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地方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

2023-11-30 23:12:51林科劉陽
攀枝花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國際化現代化教育

林科 劉陽

[摘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優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和促進人的現代化。在當今全球化時代,培養國際化人才是促成教育國際化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步入教育現代化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地方高校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主力軍,探索其在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如何高質量地培養國際化人才可謂意義重大。全面梳理總結地方高校在培養國際化人才過程中出現的“戰略定位理念落后,組織運行管理松散”等十類問題,首倡運用新發展理念提出“貫徹開放辦學理念,面向未來服務戰略”等相應對策,以期提高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校國際化辦學水平,助推實現教育現代化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

[關鍵詞]國際化人才;教育國際化;地方高校;人才培養;辦學水平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章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0563(2023)03-0102-09

DOI:10.13773/j.cnki.51-1637/z.2023.03.013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高瞻遠矚地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意味深遠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1]。對于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式現代化而言,教育現代化本是其基礎和先導,也是其目前優先發展之重。作為教育現代化重要標準之一的教育國際化,是教育主動融入全球化時代的辦學自覺,而實現它的重要途徑就在于培養國際化人才。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不論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還是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基礎在教育,關鍵靠人才,必經之路是國際化。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工程,同時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合作兩項重要職能。面向教育現代化,作為人才培養“主陣地”和區域人才“蓄水池”的地方高校,理應將國際化人才培養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以教育國際化促進教育現代化,進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助力早日成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地方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意義

伴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滾滾向前的發展大潮,高等教育國際化已然成為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高校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歷史使命,它“不只是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手段,也是高等教育現代化的要素之一”[2],而要實現它急需“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3]?!皣H化人才是人才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基礎與核心競爭力?!保?]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而得到進一步加快和擴大,地方高校要想在高質量發展中形成競爭優勢,就必須主動引領國際化人才培養浪潮,將國際化人才培養作為一項整體性、戰略性和全局性工作來推進,實現變道超車加快發展,追趕上國際化潮流。高校在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的過程中應注重結合各自辦學特色形成獨樹一幟的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國際化人才培養相關政策執行的向度、力度和效度,增強學校的發展硬實力、文化軟實力、形象品牌力和影響輻射力,從而促進學校的可持續、健康、長遠發展,為我國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貢獻應有的力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上,國內國際社會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和渴望與日俱增。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主體的地方高校是驅動地方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肩負著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各類專門人才的歷史重任。乘著國家全面對外開放的春風和國際交流合作的機遇,地方高校轉變國際化發展理念,積極探索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有效路徑,是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市場需求的現實需要,是提升我國教育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自我提升的內在選擇,可以為中國式現代化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強有力的國際化人才支撐。

三、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地方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問題

(一)戰略定位理念落后,組織運行管理松散

國際化人才培養是高校服務國家人才戰略需求的重要抓手,是適應新時代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必然選擇,所以在對高校的各種審核評估中都將其設置為重要的指標之一。雖然,大部分地方高校都提出了“開放辦學”理念,實施“國際化”戰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但在圍繞“培養國際化人才”這一定位制定學校發展戰略時,多是為了完成考核指標任務,抱著“一慢二看三通過”的心態,未能真正認識其重要性。人為地割裂了國際化人才培養與學校整體發展之間的關系,錯誤地認為培養國際化人才投入較大但產出效益較小且緩慢,對學校內涵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不多,是一個加分選擇項而非必修項,從而未將其作為一項戰略性任務來抓。很多地方高校在設定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時更多的是注重學習掌握外語、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專業知識與技能,對學生國際理解教育、家國情懷培育、國際規則通曉等關鍵核心目標關注較少,導致培養的人才無法適應國家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國際化人才培養需要“鏈式”組織管理運行,但現實是很多地方高校對于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組織管理條塊分割現象嚴重,主要表現在:一是組織機構運行不暢。盡管地方高校為了迎評過檢,如法炮制成立了國際化工作領導小組、外事工作領導小組或者國際教育學院等組織機構,但基本上都存在相關規章制度和運行機制不健全、內部互相推諉扯皮、組織機構形同虛設的問題。二是組織管理協同不夠。國際化人才培養組織運行管理機制游離于學校治理體系之外,未從招生、人才培養、教育管理與服務、就業創業、機制平臺建設等方面做好整體規劃,使得國際化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建設等無法實現有效協同。三是欠缺集群發展思維。國際化人才培養更多依靠的是地方高校自身進行的,借助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社合作和校地合作跨界集群育人不足,即使有借力也僅局限于資源供給、交流合作等方面,在營造全方位國際化人才培養格局、搭建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立交橋上做得還不夠。

