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釵 何惠萍
注射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患者化學治療(化療)前需注射大量抗過敏藥物的弊端,但仍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的短時間內會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及療效。針對患者化療后的嘔吐問題,臨床一般采取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止吐治療,但長期使用該藥物易引起便秘、腹脹、頭痛等并發癥[1-3],并增加患者治療成本。本文旨在觀察穴位敷貼神闕穴和中脘穴對降低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化療患者惡心嘔吐的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該類疾病提供借鑒參考。
選取我院2022 年4 月至2023 年4 月住院接受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化療的癌癥患者110 例。納入標準:經病理學診斷為惡性腫瘤,預計生存周期大于6 個月,需接受化療且無禁忌證,接受化療前24 h 內未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對化療藥物或本方案涉及藥物存在嚴重過敏反應;存在外傷,穴位敷貼治療區域皮膚破損;有精神病史,妊娠期或哺乳期;存在其他原因所致的嘔吐,近期接受過止嘔治療等。本方案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患者均知情同意。按照化療后干預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5 例。
兩組均接受同一團隊的診治和常規化療、健康宣教工作,使用化療藥物前30 min 予鹽酸托烷司瓊注射液(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5 mg 微泵靜脈推注,以20 mL 氯化鈉注射液溶解,推注時間需大于5 min。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穴位敷貼治療:將吳茱萸、姜半夏按1 ∶ 1 的比例研磨成細粉,用白醋、蜂蜜將藥粉調為糊狀,取藥糊制備成直徑2 cm、厚度約0.5 cm 的藥餅,剪取3 cm×3 cm 的醫用膠布制備成穴位貼,于患者化療前6 h 清潔神闕穴和中脘穴皮膚表面并貼敷穴位貼;在化療期間沖擊性按壓穴位貼,并逐漸增加按壓力度至患者出現酸脹、麻、痛感,每次按壓1 min,按壓20 ~30 次。
① 惡心嘔吐嚴重程度共分為0 ~Ⅳ級。0 級:患者治療后無惡心嘔吐癥狀;Ⅰ級:患者化療后出現1 ~2次輕微惡心嘔吐癥狀,且未對正常進食功能造成不良影響;Ⅱ級:患者化療后出現3 ~5 次明顯惡心嘔吐癥狀,對日常進食產生輕微負面影響;Ⅲ級:患者化療后出現6 ~8 次較嚴重的嘔吐癥狀,對正常生活、進食產生了明顯的不良影響;Ⅳ級:患者化療后出現了持續、頻繁的嘔吐癥狀,且難以有效控制。② 中醫證候積分:分別于化療前后評估患者惡心嘔吐、食少納差、神疲乏力和脈細數等方面,其中惡心嘔吐、食少納差為主證,計0、2、4、6 分;神疲乏力、脈細數為次證,計0、1、2、3 分;分值越高表示中醫癥候表現越嚴重。
對 照 組 男35 例(63.6%),女20 例(36.4%);年 齡40 ~75 歲,平均(55.8±4.2)歲;疾病類型:肺癌16 例(29.1%),胃癌15 例(27.3%),腸癌14 例(25.5%),乳腺癌、卵巢癌各5 例(各9.1%)。觀察組男37 例(67.3%),女18 例(32.7%);年齡40 ~75 歲,平均(56.3±4.3)歲;疾病類型:肺癌17 例(30.9%),胃癌15 例(27.3%),腸癌12 例(21.8%),乳腺癌6 例(10.9%),卵巢癌5 例(9.1%)。
由表1 可見,觀察組中重度(Ⅲ、Ⅳ級)惡心嘔吐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表1 兩組化療后惡心嘔吐程度比較 [例(%)]
由表2 可見,化療前兩組惡心嘔吐、食少納差、神疲乏力、脈細數積分接近。化療后兩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較前升高,但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表2 兩組化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化療所致的嘔吐,屬于中醫學“藥邪”范疇。五臟中胃主受納,在接受化療藥物后藥毒侵胃,濁陰不降、津液停滯、胃失和降、氣逆于上,進而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結合癌癥患者代謝復雜和機體較弱的情況,外用穴位敷貼治療更符合臨床實際,具有便于操作開展、患者易接受等特點。神闕穴是任脈上的穴位,與人體的脾胃貫通,中醫認為對該穴位的刺激具有健脾和胃、止瀉、緩解腹痛等作用;神闕穴匯聚較多神經元,此處角質層較薄,更利于接受刺激信號,通過針灸、穴位貼等物理刺激該穴位,能夠調節、控制嘔吐的中樞神經異常放電,進而調節神經嘔吐信號和胃迷走神經信號[4-5]。中脘穴與神闕穴同位于任脈,是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中醫認為刺激該穴位具有和胃健脾、通降腑氣的作用,該穴位所在的位置也有較多的神經匯集,更易接收到外界刺激[5]。
本文所用的穴位貼主要由吳茱萸和生姜組成,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的作用。《神農本草經》記載:“吳茱萸,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吳茱萸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利于藥物的透皮吸收,其主要藥效成分吳茱萸堿和吳茱萸次堿也具有良好的體外透皮釋放性[6]。生姜為“嘔家圣藥”,具有溫中、治畏寒上逆之嘔水的作用;白醋具有止痛、發散藥效的作用[7]。穴位敷貼的治療原理為通過止吐藥與止吐穴合用,達到止吐的效果。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中重度惡心嘔吐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接受穴位敷貼干預的患者化療后惡心嘔吐癥狀更輕微。在中醫證候積分方面,化療后觀察組各項積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接受穴位敷貼干預的患者各項癥狀表現更輕微。本文所用的藥物貼敷于體表腧穴,在按壓中能夠進一步促進藥效成分接觸皮膚后的滲入,通過對腧穴的刺激和經絡的傳導,進而幫助患者減輕惡心嘔吐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