲得認可[16],因LEEP 手術過程當中患者宮頸組織范圍廣泛,呈多點病變,手術不徹底,出現遺漏或宮頸內有病變導致復發的情況,與封媛媛[17]研究結果一致,進一步證實了病理切緣陽性是HPV 術后持續感染的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子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患者采取LEEP 后,存在病變殘留及復發的情況,其影響因素為多重HR-HPV、腺體受累、多象限受累、CINⅢ、切緣陽性及HPV 持續感染。因此,需加強對患者術后隨訪、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殘留/復發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