(二)師資隊伍力量不足,中外學生交流不暢

“高校的教職員工既是國際化人才的培養主體,也是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客體?!保?]國際化人才培養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國際化師資隊伍,但由于地理位置、辦學條件等內外部因素的制約,地方高校引進和培養國際化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一是國際化師資結構不合理。從國籍上看,外籍教師的人數較少,且多為語言類課程教師;從來源上看,更多招聘的是國內院校畢業的應往屆畢業生,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的師資較少。二是國際化師資能力不達標。一方面是教師隊伍教學能力不足,由于很多地方院校的原有師資大多數是本科學歷,雖然近年來招聘引進了一批國內外高校畢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但基本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國際化視野和國外生活、訪學、學術交流等經歷,也就無法培養出適應國際社會和企業需要的國際化人才;另一方面是管理隊伍管理能力欠缺,由于人員編制、辦學經費的限制,很多地方院校在進行人員配置時抱著“只要有人”的心態,未能充分考慮國際化人才管理的特點以及與之匹配的能力需求,導致管理隊伍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因材施教、因事而化、因時而新的能力較弱,無法有效補充其他育人環節。

學生國際流動與實踐平臺的豐富性、覆蓋面直接影響著作為受教育者的中外籍學生參與國際化人才培養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影響著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質量。在“走出去”方面,由于人才培養目標、學生自身理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地方高校選派中國學生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活動競賽、交流訪問,以及能到國際組織或跨國企業實習、志愿支教的人屈指可數,導致學生國際服務、國際參與意識和國際適應力、競爭力較弱。在“請進來”方面,雖然有條件的地方高校早已開始招收學歷或非學歷制的外國留學生,或是開展了外國留學生來校交流學習活動,但外國留學生人數總體占比較小,中外籍學生的管理和培養自成體系、獨立運行,雙方相互交流接觸的機會不多,都很難有機會進行真實的跨文化交際實踐,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文化沖突和無法快速適應的狀況,間接影響了國際化人才的培養。

(三)學科課程建設滯后,科研成果轉化不夠

學科專業建設、課程教學改革是促進國際化人才目標達成和取得實效的關鍵要素,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一是學科專業設置導向不合理。地方高校目前在設置和動態調整學科專業時更多考慮的是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和地方產業布局要求,而真正面向國家發展戰略,站在增強國際競爭力與全球適應力的角度規劃整個學科體系和專業布局,結合國際組織、外國企業、外資企業或走出去的中國企業等國際就業市場需求,融合自身特色和國際優勢資源、管理經驗,深入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關鍵節點設置相關學科專業方面做得還不夠。二是本土化、校本化與國際化兼顧不夠。很多地方高校還未意識到本土化、校本化和國際化三者之間的耦合關系,存在完全照搬國外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標準和套用國外教材內容等問題,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編撰教材、編制課程標準等方面造成“四不像”“騎驢找馬”現象時有發生。三是課程建設理念相對滯后。在課程設置上,有的開設語言課程過多,有的開設專業技能課程過多,很少注重國際化知識、技能和素養的系統化培養。大部分高校更多關注的是課程國際化,對于開展的雙語教學僅限于中文和英語教學,很少運用其他語種開展教學,對教學方法、教育資源、實習實訓等方面的國際化關注較少。

科學研究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是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是提升人才國際流動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很多地方高校在構建跨國跨學科的科研合作時,更多停留在課題合作研究上,在共建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研發機構、國際智庫、區域國別研究中心等領域乏力,導致師生與國際專家學者深度交流、聯系不暢,無法有效轉化利用好國際先進的學術理念和科研方法,不能助力提升自身整體的科研水平。除此之外,課題合作多浮于表面,合作成果轉化利用率低,反哺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成效甚微。在搭建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平臺時,不太重視牽頭舉辦或是派遣師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論壇,推動與國際學術研究的交流合作,使得師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最前沿的學術信息,也就不能增強師生國際互動與國際理解能力。利用數字賦能國際化人才培養不足,結合人工智能、數字化資源和“云上”手段開展教育教學和科研轉化的思路、方法不夠細致具象,無法滿足師生的數字信息和國際交往勝任力的需求。

