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全媒體記者 惠寧寧
量子科技,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陣地,是中國科技強國的一個重要抓手,也是全球熱衷研發的領域。當前,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技術壁壘錯綜復雜的局面下,中國民營企業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國開啟科量子技術(安徽)有限公司(下稱“啟科量子”)就是其中代表。近日,《法人》記者采訪了該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李楊,聽他講述量子科技的中國故事。
作為亞洲第一個離子阱量子計算公司的負責人,李楊和他的同事探索爭奪量子科技“世界高地”,致力于將物理實驗室的科研設備進化成為規模商業應用,成為目前國內量子科技領軍者。在這條前沿領域的探索之路上,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可想而知。用李楊的話說:“每天的工作就是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但是度過了,就覺得不值得一提。采訪中,他很少談及自己,他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量子科技;希望他和團隊的努力,能讓量子科技產業化進程加快,解決領域內算力不足和信息安全性的問題。
啟科量子是亞洲第一個離子阱量子計算公司,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方面有自主的核心技術儲備和豐富的產品化經驗;聚焦海量數據處理和信息安全傳輸問題,基于量子技術打造了全棧式多個解決方案。此外,啟科量子還圍繞金融、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為用戶提供一系列產品和服務。
李楊曾多次創業,在不同領域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此后,李楊前往美國,生活了一段時間。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現在的合作伙伴,從此走進了量子信息世界,看到了未來這個領域極大的潛力。于是,他決定回國,創辦了啟科量子。

李楊惠寧寧/攝
李楊一直關注信息技術領域和國家發展戰略。當前,隨著互聯網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經濟、民生等全社會各領域全過程。經典信息技術發展遇到兩個非常大的瓶頸,第一個瓶頸就是算力不足。“目前,全球計算能力的總和,也無法在一年內完成對于2 的80 次方數據的窮舉搜索。我們正在逐步逼近摩爾定律極限,芯片發展已經接近3 納米。同時,經典計算(比如超算)能耗巨大,按照這樣的模式發展下去難以為繼。所以,必須尋求新手段解決計算能力問題。”李楊介紹。
另一個巨大挑戰是信息安全。在信息技術時代,所有基于計算復雜度的密鑰都會被破解,這是一個規律。所以,信息安全面臨極大風險。經過100 余年發展,量子技術已經為解決這一類問題做好了相應準備。
正因此,李楊判斷,量子技術未來將有巨大產業發展空間。
“一方面,前沿技術對我本人有非常強烈的吸引力,另外一方面,我和非常好的合作伙伴組成了團隊。基于此,我們經過長時間思考,決定回國,投身這個領域。”李楊說。
選擇量子科技作為事業和項目,除了自己的堅持和判斷,更得益于他在國外偶然結識的兩個優秀的合作伙伴。當時,他們在國外有非常穩定的發展前景甚至身處重要職位,但仍毅然選擇與李楊一起回國創業。
2016年,李楊開始關注量子信息技術發展和產業化趨勢。也是在那時,他結識了羅樂和陳柳平。“羅樂教授有著深厚的原子物理學術傳承,是非常優秀的實驗物理學家。”李楊說。
羅樂作為啟科量子首席科學官和聯合創始人,曾在2010年研發第一個被物理定律保護的量子隨機數發生器,并首次提出分布式囚禁離子量子計算機技術方案。2011年,他研發出全球第一個微制備工藝的離子阱量子計算芯片。2018年,回到中國的羅樂在國內率先開展可擴展分布式離子阱量子計算機研發。
李楊的另外一位合作伙伴陳柳平,目前是啟科量子CTO、聯合創始人。“他是美國第一個量子公司的總工程師。早在2003年,就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款量子通信商業化設備,在量子通信的量子測量方面擁有非常豐富的工程化經驗。”李楊介紹,2003年,陳柳平主導研發全球第一個商業化量子通信系統;2007年,研發第一個量子計算專用波形發生器;2015年,推出第一個量子計算機專用測控系統。
“可以說,在過去的20年中,他們一直站在全球量子信息技術這個領域的最前沿。”李楊說。量子信息技術未來能給多領域帶來深刻變革,發揮重要影響力,三個人對此建立了高度共識。同時,中國對量子信息技術的高度重視和戰略定位,也引起了他們的關注。
“回國前,美國多個機構和企業對羅樂和陳柳平發出邀請,不僅給予非常優渥的待遇,同時邀請他們參加一系列高級研發計劃。最終,大家還是決定回國,把之前20年在量子科技方面的研發積累盡快轉化,在我們國家落地生根。”
