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科技廳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江蘇省科技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的決策部署,以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專項行動為總抓手,切實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努力為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走在前提供科技支撐。
近年來,我們圍繞產業發展需求,立足自身優勢和產業特色,啟動建設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成功重組獲批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利用、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肉品質量控制與新資源創制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布局建設了一批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我們將牢牢把握戰略科技力量這一“關鍵支撐”,圍繞重大科技任務需求,加快創新平臺內涵建設,將其打造成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
高水平建設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加快推動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進入國家隊,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前沿和江蘇所需,圍繞事關糧食安全和種業振興的水稻、大豆、小麥等領域,下大力氣攻關種子重大科學問題和“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切實保障種源和糧食安全。
高標準推進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大首批重組獲批的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利用等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支持力度,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盡快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技術成果。同時在智慧農業、智能農機裝備、未來食品、食品質量安全、獸用生物制品等方面,積極創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
高效能加快國家和省級農高區建設。落實《2023年推進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工作要點》,緊扣“兩區一地”目標定位,采取省地聯動實行“揭榜掛帥”等方式,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加快產業技術突破和重大成果轉化,形成農業高科技產業集群。加快推進淮安、宿遷、連云港等省級農高區建設,聚焦建設主題和主導產業,集中資源和力量,積極探索農業創新驅動發展路徑。
緊緊圍繞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行動方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行動方案》,2023年已組織實施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項目95項,重點攻克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品種和關鍵核心技術。我們將進一步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勇擔科技創新第一方陣使命,瞄準世界農業科技前沿,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智能農機裝備等領域,加強技術研發,為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供給。
突出種源自主可控。認真落實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更好發揮“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機制作用,集中力量開展育種基礎性、前沿性和應用性技術研究,力爭在優質食味水稻、抗赤霉病小麥、高油高產大豆、優質設施果蔬、高效畜禽水產等品種創新上取得更多新突破。每年組織實施主要農作物重大新品種選育項目20項以上。
突出耕地和裝備技術支撐。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加強耕地質量提升、智慧灌溉節能排水和智能農機裝備等關鍵技術研發,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提高農機研發能力,加快推動農業數字化和裝備智能化,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水平。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從農業發展現實需求出發,面向生物種業、農機裝備、農業物聯網、食品制造等,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牽頭組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圍繞產業進行產學研融合創新。
立足鄉村富民產業發展需求,2023年我們組織實施鄉村產業振興科技支撐項目73項,示范應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200項。我們將突出抓好科研成果轉化這一“關鍵環節”,加快科技成果應用示范,做好“土特產”科技文章。
強化科技與產業對接。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分區域、分產業線上線下開展農業科技成果展示或項目路演等,每年舉辦產學研合作專項對接活動8~10場,開展一大批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的示范應用。
強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功能。圍繞農業產業全過程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科技需求,建設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科技服務超市、星創天地等科創載體,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服務效能。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快科技成果“進園入縣”,推動科技下鄉和服務下沉。
強化成果轉化激勵機制。賦予涉農科研單位、農業科學家更多自主權,營造激勵創新、大膽創新的濃厚氛圍。突出應用導向,支持涉農科研單位開展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在完善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機制、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等方面加強改革探索,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充分釋放農業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動力和活力。□

10月11日,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試驗田里,育種人員正忙著為水稻進行核產選種。核選結果顯示,2023 年水稻新品品質和產量優于上年。視覺江蘇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