(四)對外合作質量不高,人文交流項目匱乏

縱觀不同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實施路徑、培養模式,大都缺乏各自地方、學校、學科的特色,錯位發展意識不強。在對外合作方面,地方高校合作交流對象基本以國外中等或中下等水平的院校為主,高層次的優質高校資源引進難度大且合作較少,嚴重制約了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對外交流項目集中在人文社科專業類別上,慣用留學或交換等方式,低水平、同質化辦學現象嚴重;引進的教育資源與中國本土實際結合得不緊密,未能充分轉變為適合地方高校實際的課程設置、校本教材和實習實訓在內的實踐育人體系、評價反饋機制,資源轉化率和高效利用率低。在合作辦學方面,大部分地方院校并未將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視角從國內轉移到國外,未能主動與境外機構、社會組織或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攜手在境外建立海外分院、教育機構,開設孔子院校、孔子課堂或開展技能培訓、訂單培養,以實現國內外教育資源的有效流動,擴展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路徑。盡管有些地方高校近些年來已向國外院校輸出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等本國人才培養成果,但仍存在輻射力不強、主導或參與制定學科專業國際化標準、國際職業資質等方面力度不夠的問題。

育人環境是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催化劑,利用中外人文交流這一提升國際化人才人文素養與全球勝任力的有效抓手,可以進一步豐富國際化育人環境和氛圍。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有力補充,是引領國際化人才思想,助力國際化人才成長成才的著力點,但目前地方高校在推動第二課堂服務于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局限于依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文體活動等形式,從“五育并舉”角度著力提升國際化人才綜合素養上還存在不足。搭建中外學生合作交流平臺不足,根據學校特色、專業差異、學生層次、學生需求、所處地域分層分類開展具有地域和校本特色的語言、文化、技能、素養等多維度相交叉的活動較少,不能滿足國際化人才浸潤式教育的要求。地域資源、校本資源是人才培養的充分養料,是人文交流活動中可重點挖掘和利用的資源,但目前地方高校在運用地域資源、校本資源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上明顯不足,不愿主動對上對外爭取人財物的支持、與兄弟院校爭取資源互補的協同,大部分國際交流活動存在“自編自導自演”的問題。

(五)經費保障分配不均,評價激勵機制不全

地方高校的經費主要來自財政撥款,在教育經費劃撥和分配投入固定且不均的情況下,很多高校辦學經費不足,往往只能滿足正常辦學的開支和學校相關硬件設施、辦學環境的改善,不能將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國際化人才培養中。雖然有些地方高校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將國際化教育支出納入了財政支出體系之中,但在總“蛋糕”有限的情況下,國際化人才培養分得的“羹”占比較小。地方高校在考核分配建設上,未將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分門別類納入工作績效考核、職稱評審晉升、評優評獎表彰等考核體系中,未能為參與者的發展增值發揮效能,導致參與國際化人才培養的主體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國際化人才培養評價可以精準掌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成效與問題,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地方高校很多時候以學生掌握和應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人才培養評價核心,未能對標國際化人才的內涵和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實際調整完善現有人才培養評價和評估的指標體系,還未加入與國際適應力、國際競爭力相適配的海外交流、工作、志愿服務等方面的內容。畢業生、家長、行業組織、用人單位、合作院校的反饋意見可以很好地幫助高校進行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但很多地方高校缺乏質量監控意識,運用第三方機構進行人才培養質量跟蹤調研的極少。雖然每年或定期都在做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反饋調查,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不健全、運行流程不完備、調查多年內容不變、調查題目設置隨意、調查過程走過場等因素導致調查結果實效性低,無法助力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動態優化。

四、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地方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貫徹開放辦學理念,面向未來服務戰略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地方高校要徹底擯棄“現代化”“國際化”就是“西方化”“歐美化”或“某國化”的錯誤思想,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要將新發展理念融入辦學治校之中,用其引領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實踐。首先要堅持“理念先行、目標導向”,“心懷國之大者”全面貫徹“開放辦學”發展理念,主動對接服務國家和區域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將國際化全面融入“以師生為中心”的服務過程,著力培養胸懷天下,厚植家國情懷,具有全球視野思維、國際知識體系、較高外語水平,熟悉國際文化、國際規則、國際標準,擁有跨文化交際力、國際理解力和全球勝任力,勇于參與國際交往、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其次要面向未來和學校戰略制定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體系、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充分利用已有的、豐富的國際合作資源,持續提升學校國際化辦學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優化對外交流合作機制,推進外事處或國際交流合作辦公室等機構改革,強化歸口協調職能,促進組織、宣傳、教務、學工、后勤、招就等系統聯動參與進全校國際化人才培養這一盤大棋中,并將其貫穿于課程教學、教育管理、實踐體系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最后要發揮“院辦?!备母锏幕盍?,有組織、有計劃地推動每個二級院系培育一批優質國際交流合作項目(平臺),實現“一院一策”積極推進師生交流、人才引進、合作辦學、學術交流、涉外服務、漢語推廣、標準研制、規則制定等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協調師生雙向流動,以人為本內外循環