現在,越來越多的海外科技人才回國,投身祖國建設。政府從多角度、多層級給予政策支持,比如啟科量子已接連獲得企業博士后工作站、青年領軍人才等一系列創新平臺建設和人才項目的支持,對企業技術研發和隊伍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2018年盛夏,李楊與創業伙伴一同回國,并于2019年創辦了啟科量子。目前,啟科量子已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今年2月,啟科量子作為安徽省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在合肥市高新區落地產業總部。近年來,合肥高新區以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為己任,聚焦“量子信息”加速未來產業培育發展,立志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量子中心”。截至目前,量子產業鏈集聚企業47 家,其中核心企業24 家,居全國首位;已培育出國盾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一批行業領先企業。
在實現量子信息科研與產業從國內領跑到世界領先的宏偉藍圖上,李楊和啟科量子也將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年來,中國一直重視強化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最近,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意見》。李楊對此深有感觸:“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實際上,早在2007年,中國的科技進步法就已明確規定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建立以企業、科研機構及高校共同發展的創新體系。經過這些年發展,對于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地位,有非常多幫助。目前在國際上,我們的戰略競爭對手,不會忌憚某一所高校,但會擔心優秀中國企業的涌現。國家的政策推動了優秀企業不斷成長。”
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啟科量子不斷發展,成為國內兼具量子計算、量子網絡核心技術儲備與產品研發能力的領軍企業,并在相關領域有技術融合和產業融合的發展優勢。
近期,啟科量子的研發邁向了一個新階段。
啟科量子研發成功國內第一套離子阱量子計算工程機,標志著我國原子型量子計算機邁出了從關鍵技術突破、實驗室研發、原理樣機研制到產品工程化的關鍵一步,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
這個成果表明,物理實驗室的科研設備已經進化成為規模商業應用階段的工程化產品,整個量子計算機分類系統通過總體設計集成的方式,變得模塊化,操作更便捷。程序人員可以單獨操作整個系統,這在亞洲乃至國際上都處于領先態勢。另外,該工作成果也是啟科在量子計算網絡發展藍圖中的重要節點,基于離子光子糾纏以及量子通信技術,可以實現跨量子計算機信息互聯,可以為將來大規模算力快速擴展奠定堅實基礎。“這是啟科量子最大的優勢和特色。”李楊說。
對于啟科量子的未來,李楊奉行“長期主義”思維。
李楊的愿望是把啟科量子打造成信息時代的IBM。啟科量子多久會成為量子信息領域的超頭部企業?李楊說:“當我們開始起步時,必定要設定一個長期發展目標,希望將來成為量子信息時代卓越的行業領導者。但是,我們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在發展過程中,持續保持先進研發方面的高質量,同時在經營活動上,圍繞重點行業、用戶,實現產品創新、服務創新,讓企業行穩致遠。”
目前,李楊和啟科量子的近期目標是致力于持續推動量子信息技術實用化和產業化。“量子技術不能一直呆在象牙塔里,要真正深入各個領域,為用戶創造價值,這是它的使命。”當一項新技術進入到非常廣闊的領域,作為企業,不同于大學實驗室和科研機構,它要為相關領域賦能,為客戶提供價值。
對于整個產業發展周期,啟科量子會經歷一個比較長的時段,圍繞國家重點戰略領域提供基于量子技術全棧式解決方案,為相關領域賦能。比如國家通信網、能源網、交通物流網等,每一個網絡涉及社會、經濟、民生等各個方面。作為企業,不能類同于大學某一個實驗室和科研機構。“所以,啟科量子要快速沉淀、融合、開放。在不斷保持先進研發能力的同時,也要追求更好的產業化落地,務實創新,是一個好的企業必須做到的。”
“每一步的發展目標,都需要一代代啟科同仁堅持不懈向前走,我會一直與啟科同行。”李楊平緩的語氣中透著堅定,“因為值得。”
采訪結束后,記者仍在回味這一個小時里獲得的巨大信息量。對于很多人來說,量子科技神秘未知。但是,有眾多像李楊一樣在這個前沿領域堅持不懈的探索者,量子科技將帶領人類進入一個新的世界。