堅持“以人為本”“胸懷天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兩類市場、兩種資源,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協調中外師生國際雙向流動、經?;印!笆冀K堅持文化差異性原則,秉承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理念,傳播優秀的中華文化”[6],持續推動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和過程改革創新,從中外不同語言文化視角培養出更多情懷視野兼備、知識技能兼具、規則語言兼曉的國際化人才。首先,要解決國際化人才由誰來培養的問題,就必須加強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引育并舉,從結構和質量上解決現有國際化師資短缺的問題。一方面,要利用國家、地方政府的人才引智計劃引進一批符合學校專業設置、未來發展定位,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能夠與現有師資結構形成互補,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優秀境內外人才和創新團隊。另一方面,要增加本土教學和管理師資隊伍深度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學術研討、經驗交流的機會,通過與國外院校聯合培養、共建研究中心、培訓基地等形式提升本土師資的國際化觀念、眼光和素養,進而更好地服務國際化人才培養。然后,要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國際化人才培養之中,“需要適時、適地、適人,綜合考慮多種因素,追求‘天時地利人和的理想狀態,按照不同的教學目的、不同的教學環節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立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打破國際化人才培養就是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偏頗認知,充分發揮“在地或線上國際化”效能,利用已有豐富的國際優質教育資源,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國際化教學方式和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校內也能置身于國際化的學習氛圍和教育環境之中。同時,支持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聯合培養、短期交流、國際產學研合作、國外實習等途徑,盡可能多地參與國際學術會議、職業技能競賽,引導學生樹立跨文化意識、深化國際化理解,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學術創新能力。

(三)創新教學科研轉化,引進輸出質量標準

通過教學科研創新可以構建高質量的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只有穩穩抓牢這條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生命線,才能確保國際化人才培養不偏航、不落后。地方高校要站在提升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角度加強自身優勢學科專業和課程的建設,適應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挑戰,通過“云上”“線上”等載體持續加強優勢學科專業和課程教學科研創新的轉化利用,強化教育教學創造力和硬實力。通過反躬自省,找準自身薄弱學科專業,深入剖析制約其發展的因素,通過引進借鑒國外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有效經驗和優勢資源,加強與國外高校、科研機構、國際組織在教研交流、科研合作、實習實訓基地共建等方面的合作,將更多優勢資源引入現有教學科研體系,推動現有教學科研體系換擋升級,逐步彌補弱勢學科專業的短板,實現均衡發展。同時,還應找準著力點和落腳點加強質量標準輸出,搭乘孔子學院、魯班工坊等國家海外辦學旗艦項目的班車和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順風車,積極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質量工程和品牌項目,加大中國職業能力標準、教育標準、課程標準、行業標準輸出,并注意結合輸入國本土實際提升輸出標準的“免疫力”,進而提升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全球競爭力和引領力,提升中國教育的號召力和主導權,增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四)營造綠色教育生態,校本特色差異共生

因地制宜才能實現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多元供給,這也是地方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根本出路。同質化是各個地方高校在探明適合自己發展道路前必然會經歷的過程,但不是長遠可持續發展的最終路徑,錯位發展才是實現地方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正確選擇。地方高校不應搞扎堆和“依樣畫葫蘆”辦學,跟在辦得好的高校后面亦步亦趨,而是要根據所在地區的行業優勢和學校辦學定位、類型、理念、優勢、校史等自身特色形成具有地域和校本特色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多層次、多樣化的共生共榮發展。敢于打破常規傳統思維,打造基于學校特色、專業特點、學生層次和學生需求的共性和差異性,符合所處地域特色的具有地域和校本特色的普適性、差異性共存的第二課堂活動,提升活動育人成效,“以實現滿足不同廣度、深度、厚度、溫度、效度要求的‘一校一品錯位發展”[7]。將地域資源、校本資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發揮其當代育人價值,系統打造具有地域和校本文化特色的視覺文化體系,以校園文化的隱性育人作用展示地方高校自身獨特的精神文化和辦學風貌,推進人人、事事、時時和處處都可育人,營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化人才教育生態。主動向當地政府、社會、企業和兄弟院校借力,實現人、財、物、力的資源優勢互補,避免為爭奪資源“打群架”“內訌”等現象出現,更好地將“資源紅利”轉變為“人才培養勢能”,精心培育生活在同一“地球村”的“世界公民”。

(五)改革評價激勵共享,動態平衡引領競爭

地方高校應通過開源和節流確保充足的國際化辦學經費支持,在合理調節現有資金的同時加大非財政撥款等額外可分配資金的創收,加大對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資金投入保障。動態調整評價激勵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從涉及師生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建立分層分級分類激勵機制,將績效考核與指標考核、結果考核和過程考核并存,促使師生正確認識自身在國際化人才培養中的角色、參與路徑,并激發其自覺提升參與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意識和能力,“筑好全員育人共識、用好全過程育人良方、畫好全方位育人畫卷”[8]。大刀闊斧改革質量評價和反饋結果機制,根據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核心能力、衍生能力要求,產業行業、國家和地方戰略發展需求,人才培養運行情況適時改革國際化人才培養評價指標和要素權重,確保其能科學合理地反映人才培養的過程和結果。發揮人才培養質量跟蹤反饋機制全面診斷、客觀監督、促進提升等職能,聘請第三方機構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評估,依托“對標競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找準各自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劣勢,發起國際化人才培養過程動態糾偏行動,確保國際化人才培養實效,引領人才競爭,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五、結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薄凹訌娙瞬艊H交流,用好用活各類人才。”[1]為了順應全球化、國際化和現代化發展的時代潮流,世界各國不約而同地將培養國際化人才作為促成教育國際化、實現教育現代化、推進國家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和戰略舉措。在邁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優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和促進人的現代化,更需要“提升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國際競爭力,加快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保?]地方高校作為培養國際化人才的主力軍,理應積極主動探索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如何高質量地培養國際化人才,為早日實現教育現代化和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暗胤皆盒撝鲃訉訃摇幕叱鋈ァ逃龑ν忾_放‘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等‘天時,更要整合利用好各校辦學地緣優勢的‘地利,調動國內外優勢資源、優秀人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和,在時空坐標中找準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方向?!保?0]本文全面梳理總結了地方高校在培養國際化人才過程中出現的“戰略定位理念落后,組織運行管理松散”“師資隊伍力量不足,中外學生交流不暢”“學科課程建設滯后,科研成果轉化不夠”“對外合作質量不高,人文交流項目匱乏”“經費保障分配不均,評價激勵機制不全”等十類問題,首倡運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提出了“貫徹開放辦學理念,面向未來服務戰略”“協調師生雙向流動,以人為本內外循環”“創新教學科研轉化,引進輸出質量標準”“營造綠色教育生態,校本特色差異共生”“改革評價激勵共享,動態平衡引領競爭”等相應對策,以期提高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校國際化辦學水平,助推實現教育現代化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22,826(21):4-35.

[2] 鄭凱越,YAN Jianzhang.高等教育國際化、本土化與現代化關系探微——基于《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思考[J].高教論壇,2020(1):114-118.

[3]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N].人民日報,2010-07-30(1).

[4] 徐小洲,鄭淑嫻,韓冠爽.大變革時代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理念創新與組織重塑[J].中國高教研究,2022(6):19-25.

[5] 夏玉榮,周桂生.論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的有機構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5,19(3):37-41.

[6] 吳玥,湯洪,林科.2012年中韓語言文學研究與漢語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0(2):174-176.

[7]杜周軍,林科,鐘樂海.中華優秀地域文化融入新時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以巴蜀文化為例[J].四川輕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7(3):85-100.

[8] 劉陽,林科.“三全育人”背景下四川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智庫時代,2022(14):85-88+124.

[9] 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意見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EB/OL].(2020-06-18)[2023-01-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6/t20200623_467784.html.

[10] 林科.地方院校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IN Ke, LIU Yang

(Party Committee Office and School Office of Mianyang Polytechnic, Mianyang 621000, Sichuan ;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Mianyang Polytechnic, Mianyang 621000, Sichuan )

Abstract: The modernization in terms of education and personnel is of top priority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esently,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constitutes not only a principal path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but also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supporting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 key role in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way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ten principal problems such as "out-dated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concept, loose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renewed development concept, it initiates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implementing the philosophy of open education, future-oriented service strategi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quality of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cultivation, enhanc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 higher level, and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s cultivation; competence in school management

猜你喜歡
國際化現代化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聚焦港口國際化
金橋(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邊疆治理現代化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中國外匯(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日韩美毛片|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无线视频| 久久福利片| 日本a级免费|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成人小视频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久久精品66|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日本欧美午夜|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国产在线第二页|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天堂2014|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免费| www.91中文字幕| 在线亚洲小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成人精品亚洲|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av在线5g无码天天|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狠狠干综合|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亚洲91精品视频| 欧美日本不卡|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不卡网亚洲无码|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在线国产91|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久久a毛片|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不卡影院|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夜夜操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在线精品自拍|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 久久免费视频6|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色婷婷电影网|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